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清晨。
经过一整天惨烈的拉锯战,北平外围的枪炮声在黎明时分暂时沉寂下来。日军在七月三十日发起的多轮猛攻,在八十八军和二十九军联合防线的铜墙铁壁前撞得头破血流,除了留下大量尸体和装备残骸外,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然而,这种沉寂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双方都在抓紧时间舔舐伤口,调整部署,准备下一轮更残酷的搏杀。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虽然彻夜未眠,但何志远的精神依旧高度集中。他刚刚主持完一场由军部主要将领、各师旅主官以及二十九军代表参加的联合战情分析会。巨大的会议桌上铺满了地图和电报稿,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诸位,”何志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目光锐利如鹰,“昨日一战,我军初战告捷,重创敌军锐气,证明了我军的战斗力和防御体系的坚固。但是,我们绝不能有丝毫轻敌!” 他用手杖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日军集结的区域,“日军受挫,其统帅香月清司必然恼羞成怒。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调整战术,可能采取更猛烈的炮火覆盖,更疯狂的步兵冲锋,甚至可能动用更多的战车部队,或尝试侧翼迂回。我们必须预判到所有可能性,做好万全准备!”
参谋长周卫国接着汇报:“综合各方情报,日军正在从关东军和国内紧急调遣援军,包括战车第二旅团和独立野炮重炮旅团。其航空兵也在天津等地机场集结,企图夺回制空权。预计未来48小时内,敌军将发动规模更大、更凶猛的进攻。”
副军长李振邦一拍桌子:“怕他个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的工事不是纸糊的,弟兄们的枪炮也不是烧火棍!他来多少,咱们灭多少!”
二十九军的代表,副军长秦德纯则相对沉稳:“何军座分析得是。日军新败,必然寻机报复。我军当趁此间隙,进一步加固阵地,尤其是永定河沿岸和通州结合部,补充弹药,休整部队。同时,城内治安和民众安抚工作也需加强,防止敌特破坏和恐慌蔓延。”
何志远点了点头:“秦军长所言极是。下面,我部署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分工:
一、防线巩固与调整:
1. 122师(张汉卿部)及配属部队,继续负责永定河防线,重点加强河防工事及反坦克障碍,严防敌强渡或架桥。
2. 通州方向,由宋总司令统一指挥暂101、102旅及二十九军部队,形成梯次防御纵深。尤其要注意张家湾至八里桥一带,地势相对平坦,利于敌坦克集群突击,必须布设大量反坦克壕、地雷并加强战防炮密度。
3. 166师(董存瑞部)作为总预备队,位置稍作后移,保持机动性,随时准备向战事吃紧方向增援或实施反击。
4. 133师(刘振华部)派出有力部队,向西北方向延伸警戒,严防敌小股部队从侧翼山地渗透。
二、火力配置与协同:
1. 重炮旅(赵承绶部)重新标定射击诸元,重点覆盖敌军可能的集结地域、炮兵阵地和交通枢纽。实行弹性防御炮击,即不轻易暴露全部火力,待敌进攻部队进入有效射程后再行猛烈打击。
2. 防空旅(高志航部)扩大雷达警戒范围,与航空大队密切协同,确保主要阵地上空安全。高射炮阵地做好伪装和机动准备。
3. 装甲旅(徐庭瑶部)的战车营分散配置,隐蔽待机,主要用于关键地段的反冲击和堵口子,不得轻易用于正面消耗。
三、后勤与医疗保障:
1. 后勤部长官赵建明,务必确保各部队弹药、粮秣、油料充足,特别是炮弹和反坦克手雷。开辟多条隐蔽补给线路。
2. 卫生部长官贺炳炎,加强野战医院力量,增设手术台,确保伤员得到最快救治。药品储备,尤其是消炎药和血浆,要优先保障。
四、情报与反间谍:
1. 情报部门(郑云峰负责)加大侦察力度,动用一切手段,摸清日军援军抵达时间、主攻方向变更等关键信息。
2. 宪兵部队会同北平警察局,严厉清查城内可疑分子,确保指挥部和重要设施安全。
“诸位,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望大家恪尽职守,精诚团结!散会!”何志远环视全场,声音斩钉截铁。
将领们轰然应诺,迅速离开会议室,返回各自岗位落实命令。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留下了参谋长周卫国和副官长陈明。
