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块深蓝色的绒布,把整座山林都盖了起来。
篝火噼啪作响,把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帐篷上忽明忽暗。
鸡油菌汤早就喝光了,张彦腌的酱肉也见了底,林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靠在背包上直打饱嗝:“这山里的饭也太香了,回去我肯定得胖三斤。”
“胖三斤也值啊。”
王教授掏出个小酒壶,抿了口米酒,眼神在火光里闪着怀念的光,“想起二十年前去西双版纳考察,在雨林里迷了路,最后靠野芭蕉充饥,那时候能喝上口热汤都是奢望。”
李教授接过话茬,笑着摇头:“你那算啥。我年轻时去青海湖看斑头雁,夜里住在牧民的帐篷里,喝的奶茶里飘着羊毛,吃的糌粑硬得能硌掉牙。但第二天一早看见成千上万只斑头雁从湖面起飞,那景象,一辈子都忘不了。”
“还有一次在秦岭,” 李教授放下酒壶,往火里添了根柴,“我们追着一只羚牛跑了三天,最后在一片竹林里跟丢了。正沮丧呢,抬头就看见树上蹲着只金丝猴,冲我们做鬼脸,手里还拿着我们掉的压缩饼干,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林溪听得眼睛发亮,往前凑了凑:“教授,你们那时候考察是不是特惊险?有没有遇到过猛兽啊?”
“怎么没遇到过?” 李教授的眼镜片在火光里反光,“在东北长白山,夜里宿营时听见帐篷外有熊瞎子扒拉东西,吓得我们大气不敢出,直到天亮才敢出来,发现背包被撕开个大口子,里面的火腿被啃得干干净净。”
三叔蹲在火堆另一边,听着听着忍不住笑了:“你们城里来的专家净遇些稀奇事。咱这山也有故事,老辈人说山顶那片石林,是远古时候山神打仗留下的阵仗。”
“哦?还有这说法?” 王教授来了兴致,“快讲讲。”
三叔慢悠悠地说:“听我爹说,很多年前这山里有两个山神,一个管东边的林子,一个管西边的草地,为了争中间这条溪涧吵翻了天,打了三天三夜,把山都打裂了,最后化作两尊石像立在山顶,就是现在的‘双石峰’。”
他指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影,“你们看,那两个尖尖的山头,就是他们的脑袋。”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两座山峰并排立在夜色里,轮廓还真像人的剪影。
林溪拿出相机对着夜空拍了张照:“回头一定去看看,说不定能拍出山神显灵的照片。”
“还有更神的呢。” 三叔又说,“三爷爷年轻时进山,在溪边见过个穿白衣服的姑娘,头发长到脚踝,站在水里梳头。他刚想打招呼,姑娘转身就不见了,水面上只漂着片柳叶。后来才知道,那是溪神,专管山里的水源,谁要是污染了溪水,准会倒霉。”
“这其实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李教授笑着解释,“以前的人不懂生态保护,就用传说来约束行为,也算是种智慧。不过这山里的水确实干净,比很多地方的矿泉水还好。”
王教授点点头:“没错。我们搞植物研究的,最知道水的重要性。你看这一带的植物长得这么茂盛,跟这条溪涧分不开。说起来,我上次去云南考察,当地老乡也说山里有树神,谁砍了古树就得生病,结果那片林子保护得特别好,现在成了自然保护区。”
帐篷外的篝火还剩最后一点火星,林溪正对着相机屏幕里的金雕照片傻笑。
张凡忽然凑过来,往火堆里添了根细柴,火星子 “噼啪” 溅起来,映亮了他眼里的疑惑。
“林溪,” 他挠了挠头,声音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一直想问,你这么年轻,咋选了这行?天天钻林子,风餐露宿的,就不怕吃苦?”
