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医馆仁政得民心,暗流涌动前朝疑-《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工部的回执摆在案上,沈知微指尖抚过那行“周延年私印标记”的字迹。她没说话,只将纸折好收进袖中。

  天刚亮,凤仪宫外已有宫人候着。谍网女官低身进来,声音压得极轻:“娘娘,周延年昨夜去了东市码头,与一名东瀛商客密谈半刻。”

  沈知微点头:“盯紧他。另外,调三队暗卫入城南济世堂,换便装混在百姓里。”

  “是。”

  她说完起身,取了件素青布裙换上,发间摘去金钗,只插一根木簪。镜中人眉目清淡,像寻常人家的妇人。她推开殿门走出去,风迎面吹来,带着街市的气息。

  济世堂前已排起长龙。老的、病的、抱着孩子的女人,挤在檐下等号牌。药童在门口分发热粥,有人蹲着喝,有人咳嗽不止。沈知微站在人群后头看了一会儿,慢慢往前走。

  一个穿灰袍的男人挡在她前面,肩背微弓,手缩在袖子里。她递过号牌时,指尖轻轻擦过他的手腕。

  脑中冷音响起:三日后夜半,火烧医馆,嫁祸北狄。

  系统归于沉寂。她收回手,不动声色地退到角落。

  火油藏在夹墙,引线通向柴房。他们打算让大火烧毁账册,再把罪名推给朝廷——说医馆本就是圈套,只为激怒北狄动手。可真正想烧的人,不是北狄。

  是那些怕新政成真的势力。

  她走出医馆,脚步未停,直奔城西偏巷一处旧院。谍网女官已在等她。

  “按我说的办。”沈知微站定,“今夜就往济世堂地窖暗格送东西。短刃、火油罐,都要带北狄纹样。别留痕迹。”

  “若被发现?”

  “不会。”她说,“守军会在火起后半个时辰‘恰好’搜到那里。现在埋进去,谁也不会查。”

  女官低头应下。

  沈知微又道:“散些话出去,就说北狄不满我们开医馆,怕民心归附大周,要毁我根基。”

  “明白。”

  她转身离开,脚步落在石板路上很轻。这一局不能快,也不能急。敌人要动手,就得让他们以为自己赢了。

  第三天夜里,风刮得紧。

  沈知微坐在凤仪宫灯下,手里拿着一本医簿,其实没看。她等消息。

  二更刚过,宫外传来急促脚步。一名暗卫跪在殿外:“济世堂起火,东厢已塌,救火队正在扑救。”

  她立刻起身,披了斗篷出门。

  街上还有人在跑动,远处红光映着半边天。等她赶到济世堂,火势已被控制,只剩几处余烬冒着烟。百姓围在外圈,有人哭,有人骂。

  她走进院中,脸上沾了灰也不擦。一名守军统领快步过来,单膝跪地:“娘娘,我们在地窖暗格发现了这个。”

  他捧出一口短刃,刀柄刻着狼头图腾。

  沈知微接过,举起来给周围人看:“你们都认得这是什么吗?”

  人群静了一瞬。

  “北狄的刀!”有人喊了出来。

  “他们恨我们有了医馆,恨百姓不再受苦,所以派人来烧!”她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这把刀就是证据!”

  百姓哗然。

  “狗娘养的北狄!”一个老头捶着拐杖,“老子儿子死在战场上还不够,还要烧救命的地方?”

  “皇后娘娘说得对!不能饶他们!”

  呼声越来越高。有人跪下来磕头,嘴里念着“活菩萨”。

  沈知微放下刀,转向守军:“查清楚是谁放的火。”

  “已经抓了两个形迹可疑的人,正在审。”

  她点头,又看了眼焦黑的屋梁:“明日加派大夫轮值,药照发,不许停一天。”

  命令传下去,人群渐渐散开。她站在原地没动,直到裴砚的人送来消息。

  “陛下批了‘严查勾结者’六个字,全权交由您处置。”

  她把纸条捏在手里,转身回宫。

  凤仪宫灯还亮着。她坐回案前,打开一份密报。谍网女官刚送来的情报写着:周延年昨夜不在府中,其妻称他去了城外别院;而东瀛商客已于今日清晨离京,走的是北门。

  她提笔,在周延年名字旁画了个圈。

  门外脚步响,女官再次进来:“娘娘,地窖里的东西……全找到了。连同火油罐上的封泥,都是北狄作坊的印记。”

  “很好。”她合上密报,“周延年那边继续盯着。他要是逃,不要拦。”

  “为何?”

  “他背后还有谁?”她看着女官,“我们现在抓的不是一个人,是一张网。网破了,鱼才会出来。”

  女官低头:“属下明白了。”

  沈知微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这一天太长,但她不能歇。

  片刻后,她睁开眼,抽出一张空白纸,写下几个名字:陈明远、赵元礼、孙文昭。三位新入阁的寒门学士。

  她在陈明远名字下划了一横。

  之前那份“密信”副本是假的,但北狄确实提过他的名字。真假掺在一起,才能让人信。她就是要让某些人觉得,他们的计划成功了。

  只要他们敢动,就会露出马脚。

  她把纸烧掉,灰落在铜盆里。

  第二天,京城到处都在议论医馆大火。茶楼酒肆有人说北狄狠毒,也有人说朝廷早有防备,皇后英明。不管怎么说,百姓信了医馆是为民的好事,更信沈知微是在替他们撑腰。

  午时,裴砚派人送来一道口谕:“济世堂重建费用从内库出,另拨银三千两作抚恤。”

  她只回了一句:“谢陛下恩准,臣妾即刻督办。”

  傍晚,谍网女官第三次入宫。

  “周延年动了。他连夜写了封信,托心腹送往幽州方向。”

  “截下来没有?”

  “按您的意思,让他送出去了。”

  沈知微嘴角微扬:“好。等信到了目的地,我们就能知道,这条线通向哪里。”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天边最后一丝光也灭了。宫灯一盏盏亮起,照着层层叠叠的屋檐。

  她手中握着一份供词副本,是被抓的纵火人写的。上面提到一个代号“海澜”,说是接应之人会在三日内返回。

  海澜号。

  这个名字让她眼神一沉。

  她没说话,只是把供词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句不起眼的话:“行动失败,则启动东南备用计划。”

  东南?

  她盯着那两个字,手指慢慢收紧。

  窗外风吹动帘子,烛火晃了一下。

  她转身走向书案,拉开最底层抽屉,取出一幅旧舆图摊开。手指顺着河流往下,停在江南一带。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轻叩。

  谍网女官的声音很低:“娘娘,周延年的信……已经送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