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把背囊卸下来,顺手把帆布包递给林溪,语气自然:“最近锻炼得多,体能跟抗冻性都上来了,不算啥。”
他没给林溪追问的机会,指着帆布包说:“里面有玫瑰酱和干鱼,给你带的,山里物资少,尝尝鲜。”
林溪接过包,注意力立刻被里面的特产吸引,笑着说:“还是你想着我!快进屋,我给你们煮热汤。”
进了屋,炉子上的水壶正冒热气,张毅赶紧凑到炉边烤手,连打了两个喷嚏,而张凡只是随意地掸了掸身上的雪,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指尖还带着暖意。
保护站的小屋被炉火烘得暖融融的,窗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霜,映着外面的白雪。
林溪把张凡带来的玫瑰酱抹在烤馒头上,又摆上张毅背来的糖炒栗子,三人围着炉子坐下,手里捧着热乎的搪瓷杯,雾气氤氲了眉眼。
“在这儿待着习惯不?山里冬天冷清,晚上就你一个人,害不害怕?”
凡捏着颗栗子剥壳,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
林溪咬了口烤馒头,玫瑰酱的甜在嘴里漫开,笑着摇头:“不怕,晚上能听见松涛声,有时候还能看见雪地里的野兔跑过,比城里热闹多了。就是观测的时候得留神,上次去拍山雀,差点踩进深雪窝。”
张毅在旁边赶紧接话,手里的栗子壳都忘了扔:“下次观测我陪你去!我熟路,哪儿有坑哪儿有陡坡都知道,省得你再遇险。”
他说这话时,眼睛不自觉地往林溪那边瞟,见林溪抬头看他,又赶紧低下头,耳根悄悄红了。
林溪被他逗笑,眼睛弯成月牙:“那敢情好,你要是来,我就能多拍几组山雀育雏的照片了。前阵子发现的那窝雏鸟,现在都快长出羽毛了,每天等着成鸟喂食,特别有意思。”
她说着,从抽屉里翻出观测本,指着上面的手绘记录:“你看这只小的,总抢不到食,我还偷偷喂过两次小米。”
张毅凑过去看,脑袋跟林溪挨得近,连呼吸都放轻了,手指轻轻点在本子上:“这画得真像,你看它这爪子,跟我上次见的那只一模一样。”
林溪笑着点头,两人头挨着头凑在观测本前,连炉子里柴火噼啪响都没在意。
张凡坐在旁边,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忍不住笑。
张毅刚才递烤馒头时,特意挑了个烤得最焦脆的给林溪。
林溪给张毅续热水时,还悄悄往他杯里多放了勺糖。
张凡剥着栗子,故意往两人中间搭话:“说起来,张毅上次下山,特意去镇上买了防冻霜,说‘林溪姐一个人在山里,手冻坏了没人照顾’,结果自己的手冻得通红都没舍得用。”
这话一出,张毅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热水晃出几滴在手上。
他慌忙擦了擦,脸瞬间红到脖子根:“凡哥您别瞎说!我就是…… 就是看镇上防冻霜打折,顺手买的,您也知道我手糙,用不用都行。”
林溪也低下头,指尖捻着杯子边缘,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轻声说:“那防冻霜挺好用的,我这阵子观测,手都没冻裂,还没来得及谢你呢。”
“谢啥啊,都是应该的!”
张毅赶紧摆手,眼神却不敢跟林溪对视,只盯着炉子里的柴火,“以后我再给你带点,镇上还有卖护手霜的,下次我给你捎两管。”
林溪 “嗯” 了一声,声音轻轻的,却清晰地落进张毅耳朵里,他偷偷抬眼,见林溪正看着他笑,赶紧又低下头,嘴角却快咧到耳根了。
张凡见两人这模样,心里门儿清,故意起身伸了个懒腰:“我去看看门口的雪积多厚了,顺便帮你把劈柴挪到屋檐下,省得明天冻住。”
说着就往门外走,刚掀开门帘,就听见屋里林溪带着笑意的声音:“你下次来,我教你画山雀吧?”
接着是张毅雀跃的回应:“真的?那我下次早点来,带点我妈做的酱菜给你!”
