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心跳乱了一瞬。
最先察觉到异变的,是工部派去修缮皇城墙的老泥匠们。
朱红的宫墙在风雨侵蚀下斑驳不堪,他们奉命刮去旧层,敷上新调的石灰。
然而,就在抹刀抚过墙面的瞬间,怪事发生了。
平滑湿润的墙面上,竟凭空浮现出无数细密的凹陷,如同被无形的指甲划过。
起初只是模糊的划痕,待灰泥稍干,那些痕迹便凝结成字。
一个个被历史尘封的女性姓名,旁边跟着一行行泣血的遗言。
“我不愿守寡,与夫同葬。”
“我写过三千首诗,他们只留了我绣的荷包。”
“我的书,被他们烧了。”
工部尚书斥为“湿气蚀文”,是地底阴气作祟,严令工匠连夜铲除。
可诡异的是,每当工匠们将这些字迹铲平,次日清晨,新的灰泥上又会浮现出同样的字,甚至比前一日陷得更深,笔锋更利,仿佛要刺穿这皇城的脸面。
一名姓李的老泥匠,在这堵墙下干了四十多年,他见过风雨,也听过冤魂的传说。
他趁人不备,偷偷将铲下的墙灰碎屑藏入袖中。
回家后,他将碎屑泡入清水,一夜过去,碗底竟沉淀出一层微不可察的、闪着幽光的铜晶。
这铜晶,他认得。
是百年前帝都改建地下水道时,用来加固地基的“龙筋铜网”的材料。
鬼使神差地,老泥匠将这些带着铜晶的粉末,撒在了自家后院的祖坟上。
当晚,他便做了一个清晰无比的梦。
梦中,他早已模糊了面容的曾祖母,穿着一身从未见过的素雅长裙,对他盈盈下拜,泪流满面:“儿啊,我终于能告诉世人,我叫什么名字了。”
城墙上的鬼话,很快被一道新的圣旨压了下去——《禁香令》。
朝廷下令,严禁民间私自制作和佩戴一种名为“护心符”的香囊,称其为惑乱人心的妖物。
此令一出,帝都最大的香料行“静息斋”的主人艾琳,只是平静地收起了柜上所有的护心符。
三天后,她推出了一款名为“春分”的新香。
没人知道,这“春分”的配方经过了怎样的改造。
艾琳将一种极其隐秘的神经共振剂,以微不可见的形式附着在了最常见的梨花、柳絮花粉表面。
它闻起来只是普通的春日花香,却能通过呼吸,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
五日之内,一场诡异的“集体咳症”在帝都爆发。
从城西的梨园到城南的贵族学堂,无数人开始剧烈咳嗽,咳出的黏液中,竟带着一粒粒闪光的、酷似嘴唇形状的微型结晶。
太医们用尽了所有名贵药材,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咳症”蔓延全城。
百姓中开始流传一句新的谶语:“这不是病,是咱们的祖奶奶们,喉咙被堵得太久,现在要一口气咳出来了!”
艾琳在自己的诊疗记录本上,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文字写下:“当压抑成为一种世代遗传的病理,那么,治疗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当权者试图封住人们的口,有人却选择让大地开口说话。
在早已被查封的“冻港”乐坊遗址周边,一个名叫凌云的少年,正像幽灵一样游走。
他掌心划破,将温热的鲜血滴在一个个不起眼的井盖、墙角、石板缝隙处。
血珠渗下,仿佛被饥渴的土地瞬间吸收,激活了深埋地下的“龙筋铜网”的一个个节点。
他不是要让铜网发声,那太容易被追踪和切断。
他要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静默回路”。
声音被转化为特定频率的压力波,在帝都的墙体、地基、水道中无声地循环往复,像一条沉睡的地下巨蟒。
某个深夜,城东长乐巷的九户人家同时被惊醒。
锅盖在灶台上“嗡嗡”震动,床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就连马桶里的水,都呈现出诡异的、同频率的漩涡。
这不是地震,也不是闹鬼,这是一种节奏。
一种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心悸的节奏。
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女,猛地从床上坐起,泪水决堤。
她认得这个节奏——这是三年前,她母亲被父亲活活打死时,最后的心跳!
