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和谈智换?三城平患-《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天刚亮,行辕外的风小了些。沈知微坐在案前,指尖压着一张纸,纸上是她昨夜凭记忆画出的符号。那线条她反复看过,不是随意折痕,是人为刻下的记号。

  她把纸翻过来,背面已空无一物。昨夜那支毒弩上的花形标记,和这符号轮廓相近。她记得清楚,那种嵌入式工艺,中原匠人用得少,但宫中几位老机关师会。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稳。陈修到了。

  他低头进屋,双手捧着一份文书。“回娘娘,北狄使臣今早又递了新约书,说是修正条款,请您过目。”

  沈知微接过,没急着打开。她抬眼看了陈修一眼。这年轻人出身寒门,前些日子在科考案里帮过她,做事从不问多余的话。

  “你去驿道查过了?”

  “查了。”陈修点头,“他们派了个文书官,天没亮就往东边去了,随身带了个油布包。我没惊动他,只让咱们的人盯住。”

  沈知微颔首。“好。你先下去,待命。”

  陈修退下后,她才缓缓展开那份文书。纸面平整,字迹工整,开头写着“和平盟约”四字。内容比昨日温和许多,撤回公主行刺一事,称其为“个人行为”,愿赔礼道歉,归还俘虏,退兵百里。

  但她知道不对。

  这份文书写得太顺,像是早就备好的底稿。而且,昨日那位新王眼神虽怒,却不慌乱。一个父亲看着女儿被扣,不该如此平静。

  她将文书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抚过耳后。

  【心镜已激活,剩余使用次数:八次。】

  她闭眼片刻,再睁眼时,目光沉静。起身走出门,直奔大殿。

  北狄使臣已在殿中等候。他穿着深色长袍,腰间束带绣着狼头纹样。见沈知微进来,微微躬身。

  “皇后娘娘。”

  沈知微坐下,声音平稳:“你们的新约我看了。诚意看似足,但我有一事不明。”

  “请讲。”

  “昨日你们呈上的初稿,背面有特殊折痕。今日这份,却没有。为何?”

  使臣眉头微动:“或许是抄写时不同所致。我们并未在意这些细节。”

  沈知微没说话,只是盯着他。

  三秒内,她启动心镜——

  【心镜锁定目标。】

  一道念头闪现:只要这书送入内阁,三日后大军便可南下。

  她收回视线,心中已有定数。

  “本宫明白了。”她说,“既然贵使坚持此约为真,那便按此签约。不过,为防途中被人篡改,今日所签之文,必须当场加盖双印,并由我方记录交接时间。”

  使臣略显迟疑:“这……是否太过繁琐?”

  “繁琐?”沈知微淡淡道,“比起你们公主袖中藏弩,这点程序算不得什么。”

  使臣脸色一变,随即低头:“娘娘说得是。”

  沈知微唤来陈修,当众取出两份空白文书,命他一笔一划誊抄北狄所呈条款。全程由两名太监监督,每一步都记下时辰。

  抄完后,她亲自核对一遍,确认无误,才交还使臣过目。

  “若无异议,便可签字。”

  使臣拿起笔,正要落墨,沈知微忽然道:“等等。”

  她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文书,样式与刚才相同,但印章位置略有差异。

  “这是你们昨夜留在礼部的那份原件复本。我让人拓了下来。你看看,是不是少了这一条?”

  使臣接过一看,瞳孔微缩。

  原稿末尾,确实多了一句:“大周割让云州、朔州、凉州三地,永不再争。”

  而这句,在今日递交的版本中消失了。

  “这……”他声音低了几分,“可能是誊录疏漏。”

  “疏漏?”沈知微冷笑,“一字千金之地,也能疏漏?”

