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高阳秋又有了突发奇想-《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在得到朱标的召唤,解雨辰马不停蹄地赶路,一刻多钟的时间,便气喘吁吁却又恭恭敬敬地站在了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的面前。

  只见解雨辰脸上还带着风尘仆仆的倦意,发丝上沾染着些许尘土,在大冬天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领。

  朱元璋站在台阶之上,将解雨辰的模样尽收眼底,满意地轻轻点点头,那点头的动作虽轻,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认可。

  “等会儿跟咱一起回宫里边儿用膳。”

  朱元璋声音低沉而浑厚,只交代了这一句之后便没有再多说,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回到宫中,朱元璋直接带着自己的儿子们以及高阳秋和解雨辰来到了奉天殿。

  奉天殿内宽敞明亮,殿中摆放着巨大的桌椅,桌椅上的装饰精美绝伦。

  至于午膳,在朱元璋刚进皇宫大门的时候,机灵的金英就已经安排跟随的小太监去办了。

  小太监们脚步匆匆,脸上带着敬畏与紧张,迅速地朝着御膳房奔去。

  “解爱卿,不用拘谨, 今日叫你过来,主要就是问问你新军训练如何了?”

  朱元璋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平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看向解雨辰。

  闻言,刚坐下的解雨辰立刻站起身来,接着他单膝跪地,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头微微低下,恭敬回禀: “禀陛下,前往后世的新军现在已经基本成型。这帮孩子每日刻苦训练,从晨至暮,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包括太子给过的那些后世知识,我等都已经烂熟于心,日夜研读,反复揣摩,只为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训练与作战当中。并且太子带回来的字典,我等也都已经都背会了!新军将士们为了学会其中的知识,常常挑灯夜读,相互请教,如今都已学有所成。”

  “豁!”

  听到解雨辰如此说,高阳秋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要知道,高阳秋给朱标的可是新华字典,那厚厚的一本,这帮人竟然能在学会拼音的情况下,这么快就把现代简化字都学会,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解雨辰此时看着高阳秋也是在感慨,这个国师当真是年轻。他面容白皙,眼神清澈明亮,浑身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不过想想也对,高阳秋的造型实在是怪异,身着的服饰与这宫中众人截然不同,应该就是朱标所说的后世之人。

  要知道,能这么自然坐在朱元璋身边的,绝对不是简单人。毕竟这么年轻的国师,当着洪武大帝这么个气场强大的开国帝王面前,还能游刃有余,谈笑自若,这就很不简单了。

  “今日,朕让标儿把你叫来,主要就是想说一下,现下时机已经成熟!”

  朱元璋这话,让正偷偷打量高阳秋的解雨辰顿时眼前一亮。

  他注意力当即转向了朱元璋,随后他又瞥了一眼朱标,见朱标为不可察得点了点头后,解雨辰当即表示:

  “陛下放心,臣这边立即回去整队,定然不会给陛下丢脸!”

  听了解雨辰这么信心十足的表态,朱元璋很满意,不过他还是看向高阳秋交代道:

  “秋啊,这个人之前你可能见过一次,我不知你是否记得。现在咱给你再说一下,此人名为解雨辰,乃是一名锦衣卫副千户,他手下有一批人,咱需要你到时候帮咱带到后世安顿一下......”

  朱元璋这一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说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

  按照他的想法,原本是打算将解雨辰这帮人留在国内的。

  然而,毕竟这帮人的人数众多,朱元璋心里也清楚,要给这么多人办理海外身份绝非易事。

  就在刚才,高阳秋说起在巴铁收购一家武器作坊的事情,这无疑给了朱元璋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不仅让朱元璋看到了将这批人安置在巴铁手工作坊的可能性,还能借助巴铁的手工作坊,让其成为大明在海外的一个“基地”。

  这样的安排,既方便了管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明在海外的利益。

  于是,朱元璋才着急忙慌把解雨辰找来,就是为了让他配合高阳秋行动,再让高阳秋想办法顺利把这帮人转移好。

  听了朱元璋的想法,高阳秋这么一想,觉得倒是也可以。

  因为巴铁这边的作坊就算是收购了,暂时他也不可能一直盯着,总是需要大明这边派出人手的。

  所以,朱元璋的这个提议,倒是正中高阳秋下怀。

  想了想,高阳秋点点头,笑着说道:“叔,您的这个想法很好,而且国内并不适合练兵,反倒是巴铁那边,人比较多,也比较乱,到时候也可以想办法为我大明练出一批兵员。还有个事情我之前一直忘了跟您说,老二那边不是成立了旧衣物回收公司和直播公司嘛,我让他招保安的时候多找了点当兵的,这帮人的作用也很大,我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巴铁那边把大明热武器工坊做大,之后再找一些特种兵去那边,专门为我大明培养士官......”

  对于高阳秋天马行空的想法,朱元璋听的云里雾里,只不过从本能上,他觉得高阳秋说的有道理。

  别说朱元璋了,就算是朱标等人也没有听太明白。

  “秋哥,你能帮我说一说具体的嘛,我怎么有些地方没听懂?”

  听到朱标的疑问,高阳秋一拍脑门。

  大意了!

  他说的确实有些乱,毕竟很多东西都是他当下想然后当下说的,所以老朱父子听不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他们只是在现代住过一段时间而已,很多东西他们都是搞不明白的。

  于是,高阳秋笑着对旁边的金英说道:

  “金公公,我这边需要些笔墨纸,还得请你帮我准备准备。”

  闻言,金英看了朱元璋一眼,见朱元璋没任何表示,他当即下去准备了。

  不一会,笔墨纸砚准备好后,高阳秋有些笨拙地拿起毛笔,在纸上划到:

  “接下来,我给叔以及兄弟们讲一下我这边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