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糖葫芦之计-《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这倒也不是老李家苛待,而是这个时候的乡村都是这样。

  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这个时代有些嫁进村子的女人,甚至于一辈子连村口都没有出去过。

  这倒不是李越山胡咧咧,而是这样的例子他见过不止一次。

  “要不还是别了,出门还得花钱,你带着你姨娘去看看芍药就行了,她这几天总是念叨闺女。”

  吴慧虽然满心向往,但也知道只要出门,那不可避免地就得花钱。

  虽然现在儿子能划拉,但她这个做娘的既然托举不上,总不至于给儿子拖后腿吧。

  其他人都看到老李家的风光,但吴慧却知道,老李家一分一毫,那都是儿子用命换回来的。

  她不敢霍霍,也舍不得……

  “娘……”

  李越山苦笑地看着吴慧,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老娘虽然一介女流,但在这之前能拖带着一家子人在村里过活,那本身的性格就是说一不二。

  这一年来,因为自己顶门立户,有些事情虽然想劝,但老娘知道妇道人家的本分,从来也没说过。

  可李越山知道,一旦老娘决定了的事情,谁来都不好使。

  “一串糖葫芦!”

  就在李越山无可奈何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细微的声音。

  转头,就看到云秀这丫头一脸鬼精地站在自己身后,冲着自己眨眼睛。

  “两串!”

  “得嘞,你就瞧好吧!”

  云秀立刻眉开眼笑,随即踮起脚来伸手拍了拍李越山的肩膀,这才绕过李越山进了厨房。

  李越山本来也没抱多大的希望,老娘的性格他很清楚,决定了的事情没人能改。

  转身去了东厢房,给老李头和正在捣鼓金雕标本马守山叮嘱了两句。

  这一趟去最起码得一个礼拜,家里的事情得安排好了。

  “阿哥,你放心,家里有我照看着,实在不行马家堡子离这里也不远。”

  马守山放下手中的竹管,起身一脸认真的看着李越山保证道。

  虽然他只是拜进了老李头的师门,但按照规矩来说,最起码学艺期间他算是大半个李家人。

  所以他喊李越山就成了‘阿哥’。

  这家伙心思活络,再加上还有一个能作为狗头军师的弟弟狗剩在,倒是不至于被人上门找茬。

  再说了,现在的北尧,哪怕将赵红朝和赵红星都算上,又有几个敢来这里撒野的?

  “嗯,有你在我放心。”

  李越山伸手拍了拍马守山的肩膀,随即又叮嘱他,家里吃的用的就去供销点挂账。

  整个汉水,能在供销点挂账的,可能也就李越山他们这一家了。

  “老爷子,我想带着娘去一趟城里,人总不能老是在一个地方待着,容易待木楞了,可娘不乐意,你给去说说?”

  叮嘱完马守山之后,李越山转头看向老李头。

  “我可没那个本事。”

  老李头翻了个白眼。

  儿媳妇对他不错,从进门到那个瘪犊子跑路,她拉扯着这一家人往前挨,宁愿自己饿着都不会少了他这个老不死的一口饭。

  可他心里也明白,儿媳妇是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她决定的事,谁说都没用。

  年前那时候山子刚刚醒来,儿媳妇说要去开山背石,自己虽然否决了。

  但老李头知道,如果李越山没有变,那不等他带着冬猎进山,估摸着儿媳妇就先偷偷自己去背石头了。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这女娃嫁给李相爻那个瘪犊子,上辈子不知道都造啥孽了。

  李越山闻言脸都揪在一起了。

  还别说,老娘还真就是这么个‘油盐不进’的性格。

  “让云秀去说说,那丫头鬼主意多,兴许能成。”

  看着李越山一脸的苦样,老李头咂吧着烟锅子建议道。

  李越山一愣,打死他都不会想到老李头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们家对云秀,在十里八村那是真的没话说了,但是这个时代的重男轻女那都是刻在骨头缝里的。

  老李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相比于其他家里还不如牲口的那种,李越山家要好得多。

  不过,这也仅仅是在物质条件宽裕的情况下罢了。

  若是家里还像以往那样一穷二白,家里该有的东西自然还会无条件的向着自己。

  “去吧。”

  老李头看着还在愣神的李越山,摆了摆手。

  等李越山出门之后,老李头咂吧着烟锅子叹了口气。

  他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云秀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吴慧身上掉下来的肉,她怎么可能不心疼?

  可以前那种情况,家里根本就没有办法。

  所以,在老李头看来,吴慧对云秀这丫头,心里面是有亏欠的。

  李越山出了东厢房,就见云秀正在给芍药娘梳头,而吴慧也正在收拾一些应用的东西。

  “成了?”

  李越山一脸懵圈,这就成了?

  “那可不,记得我那两串糖葫芦,可不许赖账!”

  云秀一边给芍药娘整理头发,一边得意的冲着李越山说道。

  “德行,等下晌进城我给你买一棒子!”

  李越山笑着指了指云秀,随即转身出了门。

  不多时,来到大队部,李越山进门就看到了正在桌上忙活账本的赵红朝。

  “支书,队上骡车我牵走了哦!”

  李越山来到桌子跟前,敲了敲桌子之后开口说道。

  赵红朝抬起头来,斜着眼看了一眼李越山,然后继续低下头去忙活村大队的账目。

  李越山也不多说什么,转身就来到了大队部的牲口棚。

  “头福,取骡车。”

  李越山来到牲口棚门口,对着一个正在倚着木珊栏打盹的老头喊道。

  在公社或者村上生产队,大型牲口那都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以会有专门的人饲养和看护。

  而这看护的就叫‘头福’,不用上工的同时,工分却分的不少。

  杨小东他爷爷,以前就是杨家沟生产队的头福。

  “条……你自己套还是我来?”

  头福打了个哈欠,下意识的就伸手要条子。

  在生产队,除了集体上工之外,村民要借用牲口必须得有支书或者队长的条子才行。

  可当头福看清楚眼前站着的人之后,后半句话硬生生给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