张凡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轻轻带上门,把满室的暖意在雪夜里关得严严实实。
等他抱了捆柴火回来,就见张毅正帮林溪整理观测本,把散页的记录纸按日期排好。
林溪则在给张毅续热水,还从抽屉里拿出包山楂片,悄悄放在他手边。
两人没再提刚才的话题,却时不时对视一眼,眼神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张凡把柴火塞进炉子里,火星噼啪溅起,笑着说:“以后张毅多来,你也不用一个人扛设备了,俩人搭伴,观测也能多拍点素材。”
张毅立刻点头,声音都比刚才亮了:“对!我以后每周来两趟,帮你扛设备、记数据,凡哥要是有空,也能一起来拍山雀。”
林溪也跟着点头,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低头搅了搅杯里的水,轻声说:“那我可就等着了,雪化了山上的杜鹃该开了,到时候拍出来肯定好看。”
张凡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没再戳破 —— 有些心意,在这只有一人驻守的保护站里,在你盼我来、我为你带暖的瞬间,早就比炉火更暖,比雪景更甜了。
正说着,里屋突然传来 “嘀嘀嘀” 的监测器提醒声,节奏比平时快了不少。
林溪手里的搪瓷杯 “当” 地放在桌上,瞬间站起身:“是观测点的动静!”
她快步往里屋走,张凡和张毅也赶紧跟上,还没走到监测屏幕前,就听见林溪带着颤音的兴奋喊叫:“朱鹮!是朱鹮!”
两人凑过去一看,屏幕上的画面让他们瞬间屏住了呼吸 。
雪覆盖的芦苇丛间,三只朱鹮正缓缓走着,成年朱鹮的羽色在白雪映衬下愈发鲜亮,红冠像两团小火苗,身后跟着只羽毛还带着浅灰的幼鸟,小步子跟着父母,时不时低头啄两下雪地,像是在寻找食物。
镜头跟着它们移动,芦苇秆上的雪偶尔簌簌落下,却没惊扰这一家三口的悠闲,连空气仿佛都跟着慢了下来。
“天呐,居然能拍到朱鹮一家子!” 张毅的声音都有点发紧,他在村里长大,只在课本上见过朱鹮,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看真实的画面,“它们怎么会来这儿?我听老人说,朱鹮很少往这么北的山里来。”
他没给林溪追问的机会,指着帆布包说:“里面有玫瑰酱和干鱼,给你带的,山里物资少,尝尝鲜。”
林溪接过包,注意力立刻被里面的特产吸引,笑着说:“还是你想着我!快进屋,我给你们煮热汤。”
进了屋,炉子上的水壶正冒热气,张毅赶紧凑到炉边烤手,连打了两个喷嚏,而张凡只是随意地掸了掸身上的雪,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指尖还带着暖意。
保护站的小屋被炉火烘得暖融融的,窗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霜,映着外面的白雪。
林溪把张凡带来的玫瑰酱抹在烤馒头上,又摆上张毅背来的糖炒栗子,三人围着炉子坐下,手里捧着热乎的搪瓷杯,雾气氤氲了眉眼。
“在这儿待着习惯不?山里冬天冷清,晚上就你一个人,害不害怕?”
凡捏着颗栗子剥壳,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
林溪咬了口烤馒头,玫瑰酱的甜在嘴里漫开,笑着摇头:“不怕,晚上能听见松涛声,有时候还能看见雪地里的野兔跑过,比城里热闹多了。就是观测的时候得留神,上次去拍山雀,差点踩进深雪窝。”
张毅在旁边赶紧接话,手里的栗子壳都忘了扔:“下次观测我陪你去!我熟路,哪儿有坑哪儿有陡坡都知道,省得你再遇险。”
他说这话时,眼睛不自觉地往林溪那边瞟,见林溪抬头看他,又赶紧低下头,耳根悄悄红了。
林溪被他逗笑,眼睛弯成月牙:“那敢情好,你要是来,我就能多拍几组山雀育雏的照片了。前阵子发现的那窝雏鸟,现在都快长出羽毛了,每天等着成鸟喂食,特别有意思。”
她说着,从抽屉里翻出观测本,指着上面的手绘记录:“你看这只小的,总抢不到食,我还偷偷喂过两次小米。”
张毅凑过去看,脑袋跟林溪挨得近,连呼吸都放轻了,手指轻轻点在本子上:“这画得真像,你看它这爪子,跟我上次见的那只一模一样。”
林溪笑着点头,两人头挨着头凑在观测本前,连炉子里柴火噼啪响都没在意。
张凡坐在旁边,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忍不住笑。
张毅刚才递烤馒头时,特意挑了个烤得最焦脆的给林溪。
林溪给张毅续热水时,还悄悄往他杯里多放了勺糖。
张凡剥着栗子,故意往两人中间搭话:“说起来,张毅上次下山,特意去镇上买了防冻霜,说‘林溪姐一个人在山里,手冻坏了没人照顾’,结果自己的手冻得通红都没舍得用。”
这话一出,张毅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热水晃出几滴在手上。
他慌忙擦了擦,脸瞬间红到脖子根:“凡哥您别瞎说!我就是…… 就是看镇上防冻霜打折,顺手买的,您也知道我手糙,用不用都行。”
林溪也低下头,指尖捻着杯子边缘,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轻声说:“那防冻霜挺好用的,我这阵子观测,手都没冻裂,还没来得及谢你呢。”
“谢啥啊,都是应该的!”
