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凡刚进边林子就遇上小猎物的,接下来大概率连毛都捞不到一根。
所以很多老山客,在进边林之前都会将山狗子归拢起来,省的还没进林子呢,狗子就叼回来一两个不大不小的猎物。
这事其实就和打麻将一样,开门赢的太顺,那八成这一场下来得亏。
还有一个就是像李越山这样,进山前家伙什准备得太多。
老一辈的山客都有个传统,那就是除了保命的家伙之外,其余的家当或有意或无意的都会漏掉一点。
因为几辈子人的经验告诉他们,东西准备得若是太齐全了,八成也会空手而回。
这些事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却是老一辈人代代相传下来的经验和规矩。
这一道顺着山溪过来,除了家里带来的十几个地笼子之外,李越山就手还编了不少的蒿草篓子。
但凡遇到起水落坡的地方,李越山是一个都没放过。
可越是这样,那种空荡荡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可事到如今,李越山心下也不敢放过一个能守出溪鱼的地方,毕竟时间有限。
休息了片刻,三人再次顺着溪道往里,一连又过了两个山道子。
“就在这等着吧。”
来到一处绕山水潭边,李越山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腕表,时间已经过了晌口。
“山子哥,时间还早,咱再往里蹚一蹚吧,我听我爷说过,这山溪里面的鱼,越往老山里越多。”
杨小东蹲在李越山的身边,看向绕山的溪道小声的说道。
一旁的狗剩也跟着猛点头。
这一道跟着出来,本来还想着跟着李越山见见世面的。
结果别说大猎物了,连个山跳子都没逮住,就这样回去脸往哪里搁啊!
别人跟着山子哥进山,那都是大件小件的往出抬,可他俩这倒好,净和蒿草打了交道了。
“……”
李越山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水潭摇了摇头。
他自然知道杨小东说的没错,只是三天的时间,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希望都耽搁在这里。
进山这种事,除了富贵和马守山这样的怪物之外,谁进来都是赌运气的成分居多。
要是换成以往也就罢了,但这一趟的他赌不起。
眼见李越山不应承,俩小的也不再多说什么,掏出面饼自己蹲在草甸子旁开始填起了肚子。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期间李越山也招呼过几次白隼。
也不知道是换人了正在换运还是咋地,平时就连猎杀最凶猛的白隼,这一趟都白来了。
别说上次那样的娃娃鱼,就算是一般的溪鱼都没能弄回来一条。
李越山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上心里已经熬开锅了。
话说到底,这一次开客才是小院正儿八经给外界亮肌肉呢。
前两次都是在做铺垫而已,要是这一茬弄不到人家的心坎上,那李越山明白,小院的名气就会大打折扣。
而这么一来,前面做的所有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
“往回蹚吧!”
