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爷们是来整鱼的,弄这玩意干啥?”
等李越山将这一片都清理出来之后,面不红气不喘的来到老友跟前,疑惑的问道。
老杆子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自然明白在这种淤泥浅水里面干活,可比山上倒麦子要吃力得多。
这一趟虽然范围不大,可一般的壮小伙子忙活下来,也得累趴下。
可这个传言当中是个病秧子的年轻后生,却连一点粗气都没喘。
“你往北边瞅。”
老头一边收拾脚下的草绳,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
“北边?哪块是北边?”
这草窝子里深得不见人,芦苇叶子几乎遮天蔽日的,根本就分不清东西南北。
不然也不会隔三差五就有捡鸭蛋的村民把自己搭进去。
老头起身,将麻绳整理开来之后,指了指身边芦苇上散开的叶子。
“进了芦苇荡,得记得时辰,只要时辰对了,看着叶子的方向就能知道东南西北。”
老头并没有直接给李越山指出来,而是很耐心的教李越山怎么在特定的时间里从叶子的方向辨别出自己所在的方位。
实际上,在山里头也有这样的手艺,进了老林子之后,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会用树叶的尖尖来辨别方向。
老头虽然不善言谈,但绝对是个好师傅。
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这个看着神秘的手艺,言简意赅的教给了李越山。
“这边……应该就是北边了。”
李越山现学现用,琢磨了片刻之后,将目光对准了右侧的芦苇荡。
老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微点了点头。
顺着辨别出来的方向,李越山慢慢的走了过去。
只是来到北边,除了芦苇之外还是芦苇,他愣是没看出一点端倪来。
“老爷子,咱能不打哑谜吗?”
琢磨了半天都没琢磨出个所以然的李越山,转身一脸苦笑的看向正在用麻绳扎砍下来芦苇杆子的老头。
老头压根连头都没抬,只是自顾自地忙着手上的活。
李越山见老头不搭理自己,只能自顾自的在打开的芦苇窝子里晃荡了起来。
看着被平出来的芦苇窝子,李越山感觉自己脑仁子都要煮开了。
“嗯??”
就在十几分钟之后,百无聊赖的李越山,突然眼睛猛地一亮,随即死死的盯着被开出来的芦苇窝子。
因为刚刚开窝子的时候动静不小,所以芦苇窝子里面的水被搅的很浑。
而这才十几分钟的时间,水面的浑浊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落在芦苇淤泥上的清澈水流。
而李越山的眼神本来就不错,很容易就察觉出了芦苇窝子里水流的动向。
是从北边流淌过来的!!
西岭水库虽然是蓄水的人工水库,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水源,都是从上游山场子里面汇聚下来的。
正因为如此,这个蓄水的水库里面隔三差五的才会有一些不应该生活在水库里的鱼类。
这些都是山场子发水的时候,顺带着从山溪里面带下来的。
而山场子汇聚的水源,就在芦苇荡的北边。
这芦苇窝子里面汇聚出来的水流,自然也就是山溪活水!