“卫国,给南京发报,详细汇报昨日战果及当前敌我态势,再次强调我军急需补充的物资清单(尤其是重炮炮弹和航空燃油),并请求统帅部在外交层面继续对德、意等国施压,牵制日本。”何志远吩咐道。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较量,也是政治和外交的博弈。
“是,军座!”周卫国立刻去办。
“陈明,备车,我去城内看看,再去一趟医院。”何志远需要亲自掌握城内的情况和部队的士气。
乘车行驶在北平略显空旷的街道上,何志远看到虽然气氛紧张,但城内秩序井然。士兵和警察在街头巡逻,市民们虽然面带忧色,但生活基本正常,不少商铺还在营业,甚至能看到一些学生在张贴抗日标语。这种后方相对的稳定,对于前线士气是重要的支撑。他特意在北京大学附近停留片刻,看到学生们激昂的抗日热情,心中颇感欣慰。
再次来到嵩祝寺野战医院,这里的忙碌景象更甚往日。院子里停满了运送伤员的卡车和担架,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何志远看到苏青瑶正和几位医生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手术,他站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上,没有打扰。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她专注的侧脸和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过了许久,手术室的门打开,苏青瑶和医生们疲惫地走出来。看到何志远,她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
“军座。”她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中带着完成工作后的疲惫和一丝欣慰,“手术很成功,那位连长应该能活下来。”
何志远看着她苍白却坚毅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愫,有敬佩,有关切,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辛苦了,青瑶。要注意休息,别累垮了。”他的语气格外温和。
苏青瑶微微低下头,轻声道:“我没事。前线的弟兄们才辛苦。军座……您也要保重。” 她抬起头,清澈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支持,“我们都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守住北平!”
“我们一定会的。”何志远郑重地承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超越寻常的信任和情感,显得尤为珍贵。
离开医院时,何志远特意吩咐院长,务必保证医护人员轮班休息,并再次调拨了一批系统兑换的特效营养剂和提神药物,以维持他们的高强度工作。
回到指挥部,何志远意识连接系统。
昨日战果辉煌,积分收获颇丰。
【当前积分余额:5,500,000点。】
他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更充分的准备。
【兑换:德制 sFH 18 150毫米榴弹炮 x 12门及五十个基数弹药(增强远程压制火力);瑞典博福斯 40毫米高射炮 x 24门(增强中低空防空,应对可能增加的敌机低空突袭);“铁拳”100式反坦克火箭筒 x 500具及配套弹药(加强基层反装甲能力);高级战场医疗包(含吗啡、磺胺、血浆)x 5000套。】
【消耗积分:2,800,000点。】
【物资将通过“紧急采购渠道”于24小时内送达各部队。】
这笔巨额投入,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持续作战和防御能力。
傍晚,何志远接到了一份来自德国军事顾问团(此时尚未完全撤离)的密电。 顾问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在电文中隐晦地表示,德国国内压力巨大,对华军售和顾问派遣可能即将终止,但他个人钦佩中国军队的英勇,并提醒何志远注意日军可能从山西方向施加压力,以牵制中国军队增援平津。这份情报虽不直接关乎北平战场,却揭示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更大危机。何志远立刻将情报摘要通报给南京,并提醒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加强戒备。
