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开道,辇车疾驰入宫。沈知微坐在车内,指尖触到袖中那朵野花的茎刺,微微一顿。花已半蔫,露水早干,可她没扔。
裴砚坐在对面,目光落在她袖口那一抹暗黄上,没说话。
车停慈宁宫外,宫人跪迎。太医上前禀报:“太后昨夜退热,今晨喝了半盏粥,脉象稳了。”
裴砚点头,抬步进殿。沈知微跟在他身后,跨过门槛时,悄然闭眼。
心镜启动。
三秒内,一道念头掠过——
【总算活过来了,不然我们这些老人都得陪葬】
她睁眼,看向角落里那位低头垂手的老嬷嬷。那人脸上皱纹深,眼神却藏不住后怕。
床榻上,太后靠在软枕上,面色苍白,嘴唇干裂。见裴砚进来,她想撑起身,手一抖,又跌回枕头上。
裴砚站在三步外,拱手:“母后安好。”
声音平稳,无喜无怒。
太后喉咙动了动,没应他,反是看向沈知微:“你……来了。”
沈知微上前,亲自扶住她手臂:“药膳还温着,您再喝一点。”
她动作轻,托着碗勺,吹了口气,递到太后唇边。太后就着她的手,慢慢咽下两口,喘了口气。
“够了。”
沈知微放下碗,顺手掖了掖被角。
太后忽然抓住她的手:“好孩子……多亏了你。”
手指冰凉,力气不大,但抓得很紧。
沈知微没动,也没答话。心镜再度开启。
三秒——
【她若早是我儿媳,当年也不至于闹成那样】
她心头微震,面上不动。
这时,裴砚往前走了半步,低声道:“母后保重身体,儿臣……不愿再失至亲。”
太后猛地抬头,眼眶一下子红了。她张了张嘴,没说出话,只用力攥住沈知微的手,另一只手颤巍巍伸向裴砚。
裴砚迟疑片刻,终是抬手,轻轻覆上她的手背。
三人静默站着,一个坐着,两个立着,手牵着手。阳光从窗缝照进来,落在四只交叠的手上。
殿内宫人低头屏息,谁也不敢出声。
半个时辰后,太后困倦,合眼睡去。沈知微替她盖好锦被,才退出内室。
裴砚在外间等她。
“今晚设宴。”他说,“紫宸殿偏厅,宗室都来。”
她点头:“我换衣。”
凤袍加身,玄底金纹,领口绣九凤朝阳。白玉簪依旧绾发,未换。
王令仪已在偏厅候着,见她进来,低声道:“人都到了,就是……不太自在。”
沈知微扫了一眼。
宗室老臣分坐两侧,衣冠齐整,举止规矩。可人人端坐如石像,举杯时手微抖,敬酒只到唇边,不敢真饮。
酒过三巡,气氛仍僵。
王令仪起身,端杯走到沈知微面前:“娘娘辛苦。”
沈知微接过酒,浅抿一口。
王令仪压低声音:“他们似乎服您了。”
沈知微没应,只微微颔首。她放下杯,悄然闭眼。
心镜启动。
三秒——
【皇后娘娘虽厉害,但她对太后孝顺,对我们也算宽容】
再启一次。
【如今寒门得势,我等若再闹,反倒落人口实】
第三次。
【罢了,跟着明君贤后,总比跟着裴昭那疯子强】
她睁眼,指尖轻轻摩挲杯沿。
就在这时,太后由宫人搀扶着走入殿中。她披了件绛红外氅,气色比白日好了些。
众人立刻起身行礼。
太后摆手:“不必多礼,今日只为团圆。”
她在主位坐下,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沈知微身上。
“今日这顿饭,”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能吃得安心,全赖有你。”
全场寂静。
沈知微起身,垂首:“臣妾不敢当。”
裴砚端起酒杯,站到她身边,接道:“母后说得对,有她在,朕放心。”
