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给范小胖选片-《华娱从02驻唱开始》

  去学校把所有流程走完,王轩便没再多停留,直接回了四合院。

  日光斜斜地照在屋檐下的葡萄藤上,空气里带着点闷热的潮气。蝉声断断续续地响着,远处有孩子跑来跑去,吵吵嚷嚷的,却又让人觉得有生活气。

  王轩泡了壶茶,靠在藤椅上,开始思考起一件他早就答应下来的事——给范小胖找个合适的片子。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毕竟是他亲口答应的,王轩一向是言出必行的人。

  可问题就在于,范小胖这种演员,不太好找戏。

  说到底,她不是没演技,而是她的“气质”太有倾向性——那张脸实在太有攻击性。

  狐媚、勾魂、明艳、招惹是非。

  这样的脸放在商业片里,倒是可以吸引眼球。

  但放进文艺片里,就有点不对味了。

  观众看不进剧情,只会盯着她的眼神、嘴角、微笑去琢磨别的。这就成了灾难。

  王轩心里明白,文艺片最怕这种“喧宾夺主”的脸。

  文艺片追求的是真情流露、是生活气息,是那种让人相信角色就活在街角的自然感。

  可范小胖那张脸一出场,就像带了打光,观众立刻会出戏。

  当然,演技是能补救的。

  就像刚出道的周训——当初也是拉胯得很,野狐禅出身,连镜头感都找不到。

  可后来和几个大导演合作下来,渐渐悟出了门道,演技开始开窍,成了现在的“女戏骨”。

  还有张嫚玉,出道早期不就是个花瓶吗?长得漂亮、眼神空洞,靠着外形吃饭。

  可偏偏遇上了王佳伟那种“变态导演”,一遍遍地磨她、骂她、榨她,最后逼出了天赋,悟出了人物的“情绪线”。

  从那以后,她的表演像开挂一样,戛纳、金马、金像轮着拿。

  这其实是天赋与机缘的结合——有人悟得快,有人死活悟不透。悟不透的就只能靠别的,比如背景、关系、运气。

  王轩也见多了,不稀奇。

  他脑子里闪过几个名字——贾科长的片子女主不都是他老婆?江文拍戏也爱用自己媳妇。

  这种“导演—妻子组合”其实效率高,省心还能保密。

  可王轩不一样,他没法只捧一个。

  他身边的女人太多,个个都想要一个舞台、一部代表作。

  适合范小胖的片子,真不多。

  王轩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熟悉的片库。

  按照他的“路径依赖”,一开始肯定得从棒子国电影里找灵感。毕竟那边的小成本片子敢拍、敢写、够刺激。

  奉军浩的《母亲》、李仓东的《诗》,都是顶级剧本,角色极强,可惜——女主角都是五十多岁的中年妇人,完全不适合范小胖。

  她今年才二十出头,演母亲确实不太合适。

  王轩又想了想欧洲片单,突然灵光一闪——法兰西的《阿黛尔的生活》。

  这是部纯粹的情感片,关于觉醒、欲望与自我探索。

  故事虽简单,却极度真实、浓烈,甚至有点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这是部女同题材的片子。

  这年代欧洲就喜欢这种,毕竟LGbt,这年代就有,其中L就是lesbian,女同的意思。

  王轩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范小胖演女主的画面。

  那张艳丽的脸,那种略带危险感的眼神,如果放在这种题材里,反倒能转化成戏的力量。

  观众不会再质疑她的“狐媚”,反而会觉得那是一种情欲的自然流露,是角色的需要。

  尺度虽然大点,但这不是坏事——对一个急需突破的演员来说,这种片子可能就是通往艺术奖项的大门。

  王轩又细细琢磨了一遍剧情,觉得有改编空间。

  法版的阿黛尔太欧洲化,节奏松散,台词空白太多。

  他准备稍微改改背景台词,把故事放到香江语境下。

  王轩喝了口茶,在稿纸上写下片名——《阿黛尔的生活(改)》。

  等范小胖回京后,再给她这个惊喜吧。

  王轩收好剧本,装进信封,锁进了四合院的保险箱。

  屋里一片安静,窗外的风吹动竹影,像是在轻声低语。

  王轩靠在椅背上,心想——这可能就是她真正的转折点,一部让人重新认识“范小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