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立后诏书,钦天监证凤位定-《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裴砚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一片寂静。百官垂首,无人敢抬头直视那立于丹墀之上的女子。方才还曾有人暗中揣测、私语质疑,此刻却再无一人敢开口阻拦。

  内侍捧着黄绢诏书缓步上前,双手高举过顶。那纸页边缘烫着金线,正中盖着御玺,朱红如血,压得人心头一沉。裴砚接过诏书,指尖划过封口火漆,未拆,只将它托于掌心,目光扫向沈知微。

  “贵妃沈氏,性行温良,恭谨守礼。”他启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整座大殿,“诞育皇嗣,应天象之兆,承万民之望。今册立为皇后,主掌六宫,母仪天下。”

  话落,他亲手将诏书递出。

  沈知微上前一步,素色广袖拂地,双膝落地,接旨。她的动作极稳,没有一丝颤抖,也没有半分迟疑。叩首时额触金砖,发间白玉簪微微晃动,映着殿外透进的晨光,像一道无声的宣告。

  她起身,双手捧诏,立于原地。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被弃于偏院、任人践踏的庶女;也不是初入宫闱、步步为营的弱妃。她是即将执掌后宫、与帝王并肩而立的女人。

  可名分未定,礼制未成,仍缺一道天命之证。

  就在此时,侧殿传来脚步声。钦天监监正身着灰袍,手持卷轴,缓步而出。他身后两名副监紧随其后,三人皆神情肃穆,手中各执一份文书。

  监正走到殿中,双膝跪地,双手将卷轴高举:“臣奉天司命,夜观星象,不敢有误。昨日子时三刻,凤星再现紫微垣,光芒绕帝星三周,久久不散。此象古籍有载,谓之‘凤配九五’,女主临朝,国运昌隆。”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千年未遇之征,岂是人力可伪?今日立后,乃顺天应人之举!”

  副监齐声附和:“天象昭然,不可违逆!皇后之位,当属沈氏!”

  群臣之中,几位年长宗亲原本尚存疑虑,此时也渐渐低下了头。他们可以不信一个妃嫔的言辞,但不能无视钦天监三代共验的记录。这不是一家之言,而是整个观星体系的集体认定。

  监正起身,从袖中取出一物——九凤冠模型。金丝缠枝,羽翅展开,七颗宝石嵌于冠顶,分别对应日、月与五星。他双手捧起,呈至沈知微面前。

  “依《礼典·后制》,新后受封,须得授凤冠之形,以应天象,定名分。”他说,“此冠将依此模打造,择吉日加冕。”

  沈知微伸手接过。模型尚带体温,金属边缘微凉,指尖划过星辰纹路时,心中忽然一动。

  她默念:**启动心镜系统**。

  三秒静默。

  脑中响起熟悉的机械音:【今日第九次使用完毕,下次可用时间为一个时辰后】。

  她没有试图读取任何人的心声。这一试,不过是习惯使然。自从重生以来,这能力如同呼吸般伴随她走过每一次生死关头。可这一次,她竟察觉到——自己已不再需要它来确认立场。

  她抬起头,看向裴砚。

  他也正望着她。那双深不见底的眼里,没有试探,没有权衡,只有一种近乎笃定的信任。仿佛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她会走到这里。

  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权力不是窥探人心,而是让所有人无需掩饰,也能信你如天。

  就在她收回视线的刹那,脑中突响新提示:【声望值满,解锁朝堂影响力】。

  她心头微震。

  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意味着,她今后所言,将在朝堂上产生实际分量;她的建议,会被大臣认真对待;她的存在,将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再依附于帝王宠幸或子嗣血脉。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诏书与凤冠模型,终于轻轻呼出一口气。

  十年隐忍,三度险死,终换得今日一步登天。

  裴砚走下龙阶,亲自扶她起身。他的手掌宽厚有力,掌心有一道旧疤,是早年练剑留下的痕迹。他未说话,只是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腕,随即松开。

  “择日不如撞日。”他转身面向群臣,声音沉稳,“礼部即刻拟定吉日,工部督造凤冠,内务省筹备大典。朕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他停顿片刻,一字一句道:

  “我大周的皇后,是凭本事坐上这个位置的。”

  百官伏地,齐声应诺。

  “臣等遵旨!”

  沈知微站在他身侧,未曾跪拜。她知道,从此刻起,她已不必再向任何人低头。

  殿外阳光渐盛,照在金砖地上,反射出刺目的光。一名小内侍端着铜盆经过,水面晃动,映出她模糊的倒影——眉目依旧清丽,神情却已截然不同。

  她不再是从前那个躲在屏风后听人算计的少女。

  她也不再是那个蜷缩在产房密道里等待时机的孕妇。

  她是沈知微,是即将加冕的皇后,是这个王朝明面上最尊贵的女人。

  一名礼官上前,请她移步偏殿更衣,以便完成后续仪程。她点头,正欲抬步,忽觉指尖一阵异样。

  低头一看,那九凤冠模型的一根金丝翘起,尖锐如刺,正抵在她食指侧面。她不动声色地将手指挪开,布料滑过,遮住那一道细微的划痕。

  血珠缓缓渗出,滴落在诏书边角。

  墨迹未晕,字句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