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穿着素雅旗袍的服务员走进其中一间雅致的包厢。
房间里陈设简洁却不失格调,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角落里摆着一盆文竹,透着文人气息。
坐下后,服务员递上一本烫金封面的菜单,张凡好奇地翻开。
眼睛瞬间瞪大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真是孤陋寡闻了!
只见菜单上的菜品价格高得让人咋舌。
“鲍汁扣辽参”1988元一位!
“官府黄焖鱼翅”1888元一例!
“脆皮乳鸽”698元一只!
就连一道最简单的“清炒时蔬”都要398元!
最离谱的是一道“古法佛跳墙”,竟然标价8888元一例!
他心里默默盘算:自己在村里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三千多,这一道佛跳墙就够自己吃三个月的饭了!
陆琪和石娇看出他脸上的惊讶,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了然。
等菜一道道端上来,张凡仔细打量,每道菜的摆盘都精致得像艺术品。
辽参卧在洁白的瓷盘中央,浇着浓稠的鲍汁,旁边点缀着几颗鲜红的枸杞和翠绿的菜心。
佛跳墙用一个小巧的紫砂盅盛着,开盖时香气四溢。
他夹了一口海参尝了尝,味道确实醇厚鲜美。
但要说海鲜的新鲜度,还真没有自己在渔船上刚捕捞上来、白灼就能吃的那种鲜甜。
这些菜更多的是胜在烹饪技法和摆盘精致,连餐具都是定制的,透着奢华感。
陆琪见他皱着眉、若有所思的样子,放下筷子笑着问:“怎么?不合口味吗?这家店在帝都可是很有名气的。”
张凡如实摇了摇头,拿起勺子舀了一口佛跳墙仔细品味。
“味道确实没话说,鲍鱼入口q弹软糯,咬下去满是胶质,汤汁瞬间在嘴里爆开。”
“鱼翅丝丝分明,吸饱了汤汁的鲜香,却丝毫不腻。”
“花胶更是滑嫩爽口,带着大海的鲜醇。”
“汤汁熬得浓稠鲜香,集各种食材的精华于一体,咸香中带着一丝回甘,每一口都透着精致。”
“但要说值不值这个价……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张凡顿了顿,认真补充道:“味道挺好的,就是感觉少了点海鲜的本味。要说新鲜,还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最鲜,白灼一下就特别好吃。”
石娇也跟着笑起来,夹了一块乳鸽肉放进嘴里:“我就说你是‘海上吃货’,天天在海边吃最新鲜的海鲜,一般的海鲜还真入不了你的口!”
两人的笑声清脆爽朗,没有丝毫嘲笑的意思,反而带着亲近的熟稔。
这顿饭张凡吃得格外小心翼翼。
不仅因为菜品价格昂贵,更因为那些精致的餐具看着就价值不菲,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碰坏了。
饭后买单时,看着账单上的数字,张凡更是咋舌。
走出私房菜馆,他忍不住感慨:“下次绝对不吃这种的了,太贵了不说,还不如街边的大排档来得实惠痛快,几串烤海鲜、一瓶冰啤酒,吃着多过瘾!”
逗得陆琪和石娇哈哈大笑,笑声在寂静的胡同里回荡。
走出私房菜馆,石娇迫不及待地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
眉头微微蹙起,脸上满是急切:“坏了,我得赶紧回去盯着我的美乐珠,刚才走得急没锁好展示柜,实在放心不下!琪琪,你带着张凡在这附近转一转,这边胡同夜景特别有味道,晚点我忙完再给你们发消息!”
