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将白玉莲花簪重新插回发髻时,指尖还残留着冰凉的触感。她刚随裴砚走下乾元殿前的石阶,宫道上风未停,却已有内侍疾步奔来,脸色发白。
“陛下,王爷裴昭已在御前递了折子,弹劾沈府通敌。”
裴砚脚步一顿。
“他说沈翊私受北狄密信,许诺献出江南三州粮道,换取兵马入境。御林军已奉旨封锁沈府,上下人等不得出入。”
沈知微眼神一沉。她没有说话,只在心中默念:【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锁定那名传话内侍。
三秒后,机械音响起:【这信是今早才写好的,墨都没干透,裴昭亲自塞进奏匣……说是只要陛下派人去查,就有人看见皇后夜闯沈府,销毁证据】。
她立刻抬眼看向裴砚,声音压得极低:“信是假的。但他要我们动。”
裴砚目光冷了下来。他看懂了她的意思——这不是为了定罪,是为了设局。若他们不去,沈家难逃抄斩;若去了,便落人口实,说帝妃勾结外臣、掩藏罪证。
他只问一句:“你能找出破绽?”
“能。”她说,“但得现在进去。”
裴砚当即转身,大步朝宫门外走去。玄袍翻动,身后禁军迅速集结。沈知微快步跟上,手按在袖中玉簪上,指节微微用力。
马车疾驰出宫,直奔沈府。
还未到门口,便见府邸四周已被铁甲围死。火把照亮院墙,御林军持刀立于门前,气氛紧绷。一名将领上前拦住去路,躬身行礼:“陛下,皇后,奉裴昭王爷令,此地不得擅入,以防证据损毁。”
裴砚站在车前,目光扫过那人:“你是他的人?”
将领低头:“属下只听军令。”
“那朕的命令呢?”裴砚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压,“朕要进沈府查案,你拦得住?”
将领僵住。
沈知微这时忽然冲出一步,扑向大门,声音颤抖:“父亲!父亲你在里面吗!”她双膝跪地,手指抓着门缝,指甲泛白,“他们说你要通敌,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
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哭喊震住,纷纷侧目。
就在这一瞬,裴砚已越过人群,直入府门。沈知微紧随其后,身影一闪而没。
书房外,两名副将把守。见皇帝亲至,只得退开半步,但仍挡在门前。
“陛下,此处乃关键证物所在,不可轻动。”
沈知微靠在廊柱边,喘息未定,眼中泪光未散。她悄悄闭眼,再次启动系统:【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锁定左侧副将。
三秒过去,心声浮现:【暗格在书架第三层左边那块松砖后面,信是今晨放进的,火漆都还是新的】。
她记下位置,不动声色。
裴砚推门而入,脚步沉稳。沈知微尾随进入,反手关门。屋内烛光昏黄,书架林立。她径直走向第三层,手指轻推一块木板,咔的一声,暗格弹开。
一封火漆完好的信静静躺在其中。
她取出信件,展开一看,纸上确是北狄文字,内容与指控一致——沈翊愿以粮道换兵援。但她只看了一眼,便皱眉。
“笔迹太整,不像急密。”她低声说,“而且……”
她凑近烛火,指尖抚过纸面,忽然停住。
“这纸不对。”
裴砚接过信,沉声问:“怎么?”
“北狄使节往来文书,皆用粗麻纸,因本地不产细绢。而这纸光滑细腻,纹理紧密。”她将信角对准烛光,“看见了吗?暗处有水印。”
裴砚眯眼细看。
一道极淡的纹路浮现——一朵半开的梅花,隐于纸中。
“这是王府特供笺。”沈知微冷笑,“工部登记在册,只有亲王可用。裴昭每月领二十张,专用于私函。”
裴砚眼神骤冷。
“他还留了个更蠢的破绽。”她又指着火漆印,“这封信用的是紫铜印泥,而北狄使者从不用印泥,他们用蜡签压痕。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也敢伪造国书?”
