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医馆惠万家?百姓颂帝妃贤-《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天刚亮,沈知微已坐在轿中。

  昨夜她下令盯紧荣安府,今晨便动身出宫。轿帘掀开一条缝,她看见街边药铺门前排着长队,都是来领免费汤药的百姓。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拄着拐,安静地等着。

  她下了轿,走进京郊惠民医馆。

  堂前空荡,只有两名医者守着药炉。见她进来,连忙行礼。

  “怎么没人来看病?”她问。

  年长的医者苦笑:“官办的医馆,百姓不敢信。怕是圈套,先给点药,回头再要十倍还。”

  沈知微点头。她早料到如此。

  “开仓。”她说,“今日所有病症免费施治,药石不取分文。告示贴出去,让每个人都知道。”

  医者迟疑:“可若来的人太多,药材撑不住……”

  “撑不住就报我,我去户部要。”她转身走向诊室,“先救人。”

  药仓打开,药香弥漫。告示张贴在街口,不过半个时辰,人群便涌了过来。

  老人咳嗽、孩童发热、妇人腹痛,一个个走进来。医者忙得顾不上喝水,药童来回奔走抓药。

  沈知微亲自坐诊。

  她不动声色启用“心镜系统”,目光扫过候诊的人群。三秒静默后,她听见一个声音:【回去报夫人,皇后确在施恩,不是作秀。】

  她抬眼,看向角落里一名穿青布衣的男子。他低头假装看手,指节微微收紧。

  她再换一人,又听:【这些人真信了?我还以为会闹事……】

  她站起身,走到那两人面前。

  “你们不是病人。”她说,“是哪家派来的?”

  两人脸色一变,急忙起身要走。

  侍卫已堵住门口。

  沈知微不急不恼:“既来了,就留下名字。我让人送信给你们主子——若真关心民生,何不捐些药材?与其暗中打探,不如光明正大助人。”

  她命人将二人姓名记下,连同他们的话一起写成文书,张贴在医馆外。

  百姓围上来读,有人冷笑:“原来是世家的眼线!”

  “人家皇后放药救人,他们倒好,蹲在这儿看热闹。”

  议论声起,那两家的名声顿时受损。当天下午,便有管事送药上门,说是“家中积存,愿捐与医馆”。

  日头渐高,医馆内外终于有了人气。

  午后,裴砚到了。

  他骑马而来,玄袍被雨打湿,发梢滴水。身后随从都落后几步,他独自走入医馆。

  “路上遇雨,耽误了些。”他说。

  沈知微递上干帕:“百姓等久了,有些疲惫。”

  “他们会等。”裴砚看着堂内忙碌的医者,“因为他们知道,这次不一样。”

  他走到一名咳喘不止的小儿面前,接过药碗,轻轻吹了吹,喂进孩子口中。孩子父亲跪下要谢,被他一手扶起。

  “不必。”他说,“你养他长大,我护他安康。这是国君该做的事。”

  他又抱起那孩子,举高了些。

  “看看。”他声音不大,却传遍全场,“这孩子活了,朕心安。”

  百姓怔住,随即纷纷跪下。

  “圣君仁后!”

  “千秋长安!”

  呼声如潮,冲散了连日阴云。

  沈知微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她看见孩子脸上泛起红晕,咳嗽也轻了。她知道,这一幕会传出去,比任何政令都快。

  回宫途中,急报送到。

  江南三州大旱,田地干裂,井水枯竭。粮价一日三涨,已有流民开始北逃。

  裴砚看完折子,递给她。

  “你怎么看?”

  “调粮。”她说,“太仓还有存粮,三十万石,优先供江南。”

  “户部会反对。”

  “那就让他们来凤仪宫说。”她掀开轿帘,“我现在就入宫。”

  她连夜召户部郎中。

  那人战战兢兢进门,手里捧着账册。

  “娘娘,太仓之粮要备边军冬饷,若调走……”

  “江南百姓现在就要吃饭。”她打断,“饿死的人不会等到冬天。”

  “可若边军缺粮,激起兵变……”

  “那就先把人救下来。”她提笔批红,“先救人,再理账。压报灾情者,无论品级,革职查办。”

  她将《赈灾八条》交给他:“明早之前,送到各州医馆。所有医馆即日起兼作救济所,寒门医者任巡查使,灾情直报凤仪宫。”

  郎中低头接下,额头冒汗。

  “还有一事。”她叫住他,“明日早朝,我会让裴砚下旨开仓。你若再推诿,我不介意换个人来当这个郎中。”

  那人脚步一僵,匆匆退下。

  深夜,她仍在灯下看各地回文。

  江南已有医馆搭起粥棚,每日施粥两次。有医者徒步百里,带着药箱进村。百姓开始聚集在医馆门前,不再乱逃。

  她松了口气。

  这时,女官进来:“寒门医者联名上书,求赴江南救灾。名单在此。”

  她接过名单,一个个看过去。许多名字她都记得,是当初第一批受聘入医馆的人。有的曾被世家排挤,有的因贫弃医,如今却主动请命。

  她提起朱笔,在名单上圈出十人,批道:“即刻启程,沿途驿站供马歇宿。”

  窗外天色微亮。

  她合上最后一份折子,站起身。

  “备轿。”她说,“去户部。”

  女官愣住:“您一夜未歇,不去休息?”

  “户部今天会有人闹事。”她说,“我得盯着。”

  她走出凤仪宫,晨风拂面。

  宫道上已有太监洒扫,落叶被扫成一堆。她走过时,一片叶子飘落在肩头,又滑下裙摆。

  她没停下。

  轿子抬起,往宫门外去。

  户部衙门前已聚了几人。有官员,也有仆从打扮的,正低声交谈。见宫轿过来,纷纷退开。

  她下轿,走入大堂。

  主事郎中正在翻账本,见她进来,手一顿。

  “娘娘怎的亲自来了?”

  “我来问一句。”她说,“三十万石粮,何时能运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