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老朱的电话没几天,农家乐的热闹劲儿渐渐沉淀下来,却也比往常多了不少常客。
张凡的生活节奏又慢了下来,每天早上不再被闹钟催着起床,而是被窗外的鸟鸣唤醒,慢悠悠地洗漱、吃早饭,然后揣着鱼竿往海边走。
这半个月里,江初白没急着回省城,说是要盯着钓点的准备情况。
两人约好隔三差五去月牙湾转一圈,带上卷尺和记号笔,在礁石上标注出钓位编号,又沿着海岸线插了些荧光警示桩。“凡哥,你看这四号钓位,” 江初白蹲在礁石上画圈,“水流缓,水深五米,最适合新手,到时候给它配个应急箱。”
张凡在一旁点头,顺手把测深仪的数据记在本子上:“行,我让村长大伯找人来搭几个遮阳棚,比赛那天太阳毒。”
说起村长大伯,这些天可忙坏了。
滨海景观大道的规划图已经贴在村委会门口,每天都有村民去围着看。
大伯拿着扩音喇叭在图前比划:“这青石板路得用咱本地的料,结实!路灯就做成渔船造型的,晚上亮起来跟渔火似的!”
张凡路过时总被拉住聊几句,大伯拍着他的肩膀笑:“凡子,你就安心弄你的钓鱼比赛和民宿,村里的大工程有我呢,保准给你弄得明明白白。”
张凡也乐得清闲,没事就扛着鱼竿去海边。
有时候运气好,钓上几条肥美的海鲈鱼,就拎到农家乐给张彦,让他给客人加个菜。
张彦的手艺越发地道,省城来的客人指名要吃他做的 “清蒸石斑”,说比他师父陈叔做得多了几分海腥味 —— 那是渔村独有的鲜。
民宿的建设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老朱果然说到做到,地基打得又快又稳。
张凡隔两天就去工地转一圈,看工人们砌墙、搭梁。
并不是张凡需要盯着,而是张凡实在无聊。
老朱光着膀子在脚手架下指挥,看见他来就喊:“凡子,过来看看这露台的尺寸,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
张凡仰头瞅了瞅,笑着喊回去:“再往外伸半米,看海更清楚!” 两人的笑声混着机器的轰鸣,在空地上荡开。
这天下午,张凡坐在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江初白举着手机在旁边直播。
海风懒洋洋地吹着,鱼竿半天没动静,江初白却聊得兴起:“家人们看,凡哥这钓鱼姿势,一看就是老渔民了,这叫‘守株待兔’式钓法,讲究的就是一个心静……”
话没说完,张凡的鱼竿猛地一沉,两人同时叫出声,忙活半天拽上来一条巴掌大的刺豚,鼓着肚子像个小皮球。
“这叫‘心静’?” 江初白笑得直不起腰,“我看是刺豚自己想不开,跳上钩的。”
张凡把河豚放回海里,拍了拍手上的沙:“你懂啥,这叫缘分。就像咱这比赛,就像这民宿,该来的总会来。”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工地上,民宿的框架已经初见雏形,村道上隐约传来大伯指挥施工的声音。
张凡望着这一切,心里踏实得很。
直播间的很多粉丝也都想来,被张凡以村庄在整改为由拒绝了。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时,张凡正蹲在民宿工地看老朱砌墙。
掏出一看是陆琪的名字,他指尖都轻快了几分,往海边走了两步才接起,声音不自觉放软:“大忙人总算舍得给我打电话了?”
“怎么,不欢迎啊?” 陆琪的笑声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长途奔波后的沙哑,却依旧清亮,“这半个月在省外跑调研,每天累得沾床就睡,想给你发消息都没时间。”
张凡望着浪尖上的白鸥,嘴角忍不住上扬:“知道你辛苦,上次你说喜欢的那对贝壳耳环,我给你捡着了,等你回来给你戴上。”
“算你有良心。” 陆琪在那头轻笑,语气忽然正经起来,“跟你说正事,省城要派考察队下来,有动物学家也有植物学家,专门来看之前发现的朱鹮。他们后天到,想请你带路进山,你有空吗?”
