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越山低头沉思,赵红旗也悄悄的退出了院子。
外地佬用高价先囤货,然后在货都压在村民手里之后再疯狂的压价。
这一茬李越山一开始就想到了。
只是他带人进山的目的虽然也是华松子,但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往外卖。
这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出了陇县之后,除了秦脉里面偶尔会有一些之外,就剩下东三省的大山了。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想尝尝陇县的松子不难,但想要吃到最顶级的,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一开始,李越山就是奔着收集一些品质上乘的华松果子,留着为县城小院准备的。
可是从赵红旗今天说的来看,很显然那些人不单单是为了这点利益。
毕竟不说公社的人,就李越山对于王桂芳的了解,别看她只是一个女人,野心却比爷们还要大。
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公社有人掺和进来这没说的,可是能把王桂芳都拉下水,这就有点奇怪了。
改开的政策对供销社的冲击力是不小,但说到底也只是对于售货员这样的职工而言。
要知道,不说王桂芳以前的资历,就现在而言,她都是干部岗。
即便是后续出现什么变故,她自己绝对能平调着安稳落地。
这个时候掺和进来,要是真的出现了什么差池,后果不是这一趟的利润能持平的。
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时候,那么解释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这其中还有着李越山都想不明白的利益纠缠,而能把王桂芳都带上,可想而知里面有多大的谋划。
“狗蛋,别忙活了,跟我去一趟打谷场!”
想不明白的李越山,转头对着正在跟着老李头学怎么看皮子和山货的狗蛋说道。
“好嘞。”
狗蛋放下手中的草狼皮子,起身胡乱洗了一把脸之后,跟着李越山出了门。
这几天两尧能动弹的人几乎都在打谷场上忙活。
现在不比后世,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机器,所以华松果子脱壳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松塔子带着油性,想要自然风干估摸着得好几个月的光景,所以得用松木熏。
等松塔干燥之后,还得分三六九等的捡出来。
最下等的松塔最好解决,坐在麻袋片上用棒槌直接往下敲就成了。
这样虽然麻利,但脱壳的过程中不免会对干燥的松子造成一定的损坏。
所以中等和上等的,就只能用特意削开的短小竹片一点点的往下来扒拉了。
这是一个耗心耗力的活,大多数老爷们都干不了,只能交给手法娴熟的妇女来干。
两尧这一趟弄来的不少,所以大家都在打谷场忙活。
而就这段时间,虽然张家庄和四娃子的事情都已经传开,可其他村子进山的村民却一点都不见少。
“山子,来了。”
就在李越山进打谷场的时候,盯着场子的赵长田走了过来。
路过的人一边忙活着手里的事,一边和李越山打着招呼。
“七爷,我那一份出来了吗?”
李越山也没有客气,直截了当的问道。
当初进山的时候,李越山就和大家伙说的明白,他的那一份得先捣鼓出来。
城里的小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起来,所以该准备的事情李越山是一点都不敢耽搁。
“出来了一半,强子,去给你山子哥拿过来。”
赵老七接过李越山递来的烟,转头对着不远处正在忙活的赵强喊道。
“山子,我知道你不缺钱,可昨儿听镇上来的人说,那价格又往上走了不少,你那一份也不少,要我说留下一些用的,剩下的也换了吧!”
“这事落在我们头上,那是庄稼人几辈子都碰不到的好事,过了这个村谁还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个店。”
……
在赵强拿东西的空隙,抽着烟的赵长田乐呵的看着李越山,劝说道。
实际上也不算是劝说,就是闲聊而已。
其他人不知道李越山到底有多少家底子,但他还能依着经验猜测出个大概。
“我这留着打算走人情的,钱不钱的就顾不上了。”
李越山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毕竟赵红旗说的只是个猜测而已,具体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李越山和赵长田的关系是不错,可还没到那个份上。
要是现在开口,赵七爷听不听的先不说,万一最后真的出了纰漏还好,要是真的只是个凑巧或者意外,那损失谁来承担?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吃力不讨好甚至还会得罪人的事,李越山干不来。
“山子哥,这是四十斤纯的华松子,你看看。”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赵强拎着一个麻袋走了过来。
这玩意脱壳之后压秤,四十斤看着也没有多少。
“剩下的这一半天可能就能打的出来,估摸着也就二十来斤左右。”
将麻袋递给李越山,赵强笑着说道。
别看运送回来好几十麻袋,但去掉松塔之后,正儿八经的没有多少松子儿。
李越山的这一茬,还是好的里面挑好的,而且份额还是占比最大的一个。
“成,我这几天可能可能有事不在家,你要是得空,等打出来之后帮我跑一趟。”
李越山拎起麻袋,随即将剩下的大半包奔马烟塞进赵强的上衣口袋里说道。
“放心吧,山子哥,等你那一份剩下的打出来,我立马给你送到家去。”
赵强咧嘴一笑,拍了拍胸口装着奔马烟的口袋说道。
都说老李家的这个顶梁的是个狼崽子,谁沾染上都得连皮带肉撕下一块来。
可经过接触赵强等年轻人却发现,只要不是上赶着去撩拨,这李越山里里面面实际上都挺好相处的。
拎着四十斤松果,李越山没有回家,而是带着狗蛋直奔河道沟下手的红道村。
整个汉水镇,也就只有河道沟下挨着聚水口的红道村生产队,有一处水磨油坊。
公社每年都会在各村的平田里种上一些胡麻,等到打子之后,都会集体送到这里来榨油。
说是集体的,可每年胡麻收的不少,但榨出来的胡麻油,除了村里的支书和几个管事的外,村民愣是不知道胡麻油是个啥味!
