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斧头鱼-《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小灰一家在甲板边又亲昵地逗留了片刻,小灰用脑袋蹭够了张凡的手心,还调皮地用尾鳍拍起水花溅在他裤脚,才恋恋不舍地跟着父母缓缓游向远方。

  银灰色的身影在深蓝色海水中逐渐变小,尾鳍在水面上留下最后几道细碎的波纹,最终消失在深海的光影之中。

  看着它们远去的背影,众人还沉浸在人与鲨鱼温情互动的余韵里。

  六叔已经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对讲机,清了清嗓子喊道:“时间差不多了,各就各位,准备起网!”

  张毅和小六子瞬间从刚才的闲适状态切换到忙碌模式。

  俩人一溜烟跑到起网机旁,蹲下身检查齿轮和绳索,用扳手拧紧松动的螺栓,动作麻利又熟练。

  石头则搬来木楔子固定住船舷边的滑轮,司徒明也好奇地凑过去,学着他们的样子帮忙递工具。

  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平静的海面,眼底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起网机接通电源,发出“嗡嗡嗡”的低沉转动声,粗壮的钢丝绳带着渔网缓缓向上拉起。

  起初众人都屏息凝神,伸长脖子盯着海面下渐渐浮现的网影,可随着渔网一点点露出水面,大家脸上的期待笑容慢慢凝固,随即变成了难以掩饰的失望。

  网眼里的鱼群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密集,只有三三两两的鱼挂在网上,稀稀拉拉地随着渔网晃动,看着远不如之前捕鲅鱼时那般“网兜都快撑破”的丰盛景象。

  “这……这鱼获怎么看着这么少啊?”

  司徒明蹲在船边,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甲板缝隙,小声嘀咕道,语气里满是失落,连眼睛都黯淡了几分。

  张毅直起身,挠了挠后脑勺,踮着脚尖仔细数了数网里的鱼群密度,有些不甘心地咂咂嘴:“看着撑死也就两三千斤吧,跟咱们上次捕鲅鱼那‘满舱溢’的场面差远了,连一半都不到。”

  张凡也微微皱起眉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定海珠,拿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联系另一艘船上的大哥张平:“大哥,你们那边渔网起得怎么样了?鱼获量看着多不多?”

  对讲机里很快传来张平略带无奈的声音,还夹杂着海风的呼啸声:“刚把网彻底拉上来,清点了一下,也就四五千斤的样子,确实不算多,比出发前预想的差了一大截,有点让人泄气。”

  听到这话,甲板上的氛围瞬间像被泼了盆冷水,变得沉闷起来。

  大家都耷拉着脑袋,有的蹲在甲板上画圈,有的靠在船舷上叹气。

  刚才因小灰送大黄鱼燃起的兴奋劲儿消散得一干二净。

  就在这低落的氛围中,张毅咬了咬牙,猛地解开渔网边缘的固定绳索,随着他一声“小心点”,网里的鱼“哗啦”一声尽数散落到铺着塑料布的甲板上。

  众人下意识地低头看去,下一秒,所有人的眼睛都瞬间亮了。

  这些鱼长得格外奇特,体型呈扁平状,身体前端宽宽大大,到尾部却骤然收窄,整体形状像一把精心打造的小巧斧头,线条流畅又别致。

  鱼身覆盖着细密的银灰色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腹部则透着淡淡的乳白色,游动时尾鳍摆动得又快又灵活,在甲板上蹦跳着显得格外有活力。

  “这是什么鱼啊?长得也太特别了,跟斧头一模一样!”

  司徒明瞬间忘了失望,蹲在甲板上,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戳了戳一条还在扭动的鱼身,眼睛里满是好奇。

  小六子也凑过来,眯着眼睛瞅了半天,不确定地猜测:“看着有点像以前在水族馆见过的蝙蝠鱼啊?体型好像有点像。”

  张毅一听这话,立刻“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拍了下小六子的后脑勺:“你可别在这瞎猜误导人了,这跟蝙蝠鱼差了十万八千里!蝙蝠鱼体型更圆胖,颜色是深褐色带斑点,而且市场价才三四十块钱一斤,便宜得很。”

  “这叫斧头鱼,学名是‘银斧鱼’,价钱可是蝙蝠鱼的三倍还多,可贵着呢!”

  说着,他弯腰拿起一条体型稍大的斧头鱼,举到众人面前展示,“你们看它这头部到躯干的弧度,还有这收窄的尾部,标准的‘斧头’造型,这可是海产里的‘中高端货’!”

  六叔也迈着步子走了过来,戴上老花镜,蹲下身仔细观察着甲板上的斧头鱼。

  手指轻轻拂过鱼身的鳞片,脸上满是惊讶与疑惑:“还真是斧头鱼!这鱼我有印象,性子比较孤僻,平时很少有成群出没的,我出海钓鱼这么几十年,也就偶尔运气好能钓到一两条,没想到这次咱们两艘船加起来能捕获七八千斤,真是稀奇事儿,太反常了。”

  张凡也蹲下身,指尖轻轻摸了摸斧头鱼光滑冰凉的鳞片,思索了片刻后笑着解释道:“存在即合理嘛,说不定是被小灰一家赶过来的。”

  “它们刚才一直在这附近海域活动,鲨鱼的威慑力能把分散的鱼群聚拢起来,刚好就赶到咱们的渔网范围内了,也算是个意外之喜。”

  六叔听了这话,眼睛一亮,赞同地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这小灰一家可真是咱们的福星,不仅主动送上门三条大黄花鱼,还间接帮咱们赶了鱼群,这运气真是没谁了!”

  随后,他猛地站起身,拍了拍手大声招呼众人:“别在这愣着了!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斧头鱼都放进活水舱里!”

  “这鱼可是‘活贵死贱’,活鱼能卖到一百二三十块钱一斤,要是死了,价钱立马腰斩,只能卖几十块了,可得保证它们个个鲜活,这样咱们才能卖个好价钱!”

  众人一听这话,瞬间像打了鸡血似的来了精神,刚才的失望情绪一扫而空。

  大家立刻分工合作:张毅和石头负责用抄网挑选鲜活的斧头鱼,把蹦跳无力的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边。

  小六子和司徒明则拎着水桶,小心翼翼地将鲜活的斧头鱼装进去,一趟趟往活水舱运送。

  六叔则守在活水舱边,调节舱内海水的盐度和氧气含量,确保鱼群能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