张毅赶紧摆手,眼神却不敢跟林溪对视,只盯着炉子里的柴火,“以后我再给你带点,镇上还有卖护手霜的,下次我给你捎两管。”
林溪 “嗯” 了一声,声音轻轻的,却清晰地落进张毅耳朵里,他偷偷抬眼,见林溪正看着他笑,赶紧又低下头,嘴角却快咧到耳根了。
张凡见两人这模样,心里门儿清,故意起身伸了个懒腰:“我去看看门口的雪积多厚了,顺便帮你把劈柴挪到屋檐下,省得明天冻住。”
说着就往门外走,刚掀开门帘,就听见屋里林溪带着笑意的声音:“你下次来,我教你画山雀吧?”
接着是张毅雀跃的回应:“真的?那我下次早点来,带点我妈做的酱菜给你!”
张凡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轻轻带上门,把满室的暖意在雪夜里关得严严实实。
等他抱了捆柴火回来,就见张毅正帮林溪整理观测本,把散页的记录纸按日期排好。
林溪则在给张毅续热水,还从抽屉里拿出包山楂片,悄悄放在他手边。
两人没再提刚才的话题,却时不时对视一眼,眼神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张凡把柴火塞进炉子里,火星噼啪溅起,笑着说:“以后张毅多来,你也不用一个人扛设备了,俩人搭伴,观测也能多拍点素材。”
张毅立刻点头,声音都比刚才亮了:“对!我以后每周来两趟,帮你扛设备、记数据,凡哥要是有空,也能一起来拍山雀。”
林溪也跟着点头,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低头搅了搅杯里的水,轻声说:“那我可就等着了,雪化了山上的杜鹃该开了,到时候拍出来肯定好看。”
张凡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没再戳破 —— 有些心意,在这只有一人驻守的保护站里,在你盼我来、我为你带暖的瞬间,早就比炉火更暖,比雪景更甜了。
正说着,里屋突然传来 “嘀嘀嘀” 的监测器提醒声,节奏比平时快了不少。
林溪手里的搪瓷杯 “当” 地放在桌上,瞬间站起身:“是观测点的动静!”
她快步往里屋走,张凡和张毅也赶紧跟上,还没走到监测屏幕前,就听见林溪带着颤音的兴奋喊叫:“朱鹮!是朱鹮!”
两人凑过去一看,屏幕上的画面让他们瞬间屏住了呼吸 。
雪覆盖的芦苇丛间,三只朱鹮正缓缓走着,成年朱鹮的羽色在白雪映衬下愈发鲜亮,红冠像两团小火苗,身后跟着只羽毛还带着浅灰的幼鸟,小步子跟着父母,时不时低头啄两下雪地,像是在寻找食物。
镜头跟着它们移动,芦苇秆上的雪偶尔簌簌落下,却没惊扰这一家三口的悠闲,连空气仿佛都跟着慢了下来。
“天呐,居然能拍到朱鹮一家子!” 张毅的声音都有点发紧,他在村里长大,只在课本上见过朱鹮,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看真实的画面,“它们怎么会来这儿?我听老人说,朱鹮很少往这么北的山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