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明版天上人间(二)-《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pS:最近有点事,所以更新没有保持之前的状态,读者流失很多,流量也下降很多。

  从今天开始,我会开始存稿,争取恢复之前的更新状态。

  还请各位读者老爷给点支持,如果有空,麻烦帮忙推推书荒,在此先谢过各位了!

  正文开始:

  朱标虽然不参与会所经营,但是会所的制度还有这些布局基本都是在朱标手底下完成的。

  而经过这么一遭体验,高阳秋也更加确认朱标果然是个天才。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朱标太用心了,甚至用心到把现代那一套都搬过来了。

  就拿洗浴这一套来说,这边不仅有朱标口中的“温泉”,而且这温泉还不是一个大池子,而是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池子。

  很显然,这就是为了给大明那些权贵准备的。

  毕竟权贵们更注重隐私,分开的小池子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让他们在享受温泉的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私密空间。

  至于富商?

  不好意思了,在大明这个世界里,富商的地位不如狗,不说也罢。

  等洗浴完后,高阳秋、朱标和朱元璋直接被李景隆带着来到了按摩区。

  这里说是按摩区,其实就是打通的三间厢房。

  房间布置得简洁而不失雅致,墙壁上挂着几幅淡雅的水墨画,桌椅摆放整齐,角落还放置着几盆绿植,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而负责按摩的人,则是李景隆特意找来的扬州瘦马。

  这批扬州瘦马可不是强迫养成的,而是李景隆找路子买来的现成的。

  这些扬州瘦马自幼被精心培养,学习各种才艺和礼仪,只为了能在合适的时候被卖入富贵之家,成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或侍妾。她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具备良好的按摩技巧和服务意识,能够熟练地为客人提供舒适的按摩体验。

  因此,对于这种你情我愿的事情,朱标并没有多责怪李景隆。

  再说了,很多东西在高阳秋看来或许不太能理解,但是在朱标这些古人眼中,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比如扬州瘦马的买卖。

  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买卖人口虽然在高阳秋的现代观念中难以接受,但在大明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这些出身低微的扬州瘦马来说,被卖入富贵之家或许是她们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

  在体验完长达两刻钟的按摩后,朱元璋舒服地只想点根烟。

  他半躺在按摩床上,双眼微闭,脸上露出惬意的神情,嘴里喃喃自语道:“秋啊,带烟没有,咱不知怎么的,现在嘴淡,就想来一根!”

  听到朱元璋的需求,高阳秋自然是不会拒绝,再说他其实也挺想抽的。

  于是,高阳秋指挥给他按摩的扬州瘦马,从他的衣服兜里掏出一包雨花石,给朱元璋和朱标分别散了一根。

  “啪!”

  打火机清脆的点火声,顿时让按摩的三个扬州瘦马吓了一跳。

  她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显然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玩意儿。

  在她们的认知里,点火还是用传统的火折子,这种轻轻一按就能冒出火焰的打火机,对她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过她们能来天上人间,素养还是有的,且在培训的时候,培训师傅就特意强调过:在这个地方,绝对不能多话,而且要当自己是聋子瞎子不能有任何传播客人闲话的事情。

  因此,即便是刚才被打火机点烟吓了一跳,这三名扬州瘦马也立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安静地站在一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吞云吐雾了一阵后,朱元璋舒舒服服地从床上爬起来,挥退了三名扬州瘦马。

  接着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打量了一下这个按摩区的环境,老朱微微皱起眉头,对高阳秋说道:

  “秋啊,咱虽然按摩的时候挺舒服,但是这地方都不能躺着,总感觉不怎么熨帖啊!你说,如果把这床换成沙发,会不会好一些?”

  要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高阳秋在现代只带老朱去过一次会所按摩,这老登就记下了人家那按摩沙发。

  而在这里,这老登更是只体验了一次,就能敏锐地察觉到按摩床和沙发在舒适度上的差异,并且提出了更换沙发的想法。

  朱标在一旁闻言,眼睛也同时亮了起来,还不等高阳秋开口说话,他便立即道:“对啊秋哥,我也是当时没想到,确实这个床不如沙发舒服,要不你帮弟弟看看,哪种沙发比较合适。”

  高阳秋此时也翻身坐了起来,听到父子二人都这么说,他当即表示没问题。

  “这样吧,我明天就把这事儿办了。不过咱们也看看接下来还有什么项目,我到时候一下都给标弟你整妥当。”

  朱元璋也跟着起身,在房间里踱步,四处打量着,似乎在思考着会所还可以增添些什么。

  “标儿,还有啊,既然是要打造出独特的风格,那其他方面也得再琢磨琢磨。比如说这墙上的画,虽说淡雅,但咱总觉得少了些热闹劲儿。”朱元璋摸着下巴说道。

  朱标顺着朱元璋的目光看去,想了想,他点头附和道:“父皇说得是,儿臣也觉得这画可以再换换,要不来些应天府繁华热闹的市井图?或者画一些我大明的奇珍异兽,肯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高阳秋听着父子俩的想法,心中暗自思忖。

  他觉得朱标在会所的经营和布局上确实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想法,只是很多东西在这个时代实现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但他也不想泼朱标的冷水,毕竟这是朱标为了大明想要打造的事业。

  “标弟,你的想法都很好。不过有些画可能不太好找到合适的画师来画,而且制作起来也需要些时日。这样吧,到时候这个问题交给我,你不用管了,咱们先看看还有哪些能快速改进的地方。”高阳秋说道。

  这时,李景隆走进房间,恭敬地说道:“舅老爷、表叔、国师,隔壁的雅间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是品茶环节,或者不想品茶可以直接跳过,咱们走下一步。”

  朱标当然知道李景隆所说的下一步指的是什么,他当即拒绝:“不用,就一步一步走,我还需要国师帮我多看看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朱元璋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率先走出房间。

  来到隔壁雅间,只见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精美的茶桌,桌上茶具齐全,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一位身着素雅服饰的茶艺师早已等候在旁,见众人到来,微微行礼后便开始展示茶艺。

  现在大明的煮茶跟现代的茶艺可是两码事,就像是现在这个茶艺环节,也是朱标从后世茶馆抄过来的。

  茶艺师手法娴熟,动作轻盈优雅,将茶叶放入茶壶,用沸水冲泡,然后依次为众人斟茶。

  茶香袅袅,朱元璋轻轻端起茶杯,细细品味一口,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茶倒是不错,口感醇厚,香气扑鼻。标儿,这茶是从哪儿寻来的?”朱元璋问道。

  朱标赶忙回答:“父皇,这茶是儿臣特意派人从各地搜罗来的珍品,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好茶。”

  高阳秋也端起茶杯,感受着茶香在口中散开,说道:“这茶确实品质上乘,不过咱们可以在品茶的环节再增加些趣味性。比如说讲讲每种茶的来历、功效,或者举办个小型的品茶比赛,让客人参与进来,说不定会更有意思。”

  朱标眼睛一亮,觉得高阳秋的提议很妙。

  “秋哥说得对,这样可以让客人更深入地了解茶,也能增加些互动。我这就安排人去准备相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