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拍了拍胸口,后怕地说:“刚才差点就想让船开过去了,幸好凡哥你制止了!”
六叔也松了口气,对着对讲机说:“多亏了小凡,不然咱们今天说不定就栽在这幽灵雾障里了!老辈人说的没错,深海里的险,可不能凭着好心就闯!”
张凡望着渐渐散开的雾气,摸了摸胸口的定海珠。
这颗珠子不仅能感知鱼群,还能预警危险,看来它的秘密,比自己想的还要多。
他抬头看向远方,雾散后的海面重新露出淡蓝的底色,阳光正慢慢爬上来,只是刚才那诡异的船影,还有定海珠的预警,都让他心里多了份警惕 —— 这片海,比想象中更复杂。
浓雾散尽时,第一缕阳光恰好刺破云层,落在海面上。
原本浓稠得能攥出水的雾,像被无形的手抽走般渐渐消散,露出淡蓝的海面,波光粼粼的,连一丝风纹都没有——若不是甲板上还残留着雾珠的湿冷,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幽灵雾障,仿佛只是一场错觉。
小峰蹲在船舷边,用手指蹭着栏杆上的水珠,小声嘀咕:“刚才那雾里的船,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要是真靠近了,说不定咱们也会被卷走。”
他抬头望向海面,阳光把海水照得透亮,连水下偶尔掠过的小鱼都清晰可见,可一想到雾里那艘僵硬的旧船,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张毅正在检查返航要用的导航设备,手指划过屏幕上的航线,语气比平时郑重:“以前总觉得出海靠经验就行,现在才知道,大海的脾气根本摸不透 —— 前一刻还风平浪静,下一刻就能出幺蛾子。”
他想起刚才雾里看不见 “破浪号” 的慌张,还有那艘诡异的船影,心里对这片海多了几分不敢轻视的敬畏。
六叔驾着 “破浪号” 慢慢靠过来,船舷几乎贴着 “乘风号”。
他探出头,脸上没了平时的笑意,多了几分凝重:“老辈人常说‘欺山莫欺海’,我年轻时不信,总觉得凭着好水性就能闯,直到见过一次雾里吞船,才知道大海要真翻了脸,咱们这点本事根本不够看。”
他摸了摸烟,却没点燃,目光落在平静的海面上,像是在回忆往事。
“刚才那幽灵雾障,我爷爷当年遇见过一次,同船的三个人非要靠近看,结果船刚开过去,雾就裹着船没影了,到现在都没找着。”
张凡站在船首,胸口的定海珠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凉丝丝,没有半点异常 —— 危险彻底过去了。
他望着眼前平静得像块蓝宝石的海面,又想起昨天满舱的七带石斑、东星斑,还有小灰一家引路的惊喜,再对比刚才雾障里的心悸。
心里突然涌上一阵复杂的感受:大海从不是任人索取的 “粮仓”,它既会慷慨地送出满舱渔获,也会不动声色地亮出獠牙,这瞬息万变的无常,才是它最真实的模样。
“六叔,大哥,” 张凡拿起对讲机,声音清晰而坚定,“咱们今天返航吧。”
张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我现在调整返航航线,顺洋流走,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到港。”
他之前还想着要不要再找片海域试试,可经历了刚才的雾障,也觉得见好就收才是稳妥 。
满舱的石斑鱼已经是难得的丰收,没必要再冒着未知的风险停留。
“返航好!” 小六子立刻响应,刚才的后怕还没完全散去,“早点回港,把鱼交给富贵叔,我还想早点回家跟我妈说咱们捞着石斑鱼了!”
他说着,就转身往厨房跑,“我去准备早饭,吃完咱们就出发!”
