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走出乾清殿时,手中还握着那份工部奏折。晨风掠过檐角,吹得她袖口轻扬。她没有回凤栖宫,而是径直转向偏殿议事房。名单上的名字已经处理完毕,兵部那三人供出的线索也已顺藤摸瓜封了户部两个账房,眼下最紧要的事,是把医馆的事彻底定下来。
内侍捧着新报来的文书紧跟其后。她推开议事房门,案上堆着各地医馆筹建进度条陈,最上面一份正是三州府库银不足的奏报。她坐下来,指尖轻轻擦过耳后玉簪,心镜系统悄然启动。
呈报的内侍低着头站在阶下,双手捧着文书。她在心中默数三息,冰冷机械音准时响起:“他想的是……户部扣银不放,推说无款。”
她放下手,目光落在奏折上。不是地方没钱,是有人不愿给钱。她提笔蘸朱砂,在折子上写下批语:“医者仁心,国本所在。即日起,各州医馆用药由太医院统配,经费从内帑拨补三年,三年后视成效再议。”写完加盖凤印,命人快马通传全国。
门外脚步声匆匆远去,她起身走到窗前。阳光洒在宫道上,禁军换岗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关过了,接下来要看百姓怎么想。
一个时辰后,沈知微换了一身素色布裙,发间只插一支木钗。裴砚已在宫墙外等她,穿的是寻常青衫,腰间佩剑也收进了匣子。两人并肩走入西坊街市,身后跟着几名便服侍卫,远远跟着。
西坊医馆门前排着长队。男女老少都有,怀里抱着孩子,搀着老人。门口立着一块新刻的木牌,写着“凡民就诊,免诊金、药费全免”。几个年轻医官正在登记姓名,声音温和。
他们站在人群外看了一会儿。有个五六岁的男孩抓着母亲的手,脸烧得通红。大夫给他搭了脉,开了药方,递过去时笑着说:“回去熬半个时辰,喝完睡一觉就好。”女人接过药包,眼圈一下子红了,连声道谢。
沈知微听见旁边一位老翁低声对同伴说:“娘娘仁慈,可这钱从哪来?莫不是日后加税?”
她没停下脚步,只是微微侧头看了裴砚一眼。裴砚也没说话,但眼神沉了下来。
两人继续往里走,进了医馆侧廊。这里有几间临时病房,躺着几个重病患者。一个老妪正靠在床边喝药,见有生人进来,连忙放下碗想行礼。沈知微摆手让她不必多礼。
“这药苦不苦?”她问。
老妪摇头:“不苦,大夫说里面加了甘草,怕我咽不下。”
“是谁送你来的?”
“邻居抬来的。昨夜咳血不止,他们不敢耽搁,直接敲了巡街衙役的锣。”
沈知微点点头,转身走出病房。裴砚跟在她身后,一直没开口。直到他们走到院中,他才低声说:“你说,这江山重不重要?可比这千家万户的命,反倒轻了。”
她停下脚步,抬头看他。裴砚的眼神很静,像是看透了许多事。
“所以你要建太学,收孤女;要改税制,清贪吏;现在又要办免费医馆。”他声音低了些,“别人争的是权位,你争的是活路。”
她没答话,只轻轻笑了笑。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那个烧退的小男孩正被母亲牵着手往外走,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他们离开医馆,沿着街市往回走。日头偏西,街边小摊开始收摊。忽然有个七八岁的童子从巷口跑出来,手里攥着一把野菊,直冲到他们面前。
“皇后娘娘!我是替大家来谢您的!”孩子喘着气,脸蛋通红,“我阿爷说,活命之恩,要记一辈子。”
侍卫立刻上前拦住,伸手就要推开。沈知微抬手制止,蹲下身接过那束花。花瓣沾着露水,还有点湿。
“谁教你这么说的?”她问。
孩子摇头:“没人教。东街李婆婆好了,南巷张叔也能下地了,大家都说,是您救了我们。”
她看着那张稚嫩的脸,忽然觉得胸口松了一下。她站起身,把花递给裴砚:“你看,人心是最准的秤。”
裴砚接过花,沉默片刻,抬手将它别在衣襟上。布衫粗劣,野菊淡黄,却显得格外干净。
“那就让这仁政,传得更远些。”他说。
两人继续前行,街市渐喧。百姓往来穿梭,有人提菜篮,有人挑担子,脸上少了愁色。一家药铺门口,掌柜正指挥伙计拆旧招牌,换上新的——“响应皇令,贫者免资”。
转过街角,前方出现一座石桥。桥下河水缓缓流过,映着晚霞。几个孩子在岸边玩闹,其中一个突然指着桥头喊:“看!那是今天给我们看病的大夫!”
