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万邦来朝贺盛世,天下一统固根基-《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晨光刚照进宫墙,沈知微站在凤仪殿门口,手里还拿着昨夜写完的诏书。纸页边缘有些发皱,是她握得太紧留下的痕迹。新规已发往各州府,百姓的反应尚未传回,但她知道,这一刀已经砍下去了。

  裴砚从廊下走来,脚步很稳。他没穿龙袍,只着一身深色常服,腰带束得整齐。见到她,他停下,“外头都在传,说你立了新律。”

  “不是我立的,”她说,“是那些贪官自己把路走绝了。”

  他点头,“今日万邦来朝,各国使臣已在太极殿外候着。”

  她抬眼看天,日头正升,云层散开。昨日雨停之后,宫里连夜清扫,连砖缝都洗过一遍。今天不能出错。

  两人并肩走向主殿。她换上了九凤霞帔,裙摆拖地三尺,每一步都走得极慢。殿前礼乐响起,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各国使臣依次入内。

  东瀛使臣低头行礼,南诏女官双手捧上象牙符,神色恭敬。西域来的那位年轻使臣站在最前,锦袍玉带,脸上带着笑,却没弯腰。

  沈知微走过他身边时,指尖轻轻擦过他的袖角。

  【妇人干政,大周迟早内乱】

  三秒过去,声音消失。

  她不动声色,继续前行,在裴砚身侧落座。司礼官开始宣读贺表,各国言语不同,但意思一致:恭贺大周新政初成,国泰民安。

  话音未落,那西域使臣忽然开口:“听闻贵国近日斩杀县令,只为几亩田地?未免小题大做。”

  殿内一静。

  裴砚没说话,只看向沈知微。

  她缓缓起身,声音不高,“你说得对,几亩田地确实不大。可那块地上长的是粮食,养的是人命。一个县令敢夺百姓活路,就不是小事。”

  “若依此理,”那人冷笑,“贵国女子也能为官,岂非乱了纲常?”

  她看着他,“王若兰靠才学登殿,策论震动朝堂。你可知她抄书养母,十岁通经史?而你此刻所站之地,是万民纳税建成的宫殿。你谈纲常,却不问民生,这才是失序。”

  对方脸色微变,还想说什么,却被她抬手止住。

  “不必争辩。”她转向内侍,“传炮队入御苑。”

  众人一惊。礼部官员立刻上前,“皇后娘娘,火炮乃军器,宴席之间动用,恐伤和气。”

  裴砚抬起一只手,“准。”

  沈知微走下台阶,“诸位远道而来,不如随我去看看我大周的山河之固。”

  一行人移步御花园。园中堆着一座假山,五丈高,由青石垒成,象征前朝残垒已被铲平。四周种满松柏,风过时枝叶轻响。

  她站在山前,对众使臣道:“此山取自旧城废墟,代表乱世终结。今日请诸君观礼,也请见证我大周守土之志。”

  说完,她亲自点燃引信。

  轰——

  火炮炸响,碎石飞溅,整座假山瞬间崩塌。烟尘冲天而起,不少人后退几步,脸上变了颜色。那西域使臣踉跄两步,险些跌倒。

  硝烟未散,她立在原地,衣袂翻动。

  “这门炮能打十里之外,也能护京城安宁。我以礼待客,诸位若存善意,自当共饮庆酒。若有异心——”她目光直视那使臣,“便以此山为鉴。”

  那人嘴唇发白,终于单膝跪地,“外臣……无礼,请陛下恕罪。”

  其余各国使臣纷纷下跪行礼。

  她没让他们久跪,只淡淡说了句:“起来吧。今日是喜事,不必折了颜面。”

  回到宫门前已是午时。阳光洒在金砖地上,映出长长的影子。她与裴砚一同登上承天门城楼,百姓早已聚集在外,人山人海,望不到边。

  有人认出了她,突然喊了一声:“皇后娘娘千岁!”

  声音像投入湖中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皇后娘娘千岁!”

  “千岁!千岁!千岁!”

  呼声如潮,压过了钟鼓齐鸣。城楼下火把林立,灯火连成一片,映得整座皇城如同白昼。

  她站在栏边,风吹起她的发丝。就在这一刻,她再次启动心镜系统,随意扫过下方一人。

  【这才是我们的皇后!谁敢欺她,便是欺我全家!】

  三秒过去,声音消散。

  她嘴角微微扬起,却没有回头。裴砚走到她身旁,伸手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温热,力道很稳。

  “你听见了吗?”她问。

  “听见了。”他说,“全城都在喊你。”

  她点点头,“这不是喊我,是喊这个天下有规矩、有公道的日子回来了。”

  远处鼓乐再起,焰火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炸开一朵朵红莲。百姓欢呼更盛,孩童骑在父亲肩头,指着天空大笑。城墙上巡逻的禁军也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望着下方的热闹景象。

  一名女官快步上楼,低声禀报:“西域使团已退回驿馆,闭门不出。东瀛与南诏使者请求明日再献国书,表示愿修长久之好。”

  沈知微只是嗯了一声,目光仍落在人群里。

  有个老妇抱着孙子站在前排,孩子太小,看不到城楼,老人就一直把他举高。孩子挥着小手,嘴里咿呀喊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但她猜得出那是什么。

  千岁。

  这两个字本不该属于她。一个曾被家族抛弃、被世人唾弃的庶女,如今站在万人之上,听着百姓真心呼喊。

  她没有流泪,也没有激动。只是站得更直了些。

  裴砚低声说:“你想要的盛世,正在眼前。”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她说,“是你,是那些被新政救活的人,是每一个敢喊出‘千岁’的百姓。”

  他看着她,很久才说:“从今往后,这江山,你我共治。”

  她转头看他,眼神清明,“那就一起守住它。”

  城下忽然又爆发出一阵高呼。原来是有百姓自发点燃了灯笼,拼出“皇后千岁”四个大字。火光摇曳,照亮了半条长街。

  她正要说话,忽然一名内侍急步奔上城楼,脸色发白。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边境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