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妹妹张玉燕和赵灵儿6-《李莲花的一百个亲戚》

  大熙朝的百姓……不,现在是宁国百姓了。

  宁国的百姓做梦也没想到,只是睡了一觉,就无声无息的完成了朝代的更迭,睡醒一觉被告知大熙朝改为宁国。

  悄无声息!甚至没有半点动荡和伤亡。

  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百姓们都不敢相信,紧接着,无数对百姓有利的政策颁布下来。

  整个宁国,新颁的政策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巨石,层层激荡开去。

  起初是茫然无措。

  一夜之间,改朝换代?

  皇帝换了?

  国号改了?

  许多人掐了自己好几下,又跑去衙门门口确认告示,甚至有人以为在做一场荒诞不经的梦。

  直到里正敲着锣,扯着嗓子宣读新朝国号“宁”,以及那一条条闻所未闻却实实在在砸在每个人心坎上的新政时。

  难以置信的狂喜才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国度。

  “这是什么?!”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农,手里捏着刚分到的新式稻种。

  “据说是叫“杂交水稻”,亩产可达千斤?”

  浑浊的眼睛瞪得溜圆,反复揉搓着告示上的字迹,生怕是自己老眼昏花。

  他身后的儿子儿媳,抱着懵懂的孩子,脸上也全是梦幻般的色彩。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能吃饱饭,能攒下钱,能给孩子添件新衣!

  “孩子……六岁必须上学?男女都得去?”一个常年被婆婆苛责、只能偷偷教女儿认几个字的年轻妇人,看着告示上“女子同享教育之权”、“拒送女子入学,户主服苦役”的严厉措辞,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她紧紧搂住女儿瘦小的肩膀,仿佛搂住了从未敢奢望的未来。

  街道上,原本习惯了缩在角落里眼神怯懦的小女孩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变化,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好奇和光亮。

  “女子也能……做官?也能当将军?”一个在武馆打杂、身手利落却被师父断言“女子终究上不得战场”的少女,看着告示,心脏砰砰直跳。

  她悄悄握紧了拳头,看向皇宫的方向,眼中燃烧起从未有过的火焰。

  新政如同飓风。

  那些曾被权贵豪强压得喘不过气的平民,那些被礼教束缚得动弹不得的女子,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头顶这片天,似乎真的换了颜色,而且是明媚得让人心头发烫的颜色。

  质疑?在绝对的力量和实实在在砸下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显得无比苍白。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心里嘀咕“牝鸡司晨”、“有违祖制”的遗老遗少,在看到邻居家因为新政分到了田地、孩子欢天喜地去上学。

  甚至听说某位有才学的寡妇被新朝征召去管理地方织造后,那点微不足道的腹诽也迅速被羡慕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念头取代。

  更何况,新帝江陛下那雷霆万钧、生生掐死十几个奸臣的事迹,早已在民间被传开了,带着敬畏与恐惧。

  百姓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清楚:这位女帝,言出必行,手段狠辣,但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于是,“吾皇万岁”的呼喊,不再只是官样文章,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恩戴德。

  心悦诚服?不,是感激涕零,是死心塌地!

  宁国,这个一夜之间诞生的王朝,民心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牢牢地凝聚在了一起。

  ___

  皇宫,御书房。

  奏折堆叠如山,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李莲花坐在案后,眉头紧锁,手中的笔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看着眼前的政务,让他感到一种荒谬的窒息感。

  “二哥,这份是北边刚送来的屯田安置奏报,需要尽快批复。”赵灵儿将一份厚厚的卷宗放到他面前。

  “二师兄,兵部催要新军饷械的章程,你看看。”笛飞声也丢过来一份,他倒是精神奕奕,批阅的速度飞快,仿佛在演练某种高深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