夜幕降临,北平城再次被紧张的宁静笼罩。何志远站在指挥部大楼的顶层露台上,望着远方日军阵地若隐若现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内有强敌压境,外有国际风云变幻,他肩负的不仅是十几万将士的生命,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经过一整天惨烈的拉锯战,北平外围的枪炮声在黎明时分暂时沉寂下来。日军在七月三十日发起的多轮猛攻,在八十八军和二十九军联合防线的铜墙铁壁前撞得头破血流,除了留下大量尸体和装备残骸外,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然而,这种沉寂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双方都在抓紧时间舔舐伤口,调整部署,准备下一轮更残酷的搏杀。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虽然彻夜未眠,但何志远的精神依旧高度集中。他刚刚主持完一场由军部主要将领、各师旅主官以及二十九军代表参加的联合战情分析会。巨大的会议桌上铺满了地图和电报稿,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诸位,”何志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目光锐利如鹰,“昨日一战,我军初战告捷,重创敌军锐气,证明了我军的战斗力和防御体系的坚固。但是,我们绝不能有丝毫轻敌!” 他用手杖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日军集结的区域,“日军受挫,其统帅香月清司必然恼羞成怒。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调整战术,可能采取更猛烈的炮火覆盖,更疯狂的步兵冲锋,甚至可能动用更多的战车部队,或尝试侧翼迂回。我们必须预判到所有可能性,做好万全准备!”
参谋长周卫国接着汇报:“综合各方情报,日军正在从关东军和国内紧急调遣援军,包括战车第二旅团和独立野炮重炮旅团。其航空兵也在天津等地机场集结,企图夺回制空权。预计未来48小时内,敌军将发动规模更大、更凶猛的进攻。”
副军长李振邦一拍桌子:“怕他个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的工事不是纸糊的,弟兄们的枪炮也不是烧火棍!他来多少,咱们灭多少!”
二十九军的代表,副军长秦德纯则相对沉稳:“何军座分析得是。日军新败,必然寻机报复。我军当趁此间隙,进一步加固阵地,尤其是永定河沿岸和通州结合部,补充弹药,休整部队。同时,城内治安和民众安抚工作也需加强,防止敌特破坏和恐慌蔓延。”
何志远点了点头:“秦军长所言极是。下面,我部署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分工:
一、防线巩固与调整:
1. 122师(张汉卿部)及配属部队,继续负责永定河防线,重点加强河防工事及反坦克障碍,严防敌强渡或架桥。
2. 通州方向,由宋总司令统一指挥暂101、102旅及二十九军部队,形成梯次防御纵深。尤其要注意张家湾至八里桥一带,地势相对平坦,利于敌坦克集群突击,必须布设大量反坦克壕、地雷并加强战防炮密度。
3. 166师(董存瑞部)作为总预备队,位置稍作后移,保持机动性,随时准备向战事吃紧方向增援或实施反击。
4. 133师(刘振华部)派出有力部队,向西北方向延伸警戒,严防敌小股部队从侧翼山地渗透。
二、火力配置与协同:
1. 重炮旅(赵承绶部)重新标定射击诸元,重点覆盖敌军可能的集结地域、炮兵阵地和交通枢纽。实行弹性防御炮击,即不轻易暴露全部火力,待敌进攻部队进入有效射程后再行猛烈打击。
2. 防空旅(高志航部)扩大雷达警戒范围,与航空大队密切协同,确保主要阵地上空安全。高射炮阵地做好伪装和机动准备。
3. 装甲旅(徐庭瑶部)的战车营分散配置,隐蔽待机,主要用于关键地段的反冲击和堵口子,不得轻易用于正面消耗。
三、后勤与医疗保障:
1. 后勤部长官赵建明,务必确保各部队弹药、粮秣、油料充足,特别是炮弹和反坦克手雷。开辟多条隐蔽补给线路。
2. 卫生部长官贺炳炎,加强野战医院力量,增设手术台,确保伤员得到最快救治。药品储备,尤其是消炎药和血浆,要优先保障。
四、情报与反间谍:
1. 情报部门(郑云峰负责)加大侦察力度,动用一切手段,摸清日军援军抵达时间、主攻方向变更等关键信息。
2. 宪兵部队会同北平警察局,严厉清查城内可疑分子,确保指挥部和重要设施安全。
“诸位,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望大家恪尽职守,精诚团结!散会!”何志远环视全场,声音斩钉截铁。
将领们轰然应诺,迅速离开会议室,返回各自岗位落实命令。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留下了参谋长周卫国和副官长陈明。
“卫国,给南京发报,详细汇报昨日战果及当前敌我态势,再次强调我军急需补充的物资清单(尤其是重炮炮弹和航空燃油),并请求统帅部在外交层面继续对德、意等国施压,牵制日本。”何志远吩咐道。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较量,也是政治和外交的博弈。
