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指尖还搭在金匣边缘,殿内鸦雀无声。那名户部主事跪在地上,声音发颤却未退:“娘娘明鉴,宗室府账目混乱,四万两白银去向不明,此事若不彻查,国法何存?”
她没有立刻回应。
目光从那年轻官员脸上扫过,落在方才带头质疑她掌权的宗室老臣身上。此人姓赵,曾任礼部侍郎,如今退居闲职,却是宗室中德高望重的一位长辈。他站在文官末列,脸色铁青,袖口微微抖动。
沈知微缓缓收回手,将金匣轻轻推回女官手中。
“你说女子不可执六宫之权,有违祖制?”她开口,语气平静,“可你家祖庙修缮三年,耗银四万七千两,其中三万二千两流向私田购置与宅院扩建——这也是祖制?”
老臣猛地抬头:“你胡说!我从未贪墨一文钱!”
“有没有贪,不是你说了算。”沈知微抬手,召来一名素衣女子。那人低眉顺眼,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正是谍网女官。
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近,单膝点地,双手呈上一份薄册。
沈知微接过,只翻了一页,便抬眼看向裴砚:“陛下,臣妾请旨——彻查赵大人近三年收支明细,尤其是以‘宗庙修缮’名义申报的款项,来源去向,一一比对。”
裴砚坐在御座上,神色未动,只点了点头。
“准。”
话音落下,老臣脸色骤变。
“这……这岂能凭一面之词就查我?老臣一生清白,为皇家效力四十年,今日竟被一个女人指使下人搜检私账?成何体统!”
他声音拔高,引得几名宗室成员纷纷出列。
“不错!皇后掌六宫已是破例,如今竟要插手宗室财务?这是越权!”
“先帝在时,也未曾允许后宫干政!”
“祖宗规矩不能废!”
一时之间,殿中喧哗四起。
沈知微立于丹墀右侧,不动如山。她没有争辩,也没有怒斥,只是将那份薄册递给身旁内侍:“送交户部、刑部联合核验。三日内,我要看到结果。”
内侍领命退下。
她这才转向那些叫嚣的宗室之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们嘴上说着祖制,可做的事,哪一件配得上‘祖宗’二字?百姓税银是用来养国护民的,不是给你们造别院、买田产的。”
有人还想反驳,却被她一眼盯住,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三日很快过去。
早朝钟声响起时,沈知微已站在原位。阳光照在石阶上,映出她笔直的身影。
户部尚书亲自捧着一叠文书走入大殿,面色凝重。
“启禀陛下,经核查,前礼部侍郎赵元昌近三年共收受盐商贿赂一万八千两,强占民田一千二百亩,另虚报工程款三万九千两,用于私建宅邸一座,位于城南柳溪坊。”
他顿了顿,又道:“其府中账册另有暗账一本,记录银钱往来十七笔,皆与北狄商队有关,疑为通敌资证。”
满殿哗然。
那老臣站在原地,双腿发软,几乎站不住。
沈知微从袖中取出另一份纸页,当众展开:“这是我派人在他府外暗访所得——他名下的三处田产,均以死人户籍登记,逃避赋税。而所谓‘修缮祖庙’,实则只换了两扇门,刷了墙漆,花费不足八百两。”
她冷笑一声:“剩下的钱呢?都进了他的腰包。”
“你血口喷人!”老臣嘶吼,“这是构陷!是报复!因为你夺了不该有的权力,所以要用这种手段打压我们!”
“是不是构陷,证据在这儿。”沈知微将纸页掷于阶前,“你自己去看。”
无人上前捡。
老臣喘着粗气,额头青筋暴起:“我……我是宗室元老,就算有错,也该由宗人府处置!轮不到你一个庶出女子来审判!”
这话一出,殿中更静。
连几位原本支持他的老臣都不由后退半步。
沈知微终于动了。
她走下两级台阶,裙裾拂过石面,停在离他五步远的地方。
“庶出?”她淡淡道,“可我靠的是查得出赃银,抓得住证据。而你,身为宗室长辈,不守律法,反以出身压人。你配谈血脉吗?”
她回头看向裴砚:“陛下,此人贪腐属实,且涉嫌通敌,按律当如何处置?”
裴砚一直沉默听着,此刻缓缓起身。
龙袍垂地,他一步步走下御阶,走到大殿中央。
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老臣身上。
“押下去。”他说,“所有涉案人员,一律查办。财产充公,永不叙用。若查实通敌,凌迟处死。”
话音未落,御林军已涌入殿中。
两名铁甲武士架住老臣双臂,将他拖行而出。他挣扎大喊:“你们毁我清名!毁我家族!你们不得好死!”
声音渐远。
殿内再无人敢发声。
沈知微仍站在原地,面对百官。
“你们刚才说,女子不能掌权?”她环视众人,“那我问一句——这些天,是谁截住了毒船?是谁查出了贪官?是谁让北狄不敢再犯边境?”
