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高阳秋几人足足游玩了一周。
这座北国冰城的夏日风情,从中央大街的方石路到松花江的游船,从太阳岛的绿荫到索菲亚教堂的洋葱顶,都让久居南方的朱元璋一行人啧啧称奇。
最后一天,朱元璋在参观了宏伟的圣索菲亚基督大教堂后,望着那高耸的金色穹顶,突然兴致一转,对高阳秋说道:
“这洋人的庙倒是新奇,只是不知这哈尔滨的佛寺,又是何等模样?咱想去瞧瞧。”
高阳秋闻言,便掏出手机,导航到了距离最近的一座佛寺。
等来到寺庙后,高阳秋主动买了门票,接着一行人随着其他游客走进寺庙大门。
一进来,朱雄英这小家伙眼尖,小手突然指向远处的大殿,脆生生地喊道:
“叔叔,皇爷爷皇奶奶,你们快看,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呀?”
众人顺着朱雄英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在前方的一座偏殿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不少人,隐约还能听到阵阵嘈杂的争吵声传来。
高阳秋本想不予理会,佛门清净地,还是少惹是非为妙。奈何老朱天生就是个爱看热闹的性子,尤其是这种人多嘴杂、有热闹可瞧的场面,更是让他挪不开步。
只见他脖子往前伸了伸,眼睛瞪得溜圆:“走,瞧瞧去!看看这帮人在吵什么!”
朱雄英这个小家伙也是随了朱元璋的根儿,同样伸长了脖子,小脸上写满了好奇,拉着马皇后的衣角直晃:“皇奶奶,我们也去看看嘛!”
无奈之下,高阳秋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带着几人拨开外围的人群,慢慢挤了进去。
“你这个人怎么配当和尚!简直就是亵渎佛祖!”一个尖利的女声划破了寺庙的宁静。
“就是啊!人家老两口是虔诚来拜佛的,心到了不就行了?别说是提了两袋自家种的新米,就算只是上两柱香,表达心意,你又能怎么说人家?”旁边一位大爷也义愤填膺地帮腔。
“真是闻所未闻!这么多年了,我来这寺庙烧香,还是头一回见这事儿!”
“哪有这样的道理?哪有人把诚心来拜佛的香客往外撵的?简直是岂有此理!”
“……”
高阳秋他们在人群中听了好一会儿,才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提着自家种的两大袋沉甸甸大米,想来寺庙拜佛祈福。
在偏殿前负责登记和接收香火的一个年轻和尚,却拦住了他们,非要让这对老夫妇进行金钱捐献,并且明确表示不要他们带来的大米,说什么“寺庙不缺这个,要捐就捐银钱”。
老夫妇一辈子朴实,觉得自家种的米是最好的东西,带着这份诚心来供奉佛祖,怎么就不行了?
于是,一来二去,双方就争执了起来。
那和尚年轻气盛,又似乎觉得老夫妇“不识抬举”,最后恼羞成怒,竟一把夺过老夫妇带来的米袋,直接就给扔到了寺庙的大门外,白花花的大米散落了一地。
这一下,可把原本只是围观的众人给惹火了,纷纷指责这个和尚行事不地道,没有出家人的慈悲心肠。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就连一向温婉贤淑的马皇后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低声对身边的朱元璋和高阳秋说道:
“佛本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这出家人更应以善待人,那个和尚如此行事,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
说着,马皇后偷偷把朱元璋拉到了一旁,神色忧虑地悄声问道:“重八,你说……咱们大明各地的寺庙,会不会也有这种现象?”
