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二日,南京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何志远站在军政部招待所的阳台上,远眺紫金山朦胧的轮廓,心中却想着数百里外永定河畔的硝烟。昨夜收到的前线急电让他彻夜未眠——日军正在大规模调动,新的进攻一触即发。
"军座,车已备好。"副官陈明轻声报告,"何部长请您八点过去共进早餐。"
何志远点点头,整理了一下军装。他知道,这顿早餐绝非寻常。
上午八时,何应钦官邸。
餐厅里,何应钦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交谈。见何志远进来,何应钦招手示意他坐下。
"志远,这位是孔祥熙部长的堂兄孔令侃先生,现任中央信托局局长。"何应钦介绍道。
孔令侃拱手笑道:"久仰何将军威名,永定河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
"孔先生过奖。"何志远谦逊回应,心中却警惕起来。孔家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此时出现绝非偶然。
早餐进行得颇为微妙。孔令侃看似随意地谈起国际形势:"如今欧洲局势紧张,德国虽与我交好,但毕竟与日本有盟约关系。美国态度暧昧,苏联......"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倒是表现出积极援华的姿态。"
何应钦接过话头:"志远,你与德国顾问交往甚密,对此有何看法?"
何志远放下筷子,正色道:"叔父,侄儿以为,外交如用兵,虚虚实实。德国援助我要争取,但不能依赖。苏联的援助也要接触,但需保持警惕。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
孔令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何将军高见。不瞒你说,财政部正在筹划建立战时军工体系,需要懂军事的人才参与。不知何将军可有意向?"
何志远心中雪亮:这是要调他离开前线。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多谢孔先生厚爱。但眼下战事紧急,志远身为军人,理当在前线效力。"
早餐后,何应钦单独留下何志远,神色凝重:"志远,你可知道,有人向委座进言,说你手握重兵,又与各方势力往来过密......"
何志远心中一凛:"叔父明鉴,侄儿一心为国,绝无二心!"
"我自然信你。"何应钦拍拍他的肩膀,"但政治这东西,有时候比战场更凶险。你要把握好分寸。"
上午十时,德国大使馆。
何志远如约与陶德曼大使和塞克特将军会面。这次会谈更加具体,德方提出了一份详细的军火清单,包括36门150毫米榴弹炮和5000支MP40冲锋枪,但要求中国用钨矿和锑矿支付。
"何将军,"塞克特指着地图说,"根据我们的分析,日军下一步可能会重点攻击你们的侧翼。我们建议加强龙凤山一线的防御工事。"
何志远沉思片刻:"感谢将军的建议。不过,我更希望德方能够提供工兵装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
"这个可以考虑。"陶德曼大使接口,"但我们需要贵国保证我们在华投资的安全。"
会谈中,何志远敏锐地感觉到,德方的态度比之前更加谨慎,显然欧洲局势的变化影响了他们的对华政策。
午后,一个意外的人物到访——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
在金陵饭店的包厢里,史迪威开门见山:"何将军,美国政府对贵国抗战十分关注。我们可以通过'租借法案'提供援助,但需要贵国进行一些改革。"
"什么样的改革?"何志远谨慎地问。
"军事指挥体系的现代化,后勤系统的整顿,还有......"史迪威顿了顿,"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
何志远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感谢美国的善意。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史迪威似乎早有预料,转换话题:"我们可以提供一批P-40战斗机和M3轻型坦克,但需要贵国用外汇购买。"
何志远意识到,美国的援助附带的政治条件比德国更加苛刻。
傍晚,何志远秘密会见了苏联驻华武官罗申。
在一家俄国餐厅的包厢里,罗申直截了当:"何将军,苏联可以向贵国提供200架伊-16战斗机和100辆T-26坦克,还可以派遣志愿航空队。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
何志远谨慎回应:"感谢苏联的援助。但中国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是自然。"罗申笑道,"不过,我们注意到何将军的部队装备了大量德制武器。要知道,德国和日本可是盟友关系。"
何志远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淡然:"武器只是工具,关键看使用武器的人。"
会谈结束后,何志远心情沉重。各方势力都在拉拢他,但也都带着各自的目的。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国际博弈中的一个棋子。
