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四季养生,传习推广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医庐的屋檐,传习堂外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不少族人。轩辕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期待的脸庞,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这些日子,部落里的人们对养生之道越来越上心,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在生病时才想起求医,这正是他想看到的景象。
“乡亲们,”轩辕的声音清朗有力,穿过晨雾传到每个人耳中,“今日咱们接着说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有其规律,人也一样。顺应时节调摄身心,才能少生病、多安康。”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弟子展开一幅绘着四季风光的麻布图,图上春有嫩柳抽芽,夏有浓荫蔽日,秋有稻浪翻金,冬有白雪覆盖,旁边还简单画着对应季节里人们劳作、休憩的场景。
“先看春季,”轩辕指向图左侧,“春日阳气升发,对应人体的肝。肝主疏泄,喜条达,就像这春天的草木,要舒展生长。所以春日养生,首重养肝。”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问:“大医官,咋个养肝法?总不能像草木那样晒太阳吧?”
这话引得众人轻笑,轩辕也笑着点头:“说得在理。养肝要‘动’,但不是蛮动。春日里,多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新绿,呼吸新鲜空气,叫‘踏青’。走路时步子迈大些,手臂甩开,让气血跟着舒展。”他边说边示范,迈开稳健的步子,双臂前后摆动,动作舒展自然,“就像这样,每天走半个时辰,能疏解肝气。”
几个年轻小伙当即跟着学起来,动作虽有些笨拙,却透着认真。轩辕看在眼里,继续道:“除了动,饮食也要留意。春日肝旺,易克脾土,脾胃弱了,吃啥都不香。所以要少吃酸味——酸入肝,吃多了会让肝气太盛;多吃点甘甜的,比如山药、大枣,能补脾胃。”
一位妇人举手问道:“先生,我家那口子春天总爱发脾气,是不是就是肝气太盛?”
“正是。”轩辕点头,“肝火旺则易怒。让他多踏青,再煮点绿豆汤喝,绿豆性凉,能清肝火。晚上别熬夜,早些睡,肝才能藏血养神。”
妇人连连记下,旁边的人也跟着小声议论,把要点记在心里。
讲完春季,轩辕指向图中夏日的部分。图上画着人们在树荫下歇凉,孩童在溪边戏水。“夏日骄阳似火,对应人体的心脏。心主血脉,最怕热邪侵扰。所以夏日养生,要养心。”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几个光着膀子的汉子身上:“尤其要记住‘忌贪凉’。天热了,有人总爱往阴凉地钻,或是喝冰水解渴,这可不行。”
“为啥呀?天热不就该凉快凉快吗?”一个汉子挠着头问。
“因为夏日阳气浮于外,内里反而偏虚,就像田里的庄稼,看着茂盛,根下的土却得常浇水。”轩辕解释道,“贪凉会让寒气入体,伤了脾胃,还会让心脏受迫——心喜温恶寒,寒气一侵,血脉易凝。你们看那些总喝冰水的,是不是容易肚子疼、心慌?”
