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至于你想往墙上挂,那你可想好咯-《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中午的午宴,坤宁宫宫殿里弥漫着浓郁的酒香与菜肴的香气,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

  常婉儿带着三小只也过来了。

  当然了,人是朱标开车去接的。

  朱允熥现在已经是快满周岁的小孩了,粉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已经能简单说一些词,也能小走几步路了。

  而经过一年的时间,现在江都和宜伦两个丫头也都长大了一岁,尤其是八岁的江都,出落的更加水灵了。

  她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衣裳,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眉眼间透着聪慧与灵动。

  而三岁的宜伦现在也更加活泼了,她一来先是小心翼翼看了正和老朱夫妻俩说话的高阳秋。那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羞涩,仿佛在打量着这个陌生又亲切的叔叔。

  直到高阳秋来到常氏身边看朱允熥这个小家伙的时候,宜伦犹豫了好一会,她这才有些小心翼翼跑到高阳秋身边说道:“叔叔,我可以跟大锅一样,叫你叔叔嘛?”

  看着扎着小辫子的萌丫头,高阳秋可是欢喜的紧。

  他一把把宜伦抱起来,让她坐在自己的手臂上,笑着说道:“当然可以了啊,我本来就是你的叔叔啊!”

  高阳秋的声音温柔而亲切,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宜伦瞬间放松了下来。

  被高阳秋这么一肯定,小丫头很开心。只见她的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嘴角也高高扬起。

  紧接着,宜伦趴到了高阳秋耳边,很小声问道:“叔叔,宜伦山岁了,我可以跟大锅一起去上学嘛?”

  小丫头这个发言,着实让高阳秋愣了一下。

  不过紧接着,他就反应了过来,肯定是朱雄英跟宜伦说过什么,不然小丫头不会心心念念想着去现代读书。

  看着宜伦期盼的眼神,高阳秋心里一软,他感觉自己的心都被萌化了。

  轻轻抚摸着宜伦的小脑袋,高阳秋说道:“宜伦,是不是你大哥跟你说过,等你长大了可以去叔叔那边读书?”

  “对丫!”

  小丫头用力点点头,那小脑袋晃得像拨浪鼓一样,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行,那叔叔等会跟你皇爷爷和父王说一下,好不好?”

  “好的呢!”

  宜伦见高阳秋答应了,她高兴得不得了,直接便情不自禁拍起了小手手。

  原本常氏正抱着朱允熥看桌子上放的明币,结果听到自家闺女在那高兴的直拍手,由不得目光就看向了高阳秋怀抱中的宜伦。

  见自家母妃看过来,小丫头根本藏不住事,直接兴奋道:“母妃,叔叔同意我去找大锅了!”

  看到几人惊讶的眼神,高阳秋解释道:“叔,婶子,我看宜伦也三岁了,是能上幼儿园的年纪了,正好可以跟雄英做个伴。”

  听到高阳秋这么说,朱元璋倒是无所谓,他还沉浸在明币头像的快感中。

  “秋啊,孩子的事情等会再说,咱们先说正事。你的意思是,无论日后大明谁当皇帝,咱的头像都印到明币上?”

  朱元璋这个问题一出,高阳秋非常肯定的点点头,笑道:“对啊,以后无论谁当皇帝,头像只能用这个。叔您是开国洪武大帝,我婶儿是千古贤后,标弟将来是带领大明走向辉煌的皇帝,不用你们用谁的?如果日后需要增加面额的话,也可以考虑等雄英长大了把他也印上去。”

  高阳秋这话,说白了在老朱眼里就是肯定朱标一脉,这是大大的忠臣。

  于是乎,整个午宴上,老朱不仅高兴地时不时给高阳秋夹肉,还破天荒主动敬了高阳秋一杯酒。

  这实在是考虑到高阳秋酒量不行,不然老朱估计得让高阳秋陪着一直喝到午宴结束。

  两杯酒下肚,朱元璋又提起了一个新的话茬:“秋啊,要不然,你来给咱当这个皇家钱庄的总负责人吧。这个事儿,交给别人咱还有些不放心,只有交给你,咱这心里才觉得踏实。”

  见老朱这么说,高阳秋推辞道:“叔,这个事情,一定是要皇帝亲手管理和安排人的。倒不是我咸鱼,主要是您安排谁都合适,而将来呢,安排人的事儿就是标弟去决定,无论从哪儿讲,我其实都不太合适。再说了,如果宜伦也去现代上学,我也得照看着点,我怕衫儿忙不过来。”

  “你给咱大明出了这么好的主意,办事又能办到咱的心坎里,不给你个职位,咱当真是有些心里过意不去啊!”

  放下了酒杯,朱元璋直接说出这么一句话。

  高阳秋见朱元璋一脸真诚,他心中一琢磨,说道:“叔,要不这样吧,钱庄还是您安排人手,如果非要加一个存在感的话,不妨把钱庄大厅那里给我留一个位置。”

  “哦?何解?”朱元璋有些不明白。

  “我是这么想的,咱大明钱庄这不是聚财的地方嘛,可我又不想插手这里面的事情,所以我跟叔您讨个恩典,把我的头像挂在皇家钱庄里,这不就相当于我时时刻刻在帮您看着钱庄嘛!”

  高阳秋这话一说完,有些喝迷瞪的朱标直接话道:“不对啊秋哥,钱庄大厅要是挂你的头像,那你不相当于我大明的财神爷了?这也不合适啊!”

  朱元璋一听,自家好大儿说的在理啊!

  真要是按照高阳秋说的这么做,这不就相当于只要是去钱庄的人,都能认识高阳秋,这确实跟财神爷也没什么两样啊!

  借着酒劲儿缓了缓后,朱元璋说道:“秋啊,要不这样吧,不用在十两到百两明币上印咱的头像了,直接以此类推,让咱妹子和标儿递进,然后把咱的头像挂到钱庄里去,把你的头像印到面值最小的那一个上!”

  高阳秋是真是服了朱元璋这个脑洞了,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可这事儿呢,高阳秋肯定不会答应啊。

  于是,他笑着劝道:“叔啊,您这想法不对啊,您想想,钱庄进的人还能有拿明币的人多?而且再说了,您是一国之主啊,您的头像挂在钱庄有啥用,肯定是印在明币上才是利益最大化啊!”

  朱元璋一想,倒也是,如果把自己头像印到明币上,大明百姓都知道,也确实没必要再往墙上挂了。

  再说了,刚才只想着爽了,也没想到是不是有些不吉利的问题。

  老朱上过网,当然知道了,在后世,照片挂墙上可不是什么好寓意。

  “呃,咱觉得阳秋你说的有道理,要不咱还是就这样吧,至于你想往墙上挂,那你可想好咯...”