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七.
应天府皇宫奉天殿的铜鹤香炉里,檀香如缕般袅袅升起。
卯时三刻的晨鼓刚歇,五品以上官员已按品级分列丹墀两侧,绯色官袍与青色官服在廊柱间交织成流动的色块。
自今年起,大朝会的时间从卯时改为辰时,也就是从凌晨五点改为了早上七点。
这个被百官私下称为“国师恩典”的改动,不仅让许多老臣不必再摸黑赶路上朝,也让朝臣看皇帝都顺眼了不少。
现在正值冬天,此刻虽仍有寒意,不少朝臣确实少了往日赶早的狼狈。
“陛下驾到——”
金英尖细的唱喏声穿透殿宇,百官齐刷刷躬身行礼,玄色幞头如波浪般起伏。
朱元璋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端坐龙椅,紫金冠上的垂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时,带着惯有的审视,却比往日少了几分凛冽。
“年后诸事繁杂,咱就长话短说。”朱元璋的声音不算很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春耕备种、河道修缮、北疆布防,各衙门按年前定下的章程办,不得有误......”
等说完了,他顿了顿,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叩两下,“户部、兵部堂官及三品以上武将留下,其余人退朝。”
退朝的官员感觉不解,忍不住回头张望。
实在是这阵仗太过反常了!
户部管钱粮,兵部掌兵戈,陛下竟在正月初七留下这两拨人,莫不是要动兵?
可此时塞北仍飘雪,西南瘴气未消,哪有寒冬出征的道理?
众人满心不解,不过谁也不敢问,毕竟老朱积威甚重,人们可不敢直接问出口。
待众人走出去后,殿门缓缓闭合。
这时,朱元璋忽然从龙椅上直起身,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武将队列:
“邓愈、蓝玉上前听令!”
“臣在!”
两位开国猛将跨步出列。
邓愈鬓角已染霜华,蓝玉正当壮年。
“西域吐蕃屡犯边境,劫掠我茶马互市。”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厉,“朕命你二人半月内整兵十万,邓愈为主帅,蓝玉为副帅,待国师归来,即刻西征!”
“啊?”蓝玉失声惊呼,随即意识到失言,连忙单膝跪地,“陛下!恕臣直言,吐蕃地处高原,此刻大雪封山,粮草难继,不如待开春……”
“开春?”朱元璋冷笑一声,“等雪化了,吐蕃的牛羊也养肥了,这不正好,你等去把牛羊都给咱拿回来!”
邓愈年纪大,经历的也多,可他也不清楚朱元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邓若灵已经成了正牌秦王妃,邓愈也从邓若灵口中知道了那个年纪轻轻的国师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但是邓愈丝毫不认为,一个人能本事大到改变天气和地形。
于是,处于稳妥,邓愈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蓝小子说的不错,吐蕃本就地势高,如若这等天气我大明进行强攻,怕是会损兵折将甚多,老臣还望陛下三思!”
对于邓愈这等老兄弟,朱元璋可就不像是对蓝玉那样的态度了。
“伯颜啊,你说的那些都不是大问题,咱有办法,只不过现在还没办法跟你说。你等先按咱说的整兵备,半月后自见分晓!”
朱元璋说着,还补充了一句:“你们都觉得现在出征不合适,想必吐蕃更觉得不可思议!而咱,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说完,朱元璋给金英示意了一下。
金英则是非常快速从奉天殿后殿中拿出一卷地图。
等金英出来后,朱元璋怒了努嘴:“去,拿给伯颜,让他看看。”
地图到了邓愈手上后,朱元璋放缓语气说道,“这是国师给的《西域行军舆图》,标注了所有隘口和水源。除此之外,国师将在半月内准备好十万大军出征的御寒衣物以及军粮!你放心吧,冻不死人,也饿不死人!”
邓愈闻言,把地图展开,只见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色线条,甚至还有“海拔三千米注意缓行”的字样,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说实话,他是真的震惊了!
他万万想不到,国师高阳秋竟然连吐蕃的山川地势都摸得如此清楚!
果然不愧是神人啊!
