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潭龙现世-《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肚子能装八两饭,莫往锅下一斤米……”

  老头将草鱼和白鲢装进船旁边的竹篓子里,轻声地对着身后的李越山说道:“这其实不难理解,就和你们跑山的四月不进山一样。”

  李越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也就是现在的这些手艺人还都讲究规矩,反倒是后来,哪怕打上来的鱼臭了扔了,多余的也不可能放回去。

  老头拿出另一个竹篓子来,拿出一些小杂鱼来,扔进了水里,鱼鹰再次消失不见。

  老头抽出艄杆,撑着小船绕着宽阔的芦苇荡穿梭而过。

  不多时,又在水域右边的水芦边上,找到了一处凹进去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湾子。

  这一次船头并没有进去,而是停在了湾外口,老头伸出杆子,先将鱼鹰都挑出水面。

  不同于上一次的静悄悄,这一次等鱼鹰上船之后,老头抡起手中的艄杆,对着湾口开面一顿猛砸。

  水面激起阵阵凌乱的涟漪,李越山的眼神好,在这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依旧能看到水芦边上有惊慌的鱼儿穿过。

  砸了好几下之后,将外湾的水搅开之后,老杆子快速伸出杆子,将鱼鹰都挑起放下了水。

  这地方水不是很深,大概也就一米五左右。

  鱼鹰下水之后,李越山能透过水下微弱的光亮,看到一道道黑影交叉穿梭而过。

  很快,被鱼鹰追的无处可去的鱼儿,在边芦水旁炸了水。

  好几只鱼鹰都窜出了水面,紧盯着那些体格子比较大的鱼。

  “拿着杆子去船尾上搅水!!”

  就在李越山正看的起劲的时候,老头抽出一根大拇指粗细的毛竹杆子,递给了李越山。

  船横着挡在湾开口处,老头拎着一根四米多长的艄杆在船头搅水,李越山拿着毛竹在船尾。

  两相结合之下,芦湾开口被彻底拦住。

  鱼鹰的速度很快,眨眼间的功夫,三四只鱼鹰叼着捕获的鱼儿靠近船身。

  “伢子,别闲着了,拿船板子接鱼鹰上来!”

  两人都在忙活,鱼鹰叼着鱼也上不了船,老头只能出声让一旁的杨小东帮忙。

  船板子斜着放下去,鱼鹰顺着板子上了船。

  就算老杆子再牛逼,他这鱼鹰喂的再灵性,那也只是扁毛畜生罢了。

  它们不会分辨鱼的种类,最多也就是训练到下水之后挑大个的逮罢了。

  所以来来回回上来了几趟,抓起来的几乎都是草鱼和大口,甚至于还有几条体型不小的白条。

  水芦边上本来水浅,像鲤鱼这样探底的鱼类,根本就不往这边靠。

  眼瞅着船上的鱼越来越多,但就是没有一条是能上李越山那小院席面的。

  “……”

  忙活了大半天,几乎所有的鱼鹰都已经上了挑杆。

  看着满船的鱼,李越山现在掐死晚老五的心都有了。

  而与此同时,李越山也察觉到三伢子的运气有多逆天了。

  像鳜鱼和昨儿弄上来的骨唇,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老头也没有再出声多说什么,只是除了两条白条之外,剩下的鱼都又放了回去。

  白条这东西气性大,只要上了水,一准的活不下去。

  “山子哥,你看,鱼鹰咋还打起来了?”

  就在李越山有些气馁的时候,一旁搬着板子的杨小东却抬手指向了边芦里。

  李越山和老头同时抬头,就看到两只鱼鹰前后叼着一条泛着灰光色的鱼,扑腾着朝船这边赶来。

  俩鱼鹰一个叼着鱼头,一个叼着鱼尾,谁也不让谁。

  “呵呵,你小子运气倒是不错。”

  老头看清楚俩鱼鹰之后,脸上倒是露出了一抹笑意。

  伸长艄杆,将那俩货搭上了船。

  等上了船之后,俩鱼鹰这才各自松开嘴巴,将那一条看着怪模怪样的鱼扔在了爷仨面前。

  “这啥玩意?”

  借着船头的风灯,杨小东有些好奇地看着船上挣扎的鱼问道。

  他之前在杨家村的时候,可没少背着爷爷来西岭水库玩,这水库里面的鱼他也见过不少。

  就算是被晚老五抢走的骨唇,他都见过几次。

  可眼前这玩意,还真真的就是头一回碰上。

  “伢子,开眼吧,这玩意叫‘潭龙’,水库里面没有,八成就是山场子哪个宽河深潭里面冲下来的。”

  “别说你这个小伢子,就是老汉我,这半辈子也就见过三回。”

  老头也很惊讶,没想到带着这俩伢子,居然还能看到这种稀罕物。

  李越山也是倒吸一口凉气,打死他都不会想到,水库里面还能琢磨出这玩意来。

  至于老头说的什么潭龙的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后世的短视频里面,这东西还有个官方名。

  中华鲟!!!

  这东西在人工养殖之前,那绝对是淡水鱼种里面的顶尖角色!

  而且野生的受动物保护法保护,八五年保护法出台之后,吃这玩意绝对能让你把缝纫机都踩冒烟了。

  “轻着点,这玩意可精贵的很。”

  眼见李越山上前要拿鱼,老头出声提醒道。

  李越山点了点头,上前扣住分叉的尾巴,将其提了起来。

  这东西全身滑不溜秋的,只有倒握住尾巴才能拿起来。

  翻过身来,看到白皙的肚皮和前端微微张开的下嘴,李越山这才松了口气。

  正经的野生中华鲟,眼下这一关总算是能顺顺利利的过去了!

  手上的这一条中华鲟也就四斤左右,按正常的生理来说,这玩意都未成年。

  “走吧,得赶紧将这东西安顿下来,不然亮了肚皮就白瞎了。”

  眼瞅着李越山盯着手中的潭龙一个劲的看,老头一撑艄杆子,将船原地掉了个头之后说道。

  “这东西比白条也坚挺不了多少,我看您那鱼篓子太小,会折了身子,这……”

  类似于这种贵重的鱼打上来,都会放在船身两侧的鱼篓子里养着,但李越山清楚,这种传统的活鱼方式根本不适合中华鲟。

  “你脑子有泡吧?”

  老头听了李越山的话,翻了个白眼,撑着船一边往回走,一边说道:“照你这么说,那咱俩之前在芦苇荡里面忙活啥呢?!”

  芦苇荡,围起来的水窝子?

  李越山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