这话落下,满殿无人再动。
一名白须老臣缓缓举起酒杯,双手奉上:“臣敬皇后娘娘,恭贺太后安康,也谢娘娘护持朝纲,使社稷安稳。”
第二人起身。
第三人。
接着,一排排站了起来。
沈知微一一接过敬酒,每杯只沾唇,不饮尽。她知道这是仪式,不是情谊,但她接下了。
宴至二更,宗室陆续告退。
一名老王爷离席时,低声对身旁人说:“皇后手段狠,但治国有方,不服不行。”
话音落,人已走远。
王令仪送沈知微出殿,同行一段路。
“娘娘今日,”她轻声说,“真像凤临天下。”
沈知微没回应,只抬头看了看天。
月光清冷,照在宫道上,影子拉得很长。
她们走到长廊尽头,王令仪福身告退。沈知微独自站着,手指探入袖中,摸到那朵干枯的野花。
花瓣脆,一碰就碎。
远处传来更鼓,三响。
裴砚从另一头走来,脚步沉稳。他在她面前停下,没说话,只是看着她。
她收回手,袖口空了。
“太后睡前说了一句。”他忽然开口,“她说这孩子,比我亲生的还强。”
沈知微没笑,也没低头。
风穿过长廊,吹起她裙角一角。
裴砚伸手,替她拢了拢披帛。
“去看过她最后一面的人,都活下来了。”他声音低,“而想杀你的人,已经死了。”
沈知微望着他,终于开口:“只要百姓能安稳读书,有人愿意改变,就够了。”
裴砚点头。
两人并肩往慈宁宫方向走。宫灯一盏接一盏亮着,映在青砖地上,像一条火线铺向深处。
拐过回廊,一名小宦官迎面跑来,跪地呈上一封信:“北疆急报,刚到的。”
裴砚接过,拆开看了几行,眉头微皱。
沈知微站在他侧后,没问。
他看完,将信纸揉成一团,握在手中。
远处钟楼又响,四更天了。
他转身对她道:“你先回去歇着,这里有我。”
沈知微站着没动。
他掌心的纸团边缘渗出一点墨迹,顺着指缝往下流。
        裴砚坐在对面,目光落在她袖口那一抹暗黄上,没说话。
车停慈宁宫外,宫人跪迎。太医上前禀报:“太后昨夜退热,今晨喝了半盏粥,脉象稳了。”
裴砚点头,抬步进殿。沈知微跟在他身后,跨过门槛时,悄然闭眼。
心镜启动。
三秒内,一道念头掠过——
【总算活过来了,不然我们这些老人都得陪葬】
她睁眼,看向角落里那位低头垂手的老嬷嬷。那人脸上皱纹深,眼神却藏不住后怕。
床榻上,太后靠在软枕上,面色苍白,嘴唇干裂。见裴砚进来,她想撑起身,手一抖,又跌回枕头上。
裴砚站在三步外,拱手:“母后安好。”
声音平稳,无喜无怒。
太后喉咙动了动,没应他,反是看向沈知微:“你……来了。”
沈知微上前,亲自扶住她手臂:“药膳还温着,您再喝一点。”
她动作轻,托着碗勺,吹了口气,递到太后唇边。太后就着她的手,慢慢咽下两口,喘了口气。
“够了。”
沈知微放下碗,顺手掖了掖被角。
太后忽然抓住她的手:“好孩子……多亏了你。”
手指冰凉,力气不大,但抓得很紧。
沈知微没动,也没答话。心镜再度开启。
三秒——
【她若早是我儿媳,当年也不至于闹成那样】
她心头微震,面上不动。
这时,裴砚往前走了半步,低声道:“母后保重身体,儿臣……不愿再失至亲。”
太后猛地抬头,眼眶一下子红了。她张了张嘴,没说出话,只用力攥住沈知微的手,另一只手颤巍巍伸向裴砚。
裴砚迟疑片刻,终是抬手,轻轻覆上她的手背。
三人静默站着,一个坐着,两个立着,手牵着手。阳光从窗缝照进来,落在四只交叠的手上。
殿内宫人低头屏息,谁也不敢出声。
半个时辰后,太后困倦,合眼睡去。沈知微替她盖好锦被,才退出内室。
