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宗庙高墙,吹得烛火晃了一下。沈知微站在灵位前,手指还贴在先帝牌位后的地砖上。那道暗格已经合上,紫檀木匣重新藏入其中,但她指尖的触感还在——玉玺底部的刻痕,像一根细针扎进心里。
裴砚没说话,只是盯着她。他的手一直按在腰间剑柄上,指节泛白。
“你说陈峰提到了参汤。”他终于开口,“可慈宁宫东壁什么都没有。”
“夹层是空的。”沈知微点头,“但纸条上写的字迹,不是太后笔体。有人想让我们往那边查。”
“所以你才提议来宗庙?”
“血诏若真存在,不会只藏在后宫。”她说,“先帝临终前烧了所有遗诏草稿,正式文书都在金匮石室。可这份残诏……用的是旧绢,墨色发灰,最多不过三年。”
裴砚眼神一沉:“你是说,它是假的?”
“文风不像先帝。”她低声,“先帝即便震怒,也不会写‘庶孽窃位’这种话。他是帝王,不是市井骂街的百姓。”
裴砚沉默片刻,转身走到灵位旁。他伸手轻叩地砖三下,暗格再次滑开。紫檀木匣取出,打开。
前朝龙纹玉玺静静躺在里面,印面裂痕交错,边缘磨损严重。那卷黄绢只剩半截,字迹斑驳,却足够刺眼。
“嫡统断绝,庶孽窃位……天降血诏,以正乾坤。”
裴砚念完最后一句,冷笑一声:“好一个‘天降血诏’。他倒是会给自己造势。”
沈知微没动。她看着玉玺,脑中回响系统提示音:【检测到异常标记,比对成功——玉玺底部刻有裴昭私印。】
她当时没出声,怕惊动守卫。但现在,她必须说。
“这枚玉玺,”她抬手示意,“底部有梅花纹。”
裴砚立刻翻转玉玺,借烛光细看。那道刻痕极浅,若不仔细几乎看不见。可一旦发现,就再也无法忽略。
梅花印。
裴昭年轻时常以此为信物,送予亲近之人。后来被先帝勒令销毁,宫中再无人敢用。
“他竟敢把私印刻在前朝玉玺上。”裴砚声音压得很低,“这是要借前朝之名,行篡逆之事。”
沈知微看着他:“前朝余党从未真正覆灭。他们需要一个能掌控的主子。而裴昭,恰好恨你入骨。”
裴砚握紧玉玺,猛地站起身:“传令下去,封锁宗庙,任何人不得进出。另派禁军接管金匮石室外围,没有我的手谕,不准开启。”
“现在就公开?”她问。
“不能等。”他说,“一旦有人抢先一步放出消息,说先帝留下血诏废我立新君,宗室必乱。”
“可我们现在只有证据,没有源头。”她提醒,“谁把玉玺和残诏放进这里的?是谁让陈峰相信血诏存在?幕后之人一定在宗庙或金匮石室有内应。”
裴砚盯着她:“你想查谁?”
“赵承安。”她吐出名字,“他是宗庙祭礼监,掌管密档出入登记。今晚是他主持我们入庙的仪式。他表面恭敬,但……”
她停顿一秒。
“但他什么?”
“我觉得他不想我们找到东西。”她说,“他带我们走错了路线,绕到了偏殿。若不是我坚持去上香,根本不会注意到这块地砖。”
裴砚眯起眼:“你要读他心声?”
“明日宗庙大祭,他会再来。”她说,“我只需三秒。”
裴砚点头:“我会让他靠近灵位献香。你找机会启动系统。”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已过,巡夜的队伍即将经过主殿。
“走。”裴砚收起木匣,“从侧门出。”
沈知微跟着他穿过廊道。脚步放得很轻,鞋底踩在青石上几乎没有声音。快到出口时,她忽然停下。
“怎么了?”
“那个嬷嬷。”她说,“陈峰说,每天给太后熬参汤的是她贴身的老嬷嬷,伺候了二十年。”
“你想见她?”
