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加快脚步往宿舍赶,可刚走到离宿舍百十米远的高坡上,就看见宿舍门口围了一大群人,黑压压的一片。这时,跟她同住一个知青点的小李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朝着她边跑边招手,声音都带着颤:“胡悦姐快躲躲!朱家的人带着家伙来了,说要找你算账!”
胡悦还没反应过来,人群里的媒婆吴霞就瞥见了她,眼尖嘴快地喊:“她回来了!别让她跑了!”话音刚落,两个身影就从人群里冲了出来——正是抡着钉耙的朱家老汉,还有他那个龇牙咧嘴的大闺女。
朱家这次是真急了——刘家和田家都闹着要反悔,自家两个孩子的婚事眼看就要黄,吴霞在一旁煽风点火,说 “都是胡悦搅的局”,朱老汉一听就炸了,扛着钉耙就往知青点冲,一路上骂骂咧咧,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社员。
“你个丧门星!敢坏俺家的好事!”朱家大闺女冲在前面,一把揪住胡悦的蓝布衫衣领,使劲往后拽,胡悦的脖子被勒得生疼,她还扯着嗓子吼,“你败坏俺弟和俺的亲事,今天要么你给俺弟当婆姨,要么你就赔俺家的损失!不然这事儿没完!”
朱老汉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一根手腕粗的木棍,眼神凶得像要吃人,嘴里骂道:“小贱人!今天不打断你的腿,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俺家儿子娶媳妇碍着你啥事了,你非要瞎掺和!”
胡悦使劲想挣脱朱家大闺女的手,可那女人的力气大得很,攥着衣领的手像铁钳似的。她转头看向人群,只见吴霞倚在旁边的碾盘上,嗑着瓜子,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鲜红的毛衣在一群灰扑扑的人里格外扎眼——不用想,这一切都是她挑唆的!
就在这时,田家夫妇也赶来了,田母一见胡悦,就扑上来要打,嘴里喊着:“你还俺家大柱的婚事!你个扫把星,今天不跟你拼命,俺就不姓田!”
胡悦被围在中间,左边是扯着她衣领的朱家闺女,右边是要打她的田母,前面还有抡着木棍的朱老汉,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冷漠或看热闹的表情。她心里又气又委屈,可还是咬着牙不肯服软——她没做错,凭什么要认怂!
而此刻,被反锁在自家厢房里的刘翠翠,正趴在窗户上听着远处的吵闹声,越听越不对劲,心里咯噔一下:“肯定是悦悦姐出事了!”她急得团团转,一眼瞥见墙角的小板凳,抱起板凳就往木窗棂上砸,“哐当”一声,窗棂被砸断了两根。她顾不上手上的木刺,从窗户里钻了出去,鞋子都跑掉了一只,跌跌撞撞地朝着大队书记赵利民家跑。
这时的夕阳像碎金似的,染红了半边天。赵利民正坐在院里抽烟,看着老布鞋在土路上拖出两道辙痕,心里老大不乐意——他早就听说了知青点的事,可他不想掺和,朱家不是好惹的,胡悦又是个倔脾气,掺和进去准没好果子吃。
这半个月来,吴霞总在他院门外转悠,穿着那双描金绣凤的千层底,往青石门槛上一踩,逢人就炫耀:“咱大队那三个难娶媳妇的小子,总算能成家了!明年就能给大队添新劳力,这都是我的功劳!”说话时,鬓角的金丝发簪晃得人眼晕。
换亲这事儿,双沟村以前也有过。只要是两家情愿,赵利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年邻居王家嫁女换亲,他蹲在晒谷场磨了一整天镰刀,硬是磨到王家的呜咽声都哑了,可又能怎么样?他改变不了这混账的世俗,只能假装没看见。更何况朱家势力大,他躲都躲不及,哪敢主动招惹。
“赵书记!您快去救救悦悦姐吧!朱家的人要打她!”刘翠翠跑到赵利民面前,抱住他的胳膊猛地摇晃起来,眼泪鼻涕一起流,“您就当积德,要是去晚了,悦悦姐就出事了!”
