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兵卒俯身探手,在墙根处摸出个油纸包,刚要拆开,院外骤然响起三声急促鼓响——御前铜鼓连击,宫规最高等级传召。
所有人动作一滞。
裴昭站在院门侧方,指尖微动,随即垂眸敛袖,姿态恭谨。可那双眼睛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算计。
沈知微立于屋檐下,白玉簪尾随风轻晃。她没有看那油纸包,也没有望向裴昭,只是静静抬眼,看向宫道尽头。
玄色大氅破风而来。
裴砚未带仪仗,只率亲卫疾步踏入院中。他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最终落在沈知微身上。见她衣襟未乱、发簪未偏,神色如常,眉心微不可察地松了一瞬。
下一刻,他抬手一掷。
手中茶盏砸向青砖,碎瓷崩裂,四散飞溅。
“谁准你们动贵妃?”
声落如雷,震得众人齐齐跪伏在地。连那几名原本叫嚷最凶的杂役,也抖着伏倒在地。
禁军首领额头触地,声音发颤:“陛下……属下奉命勘验私通案……”
“私通?”裴砚冷笑,一步踏前,“贵妃持牒查案,出入有据。交接簿失踪,乃宫禁重务。你们不追赃物,反围堵皇妃?是想逼宫?”
话音未落,数十名亲卫已涌入院中,迅速替换原班禁军,封锁四门。原先佩暗金云纹的兵卒被尽数驱离,无一人敢反抗。
“带人上来。”裴砚下令。
宫女被押至阶前,双手被缚,唇角尚有血痕。她低着头,身子微微发抖。
裴砚居高临下:“你说,谁让你喊那一声‘私通’?”
宫女咬紧牙关,喉间忽然发出咯的一声闷响——她竟再次试图咬舌!
亲卫反应极快,一手扣住她下颌,另一手灌入药汁。片刻后,她瘫软抽搐,泪涕横流。
“是……是惠妃……”她哭出声,“她说只要闹起来,就有五十两银子……还说……贵妃最近常来西六司,早晚要出事……”
裴砚眼神未变,只缓缓转头,看向裴昭。
“七弟。”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你的人,演得好热闹。”
裴昭低头:“臣不知此事,更未指使任何人。”
“不知?”裴砚打断,“昨夜酉时三刻,你府旧仆持假牒换走交接簿,签收人正是王府账房老周。宗人府档册尚存笔迹比对,你要朕当场调出来吗?”
裴昭指尖一颤,袖口微缩。
他仍低着头,可额角已渗出细汗。
裴砚不再看他,转身走向沈知微。他伸出手,掌心朝上,动作沉稳。
沈知微望着那只手,没有迟疑,轻轻将指尖搭了上去。
他握住她的手,力道坚定,扶她起身。
随即,他环视全场,声音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贵妃奉旨查案,步步依规。交接簿失窃,本为宫禁要案。至于那些捕风捉影的闲话——”
他顿了顿,目光如铁。
“贵妃品行如何,朕最清楚。六宫皆知,无需尔等妄议。”
尚宫局掌事嬷嬷立即上前记档。笔尖落纸,沙沙作响。
“今日之事,录入宫规案卷,永为鉴戒。”裴砚下令。
四周鸦雀无声。
沈知微站定在他身侧,未曾开口一句辩解,也未谢一句恩。可当她抬眼望向他时,眸光微动,似有暖流悄然滑过冰封湖面。
裴昭缓缓退后半步,隐入人群边缘。他垂着手,指节泛白,指甲已掐进掌心,却面不改色,依旧一副恭敬模样。
可就在他转身欲离时,裴砚忽又开口。
“七弟留步。”
裴昭停步,回头。
“这侍卫房,牵涉宫禁机要。”裴砚语气平淡,“从今日起,归乾元殿直管。你府上旧仆,若有再入西六司者,按律拘押。”
裴昭躬身:“臣……遵旨。”
他退出院门,身影消失在宫道拐角。
院中气氛渐缓,亲卫开始清理现场。油纸包被呈上,内藏一页残信,上有模糊印痕,疑似私印轮廓。
沈知微接过看了一眼,不动声色地递还。
裴砚低声问:“累了吗?”
她摇头:“还好。”
“回去歇着。”他说,“剩下的事,交给朕。”
她没动。
“交接簿的事,不能停。”她终于开口,“昨夜换走簿子的人,不只是为了掩盖我入院时间。他在抹去一个人的出入记录——老周嬷。”
裴砚看着她。
她继续道:“总管死前的心声提到‘周嬷只是传话’。她在冷宫待了二十年,知道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裴砚沉默片刻,点头:“查。”
他转身对亲卫统领下令:“封锁所有宫门,排查近十日进出西角门的人员名册。尤其是年过五旬、身形瘦小的老妇。”
“是!”