“她知道的东西,可能比陈峰多。”她目光沉下来,“如果参汤里真的有毒,她是唯一经手的人。”
裴砚想了想:“明天一早,我让人把她带到偏殿问话。你在场,用系统确认她说的是真是假。”
“好。”
他们从侧门离开宗庙。门外两名禁军立刻上前接应,护送回宫。
一路上,沈知微没说话。她把手拢进袖中,摸了摸那张烧焦的纸条。上面残留的字迹还在——“血诏藏于慈宁宫东壁夹层”。伪造者故意留下线索,引他们去拆墙,却没想到他们会追到宗庙。
这是一步棋。
有人在引导他们的调查方向。
回到凤仪殿,宫人端来热茶。沈知微没喝,只坐在灯下翻看一本旧册子。那是她让人从太史局调来的宗庙修缮记录。
裴砚站在窗边,手里还攥着那枚玉玺。
“你觉得赵承安会配合裴昭?”他问。
“不一定。”她说,“但他知道血诏的事。刚才在庙里,我看到他递香时手抖了一下。那种年纪的人,除非心里有事,不会在祖宗面前失态。”
裴砚走近几步:“那你明天一定要听清楚。”
“我会。”她抬头看他,“你也小心。裴昭既然敢留私印,就不怕被人发现。他等着这一刻很久了。”
裴砚没答话,只是把手放在她肩上。很轻,但很稳。
这一夜,两人谁都没睡。
天刚亮,赵承安就到了宗庙。他拄着拐杖,穿着深青色祭服,由两名小太监扶着走进主殿。
沈知微已在灵前等候。她穿了一身素色长裙,发间仍是那支白玉簪。见到赵承安,她低头行礼。
“老臣参见贵妃。”赵承安颤巍巍还礼。
“今日劳您亲至。”她说,“昨夜陛下忧心太后病情,特命我来为先帝祈福,请您主持仪式。”
“应当的。”赵承安咳嗽两声,“老臣虽退居二线,但宗庙之事,不敢懈怠。”
沈知微跟着他走过灵位前的长阶。香案已摆好,三炷香插在炉中。赵承安缓缓跪下,双手合十。
就在他低头闭目的瞬间,沈知微闭眼。
心镜系统启动。
三秒静默。
【血诏若出,裴氏天下必乱……可若不出,王爷之计又如何得逞?】
她睁开眼,心跳加快。
赵承安不知道她听见了。
他慢慢起身,喘着气说:“贵妃请上香吧。”
沈知微接过宫人递来的香,点燃,插入香炉。她动作平稳,脸上看不出任何变化。
“多谢您。”她说,“有您在,宗庙才能安宁。”
“老臣尽力而为。”赵承安低头,“只愿列祖列宗保佑大周太平。”
沈知微转身离开时,手指微微收紧。
他知道。
他知道血诏是假的,也知道有人要用它掀起风波。
但他没有阻止。
因为“王爷之计”必须得逞。
她走出宗庙,在台阶上停下。清晨的风吹乱了她的发丝。她抬手扶了一下鬓角,望向远处皇宫轮廓。
裴砚已经在等她。
她走过去,声音很轻:“赵承安知道真相。他说——血诏若出,裴氏天下必乱。”
裴砚眼神一凛:“他还说了什么?”
“后半句。”她看着他,“他说,可若不出,王爷之计又如何得逞?”
空气一下子冷了下来。
裴砚盯着她:“他在帮裴昭?”
“不一定。”她说,“他怕乱,但也怕得罪裴昭。他在等,看哪一边能赢。”
“那就让他看看。”裴砚冷笑,“到底谁才是这个江山的主人。”
他转身下令:“召集禁军统领,封锁金匮石室。另传宗室名单,三日内全部入宫述职。若有推诿,视为谋逆同党。”
沈知微站在原地,看着他走远。
她把手伸进袖中,再次摸到那张烧焦的纸条。
有人想让他们以为血诏藏在慈宁宫。
有人把玉玺放进宗庙。
有人让陈峰动手。
每一步都算好了。
但她现在知道了。
她抬头看向宗庙屋顶上的飞檐,阳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
沈知微眯起眼。
游戏该换人执棋了。
她转身走向偏殿。
那里,老嬷嬷已经被带来等候问话。
        裴砚没说话,只是盯着她。他的手一直按在腰间剑柄上,指节泛白。
“你说陈峰提到了参汤。”他终于开口,“可慈宁宫东壁什么都没有。”
“夹层是空的。”沈知微点头,“但纸条上写的字迹,不是太后笔体。有人想让我们往那边查。”
“所以你才提议来宗庙?”