“是,军座!”周卫国立刻去办。
“陈明,备车,我去城内看看,再去一趟医院。”何志远需要亲自掌握城内的情况和部队的士气。
乘车行驶在北平略显空旷的街道上,何志远看到虽然气氛紧张,但城内秩序井然。士兵和警察在街头巡逻,市民们虽然面带忧色,但生活基本正常,不少商铺还在营业,甚至能看到一些学生在张贴抗日标语。这种后方相对的稳定,对于前线士气是重要的支撑。他特意在北京大学附近停留片刻,看到学生们激昂的抗日热情,心中颇感欣慰。
再次来到嵩祝寺野战医院,这里的忙碌景象更甚往日。院子里停满了运送伤员的卡车和担架,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何志远看到苏青瑶正和几位医生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手术,他站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上,没有打扰。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她专注的侧脸和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过了许久,手术室的门打开,苏青瑶和医生们疲惫地走出来。看到何志远,她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
“军座。”她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中带着完成工作后的疲惫和一丝欣慰,“手术很成功,那位连长应该能活下来。”
何志远看着她苍白却坚毅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愫,有敬佩,有关切,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辛苦了,青瑶。要注意休息,别累垮了。”他的语气格外温和。
苏青瑶微微低下头,轻声道:“我没事。前线的弟兄们才辛苦。军座……您也要保重。” 她抬起头,清澈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支持,“我们都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守住北平!”
“我们一定会的。”何志远郑重地承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超越寻常的信任和情感,显得尤为珍贵。
离开医院时,何志远特意吩咐院长,务必保证医护人员轮班休息,并再次调拨了一批系统兑换的特效营养剂和提神药物,以维持他们的高强度工作。
回到指挥部,何志远意识连接系统。
昨日战果辉煌,积分收获颇丰。
【当前积分余额:5,500,000点。】
他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更充分的准备。
【兑换:德制 sFH 18 150毫米榴弹炮 x 12门及五十个基数弹药(增强远程压制火力);瑞典博福斯 40毫米高射炮 x 24门(增强中低空防空,应对可能增加的敌机低空突袭);“铁拳”100式反坦克火箭筒 x 500具及配套弹药(加强基层反装甲能力);高级战场医疗包(含吗啡、磺胺、血浆)x 5000套。】
【消耗积分:2,800,000点。】
【物资将通过“紧急采购渠道”于24小时内送达各部队。】
这笔巨额投入,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持续作战和防御能力。
傍晚,何志远接到了一份来自德国军事顾问团(此时尚未完全撤离)的密电。 顾问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在电文中隐晦地表示,德国国内压力巨大,对华军售和顾问派遣可能即将终止,但他个人钦佩中国军队的英勇,并提醒何志远注意日军可能从山西方向施加压力,以牵制中国军队增援平津。这份情报虽不直接关乎北平战场,却揭示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更大危机。何志远立刻将情报摘要通报给南京,并提醒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加强戒备。
夜幕降临,北平城再次被紧张的宁静笼罩。何志远站在指挥部大楼的顶层露台上,望着远方日军阵地若隐若现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内有强敌压境,外有国际风云变幻,他肩负的不仅是十几万将士的生命,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