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夜无话-《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窗外是灰蓝色的天,风从老木窗缝隙灌进来,掀起白纱。

  蓝瑶拿着相机,正教静仪拍照。

  “你别对准风景,对准人。拍手、走路时的影子。”

  静仪举起相机,透过取景框看向蓝瑶。

  她轻轻按下快门——那一声“咔”,像是心跳的回音。

  王轩在监视器后说:“今天演的就对味了,昨晚的润滑果然有用。”

  镜头切换。

  她们在狭小的房间里布置家具,叠床单、贴照片。

  赵非用手持机拍,跟随她们的步伐。

  蓝瑶突然从背后搂住静仪,静仪笑着反抗,又笑着屈服。

  窗外的光打进来,灰尘在空气里漂浮——一切都柔软又真实。

  王轩小声提醒赵非:“让镜头晃一点。”

  这两女也算小小开窍了,懂得攻受之势。

  夜戏开始。房间只留下一盏旧台灯。

  灯光昏黄,墙上的照片闪着影子。

  蓝瑶靠在静仪的肩上,轻声说:“你看,你现在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你眼里的自己。”

  静仪微微转头,嘴角几乎碰到她。

  蓝瑶没再说话,只是伸手抚过她的脸。

  赵非的镜头缓慢靠近,没有切换,也没有音乐。

  只有呼吸声、衣料摩擦声、风的声音。

  王轩在监视器前屏住呼吸。

  他不喊“cut”,也不喊“action”,只是静静地看。

  镜头里的她们紧紧相拥。

  画面并不露骨,却充满温度——两人的额头、颈项、手臂交织在一起,镜头只捕捉光线与触感。

  赵非悄声问:“导演,要收吗?”

  王轩轻轻摇头:“不,继续。爱情最真实的时候,不该被打断。”

  灯光渐暗,只剩两人的轮廓。

  镜头一点点模糊,最终化成一团朦胧的光。

  说实话,王轩看着看着也是血脉膨张,跃跃欲试,要不是赵非还在,外面还有工作人员,王轩高低得学学大哥成清场了。

  来一波率性而为,当然,现在情况行不通,毕竟大哥成当年也只是一对一,王轩直接一对二属于是过线了。

  只能晚上了。

  一夜无话,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第二天的戏,是电话场。

  静仪坐在床边,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

  她的手机响了,是母亲。

  “妈,我在同学家住,最近在复习。”

  “哦,那你早点回家,你爸还在等你吃饭。”

  她应了声“好”,挂断。

  然后低头,沉默。

  ……

  餐厅戏在旺角拍。灯光明亮、桌上堆满菜。

  静仪坐在家人中间,母亲笑着问:“静仪啊,你都这么大了,有没有男朋友?”

  筷子在空中停了几秒。

  “……还没有。”

  “那你眼光太高啦。”母亲笑。

  她笑得很僵。

  而就在这时,蓝瑶发来一条信息:【今晚老地方等你。】

  她低头看了一眼,什么也没回。

  ……

  深夜的唐楼,光线昏暗。

  蓝瑶靠在门边,声音冷冷的:“你刚才又骗她们了,是吗?”

  静仪沉默。

  “我不需要你告诉世界你爱我,”蓝瑶的声音颤抖,“但我不能接受你假装我不存在。”

  “我没假装,只是……他们不会懂。”

  “那你自己懂吗?”