张毅也放下手里的设备,笑着说:“我跟你一起!早上煮点热粥,喝着暖和,也压压惊。”
六叔在对讲机里应道:“成!返航!石头,你检查下活水舱的循环泵,别返航路上出问题,这么好的鱼可不能糟蹋了。”
张凡走到活水舱边,掀开舱盖一角 —— 里面的七带石斑还在悠然游动,深褐的条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东星斑的星点依旧鲜亮。
灵液的效果还在,鱼群状态极好,没有一条显得萎靡。
他轻轻合上舱盖,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渔获,是大海的馈赠,也是他们这趟出海最珍贵的收获。
阳光越来越暖,洒在甲板上,驱散了最后一丝雾带来的湿冷。
海鸟开始在船上空盘旋,偶尔发出清脆的叫声,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小峰在厨房煮着粥,香气飘满了甲板。
张平在调整导航仪,屏幕上的返航航线清晰可见。
张毅和小六子帮着检查渔网,把工具一一归位。
六叔则在 “破浪号” 上跟石头和二柱核对渔获数量,偶尔传来两人的笑声。
张凡靠在栏杆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南方海域 —— 这里有小灰一家的惊喜,有满舱石斑鱼的丰收,也有幽灵雾障的惊险。
他摸了摸胸口的定海珠,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更加清醒:对大海的敬畏,从不是懦弱,而是懂得在它的无常里,珍惜每一次平安与丰收。
“凡哥!粥煮好了!快来吃!” 小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活力。
张凡笑着应了一声,转身走向厨房。
甲板上的阳光正好,海风吹过,带着淡淡的鱼鲜气和粥的香气。
虽然经历了一场虚惊,但能带着满舱渔获平安返航,这份踏实与满足,比任何收获都更珍贵。
大海的无常或许无法预料,但只要心怀敬畏,彼此扶持,每一次出海,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安与圆满。
返航的第二天,海面格外平静。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到了傍晚,西边的天空被染成一片浓烈的橘红,夕阳像块烧透的金锭沉在海平面上,把 “乘风号”“破浪号” 的航迹镀成两道闪烁的金带,连海风都裹着暖融融的光,吹得人心里发暖。
甲板上,众人正忙着收尾 。
张平趴在小桌旁核对渔获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 “沙沙” 声混着海风。
小峰系着围裙在厨房门口支起小灶,锅里的豆腐刚下锅,白嫩嫩的块儿在沸水里轻轻翻滚,姜香先飘了出来。
张毅和小六子把用过的渔网叠得整整齐齐,金属挂钩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六叔也松了口气,对着对讲机说:“多亏了小凡,不然咱们今天说不定就栽在这幽灵雾障里了!老辈人说的没错,深海里的险,可不能凭着好心就闯!”
张凡望着渐渐散开的雾气,摸了摸胸口的定海珠。
这颗珠子不仅能感知鱼群,还能预警危险,看来它的秘密,比自己想的还要多。
他抬头看向远方,雾散后的海面重新露出淡蓝的底色,阳光正慢慢爬上来,只是刚才那诡异的船影,还有定海珠的预警,都让他心里多了份警惕 —— 这片海,比想象中更复杂。
浓雾散尽时,第一缕阳光恰好刺破云层,落在海面上。
原本浓稠得能攥出水的雾,像被无形的手抽走般渐渐消散,露出淡蓝的海面,波光粼粼的,连一丝风纹都没有——若不是甲板上还残留着雾珠的湿冷,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幽灵雾障,仿佛只是一场错觉。
小峰蹲在船舷边,用手指蹭着栏杆上的水珠,小声嘀咕:“刚才那雾里的船,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要是真靠近了,说不定咱们也会被卷走。”
他抬头望向海面,阳光把海水照得透亮,连水下偶尔掠过的小鱼都清晰可见,可一想到雾里那艘僵硬的旧船,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张毅正在检查返航要用的导航设备,手指划过屏幕上的航线,语气比平时郑重:“以前总觉得出海靠经验就行,现在才知道,大海的脾气根本摸不透 —— 前一刻还风平浪静,下一刻就能出幺蛾子。”
他想起刚才雾里看不见 “破浪号” 的慌张,还有那艘诡异的船影,心里对这片海多了几分不敢轻视的敬畏。
六叔驾着 “破浪号” 慢慢靠过来,船舷几乎贴着 “乘风号”。
