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球王朱标-《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朱标今日有些反常,他既不在乾清宫处理庶务,也不在东宫为大明开枝散叶,反而一反常态,早早便带着几名贴身内侍出了宫。

  当二虎和金英奉了朱元璋的旨意,一路打听着找到朱标时,这位大明常务副皇帝正在燕王府的后院里,与几个弟弟们玩得不亦乐乎。

  “老四,看球!”

  “二哥,你能不能传的准一点!”

  “就是,二哥,你早上是不是没吃饭?怎么这传球水平还不及大哥呢?”

  “放你娘的屁,老四,我看你小子是皮痒了是吧,我丧标的名头就对你这么没点威慑力?”

  燕王府的后院,原本是朱棣平日里习武演武、操练府兵的地方,此刻却被临时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足球场。

  只见场地上,几个身着劲装的王爷正在追逐奔跑,脚下一个黑白相间的足球被踢得飞来飞去。

  哥几个的笑骂声此起彼伏,这大明除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外最尊贵的几人,此时哪里还有半分平日里朝堂上的肃穆模样?

  而也正是他们在球场上肆意欢笑、玩乐,此时几人根本没注意到金英和二虎的到来。

  刚走到院门口,二虎和金英便看到朱棣脚下灵活地控着球,面对他二哥朱樉的凶猛扑抢,他不慌不忙,一个漂亮的马赛回旋便将朱樉晃得人仰马翻。

  紧接着,朱棣把球传给了朱标。

  朱标更绝,不等皮球落地,只见他身体腾空而起,竟使出了一招难度极高的倒挂金钩!

  顿时,皮球如同出膛炮弹般直挂球门死角!

  看到朱标这个进球,朱棣在一旁兴奋地拍手叫好,“哇!大哥不愧是大哥,好球!”

  “大哥这球技当真是出神入化,以臣弟看,比之后世的球王也一点不差!”朱棡也捧起了朱标的臭脚。

  而朱标这倒挂金钩在别人看来是帅气无比,可在金英等人看来,这可就是死罪!

  “太子殿下!”金英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上礼仪,失声大喊,“快!你们赶紧保护太子殿下!”

  这也难怪金英如此惊慌失措,恐怕任谁见到一国太子殿下重重摔在地上,而周围的几位王爷和侍从们却一个个欢呼雀跃,仿佛没事人一般,估计都得疯!

  金英可是个很传统的人,他一直秉持的观念便是皇家正统血脉不可受到伤害,尤其是皇帝直系第一人的太子殿下,更是万金之躯,岂能如此儿戏对待身体?

  其实,这倒是金英误会了。

  在刚开始踢球的时候,朱标第一次使出这些“花活儿”,并因此摔倒时,除了朱棣几个兄弟习以为常外,旁边的侍卫和小太监们哪个不是吓得面无人色,纷纷抢上前去搀扶。

  结果,去搀扶的人均被朱标笑着训斥了一番,说踢球本就有输有赢有冲撞,如此大惊小怪,反倒失了乐趣。

  几次三番之后,这些侍从们也渐渐习惯了殿下们如此“疯玩”的方式,只是在一旁小心配合,不再轻易再大惊小怪。

  此时,球场上众人听到金英带着哭腔的大喊,他们纷纷停下庆祝的动作,将目光投了过来。

  一瞧来人竟然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特务头子二虎以及宫里的大红人金公公,众人赶紧上前将朱标扶了起来。

  朱标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和尘土,脸上依旧带着运动后的红润和笑意,对金英问道:

  “金公公怎么找到老四这里来了?莫非是父皇有事儿找孤?”

  金英没有搭话,而是细细打量了朱标一圈,见他确实没事后,这才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连忙敛衽行礼道:

  “回太子殿下,陛下在乾清宫召见您,请您即刻随老奴入宫。”

  朱标闻言,知道朱元璋定是有要事找他商量,于是也不敢再耽搁,当即跟朱棣、朱樉等人打了个招呼:

  “父皇找我,孤先回宫一趟,改日再陪你们玩个痛快!你们接着玩,不要停嘛!”

  见朱标要走,几个王爷纷纷应道:

  “大哥慢走!”

  “大哥记得下次早点来啊!”

  等朱标赶回皇宫,来到乾清宫见到朱元璋时,朱元璋正背着手在殿内踱步。

  见他进来,朱元璋当即停了下来,招手让朱标上前,将自己打算选派年轻锦衣卫前往后世学习练兵的想法,简单跟朱标说了说。

  当听到老朱的意思是要把一批年轻的锦衣卫分批派到后世去“取经”时,朱标脸上的轻松笑容渐渐敛去,眉头微微蹙起,显得有些迟疑道:

  “父皇,此事非同小可,牵扯甚广。是不是应该先跟秋哥那边知会一声,免得到时候我等双方产生什么误会...”

  朱元璋闻言,却是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这主意都是高小子跟咱说的,所以高小子那边你不用担心,咱肯定会去说的,毕竟这事儿还需要他从中配合。当然了,派这些人过去,主要还是为了去给咱大明搞回来那些威力巨大的热武器和先进技艺。高小子说了,他那边儿叫什么巴铁的渠道基本上已经打通了,只等到时候他带你们哥儿几个一起过去,也好好见见世面!”

  一听到可以亲自去后世“见见世面”,朱标眼中的迟疑瞬间被兴奋取代,他当即上前一步,语气急切地说道:

  “父皇,若是如此,那真是太好了!凡事还是以国事为重,既然秋哥那边已有安排,那稍后我就带着老二、老四他们去一趟后世,您看怎么样?”

  “倒是也不急。”朱元璋笑着压了压手,“你们缓两天再去吧,阳秋那边儿可能还需要办一些手续,安排一下接应的事宜。”

  说罢,朱元璋又与朱标就最近朝堂上的一些政务,如来年的春耕准备、北方边镇的防务等,细细探讨了一番,朱标一一作答。

  听着自家好大儿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朱元璋颇为满意,觉得朱标这后世可没白去。

  又叮嘱了几句让朱标最近先盯着点朝堂改革一事后,朱元璋这才挥了挥手,打发走了他这个让自己既骄傲又放心的好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