她像疯了一样冲出家门,抓起一块石头,在自家斑驳的墙壁上,一笔一划地刻下了母亲的名字。
“周秀英。”
她的举动仿佛点燃了引线。
隔壁的窗户被推开,一个中年男人默默走出,在他家墙上写下:“李桂芬。”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十余扇门被推开,十几个身影在夜色中,用石头、用木炭、用指甲,在墙上刻下了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
一夜之间,整条长乐巷,变成了一条沉默而悲怆的“名字长廊”。
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军总部,一份名为《关于异常声学现象及其军事应用可能性的报告》被递交到了最高指挥官的案头。
提交者,是海军技术部的首席工程师,迈克。
报告中,迈克以“敌国可能利用次声波武器攻击我方港口”为由,强烈建议在各大港口安装一种他最新设计的“防共振滤网”。
这份设计图看起来天衣无缝,能有效屏蔽绝大多数高频和次声波攻击。
但只有迈克自己知道,他在滤网的核心算法中,留了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漏洞。
这个漏洞,对一种极其特殊的频率完全开放——他称之为“钟舌频率”。
那是古代铸钟时,为了让钟声传得更远而特意调校的共振频率,也是地下铜网传递压力波的核心频率。
当第一批滤网在沿海港口投入使用时,怪事随之而来。
沿海的渔民们发现,无论天气如何,他们的渔船罗盘指针,都会在每日的特定时刻,发生极其轻微的摆动。
那摆动极富节奏,短促,绵长,停顿。
“嘀,嘀嘀嘀,嗒嗒嗒,嘀嗒……”
海军G8支部,一名精通密码学的年轻士官,在连续观察了三天后,脸色煞白。
他破译了这来自大海深处的信号。
那不是乱码,而是最古老的摩斯电码,循环往复,只有四个字:
还——我——名——字。
当晚,这名士官回到家中,默默地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的中间名,改为了“听音”。
帝都的“名字长廊”和城墙上的“湿气蚀文”,彻底激怒了礼部。
他们将之斥为“大逆不道之妖言”,并找到了妖言的源头——一块被称为“血名碑”的无主古碑。
传说此碑能映出所有非正常死亡女性的名字。
礼部侍郎亲自督办,将“血名碑”当众砸得粉碎,碎石被装车运往城外百里的荒山深处,用以填埋一道巨大的山谷。
他们以为,这样便能将那些名字,连同她们的怨气,一同深埋九泉。
然而,三个月后。
进山砍柴的樵夫发现,那片被碎石填满的山谷中,竟长出了漫山遍野的诡异野草。
这些野草的根部,竟然是闪着金属光泽的铜丝!