  她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我给你们两个选择。一是现在签这份修正后的条约,内容以今日为准;二是你们带走文书,等三日后大军南下时,我们再谈。”

  使臣握笔的手顿住。

  他知道,对方已经看穿了一切。

  但他不能认输。

  “皇后娘娘,此事重大,我需请示王庭。”

  “可以。”沈知微转身走向窗边,“但在这期间,你们所有人不得离开行辕。文书暂存我处,若有私自传递消息者,按敌国细作处置。”

  她话音未落,殿外已有士兵列队守候。

  使臣终于明白,自己已被困住。

  他放下笔,沉默良久,终是开口:“我可以签。但条件是,你们也要保证履约。”

  “当然。”沈知微回头,“和平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让步。”

  她示意陈修取来真正的和谈书——那一份,早已由她亲笔重拟。

  内容不再是“大周割地”,而是“北狄割让三城”:临河城、雁门关、白石口。三地皆为边境要塞,易守难攻。

  印鉴也已盖好。仿的是北狄王玺,纹理、深浅、位置,无一不似。这是她连夜命人对照旧档做出的模子,足以乱真。

  陈修将文书递上时,手稳如铁。

  使臣看到条款那一刻,猛地抬头:“这不是我们写的!”

  “可它确实是你们交来的。”沈知微平静道,“交接名录在此,誊抄时间、地点、见证人均在。你说不是你们的,那是谁的?”

  她指向墙上贴着的时间表:“你们的文书官今晨离营,带着油布包向东而去。他在半路换过一次马,中途停留驿站一刻钟。这段时间,足够送出密信。”

  使臣呼吸一滞。

  他知道,那封蜡丸已经被截下。

  “若真是有人篡改文书,”沈知微继续说,“那问题就不在我方,而在你们内部。一个连和谈书都守不住的国家,如何让人相信它的承诺?”

  使臣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他心里清楚,真正被调包的,是他们自己带出来的那份。可这话他不能说。

  一旦承认,就等于承认北狄内部有人背叛王命。

  而那个人,极可能就是派公主行刺的幕后主使。

  他低头看着那份假约书,手指颤抖。

  最终,他拿起笔,在上面签下名字。

  就在这一刻,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裴砚走了进来。

  他仍穿着玄甲,肩上还带着风沙痕迹。身后跟着一队骑兵,整齐无声地停在门外。

  他走到沈知微身边,看了一眼桌上签好的文书。

  “朕已阅定。”他说,“三城归我,边军即日起接管防务。”

  使臣抬起头,声音嘶哑:“陛下……这并非我国本意。”

  “本意?”裴砚冷笑,“你们送来刺客,又递假约,还想谈本意?”

  他走近一步:“现在有两个结果。要么你们签了这份,退兵休战;要么我不认这个约,明日就打过去。”

  使臣跪倒在地。

  他知道,战争打不赢。

  粮草不足,将领不齐,南方又有叛乱未平。他们撑不过一场大战。

  “我……代王签字。”

  裴砚没看他,只对身边的将领下令:“传令下去,边军换防,三日内进驻三城。另派斥候沿北线巡查,发现异动,立即回报。”

  命令传下,殿内气氛骤松。

  沈知微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营地。

  北狄的旗帜还在飘,但已无人走动。整个营区安静得反常。

  她知道,这场和谈表面上赢了,但背后那根线,才刚刚露出头。那个能造出嵌花毒弩的人,那个能在文书夹层藏蜡封的人,一定还在某个地方。

  她转身看向陈修。

  “那份被截下的蜡丸,打开了吗?”

  “打开了。”陈修低声,“里面是一张小纸条,写着三个字:‘已得手’。”

  沈知微盯着这三个字,久久未语。

  不是给北狄王的,也不是给这位使臣的。是给第三个人的。

  她忽然想起昨夜烧掉的符号。那朵花形,像极了二十年前宫中一位被逐出的机关师家徽。

  那人姓崔,曾为先帝打造过一套连环锁甲,后来因涉嫌通敌被贬,全家流放岭南。

  他的儿子,今年该有二十多了。

  她正想着,裴砚走了过来。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她低声说,“这场和谈,到底是谁在推动。”

  裴砚看着她,没说话。

  他知道,她从不说无的放矢的话。

  远处,北狄使团开始收拾帐篷。马车一辆辆驶出行辕大门。

  最后那辆经过哨岗时,驾车的仆从右手不经意地抬了一下,像是在调整缰绳。

  但沈知微看见了。

  他袖口内侧,闪过一道细小的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