说完她匆匆拍了拍陆琪的肩膀,脚步飞快地冲向停车场,发动车子时还摇下车窗朝两人挥了挥手,车尾灯很快消失在胡同尽头。
陆琪笑着挽住张凡的胳膊,指尖轻轻晃了晃他的袖子:“那咱们就在这四合院胡同里逛逛吧,这边晚上红灯笼一亮,比白天更有老帝都的韵味。”
虽是寒冬腊月,冷风刮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
但两人并肩走着,张凡很自然地把陆琪微凉的手揣进自己温暖的羽绒服口袋里焐着,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去。
陆琪忍不住往他身边靠得更近了些,倒也不觉得冷。
胡同里的红灯笼已经依次亮起,暖黄的光晕透过半透明的灯笼纸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两人交叠又拉长的影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偶尔路过几家亮着灯的小院,木质院门虚掩着,能看到院内窗棂透出的温暖灯光,隐约传来家人聊天的笑语声和碗筷碰撞的轻响,透着烟火气的温馨。
陆琪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墙头上探出来的腊梅枝丫,眼睛发亮:“你看那株梅花,开得真好看,冬天里就数它最精神,香味也特别清冽。”
张凡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金黄的梅花开得热烈,枝头还挂着零星的白霜。
他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折了一小枝开得最盛的,又仔细去掉枝桠上的小刺,才递到陆琪面前:“给你,插在卧室的花瓶里,能香好几天。”
陆琪笑着接过,鼻尖凑上去轻轻闻了闻,清甜的香气萦绕鼻尖,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两人就这样慢悠悠地逛着,从胡同这头走到那头,又沿着另一条岔路往回走。
聊起村里老朱最近又闯了什么祸,说起蔬菜大棚的灌溉系统该怎么优化。
偶尔还停下来看路边墙根下缩着的流浪猫。
不知不觉天就渐渐黑透了,远处的天际线染上了淡淡的墨色。
陆琪掏出手机看了眼天色,拉了拉张凡的手:“咱们该回家了,明天你就要回张家村,爷爷他们肯定等着咱们一起吃晚饭呢。”
回到陆琪家时,院子里的灯已经亮了,透过客厅的落地窗能看到里面温暖的景象。
陆父陆母果然已经回来了,陆父正陪着陆爷爷在沙发上下象棋,陆母则在厨房里忙碌着。
听到开门声,陆母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可算回来了,我刚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再晚回来饭菜都要凉了,赶紧洗手吃饭。”
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家常菜:红烧肉色泽红亮、番茄炒蛋酸甜可口、清炒西兰花翠绿鲜嫩,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排骨汤,比私房菜馆的大餐多了几分熨帖人心的烟火气。
房间里陈设简洁却不失格调,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角落里摆着一盆文竹,透着文人气息。
坐下后,服务员递上一本烫金封面的菜单,张凡好奇地翻开。
眼睛瞬间瞪大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真是孤陋寡闻了!
只见菜单上的菜品价格高得让人咋舌。
“鲍汁扣辽参”1988元一位!
“官府黄焖鱼翅”1888元一例!
“脆皮乳鸽”698元一只!
就连一道最简单的“清炒时蔬”都要398元!
最离谱的是一道“古法佛跳墙”,竟然标价8888元一例!
他心里默默盘算:自己在村里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三千多,这一道佛跳墙就够自己吃三个月的饭了!
陆琪和石娇看出他脸上的惊讶,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了然。
等菜一道道端上来,张凡仔细打量,每道菜的摆盘都精致得像艺术品。
辽参卧在洁白的瓷盘中央,浇着浓稠的鲍汁,旁边点缀着几颗鲜红的枸杞和翠绿的菜心。
佛跳墙用一个小巧的紫砂盅盛着,开盖时香气四溢。
他夹了一口海参尝了尝,味道确实醇厚鲜美。
但要说海鲜的新鲜度,还真没有自己在渔船上刚捕捞上来、白灼就能吃的那种鲜甜。
这些菜更多的是胜在烹饪技法和摆盘精致,连餐具都是定制的,透着奢华感。
陆琪见他皱着眉、若有所思的样子,放下筷子笑着问:“怎么?不合口味吗?这家店在帝都可是很有名气的。”
张凡如实摇了摇头,拿起勺子舀了一口佛跳墙仔细品味。
“味道确实没话说,鲍鱼入口q弹软糯,咬下去满是胶质,汤汁瞬间在嘴里爆开。”
“鱼翅丝丝分明,吸饱了汤汁的鲜香,却丝毫不腻。”
“花胶更是滑嫩爽口,带着大海的鲜醇。”
“汤汁熬得浓稠鲜香,集各种食材的精华于一体,咸香中带着一丝回甘,每一口都透着精致。”
“但要说值不值这个价……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张凡顿了顿,认真补充道:“味道挺好的,就是感觉少了点海鲜的本味。要说新鲜,还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最鲜,白灼一下就特别好吃。”
石娇也跟着笑起来,夹了一块乳鸽肉放进嘴里:“我就说你是‘海上吃货’,天天在海边吃最新鲜的海鲜,一般的海鲜还真入不了你的口!”