晚上八点,何志远应邀参加了一个特别的聚会——黄埔同学会晚宴。
宴会厅里将星云集,大部分是黄埔前四期的毕业生。见到何志远,众人纷纷上前打招呼。
"志远兄!永定河这一仗打得漂亮!"一期学长杜聿明用力握着他的手。
"都是将士用命。"何志远谦逊回应。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当前的战局和政局。四期同学林彪:"志远,现在党内有些人,看到我们黄埔系掌权就眼红。你要小心CC系那些人,他们正在搜集你的材料。
"多谢提醒。"何志远举杯,"不过眼下大敌当前,个人得失不足挂齿。"
这时,一位侍从悄然递给他一张纸条。何志远借故离席,在洗手间打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明早六点,鸡鸣寺,有人要见你。"落款是一个"周"字。
何志远心中一震,立即将纸条销毁。
回到驻地,何志远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与会者除了军部将领,还有刚从上海赶回来的李云龙。
"军座,"李云龙汇报,"美国那批军火已经谈妥,包括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5万发炮弹。但对方要求用黄金支付一半货款。"
"答应他们。"何志远果断决定,"前线等不起。"
周卫国接着汇报军情:"日军在永定河对岸增兵明显,特别是重炮和坦克部队。侦察机发现,日军正在搭建新的浮桥。"
"看来鬼子是要拼命了。"122师师长张汉卿凝重地说。
何志远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诸位,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我决定:
第一,立即加强侧翼防御,特别是龙凤山一线;
第二,特种兵大队前出侦察,摸清日军部署;
第三,新到的美制榴弹炮组成独立炮群,由军部直接指挥;
第四,向军政部请求增调两个师的兵力作为预备队。"
部署完毕,何志远单独留下李云龙:"上海那边,你要建立一条稳定的物资通道。特别是药品和燃油,前线急需。"
"明白!"李云龙立正敬礼。
深夜,何志远意识进入系统界面。
【当前积分余额:35,000,000点】
他进行了大规模兑换:
【兑换:苏制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x24门及炮弹4万发】
【兑换:美制M2HB重机枪x300挺】
【兑换:德制Sd.Kfz.251/10型装甲车x18辆】
【兑换:野战医院设备x5套、盘尼西林10万支】
【消耗积分:15,000,000点】
【剩余积分:20,000,000点】
这些装备将分别以"苏联秘密援助"、"美商商业渠道"等名义送达前线。
完成兑换后,何志远站在窗前,望着南京的夜景。他知道,自己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必须走下去。
就在这时,副官陈明匆匆进来:"军座,紧急军情!日军一支特遣队昨夜偷袭了我军后勤基地,损失惨重!"
何志远心中一沉——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军座,车已备好。"副官陈明轻声报告,"何部长请您八点过去共进早餐。"
何志远点点头,整理了一下军装。他知道,这顿早餐绝非寻常。
上午八时,何应钦官邸。
餐厅里,何应钦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交谈。见何志远进来,何应钦招手示意他坐下。
"志远,这位是孔祥熙部长的堂兄孔令侃先生,现任中央信托局局长。"何应钦介绍道。
孔令侃拱手笑道:"久仰何将军威名,永定河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
"孔先生过奖。"何志远谦逊回应,心中却警惕起来。孔家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此时出现绝非偶然。
早餐进行得颇为微妙。孔令侃看似随意地谈起国际形势:"如今欧洲局势紧张,德国虽与我交好,但毕竟与日本有盟约关系。美国态度暧昧,苏联......"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倒是表现出积极援华的姿态。"
何应钦接过话头:"志远,你与德国顾问交往甚密,对此有何看法?"
何志远放下筷子,正色道:"叔父,侄儿以为,外交如用兵,虚虚实实。德国援助我要争取,但不能依赖。苏联的援助也要接触,但需保持警惕。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
孔令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何将军高见。不瞒你说,财政部正在筹划建立战时军工体系,需要懂军事的人才参与。不知何将军可有意向?"
何志远心中雪亮:这是要调他离开前线。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多谢孔先生厚爱。但眼下战事紧急,志远身为军人,理当在前线效力。"
早餐后,何应钦单独留下何志远,神色凝重:"志远,你可知道,有人向委座进言,说你手握重兵,又与各方势力往来过密......"
何志远心中一凛:"叔父明鉴,侄儿一心为国,绝无二心!"
