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刚刚换了地方就连杆的那人,李越山瞬间有了一种想要撅断手中鱼竿的冲动。
此时此刻,他多少能理解当初的大d哥为啥会那么暴躁了。
“嚯,大货来了!!”
就在李越山郁闷的时候,更加扎心的来了、
刚刚和他换了位置的那个小伙,在上了几条不大不小的板鲫之后,这一次毛竹弯得有些吓人。
小伙脸都激动到上了色,双手紧紧地把着鱼竿,尼龙绳在水面传来一阵阵让钓鱼佬都着迷的切水声。
周围的钓鱼佬也都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鱼竿,跑过来凑热闹。
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瞅着这小子和水里的鱼较劲,唯独跟前的李越山黑着脸。
他真不是嫉妒,只是这换一茬火一个换一茬火一个,换成谁也受不了啊。
咋地,这是拿自己当明灯了?
“瞅这架势,最起码都在三五斤朝上。”
“我看不止,你瞅瞅那毛竹梢子都弯成啥样了,这鱼绝对不下于五斤。”
“这都多少年了,边上钓鱼的就没见过这么大的,这小子运气真不错。”
“二叔,我咋感觉这一茬好像和晚霞村的这小子没多少关系,主要是……”
那人接着二叔的话,正想要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见到李越山投来吃人的目光。
到了嘴边的话,那小伙硬生生咽了回去。
大家虽然都没怎么接茬,但看向李越山的眼神都憋着笑。
“哎哎哎,到边了。”
就在这个时候,鱼已经被溜的没了力气,顺着尼龙绳朝岸边划了过来。
鱼不大,目测也就两斤上下,可那个力道却大得出奇。
原因很简单,这小伙子钓上来的,不是西岭水库常见的草鱼或者鲤鱼,而是一条极其少见的鳜鱼。
在汉水这一片,这玩意叫‘梧卷’。
陇县虽然地处西北,但三面绕白龙江而过,是正儿八经的长江流域。
而西岭水库也不是蓄的死水,而是汇聚山场子里的溪流而下,在这里截停而已。
所以但凡山里发水,很多山溪里的鱼类也会顺着进入水库。
只是因为习性的原因,即便是偶尔有山溪的鱼进来,也活不长。
眼前这一条鳜鱼八成就是这么来的。
“哎吆喂,梧卷?这可是个稀罕物!”
众人都围了上来,看着那小伙子将鳜鱼串在了芦苇秆上。
李越山也是眉头微微一皱,盯着眼前这一条分量不小的鳜鱼,脑海中却浮现出之前赵西林无意间弄来的细鳞鲑。
这都是北尧山溪里面的珍贵鱼种,尤其是后者,别说是山外面的人,就连北尧山场子这边几个村子的人,见过的人都有限。
因为城里小院的事,李越山都有些着魔了。
此刻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鳜鱼,李越山的心思也逐渐活络了起来。
“兄弟,这东西匀给我成不?”李越山凑到那年轻人的跟前,看了看鳜鱼之后抬头问道。
那后生先是一愣,随即一脸戒备的盯着李越山,将鱼护在了身后。
“这地方是你自己让出来的,我上鱼和你可没关系!”后生拉扯鱼竿,明显是要跑路。
“我说的是匀,不是抢,你看这多少钱合适?”
李越山无奈的摊摊手,这娃的反应,倒是在自己的预料当中。
农村就是这样,没见到利的时候,谁来都挺好说话,可一旦有利可图,那变脸的速度可不比川蜀的手艺人差!
听着李越山的话,那后生明显一愣,随即脸上出现了纠结的神色。
能换点钱,那是最好不过了。
毕竟这玩意虽然比其他的鱼好吃,但是对于现在的村里人来说,再好的鱼也比不上能填饱肚子的米面。
看李越山散烟的架势,就不像是个缺钱的主儿。
那一包奔马烟,都好几块钱了,这家伙一溜烟的功夫就散了个干干净净。
这条鱼怎么的也能弄个三五块的吧?