没人回答。
“是我。”她说,“一个你们口中‘不该掌权’的女人。”
她抬手指向那些低头不语的宗室成员:“今后若有谁再打着‘祖制’旗号,行贪渎之事,欺压百姓,挪用公款——我不但要查,还要公开查。每一笔账,每一块银子,都要摆在阳光下。”
她顿了顿,声音更冷:“别逼我一个个掀你们的老底。”
一片死寂。
片刻后,一名年迈宗亲颤巍巍出列,双手捧笏,低头道:“娘娘……所言极是。是我等狭隘了。”
其他人陆续跟进,纷纷低头认错。
沈知微不再多言,转身走上丹墀,回到裴砚身侧的位置。
这个位置,曾经空置多年。
如今她站在这里,像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
裴砚看了她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重新坐回御座,却没有立即退朝。
而是问:“沿海烽燧台修建进度如何?”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回陛下,材料已到位,民夫正在调集,预计两个月内可完成首批十座。”
“加快速度。”裴砚道,“北狄不会只试一次。”
沈知微补充:“再拨三千民夫,优先保障运输。另设巡查组,每日上报进度,如有拖延,严惩不贷。”
命令一条条下达。
文武百官依次应诺。
就在朝议即将结束时,一名内侍匆匆入殿,双手捧着一封密信。
“启禀陛下,闽江口急报——昨夜发现一艘无旗渔船,船上藏有火油与引线,疑似敌探潜伏。”
沈知微接过信,快速看完。
她抬起头,目光沉静:“看来,他们还不死心。”
裴砚冷笑:“那就让他们彻底断念。”
他站起身,声音如铁:“传令水师,凡是无旗船只,靠近海岸十里者,一律击沉。凡举报敌踪者,赏银五十两,匿名也可。”
沈知微道:“同时封锁沿海渔市,禁止夜间出海。渔民登记造册,出入凭证。”
两人一问一答,如同早已默契多年。
群臣默默听着,有人提笔记录,有人神情震动。
一名宗室子弟站在角落,望着丹墀上的身影,嘴唇微微发抖。
沈知微忽然转头看向他。
那人猛地低头。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抬手,示意女官将最新名单送去各衙门。
女官领命而去。
殿内重归寂静。
沈知微依旧站在右侧,手扶丹墀边缘。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她的肩头,映出一道清晰的轮廓。
裴砚看着她,许久未语。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慌忙跑进殿来,手里攥着半块烧焦的木片。
“启禀……启禀娘娘!尚衣局后院井里捞出这个,上面刻着字……”
        她没有立刻回应。
目光从那年轻官员脸上扫过,落在方才带头质疑她掌权的宗室老臣身上。此人姓赵,曾任礼部侍郎,如今退居闲职,却是宗室中德高望重的一位长辈。他站在文官末列,脸色铁青,袖口微微抖动。
沈知微缓缓收回手,将金匣轻轻推回女官手中。
“你说女子不可执六宫之权,有违祖制?”她开口,语气平静,“可你家祖庙修缮三年,耗银四万七千两,其中三万二千两流向私田购置与宅院扩建——这也是祖制?”
老臣猛地抬头:“你胡说!我从未贪墨一文钱!”
“有没有贪,不是你说了算。”沈知微抬手,召来一名素衣女子。那人低眉顺眼,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正是谍网女官。
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近,单膝点地,双手呈上一份薄册。
沈知微接过,只翻了一页,便抬眼看向裴砚:“陛下,臣妾请旨——彻查赵大人近三年收支明细,尤其是以‘宗庙修缮’名义申报的款项,来源去向,一一比对。”
裴砚坐在御座上,神色未动,只点了点头。
“准。”
话音落下,老臣脸色骤变。
“这……这岂能凭一面之词就查我?老臣一生清白,为皇家效力四十年,今日竟被一个女人指使下人搜检私账?成何体统!”
他声音拔高,引得几名宗室成员纷纷出列。
“不错!皇后掌六宫已是破例,如今竟要插手宗室财务?这是越权!”
“先帝在时,也未曾允许后宫干政!”
“祖宗规矩不能废!”