众人想想,还真是这样,纷纷点头。
“那该咋整?天热得受不了啊。”有人追问。
“可以喝些绿豆汤、荷叶茶,解暑又不伤脾。”轩辕道,“正午日头最烈时,少出门劳作,躲在屋里歇着,叫‘避暑气’。傍晚凉快了,去河边、树下散散步,吹吹自然风,比窝在阴凉处强。还有,夏日出汗多,别光想着补水,汗里带盐分,煮点淡盐水喝,能补津液。”
他又示范了几个简单的养心动作:双手交叠按在胸口,缓缓深呼吸,“这样做,能安神定气,缓解心慌。”
接着是秋季。图上的秋日,果实累累,人们在收割庄稼,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秋日气燥,对应人体的肺。肺喜润恶燥,所以秋日养生,要防燥邪伤肺。”
一位老者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一到秋天,我这嗓子就干得厉害,总咳嗽。”
“这就是燥邪犯肺的缘故。”轩辕看向老者,“秋日要多吃润肺的东西,比如梨、百合、银耳,煮成汤喝最好。少吃辛辣的,辣椒、生姜这些,吃多了会加重燥邪。”
他又道:“秋日也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劳作辛苦,容易累着。要早睡早起,跟着太阳的节奏走——太阳落山就早点睡,公鸡叫了就起来,这样能养肺气。还有,秋日易悲秋,心里别装太多愁事,多想想收成的好,保持心情舒畅,肺才能宣发正常。”
最后轮到冬季。图上白雪皑皑,人们围在火堆旁,或是在家缝补衣物。“冬日天寒地冻,对应人体的肾脏。肾主藏精,冬日养生,关键在‘藏’。”
“藏?是不是就少出门,在家待着?”有人问。
“不全是。”轩辕笑答,“‘藏’是指少消耗精气。冬日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了再出门,别让寒气伤了肾阳。穿衣要暖和,尤其腰腹、脚部,不能受冻——腰为肾之府,脚是精气之根。”
他看向几个年轻力壮的:“冬日可以适当进补,比如吃点羊肉、核桃,能补肾阳。但也别补太过,就像给炉火添柴,添多了会烧过了头。劳作也得悠着点,别出太多汗,汗血同源,出汗多了会耗肾精。”
讲完四季要点,轩辕让弟子抬来几个木架,上面放着编好的草绳、小石子。“光说不练不行,咱们来学学五禽戏。这戏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能强身健体,对应五脏。”
他先示范“鸟飞”:双臂张开,像鸟展翅一样上下挥动,同时踮起脚尖,身体微微起伏。“这式模仿鸟飞翔,能补肺气,对咳嗽、气短的人好。”
接着是“熊晃”:身体重心左右移动,双手像熊爪一样在身前划圈,脚步沉稳。“熊晃能健脾,脾胃弱、不爱吃饭的,多练练这个。”
然后是“虎扑”“鹿奔”“猿提”,轩辕一一示范,动作刚柔并济,既有猛虎的威猛,又有灵猿的轻巧。弟子们在旁跟着做,族人也三三两两地学起来,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老婆婆学得慢,动作跟不上,急得直拍大腿。轩辕走过去,耐心地手把手教她:“婆婆,别急,就像这样,慢慢晃,感受腰腹在用力……”
老婆婆跟着学了几遍,渐渐找到感觉,咧开嘴笑了:“还别说,这么一动,身上暖和多了!”
太阳升高时,传习结束。人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嘴里还在讨论着养生的法子。“我家那口子总熬夜,回去得让他改改”“明天我就去采点百合,给我家老头子煮汤喝”“那五禽戏真有意思,回头叫上邻居一起练”……
轩辕站在木台上,看着人们的背影,心里很是欣慰。他对身边的弟子道:“你看,养生之道不在高深,在于日用。能让乡亲们把这些法子融进日子里,比治好十个病人还强。”
弟子点头:“先生说得是。以前总觉得治病才是本事,现在才明白,让人们不生病,才是更大的本事。”
接下来的半年里,部落里的风气渐渐变了。春日里,踏青的人多了,田埂上常能看到散步的身影;夏日里,喝冰水的少了,荷叶茶成了家家户户的常备;秋日里,润肺的汤羹飘着香气;冬日里,人们早睡晚起,进补也讲究分寸。五禽戏更是成了风尚,清晨的空地上,总能看到男女老少跟着练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有个猎户以前总咳嗽,秋日里练鸟飞,又常喝梨汤,这年秋天竟没犯病;一个妇人脾胃弱,吃啥都不香,练了半年熊晃,再加上吃山药,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就连总爱发脾气的那个汉子,经轩辕指点,春日踏青、喝绿豆汤,性子也温和了不少。
族人们都尝到了甜头,见了轩辕,总忍不住道谢:“先生,您教的法子真管用!”“我这身子骨,比以前硬朗多了!”