裴砚将信重重放在桌上。
“他是故意让我们发现的。”
“对。”沈知微点头,“他知道我们会来。他知道我会查。所以他不怕我们找到信,就怕我们找不到。只要我们拿了它,明天朝会上他就能说——皇后私自取走罪证,意图销毁。”
她盯着那封信,一字一句道:“他要的不是沈翊的命,是我的信。”
裴砚沉默片刻,忽然问:“那怎么办?不拿不行,拿了也不行。”
“那就谁也不交给。”她说,“明天朝会,你当众打开这封信,让百官亲眼看看北狄是怎么用我大周藩王的纸写密约的。再召工部官员当场验纸验墨,问问他们这梅花笺发给了谁。”
裴砚看着她,眸色渐深。
“你还准备了什么?”
“人心。”她淡淡道,“裴昭以为人人都怕他。但他忘了,有些人,只信真相。”
她将信重新封好,放回暗格,原样合上机关。
“我们今晚什么都没拿。”
“什么都没做。”
“只是来看了一眼。”
裴砚嘴角微扬,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两人走出书房时,守将迎上来:“陛下,可查清了?”
“查清了。”裴砚看着他,“沈府无罪。明日朝会,自有人对质。”
将领脸色一变,急忙道:“可裴昭王爷说……”
“朕还没死。”裴砚打断他,“轮不到他发号施令。”
一行人离开沈府,马车驶回宫中。夜风穿帘,沈知微坐在角落,手中握着那支玉簪,指尖缓缓摩挲簪身。
回到凤仪殿,她未点灯,独自立于窗前。窗外宫灯摇曳,映着她的影子贴在墙上。
她知道明天会很难。
裴昭不会善罢甘休。
但她也不打算收手。
她将玉簪轻轻放在案上,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那是她在沈府书房角落发现的,夹在一本旧账册里,写着一行小字:【三日后,粮船启运,路线照旧】。
她盯着那行字,眼神渐渐锐利。
这不是北狄的信。
是沈家自己的运粮记录。
而“路线照旧”四个字,说明有人早已掌握这条道。
她正要收起纸条,忽听窗外传来一声轻响。
一支箭钉入门框,箭尾系着一块布巾。
她走过去取下,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三个字:
小心雪鸢
        “陛下,王爷裴昭已在御前递了折子,弹劾沈府通敌。”
裴砚脚步一顿。
“他说沈翊私受北狄密信,许诺献出江南三州粮道,换取兵马入境。御林军已奉旨封锁沈府,上下人等不得出入。”
沈知微眼神一沉。她没有说话,只在心中默念:【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锁定那名传话内侍。
三秒后,机械音响起:【这信是今早才写好的,墨都没干透,裴昭亲自塞进奏匣……说是只要陛下派人去查,就有人看见皇后夜闯沈府,销毁证据】。
她立刻抬眼看向裴砚,声音压得极低:“信是假的。但他要我们动。”
裴砚目光冷了下来。他看懂了她的意思——这不是为了定罪,是为了设局。若他们不去,沈家难逃抄斩;若去了,便落人口实,说帝妃勾结外臣、掩藏罪证。
他只问一句:“你能找出破绽?”
“能。”她说,“但得现在进去。”
裴砚当即转身,大步朝宫门外走去。玄袍翻动,身后禁军迅速集结。沈知微快步跟上,手按在袖中玉簪上,指节微微用力。
马车疾驰出宫,直奔沈府。
还未到门口,便见府邸四周已被铁甲围死。火把照亮院墙,御林军持刀立于门前,气氛紧绷。一名将领上前拦住去路,躬身行礼:“陛下,皇后,奉裴昭王爷令,此地不得擅入,以防证据损毁。”
裴砚站在车前,目光扫过那人:“你是他的人?”
将领低头:“属下只听军令。”
“那朕的命令呢?”裴砚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压,“朕要进沈府查案,你拦得住?”