“你回来不?” 张凡没直接回答,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机壳边缘。
算算日子,两人快一个月没见了,梦里都是她穿着白衬衫站在码头的样子。
听筒里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陆琪带着笑意的声音:“当然回,我跟考察队一起。不过得先忙工作,等正事办完……”
“办完我带你去月牙湾钓鱼,” 张凡抢着说,“江初白教了我个新钓法,保证让你钓上大的。”
“就你厉害。” 陆琪的声音软得像,“那考察队的事就拜托你了,他们对山路不熟,有你在我放心。”
“放心吧,” 张凡望着远处民宿的框架,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民宿快封顶了,给你留了间带露台的,到时候咱在阳台上看星星。”
“好啊,” 陆琪的声音里满是期待,“我这边还在开准备会,先不说了,后天见。”
“后天见。” 张凡对着手机愣了愣,才不舍地挂了电话。
海风带着潮气扑在脸上,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贝壳耳环,心里像被浪头浸过似的,又软又暖。
江初白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撞了撞他的胳膊:“聊这么久?看你这春心荡漾的样,肯定是陆琪姑娘吧?”
张凡笑着踹了他一脚:“后天有考察队来,你自己去盯钓点。”
“重色轻友啊你!” 江初白夸张地哀嚎,随即又笑,“不过看你这模样,我就不掺和了。记得给考察队也说说咱这钓鱼比赛,说不定有专家喜欢呢。”
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时,张凡揣着贝壳耳环往家走。
院门口的老槐树影影绰绰,他妈正蹲在灶台前烧火,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暮色里慢慢散开。
“妈,我回来了。” 他推开院门,把鱼竿靠在墙根。
“钓着鱼没?” 他妈从锅里端出清蒸螃蟹,蟹黄的香气立刻漫了满院。
他爸坐在堂屋门槛上编渔网,竹片在手里翻飞,抬头看了他一眼:“看你这高兴样,准是有啥好事。”
张凡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他爸旁边,帮着递竹片:“陆琪后天回来,还带了省城的考察队,要进山看朱鹮,让我带路。”
张凡的生活节奏又慢了下来,每天早上不再被闹钟催着起床,而是被窗外的鸟鸣唤醒,慢悠悠地洗漱、吃早饭,然后揣着鱼竿往海边走。
这半个月里,江初白没急着回省城,说是要盯着钓点的准备情况。
两人约好隔三差五去月牙湾转一圈,带上卷尺和记号笔,在礁石上标注出钓位编号,又沿着海岸线插了些荧光警示桩。“凡哥,你看这四号钓位,” 江初白蹲在礁石上画圈,“水流缓,水深五米,最适合新手,到时候给它配个应急箱。”
张凡在一旁点头,顺手把测深仪的数据记在本子上:“行,我让村长大伯找人来搭几个遮阳棚,比赛那天太阳毒。”
说起村长大伯,这些天可忙坏了。
滨海景观大道的规划图已经贴在村委会门口,每天都有村民去围着看。
大伯拿着扩音喇叭在图前比划:“这青石板路得用咱本地的料,结实!路灯就做成渔船造型的,晚上亮起来跟渔火似的!”