铜丝般的草根,如同拥有生命的触手,将地下的石屑紧紧缠绕,重新聚合。
一夜春雨,山谷中赫然出现了上百座由碎石和草根组成的小型碑堆,每一座,都隐约浮现出一个不同的姓氏。
一名樵夫不信邪,挥起斧头砍向其中一座碑堆。
只听“铛”的一声脆响,斧刃当场崩裂,一块木屑从斧柄上飞出,在空中划过一道微光,落地时,竟化作一片指甲盖大小的、薄如蝉翼的晶片。
樵夫好奇地捡起晶片,贴在耳边。
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女子低语,钻入他的脑海:“我不是陈门王氏,我叫王淑贞,我是个活人。”
有胆大的儒生听闻此事,冒险进入山中,花费数月,拓印了百余个从碑堆上浮现的姓名,秘密编撰成册,取名《遗音录》。
在书的题跋上,他如此写道:“史官不载,大地代笔。”
帝都的雨季,终于来临。
连绵的阴雨,将整座城市浸泡得湿漉漉。
雨水顺着街巷,渗入地底,流经凌云激活的庞大铜丝网络,带上了微弱的电流。
一场遍及全城的异变,开始了。
居民们发现,城里所有的金属物件,门把手、栏杆、水龙头,都开始带电。
触摸时,指尖会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而一些精神敏感的人,更是在那刺痛的瞬间,仿佛能“听”到一句支离破碎的话语。
“我的孩子……”
“……疼。”
“回家……”
孩童们很快将此当成了一种新奇的游戏,名为“抓电话”。
他们成群结队地蹲守在路灯柱下,伸出小手,等待着电流放电的那一刻,然后兴奋地分享自己“听”到了什么。
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异变达到了顶峰。
贯穿帝都南北的朱雀大街上,所有商铺的霓虹招牌,在一道贯穿天地的闪电后,同时开始疯狂闪烁。
那闪烁毫无规律,却又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最终,在所有人的惊骇注视下,拼出了一行横贯长街的断续文字:
你们删掉的名字/正在啃穿地基
迈克就站在这场暴雨之中,他没有打伞,任由冰冷的雨水穿透他的海军制服。
他伸出手,触摸着一根带电的栏杆,强烈的电流穿过他的指尖,直抵心脏。
他没有听到任何支离破碎的话语。
他听到的,是千万亡魂压抑了千百年后,终于得以释放的、齐声的低笑。
这笑声通过铜网,通过雨水,通过电流,响彻全城。
这城市,不再是冰冷的砖石骨架。
它已成了一件会呼吸、会哭泣、会咆哮的乐器。
而在所有人都被这城市级的异象所震慑时,无人知晓,十七封一模一样的、字迹各异的匿名举报信,正被悄无声息地送往海军总部的最高机要室。
这十七封信来自帝都的不同角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信的内容,却诡异地指向了同一个被尘封的时间点——
那遥远而血腥的,一百年前。
最先察觉到异变的,是工部派去修缮皇城墙的老泥匠们。
朱红的宫墙在风雨侵蚀下斑驳不堪,他们奉命刮去旧层,敷上新调的石灰。
然而,就在抹刀抚过墙面的瞬间,怪事发生了。
平滑湿润的墙面上,竟凭空浮现出无数细密的凹陷,如同被无形的指甲划过。
起初只是模糊的划痕,待灰泥稍干,那些痕迹便凝结成字。
一个个被历史尘封的女性姓名,旁边跟着一行行泣血的遗言。
“我不愿守寡,与夫同葬。”
“我写过三千首诗,他们只留了我绣的荷包。”
“我的书,被他们烧了。”
工部尚书斥为“湿气蚀文”,是地底阴气作祟,严令工匠连夜铲除。
可诡异的是,每当工匠们将这些字迹铲平,次日清晨,新的灰泥上又会浮现出同样的字,甚至比前一日陷得更深,笔锋更利,仿佛要刺穿这皇城的脸面。
一名姓李的老泥匠,在这堵墙下干了四十多年,他见过风雨,也听过冤魂的传说。
他趁人不备,偷偷将铲下的墙灰碎屑藏入袖中。
回家后,他将碎屑泡入清水,一夜过去,碗底竟沉淀出一层微不可察的、闪着幽光的铜晶。
这铜晶,他认得。
是百年前帝都改建地下水道时,用来加固地基的“龙筋铜网”的材料。
鬼使神差地,老泥匠将这些带着铜晶的粉末,撒在了自家后院的祖坟上。
当晚,他便做了一个清晰无比的梦。
梦中,他早已模糊了面容的曾祖母,穿着一身从未见过的素雅长裙,对他盈盈下拜,泪流满面:“儿啊,我终于能告诉世人,我叫什么名字了。”
城墙上的鬼话,很快被一道新的圣旨压了下去——《禁香令》。
朝廷下令,严禁民间私自制作和佩戴一种名为“护心符”的香囊,称其为惑乱人心的妖物。
此令一出,帝都最大的香料行“静息斋”的主人艾琳,只是平静地收起了柜上所有的护心符。
三天后,她推出了一款名为“春分”的新香。
没人知道,这“春分”的配方经过了怎样的改造。
艾琳将一种极其隐秘的神经共振剂,以微不可见的形式附着在了最常见的梨花、柳絮花粉表面。
它闻起来只是普通的春日花香,却能通过呼吸,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
五日之内,一场诡异的“集体咳症”在帝都爆发。
从城西的梨园到城南的贵族学堂,无数人开始剧烈咳嗽,咳出的黏液中,竟带着一粒粒闪光的、酷似嘴唇形状的微型结晶。
太医们用尽了所有名贵药材,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咳症”蔓延全城。
百姓中开始流传一句新的谶语:“这不是病,是咱们的祖奶奶们,喉咙被堵得太久,现在要一口气咳出来了!”