震惊过后,邓愈当即把地图举过头顶,下跪说道:“陛下,是臣眼皮子浅了,臣不应该质疑国师的本事和陛下的决定,臣万死!”
“行了行了,”朱元璋摆摆手,笑道,“伯颜你起来吧,说实话呢,要不是国师真有本事,你当咱朱元璋这么好糊弄呢?”
应付完邓愈,朱元璋再次点名:“汤和、沐英出列!”
“云南啊,该收回来了!”朱元璋手指重重敲击御案,“汤和为主帅,沐英为副,领八万精兵向云南西征,你等同样候国师号令。记住,云南那边的土司部落,凡归顺者免死,顽抗者……鸡犬不留!”
刚才邓愈的疑问已经证实了国师高阳秋的本事,所以汤和和沐英丝毫没有拒绝,直接领命后归列。
但此时,户部尚书张昶出列拱手道:“陛下,十万西征军、八万南征军,粮草军械兵士均需耗银,以目前的国库恐难以为继啊,臣恳请陛下慎重考虑,我大明完全可以先集中兵力出征一方,之后等国库……”
“国库的事不用你操心!”朱元璋打断他,“这次出征,咱内帑出钱,不过这次的战利品也就跟国库无关了。”
本来朱元璋留下户部就是想让户部安排一下,不过既然户部说没钱,那正好,朱元璋直接借着内帑出钱,直接就跳过户部,拿到之后出征的全部盈利。
话说朱元璋还真有钱。
朱樉在现代已经开始回收旧衣了,首批拆解的棉布已运抵高阳秋收购的南越工厂。
按照高阳秋的说法,给他半个月时间,大概可以搞出来前期先锋营三万大军的厚衣服。
而且,高阳秋可没闲着,他收购的可不仅只是一家工厂。
当然了,朱元璋这边这几天也配合高阳秋不少工作。
光是大明武艺高强的锦衣卫,就已经被朱元璋派去两百人!
朱元璋有理由相信,高阳秋后续每月源源不断的布料跟上的话,足够支撑自家两线作战!
        应天府皇宫奉天殿的铜鹤香炉里,檀香如缕般袅袅升起。
卯时三刻的晨鼓刚歇,五品以上官员已按品级分列丹墀两侧,绯色官袍与青色官服在廊柱间交织成流动的色块。
自今年起,大朝会的时间从卯时改为辰时,也就是从凌晨五点改为了早上七点。
这个被百官私下称为“国师恩典”的改动,不仅让许多老臣不必再摸黑赶路上朝,也让朝臣看皇帝都顺眼了不少。
现在正值冬天,此刻虽仍有寒意,不少朝臣确实少了往日赶早的狼狈。
“陛下驾到——”
金英尖细的唱喏声穿透殿宇,百官齐刷刷躬身行礼,玄色幞头如波浪般起伏。
朱元璋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端坐龙椅,紫金冠上的垂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时,带着惯有的审视,却比往日少了几分凛冽。
“年后诸事繁杂,咱就长话短说。”朱元璋的声音不算很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春耕备种、河道修缮、北疆布防,各衙门按年前定下的章程办,不得有误......”
等说完了,他顿了顿,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叩两下,“户部、兵部堂官及三品以上武将留下,其余人退朝。”
退朝的官员感觉不解,忍不住回头张望。
实在是这阵仗太过反常了!
户部管钱粮,兵部掌兵戈,陛下竟在正月初七留下这两拨人,莫不是要动兵?
可此时塞北仍飘雪,西南瘴气未消,哪有寒冬出征的道理?
众人满心不解,不过谁也不敢问,毕竟老朱积威甚重,人们可不敢直接问出口。
待众人走出去后,殿门缓缓闭合。
这时,朱元璋忽然从龙椅上直起身,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武将队列:
“邓愈、蓝玉上前听令!”
“臣在!”
两位开国猛将跨步出列。
邓愈鬓角已染霜华,蓝玉正当壮年。
“西域吐蕃屡犯边境,劫掠我茶马互市。”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厉,“朕命你二人半月内整兵十万,邓愈为主帅,蓝玉为副帅,待国师归来,即刻西征!”