朱元璋在登基当皇帝之前,可是实打实当过和尚的,在皇觉寺度过了一段清苦却也难忘的时光。
因此,他对于佛门弟子,向来是相当尊重和善待的。
哪怕后来他知晓了历史上自己的四子朱棣起兵造反,背后离不开那个叫姚广孝的和尚的撺掇和帮忙,他也没有将责任全部归咎到整个寺庙或者佛门头上,只认为是姚广孝那个“贼秃”心怀叵测,忽悠了老四。
可今天亲眼瞧见了这一幕,一个本该四大皆空的和尚,却如此看重银钱,甚至粗暴地对待诚心礼佛的香客,朱元璋心中那杆秤,开始有些摇摆不定了。
他眉头紧锁,脸色也沉了下来,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高阳秋,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对于眼前这一幕,高阳秋也是暗自摇头,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想了想,高阳秋说道:
“叔,您应该比我懂这些,我记得历史上有过四次灭佛,您到时候倒是可以参考一下,或者你问问豆包吧。”
朱元璋点点头,声音带着沙哑道,“这秃驴眼里只有银钱,哪还有半分出家人的样子!回头咱回了大明就下旨,让礼部彻查天下寺庙,凡有借佛敛财、欺压香客者,一律还俗充军!”
这话,不仅是高阳秋觉得有道理,就连马皇后都是肯定的点点头。
就在朱元璋看不下去这一幕,想要上前把那个年轻僧人大骂一顿时,朱雄英突然挣脱马皇后的手,跑到一个正向着这边走来的老僧面前,仰着小脸脆生生地说:
“老和尚爷爷,那个和尚把那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的米扔出来了,还说他们没捐钱就不能拜佛!”
老僧闻言,摸了摸朱雄英的小脑袋,然后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后,便快步走到争执处,厉声喝止了那名年轻和尚:
“了尘!你可知罪?佛法无边,岂容你以钱财分高低?这对老居士带着诚心而来,便是最大的功德,你却将他们拒之门外,简直是丢尽了我寺的脸面!”
说罢,他亲自捡起地上的米袋,双手奉还给老夫妇,“施主莫怪,是小僧管教无方,请到客堂用茶,小僧亲自为您诵经祈福。”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脸色稍缓,喃喃道:“看来还是有明白事理的和尚。不过,这种事情不能惯着,等咱回了大明后,要好好彻查彻查,貌似这些年,咱对那些寺庙也是太宽容了......”
        这座北国冰城的夏日风情,从中央大街的方石路到松花江的游船,从太阳岛的绿荫到索菲亚教堂的洋葱顶,都让久居南方的朱元璋一行人啧啧称奇。
最后一天,朱元璋在参观了宏伟的圣索菲亚基督大教堂后,望着那高耸的金色穹顶,突然兴致一转,对高阳秋说道:
“这洋人的庙倒是新奇,只是不知这哈尔滨的佛寺,又是何等模样?咱想去瞧瞧。”
高阳秋闻言,便掏出手机,导航到了距离最近的一座佛寺。
等来到寺庙后,高阳秋主动买了门票,接着一行人随着其他游客走进寺庙大门。
一进来,朱雄英这小家伙眼尖,小手突然指向远处的大殿,脆生生地喊道:
“叔叔,皇爷爷皇奶奶,你们快看,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呀?”
众人顺着朱雄英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在前方的一座偏殿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不少人,隐约还能听到阵阵嘈杂的争吵声传来。
高阳秋本想不予理会,佛门清净地,还是少惹是非为妙。奈何老朱天生就是个爱看热闹的性子,尤其是这种人多嘴杂、有热闹可瞧的场面,更是让他挪不开步。
只见他脖子往前伸了伸,眼睛瞪得溜圆:“走,瞧瞧去!看看这帮人在吵什么!”
朱雄英这个小家伙也是随了朱元璋的根儿,同样伸长了脖子,小脸上写满了好奇,拉着马皇后的衣角直晃:“皇奶奶,我们也去看看嘛!”
无奈之下,高阳秋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带着几人拨开外围的人群,慢慢挤了进去。
“你这个人怎么配当和尚!简直就是亵渎佛祖!”一个尖利的女声划破了寺庙的宁静。
“就是啊!人家老两口是虔诚来拜佛的,心到了不就行了?别说是提了两袋自家种的新米,就算只是上两柱香,表达心意,你又能怎么说人家?”旁边一位大爷也义愤填膺地帮腔。
“真是闻所未闻!这么多年了,我来这寺庙烧香,还是头一回见这事儿!”