艾琳在自己的诊疗记录本上,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文字写下:“当压抑成为一种世代遗传的病理,那么,治疗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当权者试图封住人们的口,有人却选择让大地开口说话。
在早已被查封的“冻港”乐坊遗址周边,一个名叫凌云的少年,正像幽灵一样游走。
他掌心划破,将温热的鲜血滴在一个个不起眼的井盖、墙角、石板缝隙处。
血珠渗下,仿佛被饥渴的土地瞬间吸收,激活了深埋地下的“龙筋铜网”的一个个节点。
他不是要让铜网发声,那太容易被追踪和切断。
他要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静默回路”。
声音被转化为特定频率的压力波,在帝都的墙体、地基、水道中无声地循环往复,像一条沉睡的地下巨蟒。
某个深夜,城东长乐巷的九户人家同时被惊醒。
锅盖在灶台上“嗡嗡”震动,床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就连马桶里的水,都呈现出诡异的、同频率的漩涡。
这不是地震,也不是闹鬼,这是一种节奏。
一种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心悸的节奏。
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女,猛地从床上坐起,泪水决堤。
她认得这个节奏——这是三年前,她母亲被父亲活活打死时,最后的心跳!
她像疯了一样冲出家门,抓起一块石头,在自家斑驳的墙壁上,一笔一划地刻下了母亲的名字。
“周秀英。”
她的举动仿佛点燃了引线。
隔壁的窗户被推开,一个中年男人默默走出,在他家墙上写下:“李桂芬。”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十余扇门被推开,十几个身影在夜色中,用石头、用木炭、用指甲,在墙上刻下了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
一夜之间,整条长乐巷,变成了一条沉默而悲怆的“名字长廊”。
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军总部,一份名为《关于异常声学现象及其军事应用可能性的报告》被递交到了最高指挥官的案头。
提交者,是海军技术部的首席工程师,迈克。
报告中,迈克以“敌国可能利用次声波武器攻击我方港口”为由,强烈建议在各大港口安装一种他最新设计的“防共振滤网”。
这份设计图看起来天衣无缝,能有效屏蔽绝大多数高频和次声波攻击。
但只有迈克自己知道,他在滤网的核心算法中,留了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漏洞。
这个漏洞,对一种极其特殊的频率完全开放——他称之为“钟舌频率”。
那是古代铸钟时,为了让钟声传得更远而特意调校的共振频率,也是地下铜网传递压力波的核心频率。
当第一批滤网在沿海港口投入使用时,怪事随之而来。
沿海的渔民们发现,无论天气如何,他们的渔船罗盘指针,都会在每日的特定时刻,发生极其轻微的摆动。
那摆动极富节奏,短促,绵长,停顿。
“嘀,嘀嘀嘀,嗒嗒嗒,嘀嗒……”
海军G8支部,一名精通密码学的年轻士官,在连续观察了三天后,脸色煞白。
他破译了这来自大海深处的信号。
那不是乱码,而是最古老的摩斯电码,循环往复,只有四个字:
还——我——名——字。
当晚,这名士官回到家中,默默地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的中间名,改为了“听音”。
帝都的“名字长廊”和城墙上的“湿气蚀文”,彻底激怒了礼部。
他们将之斥为“大逆不道之妖言”,并找到了妖言的源头——一块被称为“血名碑”的无主古碑。
传说此碑能映出所有非正常死亡女性的名字。
礼部侍郎亲自督办,将“血名碑”当众砸得粉碎,碎石被装车运往城外百里的荒山深处,用以填埋一道巨大的山谷。
他们以为,这样便能将那些名字,连同她们的怨气,一同深埋九泉。
然而,三个月后。
进山砍柴的樵夫发现,那片被碎石填满的山谷中,竟长出了漫山遍野的诡异野草。
这些野草的根部,竟然是闪着金属光泽的铜丝!