“啊?”蓝玉失声惊呼,随即意识到失言,连忙单膝跪地,“陛下!恕臣直言,吐蕃地处高原,此刻大雪封山,粮草难继,不如待开春……”
“开春?”朱元璋冷笑一声,“等雪化了,吐蕃的牛羊也养肥了,这不正好,你等去把牛羊都给咱拿回来!”
邓愈年纪大,经历的也多,可他也不清楚朱元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邓若灵已经成了正牌秦王妃,邓愈也从邓若灵口中知道了那个年纪轻轻的国师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但是邓愈丝毫不认为,一个人能本事大到改变天气和地形。
于是,处于稳妥,邓愈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蓝小子说的不错,吐蕃本就地势高,如若这等天气我大明进行强攻,怕是会损兵折将甚多,老臣还望陛下三思!”
对于邓愈这等老兄弟,朱元璋可就不像是对蓝玉那样的态度了。
“伯颜啊,你说的那些都不是大问题,咱有办法,只不过现在还没办法跟你说。你等先按咱说的整兵备,半月后自见分晓!”
朱元璋说着,还补充了一句:“你们都觉得现在出征不合适,想必吐蕃更觉得不可思议!而咱,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说完,朱元璋给金英示意了一下。
金英则是非常快速从奉天殿后殿中拿出一卷地图。
等金英出来后,朱元璋怒了努嘴:“去,拿给伯颜,让他看看。”
地图到了邓愈手上后,朱元璋放缓语气说道,“这是国师给的《西域行军舆图》,标注了所有隘口和水源。除此之外,国师将在半月内准备好十万大军出征的御寒衣物以及军粮!你放心吧,冻不死人,也饿不死人!”
邓愈闻言,把地图展开,只见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色线条,甚至还有“海拔三千米注意缓行”的字样,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说实话,他是真的震惊了!
他万万想不到,国师高阳秋竟然连吐蕃的山川地势都摸得如此清楚!
果然不愧是神人啊!
震惊过后,邓愈当即把地图举过头顶,下跪说道:“陛下,是臣眼皮子浅了,臣不应该质疑国师的本事和陛下的决定,臣万死!”
“行了行了,”朱元璋摆摆手,笑道,“伯颜你起来吧,说实话呢,要不是国师真有本事,你当咱朱元璋这么好糊弄呢?”
应付完邓愈,朱元璋再次点名:“汤和、沐英出列!”
“云南啊,该收回来了!”朱元璋手指重重敲击御案,“汤和为主帅,沐英为副,领八万精兵向云南西征,你等同样候国师号令。记住,云南那边的土司部落,凡归顺者免死,顽抗者……鸡犬不留!”
刚才邓愈的疑问已经证实了国师高阳秋的本事,所以汤和和沐英丝毫没有拒绝,直接领命后归列。
但此时,户部尚书张昶出列拱手道:“陛下,十万西征军、八万南征军,粮草军械兵士均需耗银,以目前的国库恐难以为继啊,臣恳请陛下慎重考虑,我大明完全可以先集中兵力出征一方,之后等国库……”
“国库的事不用你操心!”朱元璋打断他,“这次出征,咱内帑出钱,不过这次的战利品也就跟国库无关了。”
本来朱元璋留下户部就是想让户部安排一下,不过既然户部说没钱,那正好,朱元璋直接借着内帑出钱,直接就跳过户部,拿到之后出征的全部盈利。
话说朱元璋还真有钱。
朱樉在现代已经开始回收旧衣了,首批拆解的棉布已运抵高阳秋收购的南越工厂。
按照高阳秋的说法,给他半个月时间,大概可以搞出来前期先锋营三万大军的厚衣服。
而且,高阳秋可没闲着,他收购的可不仅只是一家工厂。
当然了,朱元璋这边这几天也配合高阳秋不少工作。
光是大明武艺高强的锦衣卫,就已经被朱元璋派去两百人!
朱元璋有理由相信,高阳秋后续每月源源不断的布料跟上的话,足够支撑自家两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