要知道,除了口粮之外,六口之家全工一年下来也就六七十块钱而已。
“那你给五……”
那后生刚刚使了个大劲,抬手张开手掌刚要出价,却被人群中一个声音打断。
“三伢子,回家去!!”
一个大约五十几岁的老头走了出来,用充满智慧的眼光上下审视了一番李越山之后,对着那后生沉声呵斥道。
三伢子有心将东西换成钱,可看到族中五爷那个神情,终究没有敢再多说一句。
拎着串起鳜鱼的芦苇杆,一脸可惜的离开了回弯。
“哼,想占我们晚霞村人的便宜?没那么容易!”
老头冷哼一声,随即转头拎着两三条小白条跟着那后生离开。
李越山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
虽然鱼是那个娃娃钓的,但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同宗的长辈说话很少有后生会顶回去的。
不卖就不卖呗,也不能因为一条鱼,自己县城的生意就会黄不是?
“山子哥,芦苇叶子都码的差不多了,咱这就回?”
就在这个时候,双腿挂着淤泥点的狗蛋走了过来,先是瞄了一眼李越山空空如也的芦绳,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回吧。”
李越山心里虽然也有钓鱼人的倔强,但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毕竟这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又不指这个养家糊口不是?
李越山一边收拢鱼竿,一边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很快,将东西收拾好,李越山来到芦苇荡外,将两小子收集起来的芦苇叶子仔细地查看了一遍。
还别说,这俩小屁孩干活还是很认真的。
将芦苇叶子码起来靠在后排座上,三人推着车子直奔北尧。
与此同时,三伢子虽然钓到了稀罕物,可回家的路上却有些闷闷不乐。
他虽然年纪小,但多少也会察言观色了。
本家的五爷出声阻止,难道真的就是为了防止他被人骗?
不见得!
三伢子不用想也知道,今晚下晌饭口,五爷肯定会变着法地到他家串门!
到时候,这玩意能落几口到他奶奶和爹妈的嘴里,都很难说!
可宗亲组成的村子就是这样,当着外村人的面,小辈怎么敢驳了长辈的面?
可一想到饭口上五爷一步三晃悠的进门的那个架势,三伢子心里就一阵膈应。
        此时此刻,他多少能理解当初的大d哥为啥会那么暴躁了。
“嚯,大货来了!!”
就在李越山郁闷的时候,更加扎心的来了、
刚刚和他换了位置的那个小伙,在上了几条不大不小的板鲫之后,这一次毛竹弯得有些吓人。
小伙脸都激动到上了色,双手紧紧地把着鱼竿,尼龙绳在水面传来一阵阵让钓鱼佬都着迷的切水声。
周围的钓鱼佬也都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鱼竿,跑过来凑热闹。
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瞅着这小子和水里的鱼较劲,唯独跟前的李越山黑着脸。
他真不是嫉妒,只是这换一茬火一个换一茬火一个,换成谁也受不了啊。
咋地,这是拿自己当明灯了?
“瞅这架势,最起码都在三五斤朝上。”
“我看不止,你瞅瞅那毛竹梢子都弯成啥样了,这鱼绝对不下于五斤。”
“这都多少年了,边上钓鱼的就没见过这么大的,这小子运气真不错。”
“二叔,我咋感觉这一茬好像和晚霞村的这小子没多少关系,主要是……”
那人接着二叔的话,正想要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见到李越山投来吃人的目光。
到了嘴边的话,那小伙硬生生咽了回去。
大家虽然都没怎么接茬,但看向李越山的眼神都憋着笑。
“哎哎哎,到边了。”
就在这个时候,鱼已经被溜的没了力气,顺着尼龙绳朝岸边划了过来。
鱼不大,目测也就两斤上下,可那个力道却大得出奇。
原因很简单,这小伙子钓上来的,不是西岭水库常见的草鱼或者鲤鱼,而是一条极其少见的鳜鱼。
在汉水这一片,这玩意叫‘梧卷’。
陇县虽然地处西北,但三面绕白龙江而过,是正儿八经的长江流域。
而西岭水库也不是蓄的死水,而是汇聚山场子里的溪流而下,在这里截停而已。
所以但凡山里发水,很多山溪里的鱼类也会顺着进入水库。
只是因为习性的原因,即便是偶尔有山溪的鱼进来,也活不长。
眼前这一条鳜鱼八成就是这么来的。
“哎吆喂,梧卷?这可是个稀罕物!”