一群人围上去,争着道谢。那年轻医官连连摆手,说这是朝廷恩典,自己只是奉命行事。
沈知微和裴砚站在桥尾,静静看着这一幕。
“你有没有想过,”裴砚忽然开口,“如果当初你没回来,这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她侧头看他。
“我不是说重生。”他目光望着远处,“我是说,如果你真的死了,大周会变成什么样?”
她收回视线,往前走了两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做的事,能让人少死几个。”
裴砚跟上她。“所以你不恨了?”
“我不是不恨。”她说,“我只是不再让恨决定我要走哪条路。”
风吹起她的裙角,木钗上的穗子轻轻晃动。桥那头的人群还在喧闹,大夫被围在中间,笑得有些局促。
他们踏上桥面,脚步平稳。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
一名侍卫快步追上来,在离他们五步远的地方停下。他低头说了句什么,沈知微脚步一顿。
裴砚问:“怎么了?”
她没回头,只淡淡说:“江南转运使候选人,今早被人发现吊死在客栈房中。”
裴砚眉头一皱:“什么时候的事?”
“尸体刚运回衙门。仵作还没验。”
“是他杀?”
她抿了抿唇:“现在还不知道。但他在名单上,三天前刚被推荐。”
裴砚沉默片刻,看向她:“你还打算查下去?”
她往前走去,声音平静:“只要还有一个该清的人活着,就不能停。”
桥下的水波荡开一圈涟漪,一片落叶缓缓旋转下沉。
内侍捧着新报来的文书紧跟其后。她推开议事房门,案上堆着各地医馆筹建进度条陈,最上面一份正是三州府库银不足的奏报。她坐下来,指尖轻轻擦过耳后玉簪,心镜系统悄然启动。
呈报的内侍低着头站在阶下,双手捧着文书。她在心中默数三息,冰冷机械音准时响起:“他想的是……户部扣银不放,推说无款。”
她放下手,目光落在奏折上。不是地方没钱,是有人不愿给钱。她提笔蘸朱砂,在折子上写下批语:“医者仁心,国本所在。即日起,各州医馆用药由太医院统配,经费从内帑拨补三年,三年后视成效再议。”写完加盖凤印,命人快马通传全国。
门外脚步声匆匆远去,她起身走到窗前。阳光洒在宫道上,禁军换岗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关过了,接下来要看百姓怎么想。
一个时辰后,沈知微换了一身素色布裙,发间只插一支木钗。裴砚已在宫墙外等她,穿的是寻常青衫,腰间佩剑也收进了匣子。两人并肩走入西坊街市,身后跟着几名便服侍卫,远远跟着。
西坊医馆门前排着长队。男女老少都有,怀里抱着孩子,搀着老人。门口立着一块新刻的木牌,写着“凡民就诊,免诊金、药费全免”。几个年轻医官正在登记姓名,声音温和。
他们站在人群外看了一会儿。有个五六岁的男孩抓着母亲的手,脸烧得通红。大夫给他搭了脉,开了药方,递过去时笑着说:“回去熬半个时辰,喝完睡一觉就好。”女人接过药包,眼圈一下子红了,连声道谢。
沈知微听见旁边一位老翁低声对同伴说:“娘娘仁慈,可这钱从哪来?莫不是日后加税?”