越是这么想,李越山心里就越急。
原本打算等到下午四点的,此刻的他却怎么也坐不住了,三点过一刻,李越山立马起身招呼俩小的往回赶。
杨小东和狗剩俩一个比一个机灵,自然能看得出李越山的神情有些不对劲。
所以当李越山开口的时候,他们也没敢多说什么。
李越山叫上俩小的,拿起一旁挂着外薄轻皮的竹篓子,将其挂在腰间,随即顺着水下了河道。
顺着河道一路朝下,三人一连摘掉了十几个蒿草篓子,结果不出意外,一根毛都没见到。
越是靠近北尧村,李越山心越沉。
山溪逮鱼比起进山狩猎,空手而归的概率还要大得多。
所以之前看到赵西林在村边逮了两条细鳞鲑,李越山才会有那么吃惊的表情。
后来白隼又逮了一条娃娃鱼,满打满算下来,跑山一年进山十几趟的李越山,也就见了这么两回山溪的鱼鲜而已。
这么算下来,这一趟进山挂了空挡,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可这种事情,知道是一回事,心里能不能坦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眨眼,两个多小时过去。
李越山三人已经能看到河道沟的岭子了。
而李越山腰间的篓子里,除了几条小拇指大小的杂鱼之外,一个能看过眼物件都没有。
另外俩小的也差不多,虽然小杂鱼比起李越山的要多,但这玩意压根就上不了台面。
“小东,狗剩,其余的篓子看一看就成了,不管有没有东西,都原封不动的放回去。”
过了河道岭,李越山直起腰来对着正在河道里面摸索的两小子说道。
“知道了山子哥。”
两小的点了点头,顺手将查看过的地笼子再次放了回去。
这地方离村子不远,放在这里来回过来查看也容易,不管有没有多少也算有个念想。
很快,三人到了河道沟,地笼子已经都收拢完。
三人很是默契的都没有回村,而是在村边林里凑到了一起。
杨小东将一片杂草踩下去,等一圈平整了,这才将腰间的篓子摘了下来,倒扣在踩下去的杂草甸上。
随着篓子提起,一些最大不超过中指的小杂鱼蹦跶了出来。
数量倒是不少,可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别说人家客人是武郡来的领导,就这小杂鱼,村里的馋汉都看不上。
李越山也将自己的篓子倒扣,蹦跶出来的杂鱼不但小,而且数量明显要比杨小东的少一大截。
看着草甸上蹦跶的小鱼儿,杨小东耷拉着脑袋不说话,身边的狗子往上凑了凑,都让这家伙给了一嘴巴。
“嗨,这事讲究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咱们这边打了空杆子,说不定老大那边满载而归呢!”
看着俩人都耷拉着脸,狗剩强挤出一抹笑来,对着两人宽慰道。
说话的功夫,便将自己的篓子也摘下来,抬手倒扣在了两人面前的草甸子上。
篓子拿开,原本苦着脸的李越山,眼前猛然一亮,连带着杨小东都凑了上来。
只见那篓子里面除了数量不小的杂鱼之外,居然用软蒿草穿着七八个二两左右的老抱子(林蛙)。
所以很多老山客,在进边林之前都会将山狗子归拢起来,省的还没进林子呢,狗子就叼回来一两个不大不小的猎物。
这事其实就和打麻将一样,开门赢的太顺,那八成这一场下来得亏。
还有一个就是像李越山这样,进山前家伙什准备得太多。
老一辈的山客都有个传统,那就是除了保命的家伙之外,其余的家当或有意或无意的都会漏掉一点。
因为几辈子人的经验告诉他们,东西准备得若是太齐全了,八成也会空手而回。
这些事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却是老一辈人代代相传下来的经验和规矩。
这一道顺着山溪过来,除了家里带来的十几个地笼子之外,李越山就手还编了不少的蒿草篓子。
但凡遇到起水落坡的地方,李越山是一个都没放过。
可越是这样,那种空荡荡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可事到如今,李越山心下也不敢放过一个能守出溪鱼的地方,毕竟时间有限。
休息了片刻,三人再次顺着溪道往里,一连又过了两个山道子。
“就在这等着吧。”
来到一处绕山水潭边,李越山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腕表,时间已经过了晌口。
“山子哥,时间还早,咱再往里蹚一蹚吧,我听我爷说过,这山溪里面的鱼,越往老山里越多。”
杨小东蹲在李越山的身边,看向绕山的溪道小声的说道。
一旁的狗剩也跟着猛点头。
这一道跟着出来,本来还想着跟着李越山见见世面的。
结果别说大猎物了,连个山跳子都没逮住,就这样回去脸往哪里搁啊!