其实不用看芦苇叶子,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只要注意水流的方向,就能更加轻易的辨别出方位。
至于老爷子说的朝这边看什么,李越山隐隐约约已经有了答案。
“别杵着了,过来帮帮忙。”
就在这个功夫,老头已经用草绳将一部分芦苇分别串联了起来,好像一个个草屏风一样。
按照老头说的,李越山顺着水流将芦苇草窝子下口的方向,以外扩半圆的方式,将其笼了起来。
李越山在这里忙活,而老头则来到北边,动手又将北边入水的芦苇窝子开了一个口子。
水流没有了芦苇的阻挡,进水也明显大了不少。
而下方又被李越山用芦苇屏挡了一些,所以这芦苇窝子里的水位倒是高出周围不少。
接下来,在老头的带领下,爷俩又将草窝子里面的淤泥用带来的家伙什扒拉出去了不少。
这样一来,这草窝子里的水就更深了一些。
被搅浑的水,在十几分钟之后,再次变得清澈见底。
爷俩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多小时,这才在李越山的疑惑中,老头领着他原路返回。
直到这一刻,李越山还是没想明白这老头弄这玩意要干啥。
等来到船边,爷俩上了船,老头先蹲在船边将满是淤泥的腿脚洗干净,李越山也是有样学样。
对于老杆子来说,这船就是他的门户,得干干净净的才行。
李越山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等两人收拾完,杨小东端着冒着热气的陶罐子走到了船尾。
“老爷子,来点红糖水去去寒。”
杨小东先倒了一碗递给了李越山,而李越山则就手将其递到了老头面前。
“我不着急,晚上得下水,我得先去喂鱼鹰。”
老头摆摆手,随即来到乌篷一侧,伸手在船身一侧的外围拎出一个没在水里的竹篓子来。
竹篓子当中,是平常逮来养在里面的一些白条小草鱼啥的。
老头拎着竹篓子,来到船头挑杆外,他不是将鱼儿喂给鱼鹰,而是随手将竹篓子里还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撒进水里。
“嗷呜,嗷呜,嗷呜……”
老头一边撒小鱼儿,一边冲着鱼鹰吆喝起来。
冷月初上,银光洒过幽暗的芦苇荡,落在水面上反射出道道粼粼波光。
老旧的渔船头上,一个身材佝偻的老头拎着竹篓子,将鱼儿撒向水面。
而挑杆上的鱼鹰,就好像一道道隐藏在暗夜下的利箭一样,无声无息的刺入水面。
正端着红糖水准备喝的李越山,被眼前这一幅景象看的呆在原地。
他两辈子都是在山里打滚的泥腿子而已,只是眼前的这一幕,却看的他有些心驰神往。
金钱名利富足,在这个老头的这一条破船上,此刻却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晚霞村,甚至于十里八村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都说这老头就是个傻子。
可在这一刻的李越山看来,老杆子这一辈子才真的活到了通透。
        等李越山将这一片都清理出来之后,面不红气不喘的来到老友跟前,疑惑的问道。
老杆子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自然明白在这种淤泥浅水里面干活,可比山上倒麦子要吃力得多。
这一趟虽然范围不大,可一般的壮小伙子忙活下来,也得累趴下。
可这个传言当中是个病秧子的年轻后生,却连一点粗气都没喘。
“你往北边瞅。”
老头一边收拾脚下的草绳,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
“北边?哪块是北边?”
这草窝子里深得不见人,芦苇叶子几乎遮天蔽日的,根本就分不清东西南北。
不然也不会隔三差五就有捡鸭蛋的村民把自己搭进去。
老头起身,将麻绳整理开来之后,指了指身边芦苇上散开的叶子。
“进了芦苇荡,得记得时辰,只要时辰对了,看着叶子的方向就能知道东南西北。”
老头并没有直接给李越山指出来,而是很耐心的教李越山怎么在特定的时间里从叶子的方向辨别出自己所在的方位。
实际上,在山里头也有这样的手艺,进了老林子之后,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会用树叶的尖尖来辨别方向。
老头虽然不善言谈,但绝对是个好师傅。
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这个看着神秘的手艺,言简意赅的教给了李越山。
“这边……应该就是北边了。”
李越山现学现用,琢磨了片刻之后,将目光对准了右侧的芦苇荡。
老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微点了点头。
顺着辨别出来的方向,李越山慢慢的走了过去。
只是来到北边,除了芦苇之外还是芦苇,他愣是没看出一点端倪来。
“老爷子,咱能不打哑谜吗?”
琢磨了半天都没琢磨出个所以然的李越山,转身一脸苦笑的看向正在用麻绳扎砍下来芦苇杆子的老头。
老头压根连头都没抬,只是自顾自地忙着手上的活。
李越山见老头不搭理自己,只能自顾自的在打开的芦苇窝子里晃荡了起来。
看着被平出来的芦苇窝子,李越山感觉自己脑仁子都要煮开了。
“嗯??”