她没停下脚步,只是微微侧头看了裴砚一眼。裴砚也没说话,但眼神沉了下来。
两人继续往里走,进了医馆侧廊。这里有几间临时病房,躺着几个重病患者。一个老妪正靠在床边喝药,见有生人进来,连忙放下碗想行礼。沈知微摆手让她不必多礼。
“这药苦不苦?”她问。
老妪摇头:“不苦,大夫说里面加了甘草,怕我咽不下。”
“是谁送你来的?”
“邻居抬来的。昨夜咳血不止,他们不敢耽搁,直接敲了巡街衙役的锣。”
沈知微点点头,转身走出病房。裴砚跟在她身后,一直没开口。直到他们走到院中,他才低声说:“你说,这江山重不重要?可比这千家万户的命,反倒轻了。”
她停下脚步,抬头看他。裴砚的眼神很静,像是看透了许多事。
“所以你要建太学,收孤女;要改税制,清贪吏;现在又要办免费医馆。”他声音低了些,“别人争的是权位,你争的是活路。”
她没答话,只轻轻笑了笑。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那个烧退的小男孩正被母亲牵着手往外走,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他们离开医馆,沿着街市往回走。日头偏西,街边小摊开始收摊。忽然有个七八岁的童子从巷口跑出来,手里攥着一把野菊,直冲到他们面前。
“皇后娘娘!我是替大家来谢您的!”孩子喘着气,脸蛋通红,“我阿爷说,活命之恩,要记一辈子。”
侍卫立刻上前拦住,伸手就要推开。沈知微抬手制止,蹲下身接过那束花。花瓣沾着露水,还有点湿。
“谁教你这么说的?”她问。
孩子摇头:“没人教。东街李婆婆好了,南巷张叔也能下地了,大家都说,是您救了我们。”
她看着那张稚嫩的脸,忽然觉得胸口松了一下。她站起身,把花递给裴砚:“你看,人心是最准的秤。”
裴砚接过花,沉默片刻,抬手将它别在衣襟上。布衫粗劣,野菊淡黄,却显得格外干净。
“那就让这仁政,传得更远些。”他说。
两人继续前行,街市渐喧。百姓往来穿梭,有人提菜篮,有人挑担子,脸上少了愁色。一家药铺门口,掌柜正指挥伙计拆旧招牌,换上新的——“响应皇令,贫者免资”。
转过街角,前方出现一座石桥。桥下河水缓缓流过,映着晚霞。几个孩子在岸边玩闹,其中一个突然指着桥头喊:“看!那是今天给我们看病的大夫!”
一群人围上去,争着道谢。那年轻医官连连摆手,说这是朝廷恩典,自己只是奉命行事。
沈知微和裴砚站在桥尾,静静看着这一幕。
“你有没有想过,”裴砚忽然开口,“如果当初你没回来,这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她侧头看他。
“我不是说重生。”他目光望着远处,“我是说,如果你真的死了,大周会变成什么样?”
她收回视线,往前走了两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做的事,能让人少死几个。”
裴砚跟上她。“所以你不恨了?”
“我不是不恨。”她说,“我只是不再让恨决定我要走哪条路。”
风吹起她的裙角,木钗上的穗子轻轻晃动。桥那头的人群还在喧闹,大夫被围在中间,笑得有些局促。
他们踏上桥面,脚步平稳。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
一名侍卫快步追上来,在离他们五步远的地方停下。他低头说了句什么,沈知微脚步一顿。
裴砚问:“怎么了?”
她没回头,只淡淡说:“江南转运使候选人,今早被人发现吊死在客栈房中。”
裴砚眉头一皱:“什么时候的事?”
“尸体刚运回衙门。仵作还没验。”
“是他杀?”
她抿了抿唇:“现在还不知道。但他在名单上,三天前刚被推荐。”
裴砚沉默片刻,看向她:“你还打算查下去?”
她往前走去,声音平静:“只要还有一个该清的人活着,就不能停。”
桥下的水波荡开一圈涟漪,一片落叶缓缓旋转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