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老妈摸着沙发上的雕花,时不时感叹两句 “真好看”“真舒服”,张凡老爸则规划着 “以后早上步行去沙滩捡贝壳”“傍晚去海边散步”。
陆琪靠在张凡肩上,小声说:“等入冬前住进来,咱们就能在这过第一个冬天,早上走几分钟到海边看雪景,肯定特别美。”
张凡在海边别墅的露台躺到下午时,连海风都透着股慵懒。
上午晒着太阳看海浪,中午吃了老妈炖的鱼汤,下午抱着抱枕窝在藤椅上刷手机,连起身去沙滩捡贝壳的劲都没有。
这是他出海回来后,头一次彻底 “无所事事”,连定海珠都安安静静贴在胸口,没半点动静。
“再这么躺下去,骨头都要散了。”
他伸了个懒腰,刚想起身煮杯茶,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大嗓门:“张凡!在家没?”
探头一看,村长大伯正扛着个布袋子往院里走,蓝布衫上沾着点泥土,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
“大伯,您怎么来了?” 张凡赶紧迎上去,帮着把布袋子接过来 —— 里面装着刚从地里摘的黄瓜,还带着水珠。
“再不来,你小子就要躺成‘咸鱼’咯!”
大伯哈哈笑着,跟着张凡进了客厅,目光扫过红木沙发和窗外的沙滩,忍不住赞一句:“你这房子真不赖,出门就是海,住着比城里舒服!”
张凡老妈听见动静,赶紧端着刚泡好的绿茶过来:“他大伯坐,喝口茶解解暑,张凡这两天是懒坏了,天天在家躺。”
并不是张凡他们就已经住在新房了,而是每天张凡都来通通风,张凡老妈就会跟着来收拾一下卫生。
大伯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就直摆手:“不绕弯子了!今天来是有正事 —— 村里最近清出来不少闲置土地,就在村东头那片,浇水也方便,我想着搞个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你看怎么样?”
张凡愣了一下,坐直了身子:“现代化种植基地?大伯,您具体想怎么弄?”
村长大伯往院外望了望,阳光正好,远处的海滩泛着光,“之前跟你说的,村里出土地、找工人,你出营养液,还想着把你二哥从琴岛请回来做软件设计。”
张凡点头:“营养液我这边没问题,之前出海前就配了些样品,效果还行;我昨天跟二哥通了电话,他说要是村里真建基地,他愿意回来,正好也想离家里近点。”
村长大伯听着,脸上的笑深了些,可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杯沿,过了会儿才试探着开口:“张凡啊,有件事…… 大伯得跟你直说了。这基地要建得像样,光有土地和人还不够。你想啊,得建智能大棚吧?冬天能保温,夏天能遮阴,还得装自动灌溉系统,跟你二哥设计的软件连起来,实现自动控温控水 —— 这些东西,都得花钱。”
他顿了顿,声音放低了些:“村里的集体资金就那么点,去年修了村路,剩下的不够建大棚。我跟村里几个老伙计商量了好几回,想着你这边能不能帮衬着出部分资金?不用多,够建前两排大棚、买套灌溉设备就行。”
张凡手里的茶杯顿了顿,心里早有盘算 —— 建蔬菜基地不仅能让村里的荒地活起来,还能让乡亲们少跑些远路,这事值得做。
他放下杯子,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笃定:“大伯,您别琢磨了,这钱我投。”
“投?” 村长大伯愣了下,没反应过来,“你是说…… 不光出营养液,连大棚和设备的钱也都你出?”