赵利民被她缠得没办法,磨蹭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站起来,慢悠悠地往知青点走。刘翠翠急得直跺脚,跟在他身后,用尽全力推他的腰杆:“赵书记您走快点啊!再慢就来不及了!”可她人小力气小,赵利民又故意放慢脚步,两人跟蜗牛似的往前挪。
赵利民心里却打着坏主意:要是朱家真把胡悦打了,他就顺水推舟把朱家的人扭送公社,开个批斗会——这样一来,既能杀杀朱家的嚣张气焰,又能在公社面前有个交代,就算被主任批评失职,也比过年时被朱家汉子堵在牛棚要返销粮强。
知青点这边,场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朱家婆娘和田家大闺女围着胡悦骂,最难听的话像脏水似的往她身上泼,“破鞋”“忘本”“城里来的狐狸精”,唾沫星子溅了胡悦一脸。朱家大闺女使劲扯着胡悦的蓝布衫,领口被扯得歪斜,露出半截锁骨,粗糙的指甲还在胡悦胳膊上抓出了血痕。田家婆娘则用猩红的指甲戳胡悦的眉心,那力道像是要把她的脸戳穿。
胡悦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田家婆娘发间晃动的银簪,恍惚间竟想起了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那鎏金的尖顶,不停歇的钟摆,还有爸妈送她下乡时的叮嘱。她想起自己教社员们写“互敬互爱”的那些长夜,想起帮五保户挑水时沾在裤脚的晨露,想起分粮时为了让社员们多领半斤玉米,跟会计争得面红耳赤……可现在,这些她用心对待的人,却像看仇人似的盯着她,用最恶毒的话骂她。
眼前的景象慢慢变得虚幻,耳边的骂声也越来越远,心里压抑了四年的思乡之情,像决堤的洪水般涌了出来。胡悦的眼睛里涌出了热泪,可她不想让这些人看见她的软弱,只能频繁地抬手抹眼泪,手背很快就湿了一片。
朱家和田家的人见她哭了,以为她心虚了,骂得更凶了,伸出来的手指头都快戳到她脸上:“怎么?哭了?知道错了?晚了!”
胡悦还没反应过来,人群里的媒婆吴霞就瞥见了她,眼尖嘴快地喊:“她回来了!别让她跑了!”话音刚落,两个身影就从人群里冲了出来——正是抡着钉耙的朱家老汉,还有他那个龇牙咧嘴的大闺女。
朱家这次是真急了——刘家和田家都闹着要反悔,自家两个孩子的婚事眼看就要黄,吴霞在一旁煽风点火,说 “都是胡悦搅的局”,朱老汉一听就炸了,扛着钉耙就往知青点冲,一路上骂骂咧咧,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社员。
“你个丧门星!敢坏俺家的好事!”朱家大闺女冲在前面,一把揪住胡悦的蓝布衫衣领,使劲往后拽,胡悦的脖子被勒得生疼,她还扯着嗓子吼,“你败坏俺弟和俺的亲事,今天要么你给俺弟当婆姨,要么你就赔俺家的损失!不然这事儿没完!”
朱老汉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一根手腕粗的木棍,眼神凶得像要吃人,嘴里骂道:“小贱人!今天不打断你的腿,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俺家儿子娶媳妇碍着你啥事了,你非要瞎掺和!”
胡悦使劲想挣脱朱家大闺女的手,可那女人的力气大得很,攥着衣领的手像铁钳似的。她转头看向人群,只见吴霞倚在旁边的碾盘上,嗑着瓜子,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鲜红的毛衣在一群灰扑扑的人里格外扎眼——不用想,这一切都是她挑唆的!
就在这时,田家夫妇也赶来了,田母一见胡悦,就扑上来要打,嘴里喊着:“你还俺家大柱的婚事!你个扫把星,今天不跟你拼命,俺就不姓田!”