林溪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把相机往怀里抱了抱:“张大哥,你看这张照片。”
她把屏幕转向张凡,上面是只羽翼未丰的雏鸟,正从鸟巢里探出头,“这是我大三时在祁连山拍的,当时蹲在雪地里三个小时,冻得手脚发麻,就为了等它第一次出巢。”
她指尖在屏幕上轻轻划过,眼神亮得像天上的星星:“我小时候住在城郊,楼下有片小树林,每天放学都去看鸟。有次捡到只翅膀受伤的戴胜,养了半个月才放飞。那天它绕着我飞了三圈才走,我站在原地哭了好久,觉得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生灵。”
“后来报志愿,我想都没想就填了动物学。”
林溪抬头望着缀满星光的夜空,语气里满是笃定,“我知道这行苦,夏天被蚊子叮得满身包,冬天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有时候追一只鸟能跑几十里山路。但每次拍到新发现,或者看到濒危物种的数量多了几只,就觉得啥都值了。”
她忽然指着远处的山林:“你看这片林子,有金雕,有朱鹮,有这么多植物,就像个大家庭。我多跑点路,多记录点数据,就能帮它们多争取点保护,说不定以后我儿子、孙子还能见到这些鸟,多好啊。”
三叔在旁边听着,接话道:“这丫头,跟当年的三爷爷一个性子。他年轻时总说,山里的生灵比人实在,你对它们好,它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你。”
李教授帐篷里重新探出头来:“小林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们这代人跑了一辈子林子,就是想给你们年轻人多留点东西。现在的考察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有红外相机,有无人机,但这份对自然的心思,一点都不能少。”
林溪把相机收好,往张凡身边挪了挪:“张大哥,你不也在守着这片山吗?”
张凡笑了,想起小时候跟着三爷爷和三叔进山的日子,想起发现朱鹮时的激动:“不一样,这是我的家啊。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咱干的其实是一回事 —— 都是想让这山,这林子,一直好好的。”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
林溪打了个哈欠,眼里却闪着光:“明天要是能见到朱鹮,我就给你讲讲它的迁徙路线,可有意思了。”
篝火噼啪作响,把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帐篷上忽明忽暗。
鸡油菌汤早就喝光了,张彦腌的酱肉也见了底,林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靠在背包上直打饱嗝:“这山里的饭也太香了,回去我肯定得胖三斤。”
“胖三斤也值啊。”
王教授掏出个小酒壶,抿了口米酒,眼神在火光里闪着怀念的光,“想起二十年前去西双版纳考察,在雨林里迷了路,最后靠野芭蕉充饥,那时候能喝上口热汤都是奢望。”
李教授接过话茬,笑着摇头:“你那算啥。我年轻时去青海湖看斑头雁,夜里住在牧民的帐篷里,喝的奶茶里飘着羊毛,吃的糌粑硬得能硌掉牙。但第二天一早看见成千上万只斑头雁从湖面起飞,那景象,一辈子都忘不了。”
“还有一次在秦岭,” 李教授放下酒壶,往火里添了根柴,“我们追着一只羚牛跑了三天,最后在一片竹林里跟丢了。正沮丧呢,抬头就看见树上蹲着只金丝猴,冲我们做鬼脸,手里还拿着我们掉的压缩饼干,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林溪听得眼睛发亮,往前凑了凑:“教授,你们那时候考察是不是特惊险?有没有遇到过猛兽啊?”
