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名校说尽千般好,状元只想京都跑。-《重生:同美女们共建星辰大海》

  李沐言回到客厅,只见张建国拿着手机在阳台打电话,声音洪亮得整层楼都能听见:\"老刘!我闺女考了689!对,就是那个差点淹死的丫头!什么?李沐言?那小子更狠,710!\"

  张舒窈坐在沙发上时不时偷瞄李沐言一眼。当第四次视线相撞时,她终于忍不住凑过来:\"你京都稳了,开心吗?\"

  李沐言看着眼前这个眼睛红肿却笑容灿烂的姑娘,突然想起重生后第一次见她——湿漉漉地躺在湖岸边,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而现在,她活蹦乱跳地站在这里。

  \"开心。\"他轻声说,喉头莫名发紧。

  张舒窈突然拉起他的手:\"你跟我来。\"

  阳台上的夕阳正好,整个城市镀上一层金色。张舒窈靠在栏杆上,头发被晚风吹起几缕。

  \"我的分应该也能进京都吧?\"她疑惑的问道。

  “肯定能啊,你的分数稳稳地。”李沐言回到说。

  \"那就太好了,我最近会和妈妈学校组织的旅游一起去玩,就不能陪你了。\"她歪着头问,眼睛里盛满了光。

  “挺好的啊,高考终于结束了,出去散散心,放松一下。”李沐言说。

  “可是……那估计我们下次见面应该是在京都见面了。”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自己舍不他。

  “那我们就京都见。”李沐言转身和张舒窈父母告别,说要回家。

  李沐言望着她被夕阳勾勒出的侧脸轮廓,第一次确信,重生后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了。

  \"燕京见,我喜欢你,沐言,你知道吗?\"张舒窈默默地在心里说道。

  次日李沐言送完菜回来推开家门时,屋里的阵仗让他愣在当场。

  不足二十平米的客厅里挤了十几号人。左边沙发上坐着三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面前茶几上摆着\"燕京大学\"的烫金文件夹;右边板凳上则是两位戴京都校徽的老师,正和爷爷低声交谈。角落里,英城电视台记者已经架好摄像机,镜头齐刷刷对准门口。

  \"李沐言同学!\"北大招生组的眼镜男第一个站起来,\"恭喜你取得优异成绩!\"

  这一嗓子像按下启动键,屋里瞬间炸开了锅。京都的老师箭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北大的也不甘示弱挤过来递名片,记者们的闪光灯亮成一片。李沐言僵在原地。

  李沐言高考志愿根本就没有报燕京大学,怎么燕大招生组怎么也来了。

  \"都静一静!\"爷爷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敲了敲桌面,屋里这才安静下来,\"咱们一个一个说。\"

  \"李同学,\"北大眼镜男抢先开口,\"我们提供5万元新生奖学金,本硕博连读资格,专业任选,还有海外交换机会。\"他推过一份文件,\"今天签字,明天专车接你去燕京。\"

  这个条件让屋里响起一片吸气声。电视台的女记者忍不住小声嘀咕:\"五万……够在城里买套房了。\"

  京都的女老师立刻反击:\"京都同样提供奖学金,而且我们有全国顶尖的土木工程专业。\"她特意说道,\"李同学应该对建筑感兴趣吧?\"其实他查看了李沐言报考志愿才这样说的。

  \"京都土木……\"他轻声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北大的人立刻察觉风向不对:\"土木?以你的分数太浪费了!\"眼镜男凑近些,\"考虑下光华管理学院?毕业起薪就是土木的三倍!\"

  \"小言啊,\"奶奶端着茶壶从厨房出来,手有些抖,\"先喝口水……\"

  李沐言连忙接过茶壶,发现奶奶的眼圈红红的。这个不识几个字的农村老太太,此刻正努力理解着那些天书般的专业名词。

  \"谢谢各位老师。\"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我想去京都读土木工程。\"

  屋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时钟滴答声。北大眼镜男张着嘴,京都老师则眼睛一亮。

  \"为什么?\"市电视台记者忍不住问,\"北大的条件更优厚啊?\"

  李沐言看向墙角那台正在录像的摄像机:\"因为……\"他停顿了一下,前世在工地暴晒的画面闪过脑海,\"因为我想改变建筑行业的某些现状。\"

  这句话让京都的女老师猛地坐直了身体。她迅速掏出手机发了条信息,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匡院士对你很感兴趣。\"

  爷爷突然起身进了里屋,片刻后捧出一个老式相册。老人颤抖的手翻到某一页,指着张泛黄的照片:\"孩子,看。\"

  其实这张照片上次李沐言就偷偷看到了,这里面应该有一段故事,这也是他报京都的一个原因。

  照片上的青年站在京都园牌坊前,意气风发。——那是年轻的爷爷!

  \"六五年,我去燕京特意到京都门口照的。\"爷爷的声音带着哽咽,\"那会儿就想,将来我的孩子、孙子,要是能进这里头读书……\"

  李沐言从未听爷爷提过这段往事。他小心地接过相册,照片背面用褪色的钢笔字写着\"李笑时,1965.10,燕京\"。

  \"所以您也希望我考京都?\"

  爷爷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粗糙的手掌像树皮一样刮过衬衫布料。

  \"李同学,\"京都女老师趁机递上录取意向书,\"这是土木系的特殊培养计划,本硕连读,所有费用全面,还提供5万元新生奖学金,同时提供单间宿舍。\"她压低声音,\"匡院士特意嘱咐,要亲自带你。\"

  李沐言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前世他只在行业杂志上见过匡院士的照片,那是中国建筑界的泰斗级人物。

  \"我能……再考虑一下吗?\"

  \"当然,\"女老师微笑,\"不过最迟明天中午前答复,其他省的前几名也在等名额。\"

  北大的人还想再争取,却被市电视台的黑框眼镜女记者挤开:\"李同学,能对着镜头说说你的感想吗?710分,全市第一,现在什么心情?\"

  李沐言下意识整理了下衣领。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仿佛回到前世在工地接受采访的场景,那时他是项目经理。“说实话我真的很激动,自己也没想到会考了710分,这里面应该有老天的眷顾。”他中规中矩的回答。

  三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准他,话筒像丛林般伸到面前。这场临时安排的采访会,已经超出了他预想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