就在十几分钟之后,百无聊赖的李越山,突然眼睛猛地一亮,随即死死的盯着被开出来的芦苇窝子。
因为刚刚开窝子的时候动静不小,所以芦苇窝子里面的水被搅的很浑。
而这才十几分钟的时间,水面的浑浊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落在芦苇淤泥上的清澈水流。
而李越山的眼神本来就不错,很容易就察觉出了芦苇窝子里水流的动向。
是从北边流淌过来的!!
西岭水库虽然是蓄水的人工水库,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水源,都是从上游山场子里面汇聚下来的。
正因为如此,这个蓄水的水库里面隔三差五的才会有一些不应该生活在水库里的鱼类。
这些都是山场子发水的时候,顺带着从山溪里面带下来的。
而山场子汇聚的水源,就在芦苇荡的北边。
这芦苇窝子里面汇聚出来的水流,自然也就是山溪活水!
其实不用看芦苇叶子,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只要注意水流的方向,就能更加轻易的辨别出方位。
至于老爷子说的朝这边看什么,李越山隐隐约约已经有了答案。
“别杵着了,过来帮帮忙。”
就在这个功夫,老头已经用草绳将一部分芦苇分别串联了起来,好像一个个草屏风一样。
按照老头说的,李越山顺着水流将芦苇草窝子下口的方向,以外扩半圆的方式,将其笼了起来。
李越山在这里忙活,而老头则来到北边,动手又将北边入水的芦苇窝子开了一个口子。
水流没有了芦苇的阻挡,进水也明显大了不少。
而下方又被李越山用芦苇屏挡了一些,所以这芦苇窝子里的水位倒是高出周围不少。
接下来,在老头的带领下,爷俩又将草窝子里面的淤泥用带来的家伙什扒拉出去了不少。
这样一来,这草窝子里的水就更深了一些。
被搅浑的水,在十几分钟之后,再次变得清澈见底。
爷俩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多小时,这才在李越山的疑惑中,老头领着他原路返回。
直到这一刻,李越山还是没想明白这老头弄这玩意要干啥。
等来到船边,爷俩上了船,老头先蹲在船边将满是淤泥的腿脚洗干净,李越山也是有样学样。
对于老杆子来说,这船就是他的门户,得干干净净的才行。
李越山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等两人收拾完,杨小东端着冒着热气的陶罐子走到了船尾。
“老爷子,来点红糖水去去寒。”
杨小东先倒了一碗递给了李越山,而李越山则就手将其递到了老头面前。
“我不着急,晚上得下水,我得先去喂鱼鹰。”
老头摆摆手,随即来到乌篷一侧,伸手在船身一侧的外围拎出一个没在水里的竹篓子来。
竹篓子当中,是平常逮来养在里面的一些白条小草鱼啥的。
老头拎着竹篓子,来到船头挑杆外,他不是将鱼儿喂给鱼鹰,而是随手将竹篓子里还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撒进水里。
“嗷呜,嗷呜,嗷呜……”
老头一边撒小鱼儿,一边冲着鱼鹰吆喝起来。
冷月初上,银光洒过幽暗的芦苇荡,落在水面上反射出道道粼粼波光。
老旧的渔船头上,一个身材佝偻的老头拎着竹篓子,将鱼儿撒向水面。
而挑杆上的鱼鹰,就好像一道道隐藏在暗夜下的利箭一样,无声无息的刺入水面。
正端着红糖水准备喝的李越山,被眼前这一幅景象看的呆在原地。
他两辈子都是在山里打滚的泥腿子而已,只是眼前的这一幕,却看的他有些心驰神往。
金钱名利富足,在这个老头的这一条破船上,此刻却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晚霞村,甚至于十里八村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都说这老头就是个傻子。
可在这一刻的李越山看来,老杆子这一辈子才真的活到了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