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沈清瑶再叛,南诏引战火-《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工部的文书刚递上来,沈知微正要翻开,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驿官冲入乾元殿,铠甲带血,跪地喘息:“启禀陛下——南诏三万铁骑破云岭关,前锋已抵青河渡!”

  大殿一静。

  裴砚坐在龙椅上未动,目光沉沉落在那驿官身上。云岭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只需三千守军便可挡敌数月。如今一日失守,显然不是寻常战事。

  沈知微站在侧位,手指微微收紧。她不动声色闭了下眼,心镜系统悄然启动,目标锁定那名驿官。三秒后,机械音在脑中响起:【他们抓了我妻儿,说只要我把消息送得够快,就放人】。

  她睁开眼,神色未变。

  这不是边将虚报军情邀功,而是有人刻意制造恐慌,逼朝廷仓促应对。幕后之人,必有内应。

  裴砚抬手,内侍立刻呈上边关急报。他只扫了一眼,便将奏本摔在案前:“南诏无故犯境,杀我百姓,毁我城池。谁主战?谁主和?”

  话音落下,朝臣分作两派。

  礼部尚书出列,躬身道:“陛下,南诏素来蛮夷之邦,行事无理。不如先遣使交涉,查明缘由,再议出兵不迟。”

  几名文臣附和。有人低声说“战端一开,民生凋敝”,也有人说“边境摩擦常有,不必大动干戈”。

  沈知微没说话。她看着那名南诏使者步入大殿,身穿青铜鳞甲,脸上戴着獠牙面具,手中捧着一卷兽皮战书。此人步伐僵硬,语气倨傲,却在抬头时眼神闪躲。

  她再度闭眼,心镜对准那人。三秒后,机械音浮现:【沈清瑶说,只要杀了周皇后,南诏王就封我为左将军】。

  沈知微睁眼,眸光骤冷。

  果然是她。

  前世害她身死的嫡姐沈清瑶,逃亡多年,竟勾结南诏,引外敌入侵。这一战,不是为了疆土,是为了杀她。

  她上前一步,声音清亮:“陛下,南诏此次出兵,非为夺地,而是受人指使。”

  群臣皆惊。

  裴砚问:“何以见得?”

  “方才那使者自称奉南诏王命而来,可他心中所念,却是沈清瑶许诺的官职。”沈知微直视众人,“此人并非将领,只是传话工具。真正发号施令的,是逃亡在外的沈家嫡女——沈清瑶。”

  殿内哗然。

  一名宗室老臣皱眉道:“皇后此言差矣。沈家女虽曾涉案,但早已流放岭南,如何能调动南诏大军?莫非……您是想借机清算私怨?”

  这话一出,不少人暗暗点头。

  沈知微不恼,只淡淡道:“若连亲族叛国都不敢认,何以治天下?南诏使者此刻就在殿中,陛下可命人搜其身。若查不出与沈清瑶往来的密信,我愿当众请罪。”

  裴砚盯着那使者,冷声道:“搜。”

  两名禁军上前,从那人身上的暗袋里取出一封火漆密函。打开一看,竟是沈清瑶亲笔所写,字迹清晰,内容直指沈知微为庶妹,称“杀之则周乱,取都如探囊”。

  裴砚看完,脸色铁青。

  他曾念旧情,未对沈清瑶赶尽杀绝,只将她流放边地。可她竟勾结外敌,妄图覆灭大周。

  “沈清瑶背族通敌,煽动蛮夷,犯我疆土。”裴砚站起身,声音如刀割冰,“此等逆贼,罪在九族。传令——王令仪即刻点兵十万,出征南诏,平乱擒逆!”

  殿中无人再敢多言。

  主和派低头退下,方才还质疑的声音消失不见。一场可能拖延数日的朝议,因证据确凿,瞬间定局。

  退朝后,沈知微走出大殿,寒风扑面。她站在御书房外的廊下,望着远处宫墙。雪开始落了,一片片打在肩头,没有融化。

  裴砚跟出来,走到她身边,伸手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凉。

  “你在想什么?”他问。

  她没看他,只低声说:“那一夜,我在祠堂跪着,求她们放过我。沈清瑶就坐在上首,喝着茶,笑着说‘庶女私通,按家法该杖毙’。”

  裴砚没说话。

  “我被拖进去的时候,她还在笑。”沈知微慢慢抬起手,指尖抚过袖中一支银簪,“那支簪子,是我重生那天,亲手插进雪鸢喉咙里的。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心软一次,就会死一次。”

  裴砚看着她,终于明白她为何如此决绝。

  这不是普通的叛乱,是旧恨重燃,是生死仇敌再临。

  他握紧她的手:“朕知道,她活不过这场仗。”

  沈知微点头,目光望向南方。

  沈清瑶逃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回来了。但她忘了,这一次,执棋的人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弃女,而是能看透人心、掌控局势的皇后。

  她不会逃,也不会留情。

  次日清晨,兵部发出调令,十万大军集结北校场。王令仪披甲持印,立于将台之上,等待指令。

  沈知微站在城楼上,看着远方烟尘滚滚。战鼓声隐约传来,震动地面。

  一名内侍快步跑上城楼,手里拿着一封信。他还没开口,沈知微已经转身。

  “不必说了。”她抬手止住,“我知道是谁送来的。”

  内侍愣住。

  她接过信,没拆,直接撕成两半,扔进风里。纸片飞散,像枯叶坠落。

  城楼下,一匹黑马突然扬蹄嘶鸣,士兵拉不住缰绳,马头猛地转向东南方向,前蹄悬空片刻,重重砸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