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帝震怒惩奸,裴昭再受挫-《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夜风从乾元殿的廊下穿过,吹动檐角铜铃。沈知微握着那块裂痕玉佩的手微微收紧,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她站在裴砚身侧半步,目光平视前方,没有说话。

  裴砚脚步未停,一路走向大殿正门。禁军统领紧跟其后,声音低沉地汇报着押送情况。沈知微听着,眼神不动,心里却已转过数道念头。她知道,这一夜不会结束在偏殿审问之后。

  乾元殿内灯火通明,百官列立两侧。裴昭被五名禁军押跪在丹阶之下,锦袍皱乱,脸上再不见往日温润笑意。他抬头看向裴砚,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出声。

  裴砚登上御座,并未落座,只是将手中名册重重拍在案上。满殿寂静。

  “即刻起,废去裴昭王爵。”他的声音不高,却像刀劈入骨,“所有与其勾结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查办,收押天牢。”

  话音落下,殿外立刻有铁甲脚步声逼近。几名按剑侍卫上前,将裴昭强行拖起。他挣扎了一下,脖颈青筋暴起,却被一记重击压回地面。

  “陛下!”一声嘶喊从右侧响起。

  礼部尚书周廷章扑通跪下,额头抵住青砖。紧接着,七八名年长宗室老臣接连跪倒,衣袖翻飞,呼声一片。

  “王爷是您的亲兄弟啊!”

  “血脉相连,岂能因一纸罪证就断情义?”

  “请陛下三思,莫让天下人说您薄待手足!”

  沈知微站在原地,目光扫过那些伏地叩首的身影。她没有动,也没有开口,只是悄然闭眼。

  【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锁定周廷章。

  三秒静默。

  机械音浮现:【若裴昭倒了,我们宗室的特权就没了……科举取士那一套再来,我儿孙岂非再无出路?】

  她睁开眼,眸光微闪,随即靠近裴砚身边,声音压得极低:“他们不是为亲情,是为利禄。”

  裴砚侧目看她一眼,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他抬手,止住满殿哭求之声。

  “二十年前,你们逼死我母妃时,可曾想过她是宗室女?”他一步步走下丹阶,龙靴踏在石板上发出沉响,“今日谈什么兄弟之情?谈什么伦常纲纪?”

  众人噤声,头埋得更低。

  裴昭抬起头,脸色发白:“哥……我是你弟弟。”

  裴砚停下脚步,离他只有三步之遥。他盯着裴昭的眼睛,像是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人。

  “你说我是捡来的野种。”他声音很轻,“可你呢?你为了皇位,连亲生母亲都能利用。你还记得她临死前说了什么吗?她说‘别碰那碗参汤’。你没听。”

  裴昭瞳孔一缩。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些年做的事?”裴砚继续道,“你在幽州私调粮草,在户部安插亲信,在兵部换掉将领名册。你以为我很蠢?还是你觉得,只要我不追究,你就永远能藏下去?”

  “我没有——”裴昭试图辩解。

  “闭嘴。”裴砚打断他,“你不是想让我禅位吗?好,我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

  众臣惊愕抬头。

  裴砚环视全场:“谁还替他说话,谁就是同党。谁敢以私情压公法,朕杀无赦。”

  无人再敢出声。

  沈知微看着跪地的老臣们,忽然开口:“陛下,给他们个改过的机会。”

  裴砚回头。

  她神色平静:“削去世袭爵位,令宗室子弟依科举入仕,凭才授职。如此,既显仁政,又固根本。”

  殿中空气仿佛凝住。

  裴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

  “准。”他转身面向百官,“自今日起,宗室世袭爵位尽数削除。凡欲为官者,须经科考,由吏部铨选。若有违令者,以谋逆论处。”

  此言一出,如惊雷炸裂。

  周廷章猛地抬头,满脸涨红:“这……这不合祖制!”

  “祖制?”裴砚冷笑,“先帝定下的规矩里,有哪一条写着‘宗室可以通敌叛国’?有哪一条写着‘皇子能勾结外邦,图谋篡位’?”

  他一步步走回御座前,目光如刃:“朕容得下忠臣谏言,容不下乱臣贼子。你们若觉得委屈,现在就可以脱去官服,回乡种田。”

  最后一字落下,殿内鸦雀无声。

  沈知微轻轻呼出一口气。她知道,这一局,已经定了。

  裴昭被人架着往外拖,经过她身边时,忽然用力扭过头,死死盯住她。

  “你赢不了。”他咬牙,“只要我还活着,你就别想安稳一日。”

  沈知微看着他,没有退,也没有笑。

  她只说了一句:“你现在连站都站不稳,还谈什么将来?”

  裴昭怒吼一声,被侍卫狠狠按住肩膀,踉跄跌出门外。

  殿门关闭,余音渐消。

  裴砚终于坐下,手指搭在案边,指节泛白。他望着空荡的大殿,久久未语。

  沈知微立于阶下,听见自己心跳平稳。她知道这场风暴远未结束,但至少此刻,主动权在他们手中。

  “你刚才说得对。”裴砚忽然开口,“不能只靠打压。要改制度,才能断根。”

  她点头:“他们会恨你。”

  “我知道。”他说,“但我更怕的是,有一天你也觉得我坐不稳这个位置。”

  沈知微抬眼看他。

  他没有笑,也没有回避她的视线。

  “我信你。”她说,“只要你还在往前走,我就不会后退。”

  裴砚喉结动了一下,终是垂下眼帘。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内侍小跑进来,跪地禀报:“启禀陛下,北狄使团已在城外驻驿,明日清晨便要入宫觐见。”

  裴砚眉峰一蹙。

  沈知微心头微紧,面上却不露分毫。

  “让他们等。”裴砚冷声道,“朕现在不想见任何人。”

  内侍低头退出。

  殿内重归安静。

  沈知微站在原地,手指缓缓抚过袖中那本灰布册子的边缘。她想起太后递出玉佩时的眼神,想起名单上最后一个名字,想起王令仪交出账本那一刻的平静。

  这些事,都不是偶然。

  裴砚忽然站起身,走到她面前。

  “你还留着那块玉佩?”他问。

  沈知微伸手入袖,取出玉佩递给他。

  他接过,翻看了一会儿,目光落在那道裂痕上。

  “这玉佩摔过一次。”他说,“十年前,先帝把它赏给太后那天夜里,它掉在地上,碎了一角。太监连夜找人修补,没人敢提。”

  沈知微没说话。

  裴砚把玉佩还给她:“拿着。有些地方,没有它进不去。”

  她握紧玉佩,点了点头。

  裴砚转身望向殿外夜色,声音低沉:“明天,会有更多人来试探我。他们会装作恭敬,实则想看我乱阵脚。”

  “那你不能乱。”她说。

  “所以你要在我身边。”他回头看着她,“不是因为你是贵妃,是因为你比我清醒。”

  沈知微迎着他目光,没有避开。

  远处钟鼓楼传来三更鼓响。

  殿内烛火跳了一下。

  裴砚刚要开口,殿外又有人疾步而来。

  “报——!”一名禁军冲入大殿,单膝跪地,“礼部主事李崇文……刚刚在牢中自尽!留下一封血书,写着‘宁死不负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