“血诏若真存在,不会只藏在后宫。”她说,“先帝临终前烧了所有遗诏草稿,正式文书都在金匮石室。可这份残诏……用的是旧绢,墨色发灰,最多不过三年。”
裴砚眼神一沉:“你是说,它是假的?”
“文风不像先帝。”她低声,“先帝即便震怒,也不会写‘庶孽窃位’这种话。他是帝王,不是市井骂街的百姓。”
裴砚沉默片刻,转身走到灵位旁。他伸手轻叩地砖三下,暗格再次滑开。紫檀木匣取出,打开。
前朝龙纹玉玺静静躺在里面,印面裂痕交错,边缘磨损严重。那卷黄绢只剩半截,字迹斑驳,却足够刺眼。
“嫡统断绝,庶孽窃位……天降血诏,以正乾坤。”
裴砚念完最后一句,冷笑一声:“好一个‘天降血诏’。他倒是会给自己造势。”
沈知微没动。她看着玉玺,脑中回响系统提示音:【检测到异常标记,比对成功——玉玺底部刻有裴昭私印。】
她当时没出声,怕惊动守卫。但现在,她必须说。
“这枚玉玺,”她抬手示意,“底部有梅花纹。”
裴砚立刻翻转玉玺,借烛光细看。那道刻痕极浅,若不仔细几乎看不见。可一旦发现,就再也无法忽略。
梅花印。
裴昭年轻时常以此为信物,送予亲近之人。后来被先帝勒令销毁,宫中再无人敢用。
“他竟敢把私印刻在前朝玉玺上。”裴砚声音压得很低,“这是要借前朝之名,行篡逆之事。”
沈知微看着他:“前朝余党从未真正覆灭。他们需要一个能掌控的主子。而裴昭,恰好恨你入骨。”
裴砚握紧玉玺,猛地站起身:“传令下去,封锁宗庙,任何人不得进出。另派禁军接管金匮石室外围,没有我的手谕,不准开启。”
“现在就公开?”她问。
“不能等。”他说,“一旦有人抢先一步放出消息,说先帝留下血诏废我立新君,宗室必乱。”
“可我们现在只有证据,没有源头。”她提醒,“谁把玉玺和残诏放进这里的?是谁让陈峰相信血诏存在?幕后之人一定在宗庙或金匮石室有内应。”
裴砚盯着她:“你想查谁?”
“赵承安。”她吐出名字,“他是宗庙祭礼监,掌管密档出入登记。今晚是他主持我们入庙的仪式。他表面恭敬,但……”
她停顿一秒。
“但他什么?”
“我觉得他不想我们找到东西。”她说,“他带我们走错了路线,绕到了偏殿。若不是我坚持去上香,根本不会注意到这块地砖。”
裴砚眯起眼:“你要读他心声?”
“明日宗庙大祭,他会再来。”她说,“我只需三秒。”
裴砚点头:“我会让他靠近灵位献香。你找机会启动系统。”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已过,巡夜的队伍即将经过主殿。
“走。”裴砚收起木匣,“从侧门出。”
沈知微跟着他穿过廊道。脚步放得很轻,鞋底踩在青石上几乎没有声音。快到出口时,她忽然停下。
“怎么了?”
“那个嬷嬷。”她说,“陈峰说,每天给太后熬参汤的是她贴身的老嬷嬷,伺候了二十年。”
“你想见她?”