“嗯,这个我投资,我明天就把400万打到村子的账上。”张凡手里拿着预算表看着。
表格上的分项很细:抗腐蚀轻钢骨架(能扛 12 级台风)18 万、进口双层保温膜(冬天不用烧煤供暖)12 万、物联网温控系统(连二氧化碳浓度都能调)15 万、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配营养液专用管道)10 万,还有育苗恒温车间、病虫害预警传感器、智能采收轨道,加起来刚好 80 万。
“老王说,这种棚在城里的农业园都少见,种出来的菜能达到有机标准,就是前期投入高。”
村长大伯语气里带着忐忑,“我跟村里老人们商量了,与其建 5 个普通棚,不如直接建高标准的当示范,成了再按这个样扩,就是这 80 万……”
张凡手指摩挲着 “抗台风骨架” 几个字,心里快速盘算:投 80 万建一个示范棚,既能避免批量建设的风险,也能把每个设备都做到位,后续复制时还能少走弯路。他抬眼看向村长大伯,语气笃定:“大伯,这单个 80 万的棚,我投。”
再加上张凡相信自己定海珠中的灵液,这大棚肯定是不亏的。
村长大伯连忙从兜里掏出小本子,把这些都记下来,笔尖都快划破纸:“我明天就去联系施工队,厂家说这种棚得定制骨架,工期要 45 天,刚好赶在入冬前完工,冬天就能种第一茬反季生菜。工人我选了三个年轻的,都是家里有地的,让他们跟着施工队学安装,以后棚里的设备维护就靠他们。”
“那我就只负责三件事:出钱、按需求配营养液、偶尔给二哥搭把手改改软件。” 张凡赶紧把责任划清,生怕多揽一点活。
“你呀,就是想偷懒!”村长大伯和张凡老妈都是一脸无奈的笑。
“对了大伯,” 张凡突然想起件事,“菜种出来后,销路您多费心。陆琪家的酒店我去打招呼,让他们先试吃,要是好,后续就长期供货;其他的超市、餐馆,您跟村里的人去跑,我嘴笨,不擅长跟人谈生意。”
“这事包在我身上!” 村长大伯爽快应下,“我跟镇上的超市老板认识,到时候带样品过去,肯定能谈成。”
晚风渐凉,张凡重新窝回藤椅上,拿起刚才没看完的书,心里踏实得很。远处的海浪拍着沙滩,发出 “哗哗” 的声响。
陆琪靠在张凡肩上,小声说:“等入冬前住进来,咱们就能在这过第一个冬天,早上走几分钟到海边看雪景,肯定特别美。”
张凡在海边别墅的露台躺到下午时,连海风都透着股慵懒。
上午晒着太阳看海浪,中午吃了老妈炖的鱼汤,下午抱着抱枕窝在藤椅上刷手机,连起身去沙滩捡贝壳的劲都没有。
这是他出海回来后,头一次彻底 “无所事事”,连定海珠都安安静静贴在胸口,没半点动静。
“再这么躺下去,骨头都要散了。”
他伸了个懒腰,刚想起身煮杯茶,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大嗓门:“张凡!在家没?”
探头一看,村长大伯正扛着个布袋子往院里走,蓝布衫上沾着点泥土,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
“大伯,您怎么来了?” 张凡赶紧迎上去,帮着把布袋子接过来 —— 里面装着刚从地里摘的黄瓜,还带着水珠。
“再不来,你小子就要躺成‘咸鱼’咯!”
大伯哈哈笑着,跟着张凡进了客厅,目光扫过红木沙发和窗外的沙滩,忍不住赞一句:“你这房子真不赖,出门就是海,住着比城里舒服!”
张凡老妈听见动静,赶紧端着刚泡好的绿茶过来:“他大伯坐,喝口茶解解暑,张凡这两天是懒坏了,天天在家躺。”
并不是张凡他们就已经住在新房了,而是每天张凡都来通通风,张凡老妈就会跟着来收拾一下卫生。
大伯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就直摆手:“不绕弯子了!今天来是有正事 —— 村里最近清出来不少闲置土地,就在村东头那片,浇水也方便,我想着搞个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你看怎么样?”
张凡愣了一下,坐直了身子:“现代化种植基地?大伯,您具体想怎么弄?”
