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刚吹起檐角的铜铃,沈知微便抬步下了城楼。她一路未停,穿过几道宫门,直往凤仪宫去。
天色尚早,宫人已来回奔走。产房外守着两名老嬷,见她来了,低头行礼。她站在廊下,听见里头传来王令仪压抑的痛哼,一声紧过一声。
她指尖轻触太阳穴,心镜系统启动。三秒倒计时开始。
——这胎若不成,我在宫里再无立足之地……
那声音颤抖,带着绝望。她睁开眼,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一名太监站在门边,袖手低眉,可眼神飘忽不定。
她招来贴身女官,低声吩咐:“换人守门,把东侧那个调走。”女官领命而去。
片刻后,御医提着药箱匆匆赶到。她点头示意,对方入内查看。不到一盏茶工夫,稳婆掀帘出来,满头是汗。
“娘娘用力,头出来了!”
话音未落,一声清亮啼哭划破寂静。宫人们齐齐松了口气。稳婆高声报喜:“恭喜陛下、皇后,王妃诞下公子,母子平安!”
沈知微迈步上前,亲自掀开帘子。屋内灯火通明,王令仪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额发湿透。她看见沈知微,嘴唇动了动,想笑却没力气。
“辛苦了。”沈知微握住她的手,“是个男孩,很健康。”
王令仪闭了闭眼,眼角滑下一滴泪。她喘着气说:“谢……谢姐姐。”
沈知微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转身走出产房。她刚站定,裴砚的身影已出现在宫门口。玄袍玉带,步履沉稳。
“母子都好?”他问。
“都好。”她答。
裴砚点头,抬脚进了正殿。宫人已将婴儿包好,抱在怀里等候。乳母正要上前,沈知微伸手接过。
孩子很小,脸皱成一团,小手攥着拳头。她低头看了会儿,抱着他走向主位。
裴砚已在龙椅前站定。她走上前,将婴儿递过去。裴砚伸手接过,动作谨慎。孩子忽然睁眼,盯着他看。
裴砚眉头一动,嘴角竟扬了起来。
“这孩子。”他说,“不怕生。”
沈知微立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殿内鸦雀无声,宗室子弟分列两侧,脸上皆有异色。
一人低声开口:“庶出之子得封爵,怕是不合祖制吧?”
声音不大,却传到了前排。沈知微听见了,没有回头。她只盯着裴砚的手,看他抱着那孩子,稳稳地坐在高位上。
裴砚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
“王氏为国诞育皇嗣,功不可没。”他说,“其子封永宁伯,食邑三百户,入宗谱正录。诏书即刻拟就,明日颁行。”
话音落下,殿中一片死寂。
有人张嘴想说什么,终究没敢出声。另一人低头垂手,指节微微发白。还有一人悄悄退后半步,隐入人群。
沈知微缓缓吐出一口气。她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简单的赏赐,而是一次宣示——后宫格局已定,谁与谁结盟,谁又能站稳脚跟,从今日起再无疑问。
她转身走出大殿,回到产房外。王令仪已被扶坐起来,正靠在床头喝水。她看见沈知微,急忙要起身。
“别动。”沈知微按住她肩膀,“你刚生完孩子,需要休息。”
王令仪咬着唇,眼眶又红了。“姐姐……陛下他真的封了爵?”
“真的。”她说,“不只是爵位,还有食邑,入宗谱。没人能抹掉他的身份。”
王令仪低下头,手指紧紧抓着被角。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声音很轻:“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才华够,出身就不重要。可在这宫里待久了才知道,没有靠山,连呼吸都要看人脸色。”
沈知微静静听着。
“我知道你帮我,不是因为我值得。”王令仪继续说,“是因为大局需要。但我不后悔站到你这边。从今往后,我的儿子也好,我自己也好,都听你的。”
沈知微弯下腰,与她平视。
“我不是要你听话。”她说,“我是要你活着,活得稳,活得久。你儿子今天得了爵,明天就会有人想动他。你要学会防,学会反击,学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也能护住自己。”
王令仪怔住。
沈知微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会护你。但在那之前,你得先站起来。”
两人十指相扣,掌心都是冷的,可握得很紧。
这时,殿内传来脚步声。裴砚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那份未盖印的诏书。
“你进去看看她。”他对沈知微说。
沈知微摇头:“我已经看过了。你现在该做的是让这份诏书尽快落地,而不是在这里陪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说话。”
裴砚看着她,眼神复杂。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
“我知道。”她说,“但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谈私情。宗室不会善罢甘休,朝中也会有议论。你今天给了一个信号,接下来就得守住它。”
裴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他转身离去,步伐坚定。
沈知微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她回身走进产房,坐在床边。
“睡一会儿。”她说,“等你醒了,孩子还在你身边。”
王令仪闭上眼,很快便睡着了。沈知微起身,走到窗前。夕阳西沉,余光落在宫墙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远处乾清宫已经开始点灯。那是每日奏折呈报的地方,也是明日朝会的准备之所。
她摸了摸鬓边的白玉簪,簪子依旧稳稳插着,没有松动。
乳母抱着孩子从里间出来,轻声说:“小公子吃饱了,睡得很熟。”
沈知微看了一眼,没说话。她只盯着那孩子的小脸,看他在梦中微微咧嘴,像是笑了。
她转身往外走,在殿门口停下。
“传话下去。”她说,“永宁伯府即日筹建,所需工匠物料,由内务府优先拨付。”
女官应声记下。
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凤仪宫。红烛已经点燃,照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宫人们进进出出,脸上都有笑意。
她迈步离开,踏上石阶。风从背后吹来,卷起她的衣角。
乾清宫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星火连成线。
        天色尚早,宫人已来回奔走。产房外守着两名老嬷,见她来了,低头行礼。她站在廊下,听见里头传来王令仪压抑的痛哼,一声紧过一声。
她指尖轻触太阳穴,心镜系统启动。三秒倒计时开始。
——这胎若不成,我在宫里再无立足之地……
那声音颤抖,带着绝望。她睁开眼,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一名太监站在门边,袖手低眉,可眼神飘忽不定。
她招来贴身女官,低声吩咐:“换人守门,把东侧那个调走。”女官领命而去。
片刻后,御医提着药箱匆匆赶到。她点头示意,对方入内查看。不到一盏茶工夫,稳婆掀帘出来,满头是汗。
“娘娘用力,头出来了!”
