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指导厨艺续-《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起锅烧油,张彦没有像往常那样猛火快炒,而是调至中火,等油温六成热时才把螃蟹放进锅里。

  油星溅起时,他下意识地想往后躲,却猛地想起陈叔握刀时的稳劲,硬生生定在原地,用锅铲轻轻翻动螃蟹。

  “该放调料了。”

  张彦心里嘀咕着,手伸向调料架时顿了顿。

  上次做香辣蟹总爱放豆瓣酱和火锅底料,此刻他只舀了半勺盐,撒了点胡椒粉,最后淋了勺香油。

  翻炒时,他特意让每块蟹肉都裹上薄薄一层油汁,既保留了蟹的鲜味,又有淡淡的香气。

  陈叔在门口轻轻 “嗯” 了一声,张彦听见了,手上的动作更从容了。

  接下来做海蛎煎,张彦想起陈叔说的 “保留颗粒感”,把海蛎肉洗干净后没有切碎,直接和着面糊倒进锅里。

  他控制着火候,等底面煎至金黄再翻面,煎出来的海蛎煎外酥里嫩,海蛎的鲜甜一点没流失。

  陈叔看情况差不多了,站起身拍了拍张彦的肩膀:“行,剩下的收尾工作你弄着,我出去跟他们等着开饭。”

  张彦连忙点头:“哎,好嘞陈叔,您先出去歇着,我马上就好。”

  陈叔端着茶杯往外走,刚到院子就被陈老爷子叫住:“怎么样?小张这手艺还行不?”

  “相当不错,悟性高,一点就透,把我刚才说的都用到菜里了。”

  陈叔笑着坐到石桌旁,抿了口茶,“等会儿你们尝尝就知道了,比他以前做的菜可强多了,鲜味都给留足了。”

  张凡和陆琪、村长大伯听了,都露出期待的神情。

  陆琪笑着说:“看来张彦大哥这次真是学到东西了,等会儿可得好好尝尝。”

  院子里的葡萄藤被风吹得沙沙响,夕阳的余晖洒在众人身上,暖融融的。

  厨房那边传来张彦收拾东西的动静,偶尔还有锅碗瓢盆碰撞的轻响,一切都透着即将开饭的温馨与期待。

  暮色漫进院子时,张彦端着最后一盘海菜走了出来。

  长条木桌被擦得锃亮,鲅鱼饺子在白瓷盘里冒着热气,梭子蟹红得发亮,海蛎煎上的葱花绿得喜人,清炒海菜堆得像座小绿山。

  “快坐快坐。” 村长大伯拉着陈老爷子往主位走,张彦却站在桌边没动,手里的围裙被绞成麻花。

  张凡推了他一把:“坐啊,都是自家人。”

  他才喏喏地坐到最末位,眼睛盯着自己面前的空碗,连头都不敢抬。

  陈老爷子先夹了个鲅鱼饺子,刚咬开小口就 “唔” 了一声。

  张彦的后背瞬间绷紧,手指抠着桌沿。

  “皮有点厚,” 老爷子慢悠悠地说,筷子却没停,“但馅里的鱼味没跑,葱姜放得正好,没抢了鲜。”

  他咽下饺子,又夹了块螃蟹,“这蟹煎得还行,火候差了半分,再收十秒汁,蟹壳能更酥。”

  陈叔夹起海蛎煎,牙齿咬碎外皮的脆响格外清晰。

  “面糊调得稠了点,” 他用筷子拨开海蛎肉,“不过海蛎的鲜甜保住了,这点比啥都强。”

  他看向清炒海菜,“蒜香太冲,盖过了海菜本身的清味,下次少放一半蒜。”

  张彦低着头,耳朵却竖得老高,每句话都像小锤子敲在心上,手里的筷子在碗里戳来戳去,半天没夹起东西。

  “好吃!太好吃了!”

  陆琪咬着饺子含糊不清地喊,“这鲅鱼馅比城里饭店的鲜多了!”

  张凡妈也跟着点头:“我家大彦这手艺真是长进了,这海蛎煎比上次做的香。”

  村长大伯给陈老爷子倒酒,嘴里不停念叨:“孩子第一次被这么厉害的师傅指点,辛苦两位了。”

  陈老爷子放下筷子,看着张彦笑:“小子,别紧张。我跟你陈叔说的是毛病,也是门道。你这手活有底子,就是缺打磨。”

  他夹了块海菜放进嘴里,“比如这菜,火大了点,叶子边缘有点焦,下次炒到七分熟就出锅,保准更嫩。”

  陈叔也跟着说:“饺子皮厚是因为你擀皮时力道不均,中间厚边缘薄。下次用擀面杖转着圈擀,力道匀了,皮才能薄厚一致。”

  他夹起螃蟹腿,“不过你能记住我说的少放调料,这点比啥都强。做菜跟做人一样,本味最要紧。”

  张彦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吓人,刚才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连声道:“谢谢陈叔,谢谢老爷子,我记着了,都记着了。”

  他夹起一个饺子塞进嘴里,这次嚼得格外认真,像是要从面皮里尝出自己的不足。

  陈老爷子突然转向张凡,筷子指了指他面前的碗:“小凡,你也说说,你哥这菜做得咋样?”

  张凡正往嘴里塞海蛎煎,闻言差点噎着,咕咚咽下去后挠挠头:“我觉得…… 挺好吃的啊,比上次我去城里吃的海鲜馆强多了。”

  陈叔挑眉:“就这?没点别的说法?”

  张凡脸一红,憨笑道:“真没了。我这人只会说夸奖的词。你们这专业的点评,又是火候又是调味的,我哪会说啊。让我夸人还行,说实在的毛病,我是真说不出来。”

  他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爆发出笑声。

  陈老爷子笑得拐杖都在地上敲出节奏:“你这小子,倒实诚!”

  陆琪笑得直拍桌子:“张凡你也太逗了,合着你只会当夸夸团团长啊?”

  村长大伯也笑着摇头:“这孩子,跟他哥一样实在。”自家的孩子还得自己人来说。

  笑声刚落,陈老爷子夹起一块海蛎煎,忽然看向张彦:“你这海蛎煎里的地瓜粉放得不少吧?”

  张彦一愣,连忙点头:“嗯,放了三勺,怕煎散了。”

  老爷子摇摇头:“多了,两勺正好,既能黏住海蛎,又不会抢了鲜味。你看这口感,有点闷了,要是少放一勺粉,外脆里嫩的劲儿能再提三分。”

  陈叔接话道:“不过这海蛎选得好,个头均匀,还带着海水的清甜味,看来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

  张彦眼睛一亮:“是今早去码头挑的,船老大说这是刚打捞回来的,我特意挑了带壳的,回来自己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