你说神奇不神奇……
        外地佬用高价先囤货,然后在货都压在村民手里之后再疯狂的压价。
这一茬李越山一开始就想到了。
只是他带人进山的目的虽然也是华松子,但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往外卖。
这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出了陇县之后,除了秦脉里面偶尔会有一些之外,就剩下东三省的大山了。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想尝尝陇县的松子不难,但想要吃到最顶级的,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一开始,李越山就是奔着收集一些品质上乘的华松果子,留着为县城小院准备的。
可是从赵红旗今天说的来看,很显然那些人不单单是为了这点利益。
毕竟不说公社的人,就李越山对于王桂芳的了解,别看她只是一个女人,野心却比爷们还要大。
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公社有人掺和进来这没说的,可是能把王桂芳都拉下水,这就有点奇怪了。
改开的政策对供销社的冲击力是不小,但说到底也只是对于售货员这样的职工而言。
要知道,不说王桂芳以前的资历,就现在而言,她都是干部岗。
即便是后续出现什么变故,她自己绝对能平调着安稳落地。
这个时候掺和进来,要是真的出现了什么差池,后果不是这一趟的利润能持平的。
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时候,那么解释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这其中还有着李越山都想不明白的利益纠缠,而能把王桂芳都带上,可想而知里面有多大的谋划。
“狗蛋,别忙活了,跟我去一趟打谷场!”
想不明白的李越山,转头对着正在跟着老李头学怎么看皮子和山货的狗蛋说道。
“好嘞。”
狗蛋放下手中的草狼皮子,起身胡乱洗了一把脸之后,跟着李越山出了门。
这几天两尧能动弹的人几乎都在打谷场上忙活。
现在不比后世,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机器,所以华松果子脱壳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松塔子带着油性,想要自然风干估摸着得好几个月的光景,所以得用松木熏。
等松塔干燥之后,还得分三六九等的捡出来。
最下等的松塔最好解决,坐在麻袋片上用棒槌直接往下敲就成了。
这样虽然麻利,但脱壳的过程中不免会对干燥的松子造成一定的损坏。
所以中等和上等的,就只能用特意削开的短小竹片一点点的往下来扒拉了。
这是一个耗心耗力的活,大多数老爷们都干不了,只能交给手法娴熟的妇女来干。
两尧这一趟弄来的不少,所以大家都在打谷场忙活。
而就这段时间,虽然张家庄和四娃子的事情都已经传开,可其他村子进山的村民却一点都不见少。
“山子,来了。”
就在李越山进打谷场的时候,盯着场子的赵长田走了过来。
路过的人一边忙活着手里的事,一边和李越山打着招呼。
“七爷,我那一份出来了吗?”
李越山也没有客气,直截了当的问道。
当初进山的时候,李越山就和大家伙说的明白,他的那一份得先捣鼓出来。
城里的小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起来,所以该准备的事情李越山是一点都不敢耽搁。
“出来了一半,强子,去给你山子哥拿过来。”
赵老七接过李越山递来的烟,转头对着不远处正在忙活的赵强喊道。
“山子,我知道你不缺钱,可昨儿听镇上来的人说,那价格又往上走了不少,你那一份也不少,要我说留下一些用的,剩下的也换了吧!”
“这事落在我们头上,那是庄稼人几辈子都碰不到的好事,过了这个村谁还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个店。”
……
在赵强拿东西的空隙,抽着烟的赵长田乐呵的看着李越山,劝说道。
实际上也不算是劝说,就是闲聊而已。
其他人不知道李越山到底有多少家底子,但他还能依着经验猜测出个大概。
“我这留着打算走人情的,钱不钱的就顾不上了。”
李越山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毕竟赵红旗说的只是个猜测而已,具体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李越山和赵长田的关系是不错,可还没到那个份上。
要是现在开口,赵七爷听不听的先不说,万一最后真的出了纰漏还好,要是真的只是个凑巧或者意外,那损失谁来承担?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吃力不讨好甚至还会得罪人的事,李越山干不来。
“山子哥,这是四十斤纯的华松子,你看看。”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赵强拎着一个麻袋走了过来。
这玩意脱壳之后压秤,四十斤看着也没有多少。
“剩下的这一半天可能就能打的出来,估摸着也就二十来斤左右。”
将麻袋递给李越山,赵强笑着说道。
别看运送回来好几十麻袋,但去掉松塔之后,正儿八经的没有多少松子儿。
李越山的这一茬,还是好的里面挑好的,而且份额还是占比最大的一个。
“成,我这几天可能可能有事不在家,你要是得空,等打出来之后帮我跑一趟。”
李越山拎起麻袋,随即将剩下的大半包奔马烟塞进赵强的上衣口袋里说道。
“放心吧,山子哥,等你那一份剩下的打出来,我立马给你送到家去。”
赵强咧嘴一笑,拍了拍胸口装着奔马烟的口袋说道。
都说老李家的这个顶梁的是个狼崽子,谁沾染上都得连皮带肉撕下一块来。
可经过接触赵强等年轻人却发现,只要不是上赶着去撩拨,这李越山里里面面实际上都挺好相处的。
拎着四十斤松果,李越山没有回家,而是带着狗蛋直奔河道沟下手的红道村。
整个汉水镇,也就只有河道沟下挨着聚水口的红道村生产队,有一处水磨油坊。
公社每年都会在各村的平田里种上一些胡麻,等到打子之后,都会集体送到这里来榨油。
说是集体的,可每年胡麻收的不少,但榨出来的胡麻油,除了村里的支书和几个管事的外,村民愣是不知道胡麻油是个啥味!
你说神奇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