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空城再施?诱敌歼残-《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海面的船影还在移动,沈知微的手没有松开镇海剑。她盯着那艘缓缓前行的“白鹭舟”,眼神不动。

  她转身走进中军帐,把玉佩放在案上,夹层里的纸条摊开。甲辰日,船至松江口,货随潮入。字迹细小,却清晰。

  她叫来暗卫统领:“传令水师,今夜放‘白鹭舟’入湾。不准靠近,不准拦截,只许盯住。”

  暗卫应声退下。

  她走到沙盘前,手指落在主营位置。片刻后,她下令:“撤出主营三营兵力,调往峡道两侧埋伏。留下火堆、旗帜、空帐,让营中看起来还有人守着。”

  亲卫迟疑:“娘娘,若他们不上当呢?”

  “他们会。”她说,“人总爱信自己愿意信的。”

  她又命人准备一封假急报,内容写明主帅已离营返京述职,三日内不会回防。写完后,让人故意遗落在海边礁石旁,位置显眼。

  接着,一名伪装成逃兵的细作被派出去。他拖着伤腿,一路跌进渔村,在酒肆里大声嚷嚷:“听说了吗?主将走了,粮草也没运到,咱们快撑不住了!”

  消息放出去后,天色渐暗。

  沈知微换上轻甲,带上镇海剑,亲自登上主营后方的高崖。那里视野开阔,能看清整片登陆区和峡道入口。伏兵已在林中潜伏,骑兵在山脊待命,弓弩手守住出口窄道。

  她站在崖边,风吹动她的发带。远处海面平静,唯有“白鹭舟”悄然靠岸。

  船锚落水的声音响起时,已是三更。

  百余名黑衣人陆续登岸,动作谨慎。为首者举手示意,队伍贴着礁石边缘前进,直扑主营。

  营地里火光摇曳,旗帜在风中轻摆,却无人走动。叛军前锋探头查看,确认营门大开,帐内空无一人。

  那人回头打了个手势。

  大批人马涌入主营,开始翻找粮仓、军械库。有人搬出火油罐,准备点火焚营。

  就在最后一人踏入峡道的瞬间,沈知微抬手,挥剑斩断旗杆。

  火把骤然点燃,照亮整片山谷。两侧山林冲出骑兵,蹄声如雷。弓弩手从高处射下密集箭雨,封锁出口。

  叛军大乱。

  有人喊:“有埋伏!快撤!”

  但退路已被封死。

  沈知微跃下高崖,带着一队暗卫从侧翼突入。她手中镇海剑未出鞘,只握在身侧,目光锁定敌首。

  那人正要引燃火油罐,一支冷箭破空而至,射穿他的右手。火折子掉在地上,被泥踩灭。

  沈知微走上前。那人挣扎着想爬起,却被按住肩膀。

  她蹲下,看着他:“名单在哪儿?”

  对方咬牙不语。

  她闭了闭眼,启动心镜系统。

  三秒内心声浮现:*名单在袖中密袋……毁不了了……*

  她伸手探入他左袖,果然摸到一个缝合的布袋。取出一卷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人名、地点、联络方式。

  她收好纸卷,站起身:“搜身,押解回营,一个不留。”

  混战持续不到半个时辰。残敌或死或俘,无一逃脱。

  李承舟带人清点战场,回报:“共擒获九十七人,击毙四十三人。缴获火油二十桶,兵器百余件。”

  沈知微点头,将那份名单交给亲卫:“加三层火漆封印,明日一早送往京城刑部,由裴砚亲启。”

  她回到主营时,天边已有微光。

  营地重新立起帐篷,火堆重燃。战俘被关进临时围栏,由重兵看守。她在沙盘前站定,手指划过松江口到峡道的路线。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但她知道,这还不是终点。

  裴砚的传令官这时赶到,带来口信:“陛下问,是否需要增派兵力接管押送?”

  她摇头:“不必。这些人我亲自带回。路上若有闪失,责任在我。”

  传令官离去后,她坐在案前,翻开缴获的包裹。除名单外,还有一枚铜牌,刻着“松江巡检司”字样。这不是正规军制式配牌,是私铸的。

  她捏着铜牌边缘,忽然想到什么。

  她唤来一名老水兵:“你在这片海域多久了?”

  “回娘娘,三十年。”

  “三年前,有没有一艘叫‘白鹭舟’的商船常走这条线?”

  水兵皱眉:“有。原是沈家的船,跑吴地到松江的货。后来听说出了事,船主被抓,船就没了。”

  “谁抓的?”

  “好像是户部查走私,连船带人扣了。”

  她放下铜牌,没再问。

  夜里,她独自巡视营地。战俘中有人低声交谈,提到“接头人没来”“计划提前了”。

  她停在一处囚笼外,听着里面的话。

  一人说:“白鹭没露面,是不是出事了?”

  另一人压低声音:“不可能。他是里头的人,消息最灵通。说不定……就是他让我们提前动手的。”

  她转身离开,脚步很轻。

  回到帐中,她取出那份名单,逐个查看名字。多数是江湖匪首、流亡武夫,也有几个地方小吏。但在末尾,有一个名字被墨笔圈出——**赵元礼**。

  她记得这个人。

  户部前主事,因贪腐革职,半年前失踪。他曾主管东南税赋稽查,有权调阅船只登记册。

  她把名字抄下,放入随身布囊。

  外面传来脚步声,李承舟进来禀报:“娘娘,审出一个关键口供。有个叛军头目交代,他们原本计划等‘白鹭’送来一批火器,再动手劫营。但三天前接到密令,说时机已到,必须提前行动。”

  她抬头:“密令怎么传的?”

  “用海鸟。一只灰翅 seabird——”

  他顿住,察觉说错了词,连忙改口:“是……一种飞得远的海鸟,脚上绑着竹管。”

  她没追究用词,只问:“鸟是从哪放的?”

  “据说是从一座离岛。岛上有个废弃灯塔。”

  她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那座无名小岛上。

  鸟能飞回来,说明有人在岛上接收消息。

  可那岛荒废多年,没人居住。

  除非——有人偷偷重建了据点。

  她下令:“调两艘快船,五更出发。我要去那座岛看看。”

  李承舟迟疑:“娘娘,您刚打完一场仗,该歇息了。”

  “我没时间歇。”她说,“他们想让我以为这事结束了。但我还没找到放鸟的人。”

  她走出帐篷,天仍未亮。

  海风迎面吹来,带着湿冷的气息。营中灯火零星,囚车排成一列,静默无声。

  她站在高处,望着那片漆黑的海面。

  远处,一道微弱的光闪了一下,又熄灭。

  像是有人在岛上点了盏灯,又迅速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