裴砚在外间等她。
“今晚设宴。”他说,“紫宸殿偏厅,宗室都来。”
她点头:“我换衣。”
凤袍加身,玄底金纹,领口绣九凤朝阳。白玉簪依旧绾发,未换。
王令仪已在偏厅候着,见她进来,低声道:“人都到了,就是……不太自在。”
沈知微扫了一眼。
宗室老臣分坐两侧,衣冠齐整,举止规矩。可人人端坐如石像,举杯时手微抖,敬酒只到唇边,不敢真饮。
酒过三巡,气氛仍僵。
王令仪起身,端杯走到沈知微面前:“娘娘辛苦。”
沈知微接过酒,浅抿一口。
王令仪压低声音:“他们似乎服您了。”
沈知微没应,只微微颔首。她放下杯,悄然闭眼。
心镜启动。
三秒——
【皇后娘娘虽厉害,但她对太后孝顺,对我们也算宽容】
再启一次。
【如今寒门得势,我等若再闹,反倒落人口实】
第三次。
【罢了,跟着明君贤后,总比跟着裴昭那疯子强】
她睁眼,指尖轻轻摩挲杯沿。
就在这时,太后由宫人搀扶着走入殿中。她披了件绛红外氅,气色比白日好了些。
众人立刻起身行礼。
太后摆手:“不必多礼,今日只为团圆。”
她在主位坐下,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沈知微身上。
“今日这顿饭,”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能吃得安心,全赖有你。”
全场寂静。
沈知微起身,垂首:“臣妾不敢当。”
裴砚端起酒杯,站到她身边,接道:“母后说得对,有她在,朕放心。”
这话落下,满殿无人再动。
一名白须老臣缓缓举起酒杯,双手奉上:“臣敬皇后娘娘,恭贺太后安康,也谢娘娘护持朝纲,使社稷安稳。”
第二人起身。
第三人。
接着,一排排站了起来。
沈知微一一接过敬酒,每杯只沾唇,不饮尽。她知道这是仪式,不是情谊,但她接下了。
宴至二更,宗室陆续告退。
一名老王爷离席时,低声对身旁人说:“皇后手段狠,但治国有方,不服不行。”
话音落,人已走远。
王令仪送沈知微出殿,同行一段路。
“娘娘今日,”她轻声说,“真像凤临天下。”
沈知微没回应,只抬头看了看天。
月光清冷,照在宫道上,影子拉得很长。
她们走到长廊尽头,王令仪福身告退。沈知微独自站着,手指探入袖中,摸到那朵干枯的野花。
花瓣脆,一碰就碎。
远处传来更鼓,三响。
裴砚从另一头走来,脚步沉稳。他在她面前停下,没说话,只是看着她。
她收回手,袖口空了。
“太后睡前说了一句。”他忽然开口,“她说这孩子,比我亲生的还强。”
沈知微没笑,也没低头。
风穿过长廊,吹起她裙角一角。
裴砚伸手,替她拢了拢披帛。
“去看过她最后一面的人,都活下来了。”他声音低,“而想杀你的人,已经死了。”
沈知微望着他,终于开口:“只要百姓能安稳读书,有人愿意改变,就够了。”
裴砚点头。
两人并肩往慈宁宫方向走。宫灯一盏接一盏亮着,映在青砖地上,像一条火线铺向深处。
拐过回廊,一名小宦官迎面跑来,跪地呈上一封信:“北疆急报,刚到的。”
裴砚接过,拆开看了几行,眉头微皱。
沈知微站在他侧后,没问。
他看完,将信纸揉成一团,握在手中。
远处钟楼又响,四更天了。
他转身对她道:“你先回去歇着,这里有我。”
沈知微站着没动。
他掌心的纸团边缘渗出一点墨迹,顺着指缝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