两人的笑声清脆爽朗,没有丝毫嘲笑的意思,反而带着亲近的熟稔。
这顿饭张凡吃得格外小心翼翼。
不仅因为菜品价格昂贵,更因为那些精致的餐具看着就价值不菲,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碰坏了。
饭后买单时,看着账单上的数字,张凡更是咋舌。
走出私房菜馆,他忍不住感慨:“下次绝对不吃这种的了,太贵了不说,还不如街边的大排档来得实惠痛快,几串烤海鲜、一瓶冰啤酒,吃着多过瘾!”
逗得陆琪和石娇哈哈大笑,笑声在寂静的胡同里回荡。
走出私房菜馆,石娇迫不及待地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
眉头微微蹙起,脸上满是急切:“坏了,我得赶紧回去盯着我的美乐珠,刚才走得急没锁好展示柜,实在放心不下!琪琪,你带着张凡在这附近转一转,这边胡同夜景特别有味道,晚点我忙完再给你们发消息!”
说完她匆匆拍了拍陆琪的肩膀,脚步飞快地冲向停车场,发动车子时还摇下车窗朝两人挥了挥手,车尾灯很快消失在胡同尽头。
陆琪笑着挽住张凡的胳膊,指尖轻轻晃了晃他的袖子:“那咱们就在这四合院胡同里逛逛吧,这边晚上红灯笼一亮,比白天更有老帝都的韵味。”
虽是寒冬腊月,冷风刮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
但两人并肩走着,张凡很自然地把陆琪微凉的手揣进自己温暖的羽绒服口袋里焐着,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去。
陆琪忍不住往他身边靠得更近了些,倒也不觉得冷。
胡同里的红灯笼已经依次亮起,暖黄的光晕透过半透明的灯笼纸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两人交叠又拉长的影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偶尔路过几家亮着灯的小院,木质院门虚掩着,能看到院内窗棂透出的温暖灯光,隐约传来家人聊天的笑语声和碗筷碰撞的轻响,透着烟火气的温馨。
陆琪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墙头上探出来的腊梅枝丫,眼睛发亮:“你看那株梅花,开得真好看,冬天里就数它最精神,香味也特别清冽。”
张凡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金黄的梅花开得热烈,枝头还挂着零星的白霜。
他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折了一小枝开得最盛的,又仔细去掉枝桠上的小刺,才递到陆琪面前:“给你,插在卧室的花瓶里,能香好几天。”
陆琪笑着接过,鼻尖凑上去轻轻闻了闻,清甜的香气萦绕鼻尖,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两人就这样慢悠悠地逛着,从胡同这头走到那头,又沿着另一条岔路往回走。
聊起村里老朱最近又闯了什么祸,说起蔬菜大棚的灌溉系统该怎么优化。
偶尔还停下来看路边墙根下缩着的流浪猫。
不知不觉天就渐渐黑透了,远处的天际线染上了淡淡的墨色。
陆琪掏出手机看了眼天色,拉了拉张凡的手:“咱们该回家了,明天你就要回张家村,爷爷他们肯定等着咱们一起吃晚饭呢。”
回到陆琪家时,院子里的灯已经亮了,透过客厅的落地窗能看到里面温暖的景象。
陆父陆母果然已经回来了,陆父正陪着陆爷爷在沙发上下象棋,陆母则在厨房里忙碌着。
听到开门声,陆母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可算回来了,我刚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再晚回来饭菜都要凉了,赶紧洗手吃饭。”
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家常菜:红烧肉色泽红亮、番茄炒蛋酸甜可口、清炒西兰花翠绿鲜嫩,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排骨汤,比私房菜馆的大餐多了几分熨帖人心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