第515章 西岭水库钓鱼-《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赶紧把你这个活爹给整走!”

  李越山好不容易将马二炮扒拉开,对着一旁一脸尴尬的狗蛋俩兄弟吼道。

  俩兄弟抬起马二炮,将其横着挂在自行车后座上,一个推着车子,一个扶着亲爹。

  “酒醒之后别忘了叮嘱一声,别把我这活耽搁了。”

  李越山看着俩兄弟出门,随口喊道。

  刚刚喝酒的时候,马二炮指着西墙外的大棚说可以焊接一些门窗,这样一来透风什么的也方便。

  这倒是给李越山提了个醒,而且经过聊天李越山发现,这家伙看着其貌不扬,见识倒是不少。

  关于大棚的一些细节,他都能说得上来。

  “知道了山子哥。”

  哥俩应了一声,随即逃也似的离开了北尧。

  这爹,太特么丢人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越山用之前做弓剩下的扎丝,将大棚的竹骨固定了一遍。

  期间马二炮来过一次,闷声将门窗的尺寸量了之后,头也不回饭也没打算混一口,扭头就跑。

  那天喝完酒醒来,当俩儿子将他前一天的表现说了一遍之后,马二炮立马看向西岭水库的方向。

  没脸活了!

  好不容易打消了跳水库轻生的念头,扭头就将俩儿子胖揍了一顿。

  理由倒是给的充足,为啥当时不劝着点自己?

  做儿子的就眼瞅着自己丢人现眼?

  俩兄弟挨顿打倒是没啥,平时打习惯了都,可这一次却被这个爹的无耻言论给惊的目瞪口呆,

  当时那种情况,别说自己了,就算是爷爷活过来,估摸着都劝不住上头了的马二炮!

  “下晌小东和狗剩跟着我去一趟西岭水库。”

  忙活完之后,正在吃晌饭的李越山对着一旁端着碗扒拉的俩小子说道。

  两人一愣,随即兴奋的眼里直冒光。

  “山子哥,那我呢?”

  狗蛋眼见李越山没有点他的将,顿时急了。

  “你下晌在家,跟着老李头学学怎么熟皮子。”李越山一边扒拉着饭,头也不抬的说道。

  前几天那些草狼李越山只拿走了四头体型大的,剩下的都留在了打谷场。

  肉什么的大家都分了,剩下的皮毛供销社也不要,所以李越山拿了些钱,让狗蛋从赵长田的手里归拢了过来。

  赵长田和这一趟进山的那些后生倒是都不打算要,可奈何家里的人眼窝子浅,将钱瓜分了。

  对此,李越山不置可否。

  要是都是眼界高远的,也不至于在这犄角旮旯窝好几辈子了不是?

  而这些狼皮虽然面糙,但保暖效果比起狗皮褥子要好得多,熟出来之后正好作为新大棚的保温层来使用。

  毕竟这个年月,市面上的棉可比这草狼皮要珍贵。

  “成。”

  狗蛋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从接过那一张工位证明之后,他真正的作用就落在了这些手艺上。

  很快,一家人吃过晌饭,李越山带着俩小子和狗子们,骑着自行车直奔西岭水库。

  这个月份的芦苇叶子已经展开,正是串蓑的好时候,过了这个季节,叶子微干之后就没有韧性了。

  一个多小时之后,李越山带着杨小东和狗剩来到西岭水库的芦苇荡外。

  比起入冬时节,这个季节的芦苇荡更加茂密,同样的,也更加危险。

  只是这一次不是为了猎鸭,不用往里面靠着水边走,只用在外面划拉一些芦苇杆子就成。

  “瞅瞅,就要这样式的,越多越好!”

  李越山抬手,用镰刀割下一根拇指粗细的芦苇杆,对着两人说道:“割下来之后,将叶子顺着茎杆扒拉下来,底芽不能扒拉开了,得小心着点!”

  李越山一边扒拉芦苇叶子,一边给俩小的讲道。

  两人头一回被李越山遣派活,自然看的认真。

  片刻之后,俩小的分别领着俩伙狗子,来回在芦苇荡边上穿梭。

  黑子虽然伤了筋骨不能进山,但这种看路的活倒也得心应手。

  别看只是俩半大小子,可干起活来却是相当的麻利。

  李越山盯了一会之后,转身从自行车上拿下一根细细的毛竹来,拎着皮囊朝一旁的回弯走去。

  依照俩小的速度,根本就用不着他搭手。

  忙活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忙里偷闲一回,李越山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在回弯里找了一个顺眼的地方。

  这年头钓鱼,可没有那么多家当,一根毛竹一条分细的尼龙线一枚大头针自制的鱼钩,外加一个小号螺帽当底坠。

  至于鱼漂,随手折一根纤细一点的芦苇杆子,绑在上面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一段时间不用上工,周围村里的闲人几乎都会来水库碰碰运气。

  所以回弯子里人也不少。

  大家伙的装备几乎大同小异,鱼饵也都是地里扒拉出来的蚯蚓和土虫。

  大鱼是别想了,除了水库开闸能见到之外,钓上来个七八两的都能吹大半年。

  以前李越山看小说,年代文里面动不动就几十斤的一钓一箩筐,看的他直咧嘴。

  能长到几十斤的大鱼,一个比一个滑,再深的回弯里,它们都不会过来。

  再说了,就毛竹这个承力,三五斤的都能给你撅折了。

  十几斤的大鱼,说句不客气的,要是在水里给你一尾巴,成年爷们都得给你扇迷糊了!

  农闲的时候钓鱼,钓的几乎都是白条和两指长短的鲫鱼。

  以前的李越山也钓,只是技术虽然不错,但就是运气差了点,

  嗯对,就是运气差了点。

  收拾妥当,李越山挂上蚯蚓,随意的抛了出去。

  “爷们,以前没见过你啊,哪个村的?”

  这年头的人都能聊,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半天的不上鱼,把着鱼竿也没意思不是。

  “北尧的。”

  李越山看向旁边那人,咧嘴一笑。

  “嚯,难怪没见过,离这十多里呢,你这来回一趟也不嫌累!”那人一愣,随即笑着说道。

  跑十几里来钓鱼的,在这个年月还真就不多见。

  李越山笑了笑没有说话。

  十几里这才哪到哪啊,对于后世的钓鱼佬来说,十几里那就和自家门口没啥区别。

  别说这十几里了,上赶着一千多公里开车就为了甩一竿子的,李越山都见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