"我自然信你。"何应钦拍拍他的肩膀,"但政治这东西,有时候比战场更凶险。你要把握好分寸。"
上午十时,德国大使馆。
何志远如约与陶德曼大使和塞克特将军会面。这次会谈更加具体,德方提出了一份详细的军火清单,包括36门150毫米榴弹炮和5000支MP40冲锋枪,但要求中国用钨矿和锑矿支付。
"何将军,"塞克特指着地图说,"根据我们的分析,日军下一步可能会重点攻击你们的侧翼。我们建议加强龙凤山一线的防御工事。"
何志远沉思片刻:"感谢将军的建议。不过,我更希望德方能够提供工兵装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
"这个可以考虑。"陶德曼大使接口,"但我们需要贵国保证我们在华投资的安全。"
会谈中,何志远敏锐地感觉到,德方的态度比之前更加谨慎,显然欧洲局势的变化影响了他们的对华政策。
午后,一个意外的人物到访——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
在金陵饭店的包厢里,史迪威开门见山:"何将军,美国政府对贵国抗战十分关注。我们可以通过'租借法案'提供援助,但需要贵国进行一些改革。"
"什么样的改革?"何志远谨慎地问。
"军事指挥体系的现代化,后勤系统的整顿,还有......"史迪威顿了顿,"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
何志远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感谢美国的善意。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史迪威似乎早有预料,转换话题:"我们可以提供一批P-40战斗机和M3轻型坦克,但需要贵国用外汇购买。"
何志远意识到,美国的援助附带的政治条件比德国更加苛刻。
傍晚,何志远秘密会见了苏联驻华武官罗申。
在一家俄国餐厅的包厢里,罗申直截了当:"何将军,苏联可以向贵国提供200架伊-16战斗机和100辆T-26坦克,还可以派遣志愿航空队。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
何志远谨慎回应:"感谢苏联的援助。但中国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是自然。"罗申笑道,"不过,我们注意到何将军的部队装备了大量德制武器。要知道,德国和日本可是盟友关系。"
何志远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淡然:"武器只是工具,关键看使用武器的人。"
会谈结束后,何志远心情沉重。各方势力都在拉拢他,但也都带着各自的目的。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国际博弈中的一个棋子。
晚上八点,何志远应邀参加了一个特别的聚会——黄埔同学会晚宴。
宴会厅里将星云集,大部分是黄埔前四期的毕业生。见到何志远,众人纷纷上前打招呼。
"志远兄!永定河这一仗打得漂亮!"一期学长杜聿明用力握着他的手。
"都是将士用命。"何志远谦逊回应。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当前的战局和政局。四期同学林彪:"志远,现在党内有些人,看到我们黄埔系掌权就眼红。你要小心CC系那些人,他们正在搜集你的材料。
"多谢提醒。"何志远举杯,"不过眼下大敌当前,个人得失不足挂齿。"
这时,一位侍从悄然递给他一张纸条。何志远借故离席,在洗手间打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明早六点,鸡鸣寺,有人要见你。"落款是一个"周"字。
何志远心中一震,立即将纸条销毁。
回到驻地,何志远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与会者除了军部将领,还有刚从上海赶回来的李云龙。
"军座,"李云龙汇报,"美国那批军火已经谈妥,包括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5万发炮弹。但对方要求用黄金支付一半货款。"
"答应他们。"何志远果断决定,"前线等不起。"
周卫国接着汇报军情:"日军在永定河对岸增兵明显,特别是重炮和坦克部队。侦察机发现,日军正在搭建新的浮桥。"
"看来鬼子是要拼命了。"122师师长张汉卿凝重地说。
何志远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诸位,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我决定:
第一,立即加强侧翼防御,特别是龙凤山一线;
第二,特种兵大队前出侦察,摸清日军部署;
第三,新到的美制榴弹炮组成独立炮群,由军部直接指挥;
第四,向军政部请求增调两个师的兵力作为预备队。"
部署完毕,何志远单独留下李云龙:"上海那边,你要建立一条稳定的物资通道。特别是药品和燃油,前线急需。"
"明白!"李云龙立正敬礼。
深夜,何志远意识进入系统界面。
【当前积分余额:35,000,000点】
他进行了大规模兑换:
【兑换:苏制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x24门及炮弹4万发】
【兑换:美制M2HB重机枪x300挺】
【兑换:德制Sd.Kfz.251/10型装甲车x18辆】
【兑换:野战医院设备x5套、盘尼西林10万支】
【消耗积分:15,000,000点】
【剩余积分:20,000,000点】
这些装备将分别以"苏联秘密援助"、"美商商业渠道"等名义送达前线。
完成兑换后,何志远站在窗前,望着南京的夜景。他知道,自己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必须走下去。
就在这时,副官陈明匆匆进来:"军座,紧急军情!日军一支特遣队昨夜偷袭了我军后勤基地,损失惨重!"
何志远心中一沉——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