铜丝般的草根,如同拥有生命的触手,将地下的石屑紧紧缠绕,重新聚合。
一夜春雨,山谷中赫然出现了上百座由碎石和草根组成的小型碑堆,每一座,都隐约浮现出一个不同的姓氏。
一名樵夫不信邪,挥起斧头砍向其中一座碑堆。
只听“铛”的一声脆响,斧刃当场崩裂,一块木屑从斧柄上飞出,在空中划过一道微光,落地时,竟化作一片指甲盖大小的、薄如蝉翼的晶片。
樵夫好奇地捡起晶片,贴在耳边。
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女子低语,钻入他的脑海:“我不是陈门王氏,我叫王淑贞,我是个活人。”
有胆大的儒生听闻此事,冒险进入山中,花费数月,拓印了百余个从碑堆上浮现的姓名,秘密编撰成册,取名《遗音录》。
在书的题跋上,他如此写道:“史官不载,大地代笔。”
帝都的雨季,终于来临。
连绵的阴雨,将整座城市浸泡得湿漉漉。
雨水顺着街巷,渗入地底,流经凌云激活的庞大铜丝网络,带上了微弱的电流。
一场遍及全城的异变,开始了。
居民们发现,城里所有的金属物件,门把手、栏杆、水龙头,都开始带电。
触摸时,指尖会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而一些精神敏感的人,更是在那刺痛的瞬间,仿佛能“听”到一句支离破碎的话语。
“我的孩子……”
“……疼。”
“回家……”
孩童们很快将此当成了一种新奇的游戏,名为“抓电话”。
他们成群结队地蹲守在路灯柱下,伸出小手,等待着电流放电的那一刻,然后兴奋地分享自己“听”到了什么。
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异变达到了顶峰。
贯穿帝都南北的朱雀大街上,所有商铺的霓虹招牌,在一道贯穿天地的闪电后,同时开始疯狂闪烁。
那闪烁毫无规律,却又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最终,在所有人的惊骇注视下,拼出了一行横贯长街的断续文字:
你们删掉的名字/正在啃穿地基
迈克就站在这场暴雨之中,他没有打伞,任由冰冷的雨水穿透他的海军制服。
他伸出手,触摸着一根带电的栏杆,强烈的电流穿过他的指尖,直抵心脏。
他没有听到任何支离破碎的话语。
他听到的,是千万亡魂压抑了千百年后,终于得以释放的、齐声的低笑。
这笑声通过铜网,通过雨水,通过电流,响彻全城。
这城市,不再是冰冷的砖石骨架。
它已成了一件会呼吸、会哭泣、会咆哮的乐器。
而在所有人都被这城市级的异象所震慑时,无人知晓,十七封一模一样的、字迹各异的匿名举报信,正被悄无声息地送往海军总部的最高机要室。
这十七封信来自帝都的不同角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信的内容,却诡异地指向了同一个被尘封的时间点——
那遥远而血腥的,一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