轩辕总是笑着回应:“不是我的法子好,是你们肯照着做。顺应天地规律,身体自会安康。”
这日,轩辕正在医庐整理医案,一个弟子兴冲冲地跑进来:“先生,您猜咋着?上次去邻部落交流,他们见咱们族人个个精神头足,都来问养生的法子呢!我把您讲的四季要点和五禽戏教给他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轩辕放下笔,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好啊。医道不止于治病,更在于养身。能让更多人受益,才是正道。”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练习五禽戏的人们,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透着蓬勃的生机。他知道,养生之道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将来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庇护更多生灵。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医庐的屋檐,传习堂外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不少族人。轩辕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期待的脸庞,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这些日子,部落里的人们对养生之道越来越上心,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在生病时才想起求医,这正是他想看到的景象。
“乡亲们,”轩辕的声音清朗有力,穿过晨雾传到每个人耳中,“今日咱们接着说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有其规律,人也一样。顺应时节调摄身心,才能少生病、多安康。”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弟子展开一幅绘着四季风光的麻布图,图上春有嫩柳抽芽,夏有浓荫蔽日,秋有稻浪翻金,冬有白雪覆盖,旁边还简单画着对应季节里人们劳作、休憩的场景。
“先看春季,”轩辕指向图左侧,“春日阳气升发,对应人体的肝。肝主疏泄,喜条达,就像这春天的草木,要舒展生长。所以春日养生,首重养肝。”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问:“大医官,咋个养肝法?总不能像草木那样晒太阳吧?”
这话引得众人轻笑,轩辕也笑着点头:“说得在理。养肝要‘动’,但不是蛮动。春日里,多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新绿,呼吸新鲜空气,叫‘踏青’。走路时步子迈大些,手臂甩开,让气血跟着舒展。”他边说边示范,迈开稳健的步子,双臂前后摆动,动作舒展自然,“就像这样,每天走半个时辰,能疏解肝气。”
几个年轻小伙当即跟着学起来,动作虽有些笨拙,却透着认真。轩辕看在眼里,继续道:“除了动,饮食也要留意。春日肝旺,易克脾土,脾胃弱了,吃啥都不香。所以要少吃酸味——酸入肝,吃多了会让肝气太盛;多吃点甘甜的,比如山药、大枣,能补脾胃。”
一位妇人举手问道:“先生,我家那口子春天总爱发脾气,是不是就是肝气太盛?”
“正是。”轩辕点头,“肝火旺则易怒。让他多踏青,再煮点绿豆汤喝,绿豆性凉,能清肝火。晚上别熬夜,早些睡,肝才能藏血养神。”
妇人连连记下,旁边的人也跟着小声议论,把要点记在心里。
讲完春季,轩辕指向图中夏日的部分。图上画着人们在树荫下歇凉,孩童在溪边戏水。“夏日骄阳似火,对应人体的心脏。心主血脉,最怕热邪侵扰。所以夏日养生,要养心。”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几个光着膀子的汉子身上:“尤其要记住‘忌贪凉’。天热了,有人总爱往阴凉地钻,或是喝冰水解渴,这可不行。”
“为啥呀?天热不就该凉快凉快吗?”一个汉子挠着头问。
“因为夏日阳气浮于外,内里反而偏虚,就像田里的庄稼,看着茂盛,根下的土却得常浇水。”轩辕解释道,“贪凉会让寒气入体,伤了脾胃,还会让心脏受迫——心喜温恶寒,寒气一侵,血脉易凝。你们看那些总喝冰水的,是不是容易肚子疼、心慌?”
