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海域密控?谍网剿倭护商路-《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快马扬起的尘土扑在她脸上,沈知微抬手抹去。信使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信。

  她接过,指尖触到火漆裂纹。信封未拆,她已知内容来自京城谍网中枢。方才山岗一别,裴砚率军回京,她留下收尾,不过半日,急报便至。

  拆信,扫视。字迹简练:“明州外海,两商船焚毁,货沉人亡。幸存者言,贼似倭。”

  她将信纸攥紧,目光投向远处海面。风从海上吹来,带着咸腥气。这不是寻常海盗。沿海劫掠多年,官府早有应对,可从未如此精准狠辣——专挑无护航商船下手,焚船不留活口,连救生筏都砸碎。

  她转身走入营帐。帐内灯影晃动,一名黑衣女子已在等候。束发裹巾,腰佩短刃,面容半遮,只露一双眼睛,锐利如鹰。

  “海隼。”沈知微开口。

  女子低头:“娘娘。”

  “近三个月失船记录,调出来。”

  “已备妥。”海隼取出一叠文书,摊开于案。每页记有日期、航线、船只类型、失联位置。

  沈知微俯身细看。手指逐行划过。三起劫案皆在月圆前后,风向东南,洋流北上。劫后均有小舟南下,消失于闽东群岛之间。

  她抬头:“倭寇惯用快船,为何劫完不即刻远遁,反而南行?”

  海隼道:“或有接应,或藏巢。”

  沈知微未答。她走到海图前,用朱笔圈出几处地点。明州、台州、泉州外海,三点成弧。弧线内侧,正是闽东诸岛。

  “他们想让我们盯着明州。”她说,“声东击西。”

  海隼点头:“若主力在南,守军北调,则其可长驱直入。”

  “传令浙南海防,明日集结舰队,大张旗鼓巡弋明州外海。”沈知微下令,“另调三千精兵,轻装潜行,今夜出发,埋伏闽东无名湾。”

  “是。”

  海隼退出帐外。沈知微独坐案前,闭目养神。系统提示音在脑中响起:【冷却完成,可用次数:九】

  她睁开眼。第一战,不能错。

  次日清晨,她乘船南下。旗舰破浪前行,身后三艘战舰随行。甲板上士兵列队,弓弩上弦。

  抵达无名湾时,天色阴沉。海湾隐蔽,入口狭窄,两侧礁石林立。潮水退去,露出黑色岩脊,像兽牙咬住航道。

  她在船头站定,望向湾内。水面平静,无船影。但岸边有新踩脚印,草叶折断,显有人迹。

  “放哨船。”她下令。

  一艘小艇驶出,佯作巡查。不出半个时辰,远处海面出现一点帆影。敌方哨船探路而来。

  副将上前低语:“是否射杀?”

  她未答。待哨船靠近至三百步,突然下令:“点火示位。”

  号角响起,船头火把点燃。焰光冲天。

  副将震惊:“娘娘,这会暴露伏兵!”

  她不语。脑中系统提示:【启用读心,目标:副将】

  三秒内,她听见他的念头:“她疯了?这样敌人就全知道了……不行,我得稳住阵脚,不能乱。”

  她收回视线。果然,那哨船见火光,立刻调头返航。

  不到两个时辰,海平线尽头,数十艘黑帆船影浮现。船身低矮,速度快,正是倭寇常用战船。为首一艘最大,船首立一赤袍男子,手持长刀。

  船队径直驶入浅湾。

  她抬手,鼓手就位。

  一声鼓响,两岸伏兵齐出。火箭如雨,射向敌船。火油泼洒,水面瞬间燃起火墙。倭船被困,进退不得。

  混战爆发。箭矢破空,喊杀声震耳。一艘倭船试图靠岸,刚触礁石,谍网死士从岩缝跃出,短刃刺入敌颈。

  赤袍头目跳船登岸,踉跄奔逃。海隼率人包抄,将其围住。两人交手数招,海隼一刀削断其右臂,擒拿在地。

  “押上来。”沈知微下令。

  头目被拖至旗舰甲板,满脸血污,仍瞪眼怒视。

  她居高临下:“谁派你来的?”