众人都围了上来,看着那小伙子将鳜鱼串在了芦苇秆上。
李越山也是眉头微微一皱,盯着眼前这一条分量不小的鳜鱼,脑海中却浮现出之前赵西林无意间弄来的细鳞鲑。
这都是北尧山溪里面的珍贵鱼种,尤其是后者,别说是山外面的人,就连北尧山场子这边几个村子的人,见过的人都有限。
因为城里小院的事,李越山都有些着魔了。
此刻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鳜鱼,李越山的心思也逐渐活络了起来。
“兄弟,这东西匀给我成不?”李越山凑到那年轻人的跟前,看了看鳜鱼之后抬头问道。
那后生先是一愣,随即一脸戒备的盯着李越山,将鱼护在了身后。
“这地方是你自己让出来的,我上鱼和你可没关系!”后生拉扯鱼竿,明显是要跑路。
“我说的是匀,不是抢,你看这多少钱合适?”
李越山无奈的摊摊手,这娃的反应,倒是在自己的预料当中。
农村就是这样,没见到利的时候,谁来都挺好说话,可一旦有利可图,那变脸的速度可不比川蜀的手艺人差!
听着李越山的话,那后生明显一愣,随即脸上出现了纠结的神色。
能换点钱,那是最好不过了。
毕竟这玩意虽然比其他的鱼好吃,但是对于现在的村里人来说,再好的鱼也比不上能填饱肚子的米面。
看李越山散烟的架势,就不像是个缺钱的主儿。
那一包奔马烟,都好几块钱了,这家伙一溜烟的功夫就散了个干干净净。
这条鱼怎么的也能弄个三五块的吧?
要知道,除了口粮之外,六口之家全工一年下来也就六七十块钱而已。
“那你给五……”
那后生刚刚使了个大劲,抬手张开手掌刚要出价,却被人群中一个声音打断。
“三伢子,回家去!!”
一个大约五十几岁的老头走了出来,用充满智慧的眼光上下审视了一番李越山之后,对着那后生沉声呵斥道。
三伢子有心将东西换成钱,可看到族中五爷那个神情,终究没有敢再多说一句。
拎着串起鳜鱼的芦苇杆,一脸可惜的离开了回弯。
“哼,想占我们晚霞村人的便宜?没那么容易!”
老头冷哼一声,随即转头拎着两三条小白条跟着那后生离开。
李越山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
虽然鱼是那个娃娃钓的,但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同宗的长辈说话很少有后生会顶回去的。
不卖就不卖呗,也不能因为一条鱼,自己县城的生意就会黄不是?
“山子哥,芦苇叶子都码的差不多了,咱这就回?”
就在这个时候,双腿挂着淤泥点的狗蛋走了过来,先是瞄了一眼李越山空空如也的芦绳,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回吧。”
李越山心里虽然也有钓鱼人的倔强,但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毕竟这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又不指这个养家糊口不是?
李越山一边收拢鱼竿,一边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很快,将东西收拾好,李越山来到芦苇荡外,将两小子收集起来的芦苇叶子仔细地查看了一遍。
还别说,这俩小屁孩干活还是很认真的。
将芦苇叶子码起来靠在后排座上,三人推着车子直奔北尧。
与此同时,三伢子虽然钓到了稀罕物,可回家的路上却有些闷闷不乐。
他虽然年纪小,但多少也会察言观色了。
本家的五爷出声阻止,难道真的就是为了防止他被人骗?
不见得!
三伢子不用想也知道,今晚下晌饭口,五爷肯定会变着法地到他家串门!
到时候,这玩意能落几口到他奶奶和爹妈的嘴里,都很难说!
可宗亲组成的村子就是这样,当着外村人的面,小辈怎么敢驳了长辈的面?
可一想到饭口上五爷一步三晃悠的进门的那个架势,三伢子心里就一阵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