一时之间,殿中喧哗四起。
沈知微立于丹墀右侧,不动如山。她没有争辩,也没有怒斥,只是将那份薄册递给身旁内侍:“送交户部、刑部联合核验。三日内,我要看到结果。”
内侍领命退下。
她这才转向那些叫嚣的宗室之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们嘴上说着祖制,可做的事,哪一件配得上‘祖宗’二字?百姓税银是用来养国护民的,不是给你们造别院、买田产的。”
有人还想反驳,却被她一眼盯住,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三日很快过去。
早朝钟声响起时,沈知微已站在原位。阳光照在石阶上,映出她笔直的身影。
户部尚书亲自捧着一叠文书走入大殿,面色凝重。
“启禀陛下,经核查,前礼部侍郎赵元昌近三年共收受盐商贿赂一万八千两,强占民田一千二百亩,另虚报工程款三万九千两,用于私建宅邸一座,位于城南柳溪坊。”
他顿了顿,又道:“其府中账册另有暗账一本,记录银钱往来十七笔,皆与北狄商队有关,疑为通敌资证。”
满殿哗然。
那老臣站在原地,双腿发软,几乎站不住。
沈知微从袖中取出另一份纸页,当众展开:“这是我派人在他府外暗访所得——他名下的三处田产,均以死人户籍登记,逃避赋税。而所谓‘修缮祖庙’,实则只换了两扇门,刷了墙漆,花费不足八百两。”
她冷笑一声:“剩下的钱呢?都进了他的腰包。”
“你血口喷人!”老臣嘶吼,“这是构陷!是报复!因为你夺了不该有的权力,所以要用这种手段打压我们!”
“是不是构陷,证据在这儿。”沈知微将纸页掷于阶前,“你自己去看。”
无人上前捡。
老臣喘着粗气,额头青筋暴起:“我……我是宗室元老,就算有错,也该由宗人府处置!轮不到你一个庶出女子来审判!”
这话一出,殿中更静。
连几位原本支持他的老臣都不由后退半步。
沈知微终于动了。
她走下两级台阶,裙裾拂过石面,停在离他五步远的地方。
“庶出?”她淡淡道,“可我靠的是查得出赃银,抓得住证据。而你,身为宗室长辈,不守律法,反以出身压人。你配谈血脉吗?”
她回头看向裴砚:“陛下,此人贪腐属实,且涉嫌通敌,按律当如何处置?”
裴砚一直沉默听着,此刻缓缓起身。
龙袍垂地,他一步步走下御阶,走到大殿中央。
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老臣身上。
“押下去。”他说,“所有涉案人员,一律查办。财产充公,永不叙用。若查实通敌,凌迟处死。”
话音未落,御林军已涌入殿中。
两名铁甲武士架住老臣双臂,将他拖行而出。他挣扎大喊:“你们毁我清名!毁我家族!你们不得好死!”
声音渐远。
殿内再无人敢发声。
沈知微仍站在原地,面对百官。
“你们刚才说,女子不能掌权?”她环视众人,“那我问一句——这些天,是谁截住了毒船?是谁查出了贪官?是谁让北狄不敢再犯边境?”
没人回答。
“是我。”她说,“一个你们口中‘不该掌权’的女人。”
她抬手指向那些低头不语的宗室成员:“今后若有谁再打着‘祖制’旗号,行贪渎之事,欺压百姓,挪用公款——我不但要查,还要公开查。每一笔账,每一块银子,都要摆在阳光下。”
她顿了顿,声音更冷:“别逼我一个个掀你们的老底。”
一片死寂。
片刻后,一名年迈宗亲颤巍巍出列,双手捧笏,低头道:“娘娘……所言极是。是我等狭隘了。”
其他人陆续跟进,纷纷低头认错。
沈知微不再多言,转身走上丹墀,回到裴砚身侧的位置。
这个位置,曾经空置多年。
如今她站在这里,像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
裴砚看了她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重新坐回御座,却没有立即退朝。
而是问:“沿海烽燧台修建进度如何?”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回陛下,材料已到位,民夫正在调集,预计两个月内可完成首批十座。”
“加快速度。”裴砚道,“北狄不会只试一次。”
沈知微补充:“再拨三千民夫,优先保障运输。另设巡查组,每日上报进度,如有拖延,严惩不贷。”
命令一条条下达。
文武百官依次应诺。
就在朝议即将结束时,一名内侍匆匆入殿,双手捧着一封密信。
“启禀陛下,闽江口急报——昨夜发现一艘无旗渔船,船上藏有火油与引线,疑似敌探潜伏。”
沈知微接过信,快速看完。
她抬起头,目光沉静:“看来,他们还不死心。”
裴砚冷笑:“那就让他们彻底断念。”
他站起身,声音如铁:“传令水师,凡是无旗船只,靠近海岸十里者,一律击沉。凡举报敌踪者,赏银五十两,匿名也可。”
沈知微道:“同时封锁沿海渔市,禁止夜间出海。渔民登记造册,出入凭证。”
两人一问一答,如同早已默契多年。
群臣默默听着,有人提笔记录,有人神情震动。
一名宗室子弟站在角落,望着丹墀上的身影,嘴唇微微发抖。
沈知微忽然转头看向他。
那人猛地低头。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抬手,示意女官将最新名单送去各衙门。
女官领命而去。
殿内重归寂静。
沈知微依旧站在右侧,手扶丹墀边缘。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她的肩头,映出一道清晰的轮廓。
裴砚看着她,许久未语。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慌忙跑进殿来,手里攥着半块烧焦的木片。
“启禀……启禀娘娘!尚衣局后院井里捞出这个,上面刻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