沈知微正要随他离院,眼角余光忽扫到墙缝。那里有一角纸片露出,极不起眼,像是被人匆忙塞入。
她脚步一顿。
没有声张,只轻轻抬手,示意身旁心腹宫女过去。
宫女会意,假装整理裙摆,蹲身时顺手将纸条抽出,藏入袖中。
沈知微这才抬步,跟上裴砚。
两人并肩走出院门,身后喧嚣渐远。晨光洒在宫道上,映出两道并行长影。
裴砚忽然问:“刚才在里头,怕吗?”
她侧头看他一眼:“怕也没用。”
他轻哼一声:“倒是像你的话。”
她嘴角微扬,随即敛去。
走到岔道口,裴砚停下:“朕去前殿议事。你回凤仪宫,让太医去看看。”
“不必。”她说,“我还得去趟皇后居所。”
他皱眉:“这个时候?”
“有些事,得当面说。”她目光平静,“账簿的事,不能再拖。”
裴砚盯着她看了几息,终是点头:“派四个亲卫跟着。若有人拦你,报朕的名。”
她颔首。
两人分道而行。
沈知微沿长廊缓步前行,袖中手指轻轻摩挲那张纸条。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继续走着,直到转入一处僻静回廊。
她停下,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八个字,墨迹未干:
酉时三刻,角门东侧,有人见她出。
她盯着那行字,眸光渐深。
老周嬷不是失踪。
她是被人放出去的。
而且是在交接簿被换走的那个时辰。
是谁放的?
目的又是什么?
她将纸条收入袖中,抬步继续前行。脚步未乱,节奏如常。
可就在她即将踏出回廊时,前方拐角处,一道身影静静伫立。
王令仪穿着素色宫裙,手持一本经册,仿佛已在那儿等了许久。
“妹妹。”她开口,声音温和,“我听闻你在查账簿,特来告知一事。”
沈知微停下。
“三日前,尚宫局曾调走过一批旧档。”王令仪道,“说是例行清查,但其中夹着一本《冷宫月例支取录》。那本书……后来不见了。”
沈知微看着她,没有答话。
王令仪将经册递上:“这是我昨夜抄的副本。里面记着一笔钱——每年冬至,都有十两银子拨给一个叫‘周氏’的冷宫老妇。连续二十年,从未中断。”
她顿了顿:“收款人签字栏,是个歪斜的‘周’字。笔迹很熟,像极了老周嬷的手法。”
沈知微伸手接过经册,指尖触到纸页边缘。
那纸上残留着淡淡的墨香,还有一点未干透的湿意。
        所有人动作一滞。
裴昭站在院门侧方,指尖微动,随即垂眸敛袖,姿态恭谨。可那双眼睛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算计。
沈知微立于屋檐下,白玉簪尾随风轻晃。她没有看那油纸包,也没有望向裴昭,只是静静抬眼,看向宫道尽头。
玄色大氅破风而来。
裴砚未带仪仗,只率亲卫疾步踏入院中。他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最终落在沈知微身上。见她衣襟未乱、发簪未偏,神色如常,眉心微不可察地松了一瞬。
下一刻,他抬手一掷。
手中茶盏砸向青砖,碎瓷崩裂,四散飞溅。
“谁准你们动贵妃?”
声落如雷,震得众人齐齐跪伏在地。连那几名原本叫嚷最凶的杂役,也抖着伏倒在地。
禁军首领额头触地,声音发颤:“陛下……属下奉命勘验私通案……”
“私通?”裴砚冷笑,一步踏前,“贵妃持牒查案,出入有据。交接簿失踪,乃宫禁重务。你们不追赃物,反围堵皇妃?是想逼宫?”
话音未落,数十名亲卫已涌入院中,迅速替换原班禁军,封锁四门。原先佩暗金云纹的兵卒被尽数驱离,无一人敢反抗。
“带人上来。”裴砚下令。
宫女被押至阶前,双手被缚,唇角尚有血痕。她低着头,身子微微发抖。
裴砚居高临下:“你说,谁让你喊那一声‘私通’?”
宫女咬紧牙关,喉间忽然发出咯的一声闷响——她竟再次试图咬舌!
亲卫反应极快,一手扣住她下颌,另一手灌入药汁。片刻后,她瘫软抽搐,泪涕横流。
“是……是惠妃……”她哭出声,“她说只要闹起来,就有五十两银子……还说……贵妃最近常来西六司,早晚要出事……”
裴砚眼神未变,只缓缓转头,看向裴昭。
“七弟。”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你的人,演得好热闹。”
裴昭低头:“臣不知此事,更未指使任何人。”
“不知?”裴砚打断,“昨夜酉时三刻,你府旧仆持假牒换走交接簿,签收人正是王府账房老周。宗人府档册尚存笔迹比对,你要朕当场调出来吗?”