众人想想,还真是这样,纷纷点头。
“那该咋整?天热得受不了啊。”有人追问。
“可以喝些绿豆汤、荷叶茶,解暑又不伤脾。”轩辕道,“正午日头最烈时,少出门劳作,躲在屋里歇着,叫‘避暑气’。傍晚凉快了,去河边、树下散散步,吹吹自然风,比窝在阴凉处强。还有,夏日出汗多,别光想着补水,汗里带盐分,煮点淡盐水喝,能补津液。”
他又示范了几个简单的养心动作:双手交叠按在胸口,缓缓深呼吸,“这样做,能安神定气,缓解心慌。”
接着是秋季。图上的秋日,果实累累,人们在收割庄稼,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秋日气燥,对应人体的肺。肺喜润恶燥,所以秋日养生,要防燥邪伤肺。”
一位老者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一到秋天,我这嗓子就干得厉害,总咳嗽。”
“这就是燥邪犯肺的缘故。”轩辕看向老者,“秋日要多吃润肺的东西,比如梨、百合、银耳,煮成汤喝最好。少吃辛辣的,辣椒、生姜这些,吃多了会加重燥邪。”
他又道:“秋日也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劳作辛苦,容易累着。要早睡早起,跟着太阳的节奏走——太阳落山就早点睡,公鸡叫了就起来,这样能养肺气。还有,秋日易悲秋,心里别装太多愁事,多想想收成的好,保持心情舒畅,肺才能宣发正常。”
最后轮到冬季。图上白雪皑皑,人们围在火堆旁,或是在家缝补衣物。“冬日天寒地冻,对应人体的肾脏。肾主藏精,冬日养生,关键在‘藏’。”
“藏?是不是就少出门,在家待着?”有人问。
“不全是。”轩辕笑答,“‘藏’是指少消耗精气。冬日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了再出门,别让寒气伤了肾阳。穿衣要暖和,尤其腰腹、脚部,不能受冻——腰为肾之府,脚是精气之根。”
他看向几个年轻力壮的:“冬日可以适当进补,比如吃点羊肉、核桃,能补肾阳。但也别补太过,就像给炉火添柴,添多了会烧过了头。劳作也得悠着点,别出太多汗,汗血同源,出汗多了会耗肾精。”
讲完四季要点,轩辕让弟子抬来几个木架,上面放着编好的草绳、小石子。“光说不练不行,咱们来学学五禽戏。这戏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能强身健体,对应五脏。”
他先示范“鸟飞”:双臂张开,像鸟展翅一样上下挥动,同时踮起脚尖,身体微微起伏。“这式模仿鸟飞翔,能补肺气,对咳嗽、气短的人好。”
接着是“熊晃”:身体重心左右移动,双手像熊爪一样在身前划圈,脚步沉稳。“熊晃能健脾,脾胃弱、不爱吃饭的,多练练这个。”
然后是“虎扑”“鹿奔”“猿提”,轩辕一一示范,动作刚柔并济,既有猛虎的威猛,又有灵猿的轻巧。弟子们在旁跟着做,族人也三三两两地学起来,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老婆婆学得慢,动作跟不上,急得直拍大腿。轩辕走过去,耐心地手把手教她:“婆婆,别急,就像这样,慢慢晃,感受腰腹在用力……”
老婆婆跟着学了几遍,渐渐找到感觉,咧开嘴笑了:“还别说,这么一动,身上暖和多了!”
太阳升高时,传习结束。人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嘴里还在讨论着养生的法子。“我家那口子总熬夜,回去得让他改改”“明天我就去采点百合,给我家老头子煮汤喝”“那五禽戏真有意思,回头叫上邻居一起练”……
轩辕站在木台上,看着人们的背影,心里很是欣慰。他对身边的弟子道:“你看,养生之道不在高深,在于日用。能让乡亲们把这些法子融进日子里,比治好十个病人还强。”
弟子点头:“先生说得是。以前总觉得治病才是本事,现在才明白,让人们不生病,才是更大的本事。”
接下来的半年里,部落里的风气渐渐变了。春日里,踏青的人多了,田埂上常能看到散步的身影;夏日里,喝冰水的少了,荷叶茶成了家家户户的常备;秋日里,润肺的汤羹飘着香气;冬日里,人们早睡晚起,进补也讲究分寸。五禽戏更是成了风尚,清晨的空地上,总能看到男女老少跟着练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有个猎户以前总咳嗽,秋日里练鸟飞,又常喝梨汤,这年秋天竟没犯病;一个妇人脾胃弱,吃啥都不香,练了半年熊晃,再加上吃山药,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就连总爱发脾气的那个汉子,经轩辕指点,春日踏青、喝绿豆汤,性子也温和了不少。
族人们都尝到了甜头,见了轩辕,总忍不住道谢:“先生,您教的法子真管用!”“我这身子骨,比以前硬朗多了!”
轩辕总是笑着回应:“不是我的法子好,是你们肯照着做。顺应天地规律,身体自会安康。”
这日,轩辕正在医庐整理医案,一个弟子兴冲冲地跑进来:“先生,您猜咋着?上次去邻部落交流,他们见咱们族人个个精神头足,都来问养生的法子呢!我把您讲的四季要点和五禽戏教给他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轩辕放下笔,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好啊。医道不止于治病,更在于养身。能让更多人受益,才是正道。”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练习五禽戏的人们,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透着蓬勃的生机。他知道,养生之道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将来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庇护更多生灵。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