别人跟着山子哥进山,那都是大件小件的往出抬,可他俩这倒好,净和蒿草打了交道了。
“……”
李越山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水潭摇了摇头。
他自然知道杨小东说的没错,只是三天的时间,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希望都耽搁在这里。
进山这种事,除了富贵和马守山这样的怪物之外,谁进来都是赌运气的成分居多。
要是换成以往也就罢了,但这一趟的他赌不起。
眼见李越山不应承,俩小的也不再多说什么,掏出面饼自己蹲在草甸子旁开始填起了肚子。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期间李越山也招呼过几次白隼。
也不知道是换人了正在换运还是咋地,平时就连猎杀最凶猛的白隼,这一趟都白来了。
别说上次那样的娃娃鱼,就算是一般的溪鱼都没能弄回来一条。
李越山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上心里已经熬开锅了。
话说到底,这一次开客才是小院正儿八经给外界亮肌肉呢。
前两次都是在做铺垫而已,要是这一茬弄不到人家的心坎上,那李越山明白,小院的名气就会大打折扣。
而这么一来,前面做的所有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
“往回蹚吧!”
越是这么想,李越山心里就越急。
原本打算等到下午四点的,此刻的他却怎么也坐不住了,三点过一刻,李越山立马起身招呼俩小的往回赶。
杨小东和狗剩俩一个比一个机灵,自然能看得出李越山的神情有些不对劲。
所以当李越山开口的时候,他们也没敢多说什么。
李越山叫上俩小的,拿起一旁挂着外薄轻皮的竹篓子,将其挂在腰间,随即顺着水下了河道。
顺着河道一路朝下,三人一连摘掉了十几个蒿草篓子,结果不出意外,一根毛都没见到。
越是靠近北尧村,李越山心越沉。
山溪逮鱼比起进山狩猎,空手而归的概率还要大得多。
所以之前看到赵西林在村边逮了两条细鳞鲑,李越山才会有那么吃惊的表情。
后来白隼又逮了一条娃娃鱼,满打满算下来,跑山一年进山十几趟的李越山,也就见了这么两回山溪的鱼鲜而已。
这么算下来,这一趟进山挂了空挡,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可这种事情,知道是一回事,心里能不能坦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眨眼,两个多小时过去。
李越山三人已经能看到河道沟的岭子了。
而李越山腰间的篓子里,除了几条小拇指大小的杂鱼之外,一个能看过眼物件都没有。
另外俩小的也差不多,虽然小杂鱼比起李越山的要多,但这玩意压根就上不了台面。
“小东,狗剩,其余的篓子看一看就成了,不管有没有东西,都原封不动的放回去。”
过了河道岭,李越山直起腰来对着正在河道里面摸索的两小子说道。
“知道了山子哥。”
两小的点了点头,顺手将查看过的地笼子再次放了回去。
这地方离村子不远,放在这里来回过来查看也容易,不管有没有多少也算有个念想。
很快,三人到了河道沟,地笼子已经都收拢完。
三人很是默契的都没有回村,而是在村边林里凑到了一起。
杨小东将一片杂草踩下去,等一圈平整了,这才将腰间的篓子摘了下来,倒扣在踩下去的杂草甸上。
随着篓子提起,一些最大不超过中指的小杂鱼蹦跶了出来。
数量倒是不少,可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别说人家客人是武郡来的领导,就这小杂鱼,村里的馋汉都看不上。
李越山也将自己的篓子倒扣,蹦跶出来的杂鱼不但小,而且数量明显要比杨小东的少一大截。
看着草甸上蹦跶的小鱼儿,杨小东耷拉着脑袋不说话,身边的狗子往上凑了凑,都让这家伙给了一嘴巴。
“嗨,这事讲究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咱们这边打了空杆子,说不定老大那边满载而归呢!”
看着俩人都耷拉着脸,狗剩强挤出一抹笑来,对着两人宽慰道。
说话的功夫,便将自己的篓子也摘下来,抬手倒扣在了两人面前的草甸子上。
篓子拿开,原本苦着脸的李越山,眼前猛然一亮,连带着杨小东都凑了上来。
只见那篓子里面除了数量不小的杂鱼之外,居然用软蒿草穿着七八个二两左右的老抱子(林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