话音未落,一声清亮啼哭划破寂静。宫人们齐齐松了口气。稳婆高声报喜:“恭喜陛下、皇后,王妃诞下公子,母子平安!”
沈知微迈步上前,亲自掀开帘子。屋内灯火通明,王令仪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额发湿透。她看见沈知微,嘴唇动了动,想笑却没力气。
“辛苦了。”沈知微握住她的手,“是个男孩,很健康。”
王令仪闭了闭眼,眼角滑下一滴泪。她喘着气说:“谢……谢姐姐。”
沈知微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转身走出产房。她刚站定,裴砚的身影已出现在宫门口。玄袍玉带,步履沉稳。
“母子都好?”他问。
“都好。”她答。
裴砚点头,抬脚进了正殿。宫人已将婴儿包好,抱在怀里等候。乳母正要上前,沈知微伸手接过。
孩子很小,脸皱成一团,小手攥着拳头。她低头看了会儿,抱着他走向主位。
裴砚已在龙椅前站定。她走上前,将婴儿递过去。裴砚伸手接过,动作谨慎。孩子忽然睁眼,盯着他看。
裴砚眉头一动,嘴角竟扬了起来。
“这孩子。”他说,“不怕生。”
沈知微立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殿内鸦雀无声,宗室子弟分列两侧,脸上皆有异色。
一人低声开口:“庶出之子得封爵,怕是不合祖制吧?”
声音不大,却传到了前排。沈知微听见了,没有回头。她只盯着裴砚的手,看他抱着那孩子,稳稳地坐在高位上。
裴砚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
“王氏为国诞育皇嗣,功不可没。”他说,“其子封永宁伯,食邑三百户,入宗谱正录。诏书即刻拟就,明日颁行。”
话音落下,殿中一片死寂。
有人张嘴想说什么,终究没敢出声。另一人低头垂手,指节微微发白。还有一人悄悄退后半步,隐入人群。
沈知微缓缓吐出一口气。她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简单的赏赐,而是一次宣示——后宫格局已定,谁与谁结盟,谁又能站稳脚跟,从今日起再无疑问。
她转身走出大殿,回到产房外。王令仪已被扶坐起来,正靠在床头喝水。她看见沈知微,急忙要起身。
“别动。”沈知微按住她肩膀,“你刚生完孩子,需要休息。”
王令仪咬着唇,眼眶又红了。“姐姐……陛下他真的封了爵?”
“真的。”她说,“不只是爵位,还有食邑,入宗谱。没人能抹掉他的身份。”
王令仪低下头,手指紧紧抓着被角。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声音很轻:“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才华够,出身就不重要。可在这宫里待久了才知道,没有靠山,连呼吸都要看人脸色。”
沈知微静静听着。
“我知道你帮我,不是因为我值得。”王令仪继续说,“是因为大局需要。但我不后悔站到你这边。从今往后,我的儿子也好,我自己也好,都听你的。”
沈知微弯下腰,与她平视。
“我不是要你听话。”她说,“我是要你活着,活得稳,活得久。你儿子今天得了爵,明天就会有人想动他。你要学会防,学会反击,学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也能护住自己。”
王令仪怔住。
沈知微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会护你。但在那之前,你得先站起来。”
两人十指相扣,掌心都是冷的,可握得很紧。
这时,殿内传来脚步声。裴砚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那份未盖印的诏书。
“你进去看看她。”他对沈知微说。
沈知微摇头:“我已经看过了。你现在该做的是让这份诏书尽快落地,而不是在这里陪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说话。”
裴砚看着她,眼神复杂。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
“我知道。”她说,“但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谈私情。宗室不会善罢甘休,朝中也会有议论。你今天给了一个信号,接下来就得守住它。”
裴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他转身离去,步伐坚定。
沈知微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她回身走进产房,坐在床边。
“睡一会儿。”她说,“等你醒了,孩子还在你身边。”
王令仪闭上眼,很快便睡着了。沈知微起身,走到窗前。夕阳西沉,余光落在宫墙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远处乾清宫已经开始点灯。那是每日奏折呈报的地方,也是明日朝会的准备之所。
她摸了摸鬓边的白玉簪,簪子依旧稳稳插着,没有松动。
乳母抱着孩子从里间出来,轻声说:“小公子吃饱了,睡得很熟。”
沈知微看了一眼,没说话。她只盯着那孩子的小脸,看他在梦中微微咧嘴,像是笑了。
她转身往外走,在殿门口停下。
“传话下去。”她说,“永宁伯府即日筹建,所需工匠物料,由内务府优先拨付。”
女官应声记下。
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凤仪宫。红烛已经点燃,照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宫人们进进出出,脸上都有笑意。
她迈步离开,踏上石阶。风从背后吹来,卷起她的衣角。
乾清宫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星火连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