村长大伯往院外望了望,阳光正好,远处的海滩泛着光,“之前跟你说的,村里出土地、找工人,你出营养液,还想着把你二哥从琴岛请回来做软件设计。”
张凡点头:“营养液我这边没问题,之前出海前就配了些样品,效果还行;我昨天跟二哥通了电话,他说要是村里真建基地,他愿意回来,正好也想离家里近点。”
村长大伯听着,脸上的笑深了些,可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杯沿,过了会儿才试探着开口:“张凡啊,有件事…… 大伯得跟你直说了。这基地要建得像样,光有土地和人还不够。你想啊,得建智能大棚吧?冬天能保温,夏天能遮阴,还得装自动灌溉系统,跟你二哥设计的软件连起来,实现自动控温控水 —— 这些东西,都得花钱。”
他顿了顿,声音放低了些:“村里的集体资金就那么点,去年修了村路,剩下的不够建大棚。我跟村里几个老伙计商量了好几回,想着你这边能不能帮衬着出部分资金?不用多,够建前两排大棚、买套灌溉设备就行。”
张凡手里的茶杯顿了顿,心里早有盘算 —— 建蔬菜基地不仅能让村里的荒地活起来,还能让乡亲们少跑些远路,这事值得做。
他放下杯子,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笃定:“大伯,您别琢磨了,这钱我投。”
“投?” 村长大伯愣了下,没反应过来,“你是说…… 不光出营养液,连大棚和设备的钱也都你出?”
“嗯,这个我投资,我明天就把400万打到村子的账上。”张凡手里拿着预算表看着。
表格上的分项很细:抗腐蚀轻钢骨架(能扛 12 级台风)18 万、进口双层保温膜(冬天不用烧煤供暖)12 万、物联网温控系统(连二氧化碳浓度都能调)15 万、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配营养液专用管道)10 万,还有育苗恒温车间、病虫害预警传感器、智能采收轨道,加起来刚好 80 万。
“老王说,这种棚在城里的农业园都少见,种出来的菜能达到有机标准,就是前期投入高。”
村长大伯语气里带着忐忑,“我跟村里老人们商量了,与其建 5 个普通棚,不如直接建高标准的当示范,成了再按这个样扩,就是这 80 万……”
张凡手指摩挲着 “抗台风骨架” 几个字,心里快速盘算:投 80 万建一个示范棚,既能避免批量建设的风险,也能把每个设备都做到位,后续复制时还能少走弯路。他抬眼看向村长大伯,语气笃定:“大伯,这单个 80 万的棚,我投。”
再加上张凡相信自己定海珠中的灵液,这大棚肯定是不亏的。
村长大伯连忙从兜里掏出小本子,把这些都记下来,笔尖都快划破纸:“我明天就去联系施工队,厂家说这种棚得定制骨架,工期要 45 天,刚好赶在入冬前完工,冬天就能种第一茬反季生菜。工人我选了三个年轻的,都是家里有地的,让他们跟着施工队学安装,以后棚里的设备维护就靠他们。”
“那我就只负责三件事:出钱、按需求配营养液、偶尔给二哥搭把手改改软件。” 张凡赶紧把责任划清,生怕多揽一点活。
“你呀,就是想偷懒!”村长大伯和张凡老妈都是一脸无奈的笑。
“对了大伯,” 张凡突然想起件事,“菜种出来后,销路您多费心。陆琪家的酒店我去打招呼,让他们先试吃,要是好,后续就长期供货;其他的超市、餐馆,您跟村里的人去跑,我嘴笨,不擅长跟人谈生意。”
“这事包在我身上!” 村长大伯爽快应下,“我跟镇上的超市老板认识,到时候带样品过去,肯定能谈成。”
晚风渐凉,张凡重新窝回藤椅上,拿起刚才没看完的书,心里踏实得很。远处的海浪拍着沙滩,发出 “哗哗” 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