胡悦被围在中间,左边是扯着她衣领的朱家闺女,右边是要打她的田母,前面还有抡着木棍的朱老汉,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冷漠或看热闹的表情。她心里又气又委屈,可还是咬着牙不肯服软——她没做错,凭什么要认怂!
而此刻,被反锁在自家厢房里的刘翠翠,正趴在窗户上听着远处的吵闹声,越听越不对劲,心里咯噔一下:“肯定是悦悦姐出事了!”她急得团团转,一眼瞥见墙角的小板凳,抱起板凳就往木窗棂上砸,“哐当”一声,窗棂被砸断了两根。她顾不上手上的木刺,从窗户里钻了出去,鞋子都跑掉了一只,跌跌撞撞地朝着大队书记赵利民家跑。
这时的夕阳像碎金似的,染红了半边天。赵利民正坐在院里抽烟,看着老布鞋在土路上拖出两道辙痕,心里老大不乐意——他早就听说了知青点的事,可他不想掺和,朱家不是好惹的,胡悦又是个倔脾气,掺和进去准没好果子吃。
这半个月来,吴霞总在他院门外转悠,穿着那双描金绣凤的千层底,往青石门槛上一踩,逢人就炫耀:“咱大队那三个难娶媳妇的小子,总算能成家了!明年就能给大队添新劳力,这都是我的功劳!”说话时,鬓角的金丝发簪晃得人眼晕。
换亲这事儿,双沟村以前也有过。只要是两家情愿,赵利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年邻居王家嫁女换亲,他蹲在晒谷场磨了一整天镰刀,硬是磨到王家的呜咽声都哑了,可又能怎么样?他改变不了这混账的世俗,只能假装没看见。更何况朱家势力大,他躲都躲不及,哪敢主动招惹。
“赵书记!您快去救救悦悦姐吧!朱家的人要打她!”刘翠翠跑到赵利民面前,抱住他的胳膊猛地摇晃起来,眼泪鼻涕一起流,“您就当积德,要是去晚了,悦悦姐就出事了!”
赵利民被她缠得没办法,磨蹭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站起来,慢悠悠地往知青点走。刘翠翠急得直跺脚,跟在他身后,用尽全力推他的腰杆:“赵书记您走快点啊!再慢就来不及了!”可她人小力气小,赵利民又故意放慢脚步,两人跟蜗牛似的往前挪。
赵利民心里却打着坏主意:要是朱家真把胡悦打了,他就顺水推舟把朱家的人扭送公社,开个批斗会——这样一来,既能杀杀朱家的嚣张气焰,又能在公社面前有个交代,就算被主任批评失职,也比过年时被朱家汉子堵在牛棚要返销粮强。
知青点这边,场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朱家婆娘和田家大闺女围着胡悦骂,最难听的话像脏水似的往她身上泼,“破鞋”“忘本”“城里来的狐狸精”,唾沫星子溅了胡悦一脸。朱家大闺女使劲扯着胡悦的蓝布衫,领口被扯得歪斜,露出半截锁骨,粗糙的指甲还在胡悦胳膊上抓出了血痕。田家婆娘则用猩红的指甲戳胡悦的眉心,那力道像是要把她的脸戳穿。
胡悦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田家婆娘发间晃动的银簪,恍惚间竟想起了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那鎏金的尖顶,不停歇的钟摆,还有爸妈送她下乡时的叮嘱。她想起自己教社员们写“互敬互爱”的那些长夜,想起帮五保户挑水时沾在裤脚的晨露,想起分粮时为了让社员们多领半斤玉米,跟会计争得面红耳赤……可现在,这些她用心对待的人,却像看仇人似的盯着她,用最恶毒的话骂她。
眼前的景象慢慢变得虚幻,耳边的骂声也越来越远,心里压抑了四年的思乡之情,像决堤的洪水般涌了出来。胡悦的眼睛里涌出了热泪,可她不想让这些人看见她的软弱,只能频繁地抬手抹眼泪,手背很快就湿了一片。
朱家和田家的人见她哭了,以为她心虚了,骂得更凶了,伸出来的手指头都快戳到她脸上:“怎么?哭了?知道错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