“她知道的东西,可能比陈峰多。”她目光沉下来,“如果参汤里真的有毒,她是唯一经手的人。”
裴砚想了想:“明天一早,我让人把她带到偏殿问话。你在场,用系统确认她说的是真是假。”
“好。”
他们从侧门离开宗庙。门外两名禁军立刻上前接应,护送回宫。
一路上,沈知微没说话。她把手拢进袖中,摸了摸那张烧焦的纸条。上面残留的字迹还在——“血诏藏于慈宁宫东壁夹层”。伪造者故意留下线索,引他们去拆墙,却没想到他们会追到宗庙。
这是一步棋。
有人在引导他们的调查方向。
回到凤仪殿,宫人端来热茶。沈知微没喝,只坐在灯下翻看一本旧册子。那是她让人从太史局调来的宗庙修缮记录。
裴砚站在窗边,手里还攥着那枚玉玺。
“你觉得赵承安会配合裴昭?”他问。
“不一定。”她说,“但他知道血诏的事。刚才在庙里,我看到他递香时手抖了一下。那种年纪的人,除非心里有事,不会在祖宗面前失态。”
裴砚走近几步:“那你明天一定要听清楚。”
“我会。”她抬头看他,“你也小心。裴昭既然敢留私印,就不怕被人发现。他等着这一刻很久了。”
裴砚没答话,只是把手放在她肩上。很轻,但很稳。
这一夜,两人谁都没睡。
天刚亮,赵承安就到了宗庙。他拄着拐杖,穿着深青色祭服,由两名小太监扶着走进主殿。
沈知微已在灵前等候。她穿了一身素色长裙,发间仍是那支白玉簪。见到赵承安,她低头行礼。
“老臣参见贵妃。”赵承安颤巍巍还礼。
“今日劳您亲至。”她说,“昨夜陛下忧心太后病情,特命我来为先帝祈福,请您主持仪式。”
“应当的。”赵承安咳嗽两声,“老臣虽退居二线,但宗庙之事,不敢懈怠。”
沈知微跟着他走过灵位前的长阶。香案已摆好,三炷香插在炉中。赵承安缓缓跪下,双手合十。
就在他低头闭目的瞬间,沈知微闭眼。
心镜系统启动。
三秒静默。
【血诏若出,裴氏天下必乱……可若不出,王爷之计又如何得逞?】
她睁开眼,心跳加快。
赵承安不知道她听见了。
他慢慢起身,喘着气说:“贵妃请上香吧。”
沈知微接过宫人递来的香,点燃,插入香炉。她动作平稳,脸上看不出任何变化。
“多谢您。”她说,“有您在,宗庙才能安宁。”
“老臣尽力而为。”赵承安低头,“只愿列祖列宗保佑大周太平。”
沈知微转身离开时,手指微微收紧。
他知道。
他知道血诏是假的,也知道有人要用它掀起风波。
但他没有阻止。
因为“王爷之计”必须得逞。
她走出宗庙,在台阶上停下。清晨的风吹乱了她的发丝。她抬手扶了一下鬓角,望向远处皇宫轮廓。
裴砚已经在等她。
她走过去,声音很轻:“赵承安知道真相。他说——血诏若出,裴氏天下必乱。”
裴砚眼神一凛:“他还说了什么?”
“后半句。”她看着他,“他说,可若不出,王爷之计又如何得逞?”
空气一下子冷了下来。
裴砚盯着她:“他在帮裴昭?”
“不一定。”她说,“他怕乱,但也怕得罪裴昭。他在等,看哪一边能赢。”
“那就让他看看。”裴砚冷笑,“到底谁才是这个江山的主人。”
他转身下令:“召集禁军统领,封锁金匮石室。另传宗室名单,三日内全部入宫述职。若有推诿,视为谋逆同党。”
沈知微站在原地,看着他走远。
她把手伸进袖中,再次摸到那张烧焦的纸条。
有人想让他们以为血诏藏在慈宁宫。
有人把玉玺放进宗庙。
有人让陈峰动手。
每一步都算好了。
但她现在知道了。
她抬头看向宗庙屋顶上的飞檐,阳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
沈知微眯起眼。
游戏该换人执棋了。
她转身走向偏殿。
那里,老嬷嬷已经被带来等候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