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定下计划:先去巴铁,再去三哥-《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四哥,你挺牛逼啊,竟然在历史上竟然打下了这么大一片土地…”

  朱棣自从了解到自己在历史上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后,那原本就刚毅的脸庞上,嘴角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向上拉扯着,比那难以控制的AK枪口还要难压。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自信的气场。

  他才刚摆了摆手,正准备客气谦虚一番,一旁的朱棡却幽幽地来了一句:“老四啊,父皇和大哥知道你在历史上打下这么大一片疆域,恐怕得很高兴吧?”

  一听朱元璋和朱标的名字,朱棣原本挺直的腰杆瞬间就垮了下来,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一样。

  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朱棣心中没底。

  他现在也知道了,自家父皇绝对是知道了他朱棣的后人继承了大明,只不过父皇究竟怎么想的,朱棣目前不知道。

  可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凭他朱棣在历史上打下了那么大一片疆域,就已经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

  就在这时,朱樉也满脸不服气地看着朱棣,提高了音量说道:“老四,不说别的,就光你那曾孙朱祁镇弄出来的土木堡一事,已经把大明的脸都丢尽了!土木堡数十万精锐折损,连皇帝都成了阶下囚,就这等烂摊子下,你朱老四在咱爹面前就混不上个好脸。”

  朱樉的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地刺进了朱棣的心里,让他的脸色不禁又白了一分。

  朱棣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这完全是朱棣多想了。

  朱元璋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得到了高阳秋赠送的平板,里面就有《明史》一书。

  虽然高阳秋跟他们强调过,明朝的历史已经被野猪皮改得面目全非,只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但朱元璋他们那么早就知道了朱棣一脉的大概。

  之所以朱棣还能完好无损地站在这里,其实功劳都在马皇后。

  要不是马皇后苦口婆心地劝朱元璋,说历史记载的都是还没发生的事,而且日后也不会发生,恐怕朱元璋就不是单纯揍朱棣一顿,而是直接把他发配到凤阳老家去了!

  看着朱棣像一只受惊的小鹿一样瑟瑟发抖,常衫儿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她温柔地安慰道:“燕王殿下不必紧张,我听秋哥说过,陛下都知道了,不过皇后娘娘替您做主了,应该算是没事了。”

  而常衫儿这番安慰的话,也让朱棣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下来。

  常衫儿是谁,朱棣可太清楚不过了,这不仅是太子妃常氏的亲妹子,同时也是自家母后认的干女儿。

  对于常衫儿的未来,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下朱元璋和马皇后这两口子的,基本都能猜个大概。更别说,朱老四还是二人的亲儿子。

  能被派来保护朱雄英,并且顺带着保护高阳秋,常衫儿绝对是被皇室相中与高阳秋的联姻对象。因此,朱棣自然知道,常衫儿的话可信度极高。

  紧张过后,朱棣那骨子里的骄傲和张狂又冒了出来。

  他双手叉腰,扬起下巴,一脸得意地说道:“老二、老三,听到没?父皇可能都觉得咱是个有本事的。当时揍我,也可能是因为一时知道历史有些太气了而已!”

  对于朱棣脸上贱兮兮的表情,甚至还有故意挑衅的眼神,朱樉和朱棡看的都要气炸了。

  别看他们拿朱棣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他们两个才不是在心里暗暗生闷气的主。

  二人同时对视一眼,当即达成了一致战线。

  就在朱樉和朱棡准备动手的时候,还在那里得意忘形的朱棣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道悠悠的声音。

  “老四啊,看来大哥没给你点教训,你是飘了,对吧?”

  乍一出现的这声音就像一阵冷风,瞬间让朱棣打了个寒颤。

  这不是丧标的声音吗?

  他回来了?

  顿时,朱棣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

  慢慢转过身,他的脸上立刻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忙说道:“大哥,您看您这走路也不发个声儿!兄弟,我没有别的意思,这不是逗我二哥和三哥玩儿吗?”

  这时,老二、老三稳稳坐了下来,二人阴阳怪气地说道:“我们可不敢跟永乐大帝开玩笑,我们好怕怕的!”

  看着老二老三一脸幸灾乐祸的样子,朱棣恨得牙都快咬碎了,恨不得冲上去和他们大打一架。

  但在朱标面前,他不敢,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怒火。

  “扑通!”

  众人只见,朱棣直接跪了下去,膝盖重重地砸在地上。

  就连高阳秋都不得不感慨,朱老四明显是深研过“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

  看着跪在地上直哆嗦的朱棣,高阳秋和朱标都觉得这画风变化的也太大了。

  甚至,高阳秋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历史上那个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永乐大帝的形象,他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跪地求饶的朱棣和历史上的永乐大帝联想到一块儿。

  简直太荒谬了!

  朱标同样如此,好在他也没有真的想计较什么,于是便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道:“老四,起来吧!”

  等朱棣起身后,朱标把他和老二老三叫到了餐桌前,郑重其事地开了个小型家庭会议。

  “父皇的意思是,暂时你们先在秋哥这里学习后世最先进的战术以及练兵之法,这些资料秋哥都会给你们提供。之后,等你们身份办下来,看看秋哥能不能联系好出国。到时候一切就绪,咱们就去秋哥说的那个叫什么铁国,把热武器采购回我大明!”

  这时,高阳秋突然开口:

  “对了,刚才在大明忘了说了,打仗还需要很多药品,我之后会想办法,咱们再去一趟三哥国…”

  “三哥国?药品?”朱樉问道,“秋哥,药品那玩意儿怎么能比热武器还管用?”

  高阳秋一本正经道:“老二,这你就有所不知,这药品可比热武器厉害多了。你知道在你们古代战场上,若有青霉素,能少折损多少将士吗?还有战场上经常出现伤口溃烂、发炎和感染,有了我们现代药品,不说让伤兵没有伤亡率吧,但是把存活率提高五成不止。”

  高阳秋这话,让几人彻底懵了。

  懵了之后,他们便是兴奋:“五成存活率?那岂不是比多带一万精兵还管用?”

  这时,朱标忽然看向高阳秋,问道:“秋哥,既然现代药物这么管用,为何我等不在你们这里采购?”

  “那边的药厂价格压得极低,咱们用同等的银子,能换回十倍不止的药量,你觉得呢?”

  朱棣在一旁听得心痒,忍不住插话:“那还等啥?咱这就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