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新政遇阻·识破保守计-《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阳光落在书案一角,沈知微正翻看一份江南漕运图。门外传来内侍通报:“娘娘,早朝已开,礼部尚书带头上奏,请您去紫宸殿。”

  她合上图纸,起身整理衣袖。昨夜刚批完三份灾情折子,今日朝会本该议减免春税之事,没想到保守派竟抢先发难。

  踏入大殿时,几名大臣正跪在丹墀下,手中笏板高举。礼部尚书声音沉稳:“女子科举已属破例,若再令其入仕治政,恐乱纲常,动摇国本。请陛下收回成命。”

  裴砚坐在龙椅上,神色未动。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沈知微身上。

  她缓步上前,立于凤位侧,袖中指尖轻轻叩了两下掌心。这是她惯常的思考动作。她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悄然启动心镜系统,视线缓缓掠过那几人。

  【读取成功】

  【某大臣心声:“只要拖住三日,盐商那笔银子就能到账……账目一清,我便能脱身”】

  她眸光微闪,随即垂眼。心中已有数。

  “诸位忧心礼法,本宫十分敬重。”她声音清越,“但《大周典章》之中,可有明文规定女子不得参政?若有,请呈条文为据。”

  殿内一时寂静。一人勉强开口:“祖宗成法,岂能轻易更改?”

  “祖宗若见今日赋税积弊、百姓困苦,不知是否会责怪我们死守虚礼,而不思变革?”她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新政为的是理清田亩、整顿盐政、减轻民负。诸位口口声声为了江山社稷,为何反要阻拦这些举措?”

  那人张了张嘴,未能答话。

  裴砚这时开口:“皇后所言极是。科举取才,不论出身。既然林昭策论出众,便应授职任事。此事不必再议。”

  礼部尚书低头退下,面上不动,袖中手指却微微发颤。

  退朝后,沈知微并未回宫。她径直走向偏殿,召来谍网女官。

  灰袍女子无声出现,低首候命。

  “今日上奏的七位大臣,查他们私账。”沈知微声音压得极低,“重点查盐税往来、田契文书、与地方豪绅的通信记录。三日内,我要看到结果。”

  “是。”女官应声,身影一闪,隐入廊柱之后。

  三日后清晨,乾清宫外风轻云淡。沈知微正在批阅一份户部文书,内侍悄然进来,递上一个黑色木匣。

  她打开,取出一本密册,逐页翻看。

  眉头渐渐收紧。

  册中记载:

  ——礼部尚书收受两淮盐商五万两白银,批文放行私盐运输;

  ——工部侍郎强占民田百亩,谎报为荒地屯垦,骗取朝廷补贴;

  ——刑部右侍郎之子任地方税吏,三年间贪墨粮米八千石,百姓多次上告皆被压下。

  她合上册子,冷笑一声:“嘴上说着礼法纲纪,自己先坏了规矩。”

  此时裴砚已在御书房等候。她亲自将密册呈上。

  他翻开不过片刻,脸色骤然阴沉。“这些人,吃着朝廷俸禄,干的却是蛀空江山的勾当!”

  “他们反对新政,并非真为礼法。”沈知微站在一旁,语气冷静,“一旦清查田亩、整顿盐政,他们的财路就断了。所以必须阻止改革。”

  裴砚沉默良久,猛然起身:“明日早朝,我要让他们当众认罪。”

  次日辰时,紫宸殿钟鼓齐鸣。

  百官列班而立,气氛凝重。礼部尚书等人站在前排,神情镇定,似有所恃。

  裴砚登临丹墀,未等众人行礼,便冷声道:“阻挠新政者,不论品级,一律下狱待审!”

  满殿哗然。

  御史台官员当即出列,手捧卷宗,一一宣读罪证。每念一条,那几人脸色便白一分。

  当提到“私放私盐,致江淮盐价暴涨,百姓食盐艰难”时,礼部尚书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其余六人亦相继瘫跪,无人敢辩。

  沈知微立于阶上,目光扫过群臣:“新政的目的,是让贤者居其位,能者尽其才。谁再说女子不可为官,先问问自己,是否对得起百姓血汗?”

  殿中鸦雀无声。

  裴砚抬手:“押入刑部大狱,严加审问。涉案赃款,尽数追缴,用于江南赈灾。”

  旨意落定,群臣俯首领命。

  散朝后,沈知微回到偏殿。窗外天色渐暗,宫灯初燃。她坐在案前,翻开江南灾情折子,一页页细看。

  水患区域扩大,已有十三村断粮。地方上报请求调粮,却被户部以“库银不足”驳回。

  她放下折子,抬头看向窗外。远处宫墙连绵,灯火如星。

  片刻后,她唤来内侍:“把江南今年的税册和屯田图再调一份来。另外,准备一辆普通马车,明日我要去城外走一趟。”

  “是。”内侍领命欲退。

  她又补了一句:“别惊动任何人。”

  内侍点头退出。

  殿内只剩她一人。烛火摇曳,映在她脸上,光影分明。

  她伸手摸了摸袖中那枚凤印,凉而沉实。

  桌角放着昨日誊抄的林昭策论副本。她抽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行字:“民之所以困,不在天灾,而在用人之私。”

  她盯着那句话,许久未动。

  外面传来脚步声,轻而急促。谍网女官再度现身,手中多了一封密信。

  “娘娘,刚从扬州来的消息。”她低声说,“那位收受贿赂的盐商,昨夜连夜逃往北境,疑似要联系北狄商人。”

  沈知微接过信,拆开只看了几行,眼神骤冷。

  “他以为逃了就没事?”她声音很轻,“派人跟着,不要打草惊蛇。等他见了北狄人,再动手。”

  “是。”

  女官退下后,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

  她望着宫墙之外的黑暗,低声说道:“百姓困于用人之私……可这私字背后,是多少人拿命填出来的坑。”

  她转身拿起披风,系上扣带。

  “娘娘要去哪里?”宫女见她往外走,忙问。

  “去库房看看去年存下的棉布还有多少。”她脚步未停,“江南百姓挨冻,不能等。”

  宫道幽长,两侧灯笼昏黄。她的身影穿过一道道门廊,最终消失在夜色里。

  马车停在宫侧小门,车轮沾了晨露,湿漉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