  头目啐出口中血沫:“大周狗官,杀了我也没用。”

  她走近一步,启动系统:【目标:倭寇头目】

  三秒静默。她听见他心中狂吼:“账册烧了吗?别让她们找到南洋那笔货款!火药运不到北边,计划就完了!”

  她眼神微动。

  “搜营地。”她下令。

  士兵冲入岸上窝点。片刻后,一人捧出木箱,内有残余账册。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南洋商会,付银五千两,购火药三百斤,约定六月十五,运抵辽东。”

  她合上册子,递给海隼:“连夜送京,交裴砚亲阅。”

  海隼领命而去。

  她转身看向被缚头目:“你说没用?”她声音不高,“可你心里,早就说了实话。”

  头目脸色骤变,眼中闪过惊惧。

  她不再看他。转身走向船舷,望着燃烧的海面。残船漂浮,火焰映红海水。

  三日后,闽东港。

  码头设台,四周插满旌旗。百姓围观,商贾云集。台上绑着倭寇头目,背后立一块木牌,写“劫商通敌,斩首示众”。

  她立于台前,宣读罪状。声音清晰,一字一句传遍全场。

  念毕,她挥手。

  刀光一闪,头颅落地。

  人群爆发出欢呼。有商人跪地叩首,连声道谢。

  她走下台,登上临时搭建的祭坛。坛上供香炉、酒爵、青玉璧。她执香,拜海神,敬将士,祈商路安宁。

  礼毕,钦差自京城赶到。身穿紫袍,手捧黄绸包裹之物。

  “皇后娘娘!”钦差高声宣旨,“陛下赐旗一面,名曰‘御倭’,授您全权调度沿海水师,护我商旅,镇我海疆!”

  黄绸揭开,一面玄底金纹大旗展开。旗中央绣一“御”字,下方波涛翻滚,上方龙首昂扬。

  她接过旗杆,亲手插入坛前石座。

  风起,旗帜猎猎展开。

  台下将士齐声呐喊:“护商安民!御倭卫国!”

  海外商贾纷纷上前,递上谢表。琉球使者躬身道:“自此航行无忧,愿年年通贡。”

  她点头受礼,未多言。

  夜幕降临,她回到指挥营帐。**烛火摇曳,桌上摊着截获的信件副本。**那是从倭寇营地搜出的密信残页,墨迹模糊,但仍可辨识几个字:“……昭……北线……接应……成功后入主登州……”

  她盯着“昭”字良久。

  裴昭。

  她以为他在秘窟一役后已死。可这封信,笔迹确为他亲信所书,日期竟是半月前。

  她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追残党。

  门外传来脚步声。海隼进入,抱拳:“娘娘,水师统领请示,是否继续巡海?”

  “不撤。”她说,“令所有战舰保持警戒,商船出港,必派护航。另,调一艘快船,明日启程,沿闽浙海岸线北上,查所有可疑港口。”

  “是。”

  “还有。”她从袖中取出一枚铜牌,“你亲自送去江州水师,告诉统领,我要沿海布防图,三个月内必须送到。”

  海隼接过铜牌,转身欲走。

  “等等。”她叫住,“你之前说,你在海上有个代号?”

  “海隼。”女子答。

  “从今日起,正式授你‘海巡令’。”她取出一块青铜令牌,递过去,“海上谍网,由你统管。直接对我负责。”

  海隼单膝跪地,双手接过。

  门帘落下,帐内只剩她一人。

  她坐在案前,铺开海图。手指沿着海岸线缓缓北移,最终停在登州港。

  烛火忽然跳了一下。

  她抬头,看见窗外夜空中,一颗星格外明亮。

  她没动,只是将御倭旗的旗杆扶正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