张凡路过时总被拉住聊几句,大伯拍着他的肩膀笑:“凡子,你就安心弄你的钓鱼比赛和民宿,村里的大工程有我呢,保准给你弄得明明白白。”
张凡也乐得清闲,没事就扛着鱼竿去海边。
有时候运气好,钓上几条肥美的海鲈鱼,就拎到农家乐给张彦,让他给客人加个菜。
张彦的手艺越发地道,省城来的客人指名要吃他做的 “清蒸石斑”,说比他师父陈叔做得多了几分海腥味 —— 那是渔村独有的鲜。
民宿的建设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老朱果然说到做到,地基打得又快又稳。
张凡隔两天就去工地转一圈,看工人们砌墙、搭梁。
并不是张凡需要盯着,而是张凡实在无聊。
老朱光着膀子在脚手架下指挥,看见他来就喊:“凡子,过来看看这露台的尺寸,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
张凡仰头瞅了瞅,笑着喊回去:“再往外伸半米,看海更清楚!” 两人的笑声混着机器的轰鸣,在空地上荡开。
这天下午,张凡坐在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江初白举着手机在旁边直播。
海风懒洋洋地吹着,鱼竿半天没动静,江初白却聊得兴起:“家人们看,凡哥这钓鱼姿势,一看就是老渔民了,这叫‘守株待兔’式钓法,讲究的就是一个心静……”
话没说完,张凡的鱼竿猛地一沉,两人同时叫出声,忙活半天拽上来一条巴掌大的刺豚,鼓着肚子像个小皮球。
“这叫‘心静’?” 江初白笑得直不起腰,“我看是刺豚自己想不开,跳上钩的。”
张凡把河豚放回海里,拍了拍手上的沙:“你懂啥,这叫缘分。就像咱这比赛,就像这民宿,该来的总会来。”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工地上,民宿的框架已经初见雏形,村道上隐约传来大伯指挥施工的声音。
张凡望着这一切,心里踏实得很。
直播间的很多粉丝也都想来,被张凡以村庄在整改为由拒绝了。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时,张凡正蹲在民宿工地看老朱砌墙。
掏出一看是陆琪的名字,他指尖都轻快了几分,往海边走了两步才接起,声音不自觉放软:“大忙人总算舍得给我打电话了?”
“怎么,不欢迎啊?” 陆琪的笑声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长途奔波后的沙哑,却依旧清亮,“这半个月在省外跑调研,每天累得沾床就睡,想给你发消息都没时间。”
张凡望着浪尖上的白鸥,嘴角忍不住上扬:“知道你辛苦,上次你说喜欢的那对贝壳耳环,我给你捡着了,等你回来给你戴上。”
“算你有良心。” 陆琪在那头轻笑,语气忽然正经起来,“跟你说正事,省城要派考察队下来,有动物学家也有植物学家,专门来看之前发现的朱鹮。他们后天到,想请你带路进山,你有空吗?”
“你回来不?” 张凡没直接回答,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机壳边缘。
算算日子,两人快一个月没见了,梦里都是她穿着白衬衫站在码头的样子。
听筒里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陆琪带着笑意的声音:“当然回,我跟考察队一起。不过得先忙工作,等正事办完……”
“办完我带你去月牙湾钓鱼,” 张凡抢着说,“江初白教了我个新钓法,保证让你钓上大的。”
“就你厉害。” 陆琪的声音软得像,“那考察队的事就拜托你了,他们对山路不熟,有你在我放心。”
“放心吧,” 张凡望着远处民宿的框架,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民宿快封顶了,给你留了间带露台的,到时候咱在阳台上看星星。”
“好啊,” 陆琪的声音里满是期待,“我这边还在开准备会,先不说了,后天见。”
“后天见。” 张凡对着手机愣了愣,才不舍地挂了电话。
海风带着潮气扑在脸上,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贝壳耳环,心里像被浪头浸过似的,又软又暖。
江初白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撞了撞他的胳膊:“聊这么久?看你这春心荡漾的样,肯定是陆琪姑娘吧?”
张凡笑着踹了他一脚:“后天有考察队来,你自己去盯钓点。”
“重色轻友啊你!” 江初白夸张地哀嚎,随即又笑,“不过看你这模样,我就不掺和了。记得给考察队也说说咱这钓鱼比赛,说不定有专家喜欢呢。”
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时,张凡揣着贝壳耳环往家走。
院门口的老槐树影影绰绰,他妈正蹲在灶台前烧火,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暮色里慢慢散开。
“妈,我回来了。” 他推开院门,把鱼竿靠在墙根。
“钓着鱼没?” 他妈从锅里端出清蒸螃蟹,蟹黄的香气立刻漫了满院。
他爸坐在堂屋门槛上编渔网,竹片在手里翻飞,抬头看了他一眼:“看你这高兴样,准是有啥好事。”
张凡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他爸旁边,帮着递竹片:“陆琪后天回来,还带了省城的考察队,要进山看朱鹮,让我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