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这里是肖家真正的老宅-《希音入怀肖少的独家偏爱》

  腊月二十九那天,省厅的年休假通知刚下发,肖云墨就踩着薄雪回了家。

  宋希音正坐在地毯上拆快递。

  见他进门,举着手里的小红袄笑。

  “你看,给柠柠的新年衣服,是不是特别喜庆?”

  他脱了沾着寒气的外套,走过去从身后圈住她。

  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带着刚放下工作的松弛。

  “别光惦记孩子,咱们也得准备准备。”

  “准备什么?”宋希音仰头看他,鼻尖差点蹭到他下巴。

  “不是说好了,去老宅过年吗?”

  “老宅那边初二再去。”

  肖云墨拿起她放在一旁的围巾,替她围在脖子上,指尖划过她微微发烫的耳垂。

  “除夕带你去个地方,以前没带你去过的。”

  宋希音的眼睛瞬间亮了:“什么地方?”

  “保密。”他低笑一声,捏了捏她的脸颊。

  “明早收拾两件厚衣服,咱们早点出发。”

  除夕清晨,天还没亮透,肖云墨就载着她出了城。

  车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路边的松柏,染成了琼枝玉树。

  宋希音趴在窗边,数着掠过的雪堆。

  忽然发现这条路,越走越熟悉——是往城郊那片山坳去的方向。

  “难道是……”她转头看他,眼里满是惊讶。

  肖云墨笑着点头,踩下油门:“还记得吗?你说过想看雪后的竹林。”

  去年秋天她随口提过一句,说课本里写“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总觉得该亲眼看看,才不算遗憾。

  没想到他竟记到了现在。

  车子最终停在一间木屋前。

  屋前的篱笆上,爬满了干枯的藤条。

  门口堆着半人高的雪,屋檐下挂着两串红灯笼,在白雪映衬下红得格外热闹。

  推开门,炉子里的炭火正旺,暖得让人一哆嗦。

  墙角堆着劈好的柴,散着松木的清香。

  “这是……”宋希音摸着墙上挂着的蓑衣,眼里满是好奇。

  “太爷爷以前打猎时,住的地方,后来翻新过,留着念想。”

  肖云墨往炉子里添了块柴,火星噼啪溅起。

  “我小时候常来,那会儿总跟爷爷,在这劈柴做饭。”

  他从后备箱拎出大包小包。

  有张妈提前备好的饺子馅,有腌好的腊肉,还有瓶烫热的黄酒。

  宋希音看着他熟练地生火,忽然觉得这画面,比任何风景都动人。

  窗外的雪还在下,簌簌地落满竹林。

  两人坐在炉边包饺子,宋希音总把馅放太多,捏得饺子肚子鼓鼓囊囊,一煮就破皮。

  惹得肖云墨直笑。

  最后干脆把她的手,包在自己掌心里教:“慢点,捏褶要匀……”

  “对,这样才不会漏。”

  饺子下锅时,他又从柜子里翻出副旧棋盘,是缺了个角的象棋,棋子磨得发亮。

  “来一局?”

  他挑眉,眼底带着促狭。

  宋希音哪是他对手,没几步就被将了军。

  气得抢过他手里的棋子,扔在棋盘上:“耍赖!你都不让我!”

  “让你了哪叫下棋。”

  他笑着把她揽进怀里,下巴抵着她发顶听窗外的雪声。

  “等会儿放鞭炮,这里没人管,能放个够。”

  暮色漫进木屋时,饺子煮好了,盛在粗瓷碗里,腾腾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

  两人捧着碗坐在炉边,就着腊肉喝黄酒。

  听着外面偶尔响起的,雪压断竹枝的轻响。

  忽然觉得这除夕,过得格外安静,又格外踏实。

  “肖云墨,”宋希音喝了点酒,脸颊红扑扑的。

  “明年还来这里好不好?”

  “好。”他替她拢了拢被角,声音在暖融融的空气里,格外温柔。

  “以后每个除夕都来。”

  心想若以后有了孩子,就带着孩子一起来,教他们劈柴,教他们下棋,教他们看雪压竹枝。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竹林洒进来,在雪地上铺了层银霜。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鞭炮响,衬得这方天地愈发宁静。

  宋希音靠在他肩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

  忽然觉得,所谓的年味,从来都不是喧闹的宴席。

  而是这样,有个人记得你随口说的话。

  愿意陪你在雪夜里守着炉火,把日子过成诗里写的模样。

  而肖云墨看着怀里人满足的睡颜,低头在她额间印下一个吻。

  他想,这大概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年了。

  两天后…

  车子驶出城区,越往郊外走,路边的景致越发古朴。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错落的白墙黛瓦。

  偶尔有挑着担子的老人走过,竹筐里的腊梅香,随着风飘进车窗。

  宋希音趴在窗边,看着那些爬满藤蔓的老墙。

  眼里满是好奇:“这里好像时光,都慢下来了。”

  肖云墨握着方向盘,侧头看了她一眼,眼底带着浅浅的笑意:“快到了。”

  车子最终停在一扇,朱漆大门前。

  门前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依旧守着几分威严。

  宋希音下车时,脚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嗒”声。

  她仰头看着那扇大门,雕花的门棂里,透着幽幽的古意。

  忍不住拉了拉肖云墨的袖子,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肖云墨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围巾。

  声音里带着点难得的郑重:“曾经的肖公馆,是肖家真正的老宅。”

  他抬手抚摸着门柱上的刻痕,那里有深浅不一的印记,像是被岁月啃噬过的痕迹。

  “抗战时期,肖家老祖宗把这里腾了出来,用作临时医院和物资中转站。”

  “那时候兵荒马乱…”

  “多少伤员,在这里捡回一条命,多少紧缺的药品,从这里送往前线…”

  宋希音的目光,落在门柱的刻痕上。

  忽然觉得那些印记,不再是冰冷的木头纹路,而是带着温度的故事。

  她又想起了曾外祖…

  仿佛能看到当年,这里人来人往的景象,听到伤员的低吟和医护人员,匆匆的脚步声。

  “后来呢?”她轻声问。

  “后来战争结束,宅子损毁了大半。”

  肖云墨的声音低了些。

  “后来大哥找人修复时,只留下了祠堂,和周边几间老房。”

  “剩下的都改成了民俗街区,供游客参观,也算让这段历史留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