裴昭指尖一颤,袖口微缩。
他仍低着头,可额角已渗出细汗。
裴砚不再看他,转身走向沈知微。他伸出手,掌心朝上,动作沉稳。
沈知微望着那只手,没有迟疑,轻轻将指尖搭了上去。
他握住她的手,力道坚定,扶她起身。
随即,他环视全场,声音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贵妃奉旨查案,步步依规。交接簿失窃,本为宫禁要案。至于那些捕风捉影的闲话——”
他顿了顿,目光如铁。
“贵妃品行如何,朕最清楚。六宫皆知,无需尔等妄议。”
尚宫局掌事嬷嬷立即上前记档。笔尖落纸,沙沙作响。
“今日之事,录入宫规案卷,永为鉴戒。”裴砚下令。
四周鸦雀无声。
沈知微站定在他身侧,未曾开口一句辩解,也未谢一句恩。可当她抬眼望向他时,眸光微动,似有暖流悄然滑过冰封湖面。
裴昭缓缓退后半步,隐入人群边缘。他垂着手,指节泛白,指甲已掐进掌心,却面不改色,依旧一副恭敬模样。
可就在他转身欲离时,裴砚忽又开口。
“七弟留步。”
裴昭停步,回头。
“这侍卫房,牵涉宫禁机要。”裴砚语气平淡,“从今日起,归乾元殿直管。你府上旧仆,若有再入西六司者,按律拘押。”
裴昭躬身:“臣……遵旨。”
他退出院门,身影消失在宫道拐角。
院中气氛渐缓,亲卫开始清理现场。油纸包被呈上,内藏一页残信,上有模糊印痕,疑似私印轮廓。
沈知微接过看了一眼,不动声色地递还。
裴砚低声问:“累了吗?”
她摇头:“还好。”
“回去歇着。”他说,“剩下的事,交给朕。”
她没动。
“交接簿的事,不能停。”她终于开口,“昨夜换走簿子的人,不只是为了掩盖我入院时间。他在抹去一个人的出入记录——老周嬷。”
裴砚看着她。
她继续道:“总管死前的心声提到‘周嬷只是传话’。她在冷宫待了二十年,知道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裴砚沉默片刻,点头:“查。”
他转身对亲卫统领下令:“封锁所有宫门,排查近十日进出西角门的人员名册。尤其是年过五旬、身形瘦小的老妇。”
“是!”
沈知微正要随他离院,眼角余光忽扫到墙缝。那里有一角纸片露出,极不起眼,像是被人匆忙塞入。
她脚步一顿。
没有声张,只轻轻抬手,示意身旁心腹宫女过去。
宫女会意,假装整理裙摆,蹲身时顺手将纸条抽出,藏入袖中。
沈知微这才抬步,跟上裴砚。
两人并肩走出院门,身后喧嚣渐远。晨光洒在宫道上,映出两道并行长影。
裴砚忽然问:“刚才在里头,怕吗?”
她侧头看他一眼:“怕也没用。”
他轻哼一声:“倒是像你的话。”
她嘴角微扬,随即敛去。
走到岔道口,裴砚停下:“朕去前殿议事。你回凤仪宫,让太医去看看。”
“不必。”她说,“我还得去趟皇后居所。”
他皱眉:“这个时候?”
“有些事,得当面说。”她目光平静,“账簿的事,不能再拖。”
裴砚盯着她看了几息,终是点头:“派四个亲卫跟着。若有人拦你,报朕的名。”
她颔首。
两人分道而行。
沈知微沿长廊缓步前行,袖中手指轻轻摩挲那张纸条。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继续走着,直到转入一处僻静回廊。
她停下,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八个字,墨迹未干:
酉时三刻,角门东侧,有人见她出。
她盯着那行字,眸光渐深。
老周嬷不是失踪。
她是被人放出去的。
而且是在交接簿被换走的那个时辰。
是谁放的?
目的又是什么?
她将纸条收入袖中,抬步继续前行。脚步未乱,节奏如常。
可就在她即将踏出回廊时,前方拐角处,一道身影静静伫立。
王令仪穿着素色宫裙,手持一本经册,仿佛已在那儿等了许久。
“妹妹。”她开口,声音温和,“我听闻你在查账簿,特来告知一事。”
沈知微停下。
“三日前,尚宫局曾调走过一批旧档。”王令仪道,“说是例行清查,但其中夹着一本《冷宫月例支取录》。那本书……后来不见了。”
沈知微看着她,没有答话。
王令仪将经册递上:“这是我昨夜抄的副本。里面记着一笔钱——每年冬至,都有十两银子拨给一个叫‘周氏’的冷宫老妇。连续二十年,从未中断。”
她顿了顿:“收款人签字栏,是个歪斜的‘周’字。笔迹很熟,像极了老周嬷的手法。”
沈知微伸手接过经册,指尖触到纸页边缘。
那纸上残留着淡淡的墨香,还有一点未干透的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