“怎么没遇到过?” 李教授的眼镜片在火光里反光,“在东北长白山,夜里宿营时听见帐篷外有熊瞎子扒拉东西,吓得我们大气不敢出,直到天亮才敢出来,发现背包被撕开个大口子,里面的火腿被啃得干干净净。”
三叔蹲在火堆另一边,听着听着忍不住笑了:“你们城里来的专家净遇些稀奇事。咱这山也有故事,老辈人说山顶那片石林,是远古时候山神打仗留下的阵仗。”
“哦?还有这说法?” 王教授来了兴致,“快讲讲。”
三叔慢悠悠地说:“听我爹说,很多年前这山里有两个山神,一个管东边的林子,一个管西边的草地,为了争中间这条溪涧吵翻了天,打了三天三夜,把山都打裂了,最后化作两尊石像立在山顶,就是现在的‘双石峰’。”
他指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影,“你们看,那两个尖尖的山头,就是他们的脑袋。”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两座山峰并排立在夜色里,轮廓还真像人的剪影。
林溪拿出相机对着夜空拍了张照:“回头一定去看看,说不定能拍出山神显灵的照片。”
“还有更神的呢。” 三叔又说,“三爷爷年轻时进山,在溪边见过个穿白衣服的姑娘,头发长到脚踝,站在水里梳头。他刚想打招呼,姑娘转身就不见了,水面上只漂着片柳叶。后来才知道,那是溪神,专管山里的水源,谁要是污染了溪水,准会倒霉。”
“这其实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李教授笑着解释,“以前的人不懂生态保护,就用传说来约束行为,也算是种智慧。不过这山里的水确实干净,比很多地方的矿泉水还好。”
王教授点点头:“没错。我们搞植物研究的,最知道水的重要性。你看这一带的植物长得这么茂盛,跟这条溪涧分不开。说起来,我上次去云南考察,当地老乡也说山里有树神,谁砍了古树就得生病,结果那片林子保护得特别好,现在成了自然保护区。”
帐篷外的篝火还剩最后一点火星,林溪正对着相机屏幕里的金雕照片傻笑。
张凡忽然凑过来,往火堆里添了根细柴,火星子 “噼啪” 溅起来,映亮了他眼里的疑惑。
“林溪,” 他挠了挠头,声音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一直想问,你这么年轻,咋选了这行?天天钻林子,风餐露宿的,就不怕吃苦?”
林溪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把相机往怀里抱了抱:“张大哥,你看这张照片。”
她把屏幕转向张凡,上面是只羽翼未丰的雏鸟,正从鸟巢里探出头,“这是我大三时在祁连山拍的,当时蹲在雪地里三个小时,冻得手脚发麻,就为了等它第一次出巢。”
她指尖在屏幕上轻轻划过,眼神亮得像天上的星星:“我小时候住在城郊,楼下有片小树林,每天放学都去看鸟。有次捡到只翅膀受伤的戴胜,养了半个月才放飞。那天它绕着我飞了三圈才走,我站在原地哭了好久,觉得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生灵。”
“后来报志愿,我想都没想就填了动物学。”
林溪抬头望着缀满星光的夜空,语气里满是笃定,“我知道这行苦,夏天被蚊子叮得满身包,冬天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有时候追一只鸟能跑几十里山路。但每次拍到新发现,或者看到濒危物种的数量多了几只,就觉得啥都值了。”
她忽然指着远处的山林:“你看这片林子,有金雕,有朱鹮,有这么多植物,就像个大家庭。我多跑点路,多记录点数据,就能帮它们多争取点保护,说不定以后我儿子、孙子还能见到这些鸟,多好啊。”
三叔在旁边听着,接话道:“这丫头,跟当年的三爷爷一个性子。他年轻时总说,山里的生灵比人实在,你对它们好,它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你。”
李教授帐篷里重新探出头来:“小林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们这代人跑了一辈子林子,就是想给你们年轻人多留点东西。现在的考察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有红外相机,有无人机,但这份对自然的心思,一点都不能少。”
林溪把相机收好,往张凡身边挪了挪:“张大哥,你不也在守着这片山吗?”
张凡笑了,想起小时候跟着三爷爷和三叔进山的日子,想起发现朱鹮时的激动:“不一样,这是我的家啊。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咱干的其实是一回事 —— 都是想让这山,这林子,一直好好的。”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
林溪打了个哈欠,眼里却闪着光:“明天要是能见到朱鹮,我就给你讲讲它的迁徙路线,可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