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图腾真相,裴昭底牌-《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沈知微听到婢女报信的那一刻,指尖在袖中微微一顿。她没有立刻动身去佛堂,也没有追问沈清瑶伤得如何。

  “封锁佛堂。”她只说了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像铁钉般钉进空气里,“从现在起,任何人不得进出。门窗都封死,香炉、蒲团、经卷,全数登记造册,一件不许动。”

  婢女脸色发白,应了一声,转身要走。

  “等等。”沈知微抬手,从腕上褪下一枚银镯递过去,“若有人强行闯入,便将此物交予老夫人亲卫。就说——是我请她出面压阵。”

  婢女接下镯子,匆匆退下。

  沈知微这才转身回房。脚步沉稳,未因消息而乱半分。她心里清楚,沈清瑶撞墙不是求死,是怕被审出更多。那图腾既已暴露,背后之人绝不会让她活着开口。

  进了内室,她反手落闩,从妆匣底层取出那面小铜镜。镜背符文微凉,触手如石。她凝神,低声问:“回溯三刻前,沈清瑶心声。”

  镜面泛起一层薄雾,转瞬即散。

  【检测到恐惧心声:她怎么会知道……那夜密信是我送去的?】

  声音冰冷,带着颤抖,一字不差地在脑中响起。

  沈知微闭了闭眼,再睁时眸光已定。她早知那刺青非比寻常——狼首盘绕,线条粗犷,绝非民间私会标记。北狄旧档她曾在宫中翻阅过,边军密报提过一次:狼首盟印,为王庭四大部族联合缔约时所用,凡持此印者,可调遣三支游骑营,通行无阻。

  而大周境内,唯一与北狄王庭秘密缔约的皇族,只有裴昭。

  三年前他奉命出使北境,名义上议和,实则暗中结盟。此事从未公之于朝,连皇帝都只知其表。可她借系统读心,在一次宫宴上听到了裴昭酒后对心腹吐露的得意:“他们信我温良恭俭,却不知我已在漠北埋下千军万马。”

  那时她还未想到,这张网竟已悄然织进沈家。

  她起身走到案前,抽出一卷城门出入记录副本。这是她早先命人抄下的,藏于夹墙之中,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目光一寸寸扫过字迹。柳林庄方向,半月内有三批商队进出。第一批报的是药材,第二批是皮货,第三批说是运送佛经。可这三队人马,均未在城内留下交易凭证,也无人接货。

  更蹊跷的是,每批队伍进城时间都在寅时末至卯时初,正是巡防换岗之际。

  她手指停在第三队名字上——“弘安斋经书押运”。这个名字她记得,沈清瑶及笄那年,曾有个游方僧人以此名号送过一部《金刚经》入府,后来查无此人。

  巧合太多,便是人为。

  她放下账册,再度启用心镜系统,默念:“裴昭当前意图。”

  镜面微光一闪。

  【检测到致命杀意:沈知微,必须死】

  紧接着,一幅画面浮现——昏黄烛火下,裴昭坐在书房案前,手中匕首正狠狠划过一张地图。刀尖所指,正是她居所位置。他嘴角绷紧,声音低沉却清晰:“传令北狄,明日午时,我要她的人头。”

  画面消失。

  沈知微站在原地,呼吸未乱。她知道,这不是虚言恫吓。明日午时,是裴昭最后的底牌发动之时。他不会再等三日,也不会再玩阴谋嫁祸。这一次,他要当众取她性命,制造混乱,逼皇上退位,自己以平乱功臣身份登临大宝。

  而她的死,将成为整个政变的导火索。

  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夜风涌入,吹动帐角。远处东跨院方向,灯火早已熄灭,唯有一星幽光在佛堂檐角晃了一下,随即被黑影吞没。

  她合上窗,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三道指令。

  第一道:加派巡夜,重点盯守后角门与东跨院围墙,若有夜行者靠近,立即擒拿,不必请示。

  第二道:联络京兆府密探,监控北狄使馆出入人员,尤其是今夜离馆者,务必追踪其行踪。

  第三道:将沈清瑶颈间图腾样式拓下,密封于油纸包内,藏入妆匣暗格,备作他日呈证之用。

  写毕,她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们一片片化为灰烬,飘落在瓷碟中。

  火焰映着她的脸,光影分明。她未皱眉,也未迟疑,仿佛只是做了一件极平常的事。

  可她心里明白,这一夜过后,局势将彻底翻转。要么她死在午时之前,要么她在朝堂之上,亲手将裴昭钉上叛国之柱。

  她吹熄蜡烛,坐回榻上,闭目养神。

  屋外更鼓敲过三响。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像是有人贴着墙根走过。接着是一声布料摩擦的窸窣,似有人蹲下身来。

  沈知微睁开眼,没有出声。

  片刻后,一道黑影掠过窗纸,快如鬼魅,朝着府外方向疾行而去。

  她缓缓起身,走到铜镜前,最后一次确认系统剩余次数。

  【五次】

  够了。

  只要盯住关键人物,五次足以撕开最后一层谎言。

  她将铜镜收回匣中,正要坐下,忽听得外头一声闷响,像是重物坠地。

  紧接着,一个身影跌跌撞撞冲到她门前,用力拍打门板。

  “姑娘!姑娘快开门!”

  是贴身婢女的声音,急促得变了调。

  “东跨院……墙外……发现一个人……浑身是血……他说他是京兆府的差役,有紧急军情要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