“哪有这样的道理?哪有人把诚心来拜佛的香客往外撵的?简直是岂有此理!”
“……”
高阳秋他们在人群中听了好一会儿,才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提着自家种的两大袋沉甸甸大米,想来寺庙拜佛祈福。
在偏殿前负责登记和接收香火的一个年轻和尚,却拦住了他们,非要让这对老夫妇进行金钱捐献,并且明确表示不要他们带来的大米,说什么“寺庙不缺这个,要捐就捐银钱”。
老夫妇一辈子朴实,觉得自家种的米是最好的东西,带着这份诚心来供奉佛祖,怎么就不行了?
于是,一来二去,双方就争执了起来。
那和尚年轻气盛,又似乎觉得老夫妇“不识抬举”,最后恼羞成怒,竟一把夺过老夫妇带来的米袋,直接就给扔到了寺庙的大门外,白花花的大米散落了一地。
这一下,可把原本只是围观的众人给惹火了,纷纷指责这个和尚行事不地道,没有出家人的慈悲心肠。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就连一向温婉贤淑的马皇后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低声对身边的朱元璋和高阳秋说道:
“佛本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这出家人更应以善待人,那个和尚如此行事,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
说着,马皇后偷偷把朱元璋拉到了一旁,神色忧虑地悄声问道:“重八,你说……咱们大明各地的寺庙,会不会也有这种现象?”
朱元璋在登基当皇帝之前,可是实打实当过和尚的,在皇觉寺度过了一段清苦却也难忘的时光。
因此,他对于佛门弟子,向来是相当尊重和善待的。
哪怕后来他知晓了历史上自己的四子朱棣起兵造反,背后离不开那个叫姚广孝的和尚的撺掇和帮忙,他也没有将责任全部归咎到整个寺庙或者佛门头上,只认为是姚广孝那个“贼秃”心怀叵测,忽悠了老四。
可今天亲眼瞧见了这一幕,一个本该四大皆空的和尚,却如此看重银钱,甚至粗暴地对待诚心礼佛的香客,朱元璋心中那杆秤,开始有些摇摆不定了。
他眉头紧锁,脸色也沉了下来,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高阳秋,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对于眼前这一幕,高阳秋也是暗自摇头,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想了想,高阳秋说道:
“叔,您应该比我懂这些,我记得历史上有过四次灭佛,您到时候倒是可以参考一下,或者你问问豆包吧。”
朱元璋点点头,声音带着沙哑道,“这秃驴眼里只有银钱,哪还有半分出家人的样子!回头咱回了大明就下旨,让礼部彻查天下寺庙,凡有借佛敛财、欺压香客者,一律还俗充军!”
这话,不仅是高阳秋觉得有道理,就连马皇后都是肯定的点点头。
就在朱元璋看不下去这一幕,想要上前把那个年轻僧人大骂一顿时,朱雄英突然挣脱马皇后的手,跑到一个正向着这边走来的老僧面前,仰着小脸脆生生地说:
“老和尚爷爷,那个和尚把那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的米扔出来了,还说他们没捐钱就不能拜佛!”
老僧闻言,摸了摸朱雄英的小脑袋,然后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后,便快步走到争执处,厉声喝止了那名年轻和尚:
“了尘!你可知罪?佛法无边,岂容你以钱财分高低?这对老居士带着诚心而来,便是最大的功德,你却将他们拒之门外,简直是丢尽了我寺的脸面!”
说罢,他亲自捡起地上的米袋,双手奉还给老夫妇,“施主莫怪,是小僧管教无方,请到客堂用茶,小僧亲自为您诵经祈福。”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脸色稍缓,喃喃道:“看来还是有明白事理的和尚。不过,这种事情不能惯着,等咱回了大明后,要好好彻查彻查,貌似这些年,咱对那些寺庙也是太宽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