将领僵住。
沈知微这时忽然冲出一步,扑向大门,声音颤抖:“父亲!父亲你在里面吗!”她双膝跪地,手指抓着门缝,指甲泛白,“他们说你要通敌,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
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哭喊震住,纷纷侧目。
就在这一瞬,裴砚已越过人群,直入府门。沈知微紧随其后,身影一闪而没。
书房外,两名副将把守。见皇帝亲至,只得退开半步,但仍挡在门前。
“陛下,此处乃关键证物所在,不可轻动。”
沈知微靠在廊柱边,喘息未定,眼中泪光未散。她悄悄闭眼,再次启动系统:【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锁定左侧副将。
三秒过去,心声浮现:【暗格在书架第三层左边那块松砖后面,信是今晨放进的,火漆都还是新的】。
她记下位置,不动声色。
裴砚推门而入,脚步沉稳。沈知微尾随进入,反手关门。屋内烛光昏黄,书架林立。她径直走向第三层,手指轻推一块木板,咔的一声,暗格弹开。
一封火漆完好的信静静躺在其中。
她取出信件,展开一看,纸上确是北狄文字,内容与指控一致——沈翊愿以粮道换兵援。但她只看了一眼,便皱眉。
“笔迹太整,不像急密。”她低声说,“而且……”
她凑近烛火,指尖抚过纸面,忽然停住。
“这纸不对。”
裴砚接过信,沉声问:“怎么?”
“北狄使节往来文书,皆用粗麻纸,因本地不产细绢。而这纸光滑细腻,纹理紧密。”她将信角对准烛光,“看见了吗?暗处有水印。”
裴砚眯眼细看。
一道极淡的纹路浮现——一朵半开的梅花,隐于纸中。
“这是王府特供笺。”沈知微冷笑,“工部登记在册,只有亲王可用。裴昭每月领二十张,专用于私函。”
裴砚眼神骤冷。
“他还留了个更蠢的破绽。”她又指着火漆印,“这封信用的是紫铜印泥,而北狄使者从不用印泥,他们用蜡签压痕。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也敢伪造国书?”
裴砚将信重重放在桌上。
“他是故意让我们发现的。”
“对。”沈知微点头,“他知道我们会来。他知道我会查。所以他不怕我们找到信,就怕我们找不到。只要我们拿了它,明天朝会上他就能说——皇后私自取走罪证,意图销毁。”
她盯着那封信,一字一句道:“他要的不是沈翊的命,是我的信。”
裴砚沉默片刻,忽然问:“那怎么办?不拿不行,拿了也不行。”
“那就谁也不交给。”她说,“明天朝会,你当众打开这封信,让百官亲眼看看北狄是怎么用我大周藩王的纸写密约的。再召工部官员当场验纸验墨,问问他们这梅花笺发给了谁。”
裴砚看着她,眸色渐深。
“你还准备了什么?”
“人心。”她淡淡道,“裴昭以为人人都怕他。但他忘了,有些人,只信真相。”
她将信重新封好,放回暗格,原样合上机关。
“我们今晚什么都没拿。”
“什么都没做。”
“只是来看了一眼。”
裴砚嘴角微扬,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两人走出书房时,守将迎上来:“陛下,可查清了?”
“查清了。”裴砚看着他,“沈府无罪。明日朝会,自有人对质。”
将领脸色一变,急忙道:“可裴昭王爷说……”
“朕还没死。”裴砚打断他,“轮不到他发号施令。”
一行人离开沈府,马车驶回宫中。夜风穿帘,沈知微坐在角落,手中握着那支玉簪,指尖缓缓摩挲簪身。
回到凤仪殿,她未点灯,独自立于窗前。窗外宫灯摇曳,映着她的影子贴在墙上。
她知道明天会很难。
裴昭不会善罢甘休。
但她也不打算收手。
她将玉簪轻轻放在案上,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那是她在沈府书房角落发现的,夹在一本旧账册里,写着一行小字:【三日后,粮船启运,路线照旧】。
她盯着那行字,眼神渐渐锐利。
这不是北狄的信。
是沈家自己的运粮记录。
而“路线照旧”四个字,说明有人早已掌握这条道。
她正要收起纸条,忽听窗外传来一声轻响。
一支箭钉入门框,箭尾系着一块布巾。
她走过去取下,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三个字:
小心雪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