他探出头,脸上没了平时的笑意,多了几分凝重:“老辈人常说‘欺山莫欺海’,我年轻时不信,总觉得凭着好水性就能闯,直到见过一次雾里吞船,才知道大海要真翻了脸,咱们这点本事根本不够看。”
他摸了摸烟,却没点燃,目光落在平静的海面上,像是在回忆往事。
“刚才那幽灵雾障,我爷爷当年遇见过一次,同船的三个人非要靠近看,结果船刚开过去,雾就裹着船没影了,到现在都没找着。”
张凡站在船首,胸口的定海珠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凉丝丝,没有半点异常 —— 危险彻底过去了。
他望着眼前平静得像块蓝宝石的海面,又想起昨天满舱的七带石斑、东星斑,还有小灰一家引路的惊喜,再对比刚才雾障里的心悸。
心里突然涌上一阵复杂的感受:大海从不是任人索取的 “粮仓”,它既会慷慨地送出满舱渔获,也会不动声色地亮出獠牙,这瞬息万变的无常,才是它最真实的模样。
“六叔,大哥,” 张凡拿起对讲机,声音清晰而坚定,“咱们今天返航吧。”
张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我现在调整返航航线,顺洋流走,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到港。”
他之前还想着要不要再找片海域试试,可经历了刚才的雾障,也觉得见好就收才是稳妥 。
满舱的石斑鱼已经是难得的丰收,没必要再冒着未知的风险停留。
“返航好!” 小六子立刻响应,刚才的后怕还没完全散去,“早点回港,把鱼交给富贵叔,我还想早点回家跟我妈说咱们捞着石斑鱼了!”
他说着,就转身往厨房跑,“我去准备早饭,吃完咱们就出发!”
张毅也放下手里的设备,笑着说:“我跟你一起!早上煮点热粥,喝着暖和,也压压惊。”
六叔在对讲机里应道:“成!返航!石头,你检查下活水舱的循环泵,别返航路上出问题,这么好的鱼可不能糟蹋了。”
张凡走到活水舱边,掀开舱盖一角 —— 里面的七带石斑还在悠然游动,深褐的条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东星斑的星点依旧鲜亮。
灵液的效果还在,鱼群状态极好,没有一条显得萎靡。
他轻轻合上舱盖,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渔获,是大海的馈赠,也是他们这趟出海最珍贵的收获。
阳光越来越暖,洒在甲板上,驱散了最后一丝雾带来的湿冷。
海鸟开始在船上空盘旋,偶尔发出清脆的叫声,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小峰在厨房煮着粥,香气飘满了甲板。
张平在调整导航仪,屏幕上的返航航线清晰可见。
张毅和小六子帮着检查渔网,把工具一一归位。
六叔则在 “破浪号” 上跟石头和二柱核对渔获数量,偶尔传来两人的笑声。
张凡靠在栏杆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南方海域 —— 这里有小灰一家的惊喜,有满舱石斑鱼的丰收,也有幽灵雾障的惊险。
他摸了摸胸口的定海珠,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更加清醒:对大海的敬畏,从不是懦弱,而是懂得在它的无常里,珍惜每一次平安与丰收。
“凡哥!粥煮好了!快来吃!” 小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活力。
张凡笑着应了一声,转身走向厨房。
甲板上的阳光正好,海风吹过,带着淡淡的鱼鲜气和粥的香气。
虽然经历了一场虚惊,但能带着满舱渔获平安返航,这份踏实与满足,比任何收获都更珍贵。
大海的无常或许无法预料,但只要心怀敬畏,彼此扶持,每一次出海,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安与圆满。
返航的第二天,海面格外平静。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到了傍晚,西边的天空被染成一片浓烈的橘红,夕阳像块烧透的金锭沉在海平面上,把 “乘风号”“破浪号” 的航迹镀成两道闪烁的金带,连海风都裹着暖融融的光,吹得人心里发暖。
甲板上,众人正忙着收尾 。
张平趴在小桌旁核对渔获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 “沙沙” 声混着海风。
小峰系着围裙在厨房门口支起小灶,锅里的豆腐刚下锅,白嫩嫩的块儿在沸水里轻轻翻滚,姜香先飘了出来。
张毅和小六子把用过的渔网叠得整整齐齐,金属挂钩在夕阳下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