  空气里全是潮湿的闷气。

  赵非的镜头紧贴两人。

  王轩轻声说:“镜头别切,别退。爱就是在被逼到墙角时才显形的。”

  静仪终于开口:“我只是怕——失去所有人。”

  蓝瑶红着眼,低声说:“那你已经在失去我了。”

  她转身走出门。

  门外的风一吹,灯光微微晃动,照在静仪的脸上。

  那光像一条冷冷的裂缝。

  王轩看着监视器,低声说:“停。留一个空镜。”

  赵非收镜。

  房间空了,只剩风声和桌上的相机。

  ……

  拍完,剧组撤场。

  王轩站在阳台边,看着深水埗的灯火。

  剧组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时间来到2004年10月1日,国庆节。

  王轩请假去京城 宣传电影。毕竟上节目可以不去,但正式上映王轩还是需要参与跑跑宣传的。

  整个京城都飘着节日的味道,大街上红旗飘扬,商场门口挂满了“庆国庆 大减价”的横幅。

  各大影院门口同样人头攒动,《天下无贼》《新警察故事》《功夫》这些商业大片的巨幅海报占满了灯箱,灯光闪烁,明星笑得一个比一个灿烂。

  而在最角落的一处灯箱下,挂着一张略显素雅的海报——《浔阳》。

  灰蓝色的底调,寂静的河面,一只旧船缓缓漂流。

  主演:周训。

  导演:王轩。

  没有特效、没有爆炸、没有炫目的宣传口号。

  但那张海报上,周训的眼神极其干净,仿佛能穿透整个时代的喧嚣。

  上映首日的上午十点,王轩带着剧组去了中影影城。

  大厅里满是小孩的笑声和情侣的喧哗,《功夫》的宣传片在大屏幕上不断循环播放。

  王轩戴着帽子、墨镜,和赵云长、黄博、周训几人看着检票口的队伍。

  “咱这排片也太少了吧?”赵云长皱着眉,看着大屏幕,“早上九点一场,中午十二点一场,下午得等到四点。”

  “文艺片嘛,”王轩淡淡道,“能有两场就不错了。”

  “可人家《天下无贼》都排了八场。”

  “那人家有楼德华。”王轩笑笑。

  周训坐在一旁,喝着瓶矿泉水,神情倒是淡定:“票房本来也不是你这片的追求吧?”

  王轩点了点头,语气平静:“我知道。可有时候我还是希望,能多几个人看到。”

  等到放映结束,王轩带着剧组主创上台和观众们互动,因为提前知道王轩会带着剧组来,所以这场是坐满了的。

  一场欢快而又有趣的互动结束后。

  王轩带着剧组跑下一场。

  走出影院时,外面人潮汹涌,影院经理陪同王轩一行出门。

  经理笑着寒暄:“王导,您这片子评价不错,就是上座率有点儿吃亏。”

  “没事。”王轩笑得很平静,“文艺片嘛,总是慢热。”

  第二天,《浔阳》首日票房统计出来——98万。

  黄博比王轩还着急,拿着电话嚷嚷:“首日接近百万,这算很高了吧!而且王轩评价也不错。”

  王轩却只是笑笑:“作为文艺片这票房已经算非常好了。”

  当然,第一天有可能是王轩和周训的粉丝支持的,第二天、第三天,票房就开始下滑了。

  前三天总共二百万。

  对于商业片,这个数字微不足道。

  但对于文艺片,这已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只是媒体可不会讲“不错”,他们只认数字。

  几家娱乐报纸的标题直接写着:

  《文艺片《浔阳》遇冷——王轩失手?》

  《导演王轩未能延续好莱坞神话》

  《观众不买账,电影票房惨淡》

  黄博气得摔报纸:“这帮人简直不懂电影!”

  王轩:“他们懂电影票房就够了。”

  他靠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功夫》的宣传花絮。

  画面里,星爷在片场兴致勃勃地指导动作戏,后期镜头光影炸裂。

  那是另一种电影的世界——热闹、喧哗、卖座。

  到了第四天,第五天,《浔阳》的排片比例被大幅削减。

  许多影院干脆直接撤了排期,把黄金档让给《功夫》和《天下无贼》。

  王轩并没有去争,也没有去求。

  十一月中旬,《浔阳》正式下档。

  最终票房定格在四百三十万。

  对于王轩,这是一场预料之中的结果。

  只是他没想到,这部片子后来在欧洲艺术院线放映后,口碑反而一路飙升。

  可那已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